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大甄星程,老二甄星辞。
一个为前程丢命,一个辞家再也未归。
唐氏感懷的眼眶有些发红,她摇头道:“儿媳不苦。”
甄老爷子叹口气,看着树叶开口问道:“你说从老二家过继一个孩子给你和老大,你看使得?你不是说老二家三个小子吗。”
唐氏低头想了想,甄武家最小的男孩小七也已经五岁,马上六岁了,这般年纪早就记人了,哪怕过继过来又能对她亲昵几分?
终是没有母子缘分。
若是如此,还不如谋划一下甄武呢,说起来她也确实喜欢这个侄儿,有主见,聪慧,还有本事,若是这样一个人执掌家业,定然能使家业蒸蒸日上。
只是…
甄老爷子看出她的心思,叹道:“你说老二家大儿已是千户之位,不用想定是和他爹一样,是个有主意的,即便我同意他一个武人,执掌家业,但是他也必然是老二那一支的,又怎会过继你名下。”
这时,老爷子懒洋洋的脑子扭动着,看向唐氏:“如此一来,以后甄氏家业就與你和老大没关系了,你能舍得?”
唐氏抿着嘴,轻轻摇了摇头,“不是我舍不得,只是…”
“我又何尝想让老大一支断了呢?!”甄老爷子晓得唐氏的心病,主动说了出来。
“其实儿媳也不敢奢求能把大武过继到我们名下,不过…”唐氏纠结的不知道该不该说。
甄老爷子生了好奇之心:“不过什么?”
唐氏咬了咬牙,开口提议道:“父亲,伱看可不可以让大武一肩挑起两房来?我也可帮大武挑个儿媳,日後生了儿子,便记在我们这一支,帮我们延个后,这样也不影响他们父子亲情,还能让我也有个念想。”
甄老爷子耷拉着眼皮,沉默下来。
良久。
堂里才响起甄老爷子的声音:“确实也是一个法子,不过…”甄老爷子又沉吟了一下,看着唐氏期待的样子,顿了下道:“算了,等回头探一下老二家的口风再说吧。”
唐氏听闻此话,忍不住拿出手帕擦了擦眼角,喜极而泣。
……
第219章 …心心念念是北平
九月末的北平城,北风带着凉意开始出现在城中的每一个角落,冬日临近下,北平城的人们也开始为如何过冬做起了准备。
柴火,木炭,棉毛以及腌制一些便宜的蔬菜,好方便冬日里下饭,没人觉得麻烦,年复一年早就习惯了这般生活。
只是一些从南方迁过来的老人,有时会忍不住对着孩子们念叨两句,南方这个时节还是如何如何的秀美宜人,说着说着,往往这些老人就会陷入回忆。
离家千里,落户别方,回不去喽,回不去的小时候,也回不去故乡。
这些老人心中晓得,总会在某一个冬天撑不过去,说不定比预计的还要早一些,毕竟北平城真不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年年冬日里,天天死老人。
不过也幸好是在北平城,万没有漠北,辽东等地的苦寒。
此刻,张玉清一边给孩子们缝制着棉袄,一边也在给孩子们讲古,她点着小六的脑袋,感叹的说着。
“你个小丫头生的时节好,不仅落在春日里,还碰上这天景好,没有那些乱糟糟的兵祸不说,还有这棉衣穿。”
张玉清咬断拉扯出来的线头,接着道:“以往哪有这好东西,还是皇帝老爷心疼咱老百姓,当初苦心婆心说这是好东西,逼着大伙种,你瞧这才几年,咱家也能穿上这个,要我说这北平城也是忒冷了些,年年有冻死街头的,有了这个,冬日里不晓得好熬了多少。”
小六没心没肺的咧着嘴傻笑一声,算是回应了张玉清,她还小,分辨不出时代的差异,也不觉得北平城有什么好或者有什么坏,满心还只顾着玩,转头又笑嘻嘻的把小七手上的红绳翻了一个新花样,然后递给小七翻。
眉眼飞扬的好似颇为得意。
小七不开心的嘟起嘴,只觉得六姐烦人的很,弄的和四姐之前教他的一点不一样,不过小七性子也倔,低着头一声不吭的研究小六手中的花式,想着非要翻过来。
张玉清瞧了一眼俩小的,就晓得两人心思没在她的话上面,她不由得叹了口气,俩小的没良心,这些话若是说给老大听,老大肯定不让话掉到地上,绝对应和着聊的她开心。
想到这里,她算了算日子,老大办差也有好几个月了,想来也快回来了,回头是该让老三去打听打听。
其实张玉清对于甄武的去向,只晓得甄武是去南京城办差,其他的并不了解,不过在张玉清心中只要不是去作战,她就天真的以为没有危险,这次甚至还曾暗自庆幸过这差事不错呢。
后来燕王回来了,甄武被皇帝老爷指婚迎娶郡主的消息也传了回来,她就满脑子只剩下这个事情了。
这件事可以说把家里惊的不轻。
甚至惊的她,到现在都不敢说与四邻和老街坊听,生怕只是误会一场,尤其是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整宿整宿睡不着,又开心又惊心,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感受。
不过,过了这么多天后,到现在她也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去想那么多。
在她心中,甄武只要娶妻就是好事,她也算能给地下的丈夫有所交代。
于是开始忙活着给甄武的婚事准备起东西来。
虽说王府的人说了不用她准备什么,只需要到时候配合王府就行,但她还是把甄武那个院子里里外外收拾了好几遍,然后花大价钱去买了些饰品装饰,还特意去定制了一些高档的床品。
即便这样,她犹有些不安心,盼着老大回来好好商量商量。
而这些日子里,相对于张玉清只顾着琢磨甄武婚事,二贤却不太好过,张武与她大哥一道去办差,结果张武先回来了,刚开始二贤也没怀疑什么,只不过她与张武本就是夫妻一体,没过多会儿,便从张武的神情反应以及话语中察觉到了些什么。
张武没办法,只好一五一十的说给了二贤。
这把二贤吓的半天缓不过神来,即便张武一直安慰说‘大哥武艺高强,而且机变无双,定不会有事’,可二贤还是惶惶不安,踏实不下来。
以至于,这两日总往娘家跑,生怕张玉清晓的这个,担惊受怕。
这日,二贤又回了家里,张玉清见到后,开心的很,二贤自小和她贴心,在她看来比其他几个姑娘强多了,但是她还是故作板脸道:“又往娘家跑,小心你婆子心里埋怨你。”
“娘,婆婆心好着呢,才不会埋怨我,这遭还是婆婆让我来的,她昨儿吃了香满楼的蛋黄酥,觉得好吃,非让我给你带来几个,让你尝尝。”
二贤说着家常,见张玉清还不晓得甄武有危机,便也不主动提及,以免让张玉清跟着担忧。
她走过去摸了摸小六小七的脑袋,挨着张玉清坐下。
张玉清放下手中的针线,想了想,让小六小七出去玩,然后没主意的和二贤商量道:“你说你哥迎娶郡主,那郡主,娘也见过,不仅生的极好,人穿的也华贵,我总觉得咱们给你大哥准备的院子,不够妥当,你帮娘想想,咱们再准备些什么才好?”
说起来家里人对于甄武迎娶郡主之事,只有张玉清最为震惊,二贤老三听张武说过,心里对此事有准备,四妹五妹经常往王府跑,帮甄武和郡主送书送了好多遭,心中也有所怀疑,小六小七便只晓得要有大嫂了,至于大嫂是不是郡主,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冲击力。
所以家里人只有张玉清对此事最为惦念和不安。
二贤与其他人还有些不同,听闻甄武要娶妻时,心里莫名的就有些不开心,总觉得自小伴着自己长大的大哥,要变成旁人的了。
可她也晓得,这总归难免的。
现在二贤又听张玉清提起这茬,心中忍不住再次泛起一丝酸楚,有些没好气道:“和你说了好几遭了,大哥迎娶郡主是要住在郡主府的,哪用咱家准备什么,我听旁人说,大郡主的府邸已经开始建了,以后大哥说不定都不回家了,而且郡主人家是皇室贵女,婚嫁的礼法章程能和咱老百姓家一样?你天天跟着乱操心什么。”
“瞎说,我儿子娶妻,我还不能操心了?”张玉清不满的瞪了一眼二贤。
随后,又气冲冲的说道:“我儿子,我还不晓得,娶媳妇后指定是要回来住的,怎么可能一直住在郡主府。”
二贤无奈,没法和张玉清掰扯迎娶郡主也叫做尚郡主,只好哄道:“好好好,你说的对。”
张玉清这才作罢。
下一刻,张玉清又想起一事。
“这些日子,好些人家打听老三的情况,像城东的钱家,人家也是千户家,还差人递过话,说是有意结亲呢,你看咱是不是该给人一个回复?我觉得是时候也该把老三的亲事提上日程了。”
二贤琢磨了一下摇了摇头:“这事我看还是等大哥回来再说吧,要不然小心大哥埋怨你。”
“他敢埋怨我。”
张玉清有些不服气的嘟囔了两句,不过却也同意了二贤的主意,不打算自专了。
两人正说着,老三风风火火的回来了,他进来弯腰见过张玉清,然后就打算回自己院里洗漱。
张玉清见老三风风火火的,进来后话没说两句,又打算风风火火的走,顿时就来气了。
“一天到晚就知道疯跑,好不容易休沐一日,就不能在家老老实实歇一日?!”
“这不是同僚有约嘛。”老三咧嘴笑道。
张玉清一听这个更气。
“你才几个同僚,你哥休沐时还晓得在家里,你呢?有两个同僚瞧把你忙的,不知道的人以为你比你哥的官还大,还要忙呢。”
这话直接让老三黑脸了,纯纯不讲道理,拿儿子撒气嘛。
可没想到,张玉清还不罢休,接着说道:“你等着,等把你大哥的婚事忙完后,立马也给你娶个媳妇,保教你受媳妇拘着。”
老三眉头一皱,看向二贤:“姐,又有人来提议我的婚事?”
二贤点了点头。
老三黑着脸,一脸不情愿的冲着张玉清道:“娘,我可和你说过,那些女的我不娶,我要找个对我心意的。”
这两年老三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竟然敢反抗张玉清了。
张玉清怎么可能接受的了这一点,听了老三的话,火冒三丈的提着扫帚疙瘩就起身过去,挥着就往老三身上招呼,试图镇压住老三。
“这事你也敢拿主意了?你老娘还在呢,由得了你吗。”
老三一边躲着一边喊道:“你能由着我哥,为啥不能由着我。”
“你能和你哥比吗?你看我不打死你。”
扫帚疙瘩打在老三身上,老三皮糙肉厚并不觉得疼,不过怕累到老娘,所以逃似的跑远,一直跑到这个院子外,让张玉清追不到。
张玉清站在屋门口,举着扫帚疙瘩冲着老三道:“小兔崽子,还敢跑了,有本事你再也别进我这个院子。”
二贤赶紧上前劝张玉清,顺道瞪了一眼老三,才把张玉清重新劝会床上。
她就晓得,在家里这老娘只偏着她大哥,其他人都得老老实实的听着。
“哎。”
她真想大哥早些回来,这家里只要大哥不在,总会有那么几天乱糟糟的。
老三躲在院子外,不明白张玉清为啥这么大的火气,见到小六小七在院子里翻绳玩,冲着小六小七贼兮兮的喊着,想要把小六小七叫出来,问问今天到底发生了啥。
可小六小七压根不理他。
老三怒了,摆出三哥的架势道:“赶紧给我过来,你们两个再不听话,小心我揍你们。”
小六翻了个白眼,这不是无妄之灾嘛,怎么还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了。
她不开心的绷着小脸,模仿着张玉清的语气,冲着老三道:“小兔崽子,有本事你进这个院子啊。”
小七觉得好玩,也冲着老三模仿的喊道:“小兔崽子,有本事你进这个院子啊。”
老三眼睛一下子瞪直了,不敢相信自己听对了。
奶奶的,这真是反了天了。
他啥时候敢这样对大哥?
……
甄武两人一连几日快马,终于远远的看到了北平城。
那座巍峨的城墙真的让人魂牵梦绕,不仅甄武,就连曹小满看到它,整个人的呼吸也仿佛变的轻快了。
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的家。
也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北平城。
甄武深吸了一口气,眷恋道:“走,进城。”
说完,快马向着北平城而去。
很快。
两人就进了城,两人走在北平城的街道上,有点贪恋的看着这些日子以来,北平城出现的变化,一直等心情平静下来后,两人才加快速度向着王府而去。
他们需要先到王府复命。
到了燕王府后,甄武让人前去通报,然后静等回复,而朱棣书房里,朱棣正在和宋晟闲聊,当听到通报说甄武回来后,忍不住当着宋晟的面就欣喜站起来。
南京城事情他早就知道了,觉得甄武替他长脸的同时,也在担心着甄武。
如今见甄武安然归来,自然是喜出望外。
朱棣给一脸疑惑的宋晟解释了一句,宋晟感兴趣道:“可是一对二击败周崇周高的那个甄武?”
宋晟之前在蓝玉军中,蓝玉匆匆回京,本就让他好奇,所以对蓝玉回京后的一些作为有所耳闻。
周崇周高在蓝玉军中名望甚高,甄武败了周崇周高后,许多听闻此事的将领,都感兴趣的查过甄武是何许人也。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惊了很多人的眼球,包括宋晟。
从一介总旗入军,漠北斩北元丞相咬住,辽东斩蓝玉义子张权,数次冲阵,斩获颇丰,短短几年因功当上了实职千户,不夸张的说,绝对是一位勇将。
就好似当年的常遇春常大将军,亦或者常常身中数箭,依旧前冲不止的傅友德,傅大将军。
永冠三军。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老将凋零的时代,年轻一代仿佛新春一般换发生机。
朱棣见宋晟对甄武感兴趣,便笑着让人直接把甄武带到书房。
当甄武进来后,宋晟眼光亮亮的看着甄武。
甄武虽说身高不矮,但算不得壮硕,只能说身条特别匀称,刀锋般的眉毛下,一双星眸,带着一丝冷厉的感觉,不过嘴角含着的一丝笑意,让甄武多了一分和善。
单从外形上来看,宋晟看不出甄武有多么勇武,但是越是这般越让宋晟称赞。
随后,几人寒暄了几句,算是简单的认识,宋晟知道朱棣有事要与甄武说,所以也不讨人嫌,便开口先行告辞。
等到宋晟离去后,朱棣看着宋晟的背影,沉思了一下,笑着看向甄武问道:“这一趟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略有波折,不过危险也谈不上,总得来说挺顺利的。”
说完,甄武好奇的开口问朱棣:“宋将军怎么会在北平?”
甄武知道蓝玉出征,宋晟是挂着副将的,如今大军班师返回,按理说像宋晟这种中高级军官在谴派结束后,该回原卫所才对,而宋晟之前在甘肃,应该也是直接回甘肃才对。
为什么会来北平?
下一刻,朱棣给了解释。
“他被我父皇调到了辽东,路过北平。”说到这里,朱棣感兴趣的问道:“你可晓得把宋将军调过去的目的?”
甄武想了想,不过没想多久,很快便明白了,甄武脸色认真的沉声问道:“难道是为了辽东都司的谢熊?”
朱棣点了点头道:“不瞒你,辽东之地许多人是蓝玉之前的部下,去年父皇就想清洗,但是苦于官官相护,只是抓了一些下面的人,而宋将军与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