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敌后争锋-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咱们现在不仅动员老百姓在防区开垦了大量荒地,部队和地方干部也开垦了大量良田,虽然还没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几个月后收获四五百万斤粮食肯定没问题。”
“只要不出意外,防区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仅可以满足所有老百姓和我们所需,甚至还会有不少剩余,你一开口就要买一千万斤粮食,万一防区内的粮食大量过剩怎么办。”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买粮食的钱用来做其他事情。”
“按照市价,一千万斤粮食至少需要六万大洋。”
“现在买粮的是日本人,虽然他们有拉拢我们的意思,但一码归一码,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削弱我们经济实力的机会。”
“这一千万斤粮食很可能会花掉我们十万大洋。”
“咱们救国军储备的大洋和黄金加起来都没有十万大洋,要是团长您真想买这么多粮食,咱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听完郑云山和唐宇峰的分析,周成很严肃摇了摇自己脑袋。
虽然现在还不能告诉他们明年华北就会出现大旱的事实,但周成脑子里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们。
迎着他们的目光反问:“老唐,老郑,你们觉得战乱时期什么东西才算真正的硬通货币!”
“当然是大洋和黄金!”郑云山脱口而出。
“重庆虽然发行了大量法币,因为经常贬值,在大洋和黄金面前没有任何可比性。”
“好多地方交易的时候都只认大洋和黄金,完全不认可法币。”
“只要有大洋和黄金,我们就能买到想要的任何东西!”
周成摇摇头,看着唐宇峰问:“老唐你觉得呢?”
唐宇峰本来也想说大洋跟黄金的,看到周成摇头,当即把这句话给咽了回去,然后皱着眉头陷入沉思。
半分钟后突然开口:“武器弹药。”
“现在到处都在打仗,如果没有武器弹药就不能组建部队,手里再多大洋和黄金都会被别人抢了去,搞不好连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看到周成还在摇头,唐宇峰忍不住问:“团长,你说的硬通货币该不会是粮食吧!”
“这怎么可能!”
周成非常肯定回答:“你们还别不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硬通货币就是粮食,都听好了,我跟你们好好解释一下!”
“别的咱们不知道,先说一说我们自己。”
“咱们救国军的装备和弹药应该算是很厉害的,手里的大洋和黄金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但如果我们手里没有粮食,两个多月前没有抢种洋芋,你们觉得我们救国军可以渡过眼前的危机吗!”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634章 土地都撂荒了(第二更)
唐宇峰沉默了好长时间才开口:“如果没有提前抢种下这批洋芋,防区十几万灾民因此而断粮,我们救国军肯定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十几万饥肠辘辘的灾民将会成为一个巨大隐患,要是日伪军特务再趁机捣一下乱,怂恿他们到处抢粮,这些灾民马上就会变成一群暴民,到处抢劫,最后演变成一场大暴乱,防区也会陷入混乱……”
“没有粮食,救国军的军心和士气也会受到影响,战斗力大大削弱。再加上他们平叛时面对的是一群手无寸铁,饥肠辘辘的老百姓,不是日伪军,打仗的时候肯定狠不下心。”
“一支部队没了杀人的决心,就不可能在战场上速战速决迅速结束战斗。”
“一旦救国军被十几万暴民拖在防区,日伪军趁机发动进攻,我们肯定抽不出兵力去迎战,最后不管是防区老百姓还是救国军,都会在这场动乱中遭到毁灭性打击。”
周成边听边点头,等唐宇峰一说完就盯着他问:“现在看出粮食的重要性了吧!”
唐宇峰先点了一下自己脑袋,然后又摇了摇头:“团长,在这件事上,粮食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觉得这种事肯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特别是我们在防区组织老百姓大量垦荒后,防区更加不会缺粮。粮食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成为硬通货币!”
郑云山认可得点了点头,看着周成:“如果粮食真的是硬通货币,我们八路军也不会这么缺少武器弹药跟药品。”
“虽然各大根据地也缺粮,但因为根据地范围很广,几乎都是农村地区,只要不碰上天灾人祸,根据地老百姓获得大丰收,粮食还是不缺的。”
“平时稍微节约一点儿,好多根据地凑个两三百万斤余粮。”
“如粮食是硬通货币,可以换到部队紧缺的武器弹药和药品,八路军的装备水平肯定没有现在那么差。”
“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根据地一旦碰到丰收年景,根据地的粮价都会在日伪军的操纵下降到最低水平,防止根据地因为粮食丰收而获得大量资金……”
“最后各个根据地用余粮换到的大洋和黄金并没有因为粮食丰收而成比例增加,而黑市上的武器弹药和药品却因为粮食丰收而成比例增长,于是根,据地不仅没有因为粮食丰收而获得收益,反而损失惨重,同样的粮食买到了比之前更少的武器弹药和药品。”
“说来说去,根据地收获的粮食都要先换成大洋和黄金,然后才能购买到部队紧缺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而这些东西的价格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根本没有最后的决定权。”
“就算这次日本人同意卖给我们一千万斤粮食,开出来的价格也非常高。”
“秋收以后,不管是我们防区还是小鬼子占领区,粮食的紧缺情况肯定都会得到缓解,粮价自然而然会降下来。”
“也许我们现在购买一千万斤粮食用掉的大洋,到了那个时候购买两千万斤粮食都没问题!”
唐宇峰马上赞同:“我也同意郑副团长的观点。”
“就算粮食很重要,我们现在最多买个两三百万斤救一下急。如果团长你真想储备粮食,我们可以等秋收以后再大量购买,那时候肯定更划算。”
周成摇摇头,很坚定回答:“我们秋收以后肯定会大量购买粮食,但现在也要买,而且有多少买多少!”
“至于买粮的价格,你们放心。”
“小鬼子既然想用这件事给我们下套,还有拉拢我们的意思,价格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我刚才已经提醒了小鬼子,救国军除了可以从他们手里买粮食,还能放下颜面用武器弹药和药品从八路军手里买粮。”
“虽然这只是一个威胁,短时间内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日伪军打心底害怕我们真的从八路军手里买粮,甚至连我们双方见一面都很害怕,不然他们之前让我们反目成仇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只要我们把这个威胁握在手里,日伪军就不敢逼我们太紧。”
“真把我们逼急了,向八路军低头,后悔的是他们自己。”
唐宇峰相信周成说得,这个威胁确实可以压住小鬼子,让他们不敢太要价。
但在他眼里,就算自己用市价从小鬼子手里买粮,救国军也很吃亏。
秋收结束后粮价肯定会降下来,小鬼子再怎么妥协,开出来的价格都不会比那时候高,不然他们自己就会吃亏。
刚准备开口继续劝下去,周成继续开口:“另外,你们还是低估了粮食的重要性。”
“有一件事老唐你说对了:粮食一多,粮价自然而然会被压下来,里面有市场规律的因素,也有小鬼子的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秋收结束后粮价就会下降。”
唐宇峰听完就急了:“团长你说得不是自相矛盾吗?秋收结束后粮食自然而然就多了,粮价肯定会下降。难不成秋收结束后,防区和小鬼子占领区的粮食还会减少不成。”
周成很严肃回答:“不排除这种可能!”
“影响秋粮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天灾,然后是人祸。”
“天灾我们谁也左右不了,只能想办法减轻天灾给我们带来的恶劣影响。”
“但人祸可以,你们没发现:随着小鬼子跟我们的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惨烈,整个华北的粮食产量正一年比一年少吗?”
看唐宇峰和郑云山全都眉头紧锁,还没搞明白自己的意思,周成继续解释:“仗的规模越打越大,战场上死伤的军人和老百姓越来越多,为了应对自己越来越不足的兵力,小鬼子开始大规模组建伪军。除了一部分投降他们的军队,大部分皇协军都是小鬼子在当地抓到的壮丁。”
“再加上大量老百姓为了反抗小鬼子而加入八路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几年来,华北地区减少的青壮年劳动力肯定有上百万人。”
“按一个劳动力耕种四亩地来计算,光这些人就撂荒了好几百万亩地!”
“打仗的时候,大量老百姓流离失所,或者为了躲避战争而离开自己的家园,这些老百姓的土地肯定也都撂荒了。”
“日本人侵入华北以来,到处进行大屠杀,光村子都屠了好几十个。老百姓被杀了,他们的土地肯定也都撂荒了。”
今天第二更送到!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35章 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更)
635
唐宇峰越听脸上的表情越凝重。
团长说得好多事情他都经历过,之前还没加入救国军时,他经历过两次屠村。
两百多口人的一个村子,不分男女老少,几分钟内被小鬼子杀得一干二净。
有些小鬼子更狠,专门把村子里的老百姓挑出来当活靶子,给新兵练刺刀用。
村子里的老百姓被屠杀后,村子也就废了,全村一千多亩土地跟着就荒废了,没有人继续耕种,然后慢慢变成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还有好多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趁小鬼子杀过来之前背井离乡,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因为没人耕种自然会荒废下来!
如果把这些土地全部加起来,一千万亩都不止!
整个华北范围内的耕种土地少了,粮食产量自然而然会降低。
要是再碰到什么天灾人祸,华北地区的粮食总产量还会继续减少,到时候日本人,战区,八路军肯定会掀开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争夺战。
谁手里掌握的粮食多,谁就能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活下去掌握战场主动权……
真到了那时候,粮食还真有可能成为硬通货币。
看到唐宇峰似乎有点儿想明白了,周成继续分析:“刚才我说得人祸还只包括老百姓背井离乡,敌后青壮劳动级大大减少,耕种土地减少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战争给粮食产量带来的直接影响我们也不能忽略。”
“这次咱们救国军运气好,春耕的时候日伪军没来进攻我们,所以防区内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只要确保秋收前没有日伪军杀进我们根据地搞破坏,秋收肯定没问题。”
“华北这么大,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我们这么好的运气。”
“太原的我不知道,咱们就说刚刚在新根据地站稳脚跟的阳泉独立团和寿阳独立团,部队,现在应该叫他们独一团和独二团了,春耕的时候日伪军正在扫荡他们刚刚组建的新根据地,而且这场扫荡前前后后持续了一个多月。”
“日本人撤退以后,春耕早过了。”
“日伪军扫荡的时候肯定有大量土地没有及时春耕,就算根据地老百姓趁日伪军退兵,及时抢种一些粮食,这些土地的产量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而且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好几个月,谁也不敢保证日伪军还会不会再次出兵扫荡他们。”
“如果会,他们根据地肯定还会有不少良田被日伪军糟蹋,进一步影响到根据地粮食产量。”
“我相信春耕期间不止两个独立团的根据地遭到攻击,秋收前的几个月肯定还会有大量其他根据地遭到攻击。”
“不管双方的战争规模有多大,都会有良田被日伪军糟蹋,影响到几个月后的秋收。”
“除非小鬼子被我们打败了,乡亲们不再被战争影响,否则不管有没有天灾,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都会一年不如一年。”
“我们有备无患,趁小鬼子肯卖我们粮食的时候大量收购和储备粮食,最后肯定不会吃亏。”
唐宇峰和郑云山两个人被周成说服了,郑云山首先开口:“团长,我觉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今后华北的粮食肯定会越来越少。”
“退一万步讲,万一将来咱们手里的粮食过剩,自己吃不完我们也可以送给八路军。”
“而且粮食非常耐储存,只要我们把仓库修好了,储备个两三年都没问题。”
“三年后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万一发生什么天灾,这些粮食就会变成我们的救命粮食。要是有多,不仅可以支援周边八路军,还能拿出来换武器弹药和我们自己没法儿生产的药品!”
“所以只要价格合适,小鬼子卖多少粮食我们就收多少。”
唐宇峰跟着点头,但很快就提出另外三个问题:“团长,你觉得小鬼子有这么多粮食卖给我们吗?”
“还有价格,他们虽然很想拉拢我们,也不想看到我们接触八路军,从八路军手里买粮。但粮食的市场价格摆在那里,如果不能以低于现在的市场价格购买,吃亏的就是我们,按照往年的规律,秋收以后粮价或多或少都会降下来一些。”
“如果我们跟小鬼子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成交,吃亏的就是他们,小鬼子会这么傻吗?”
周成想了一下开口:“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小鬼子手里肯定有一千万斤粮食,搞不好两千万斤都有。”
“你们都别忘了,咱们防区内的十几万灾民都是日伪军造成的,灾民们的粮食全被日伪军抢走。”
“本来有一部分粮食属于前线日伪军的奖励,结果这些日伪军全被我们干掉了,那些奖励自然而然落到小鬼子山西驻军了。”
“十三万灾民撑到秋收的口粮,就算人均一百多斤口粮,日伪军也抢走了至少一千五百万斤粮食。”
“除了普通老百姓,阳泉跟寿阳境内的地主和汉奸也被小鬼子整体搬迁到了他们占领区腹地,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不少粮食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我们就按五百万斤计算,加起来正好两千万斤粮食。”
“价格更好说了。”
“我刚才说的两千万斤粮食要么是日伪军从老百姓手里抢的,要么是他们从汉奸地主手里搞到的,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卖再低价格他们都是赚的。”
“而且日本人不像我们,他们没了粮食就从占领区老百姓手里抢,根本不会缺粮食。”
“两千万斤粮食握在山西驻军手中不仅没什么用,还会成为他们的负担,需要大量仓库去储存,还不如换成大洋跟黄金,军部把它分了来得划算。”
“所以只要我们开出来的价格不是特别过分,山西驻军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秘密,肯定会同意把粮食卖给我们变现。”
“至于我们购买粮食的资金,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些粮食都是小鬼子从老百姓手里抢走的,属于不义之财,我们肯定不能让小鬼子把所有便宜都占了。”
“一千万斤粮食就算用火车拉也要好几次,所以我们跟小鬼子的交易肯定没法儿一次性完成。”
“老唐你只要把前两次交易的大洋准备好,剩下的我来想办法,保证让日伪军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