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敌后争锋-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比我早半年加入救国军,用身经百战来形容都不为过。”
“刚加入救国军的时候只是一个班长,硬是靠战功一步步升为连长……”
“我听副连长说过,被连长亲自干掉的小鬼子早就超过了十个。”
“上次打鬼子拼刺刀时,我就跟在连长身后,亲眼看到他干掉三个小鬼子,还包括一个小鬼子上尉!”
看对方越说越“夸张”,谭明马上反驳:“吹牛吧你,要是小鬼子真像你说的那样容易打,他们也不会这么短时间就把大半个山西给占了,害得我们这些人不得不到司令部当文书!”
“而且战场那么乱,谁知道小鬼子是谁打死的,搞不好你们划在枪托上的记号都是假的,专门用来显摆糊弄人的。”
战士更急了,马上反驳:“你胡说,我们肯定不会造假糊弄人,那可是要被军法处置的。”
“你要是不相信,我还可以拿出来一个证据:“刚才接应大家的时候,你应该看到我们身上的装备了!”
“知道我手里的步枪叫什么吗?”
“三八大盖……这谁不知道,我在司令部见多了,小鬼子步兵标配的步枪,几乎人手一把!”谭明毫不犹豫回答。
战士点点头继续问:“那你知道我所在的连队一共装备多少条三八大盖吗?”
看到谭明摇头,战士很自豪回答:“总共有120多条!”
看到谭伟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战士继续说:“你在司令部呆过,应该知道司令部下发的步枪都是汉阳造和中正式,不会给部队补充三八大盖。”
“所以我们连装备的一百多条三八大盖都是从鬼子手里缴获的。”
“三八大盖虽然是小鬼子的标配步枪,但一个步兵小队也就装备四十条的样子。”
“而且小鬼子还有战败前摧毁武器的习惯,正常情况下,我们干掉他们一个步兵小队能缴获二十多条步枪就不错了。”
“想要缴获一百二十多条步枪,不干掉两个中队的鬼子肯定做不到。”
“还有我们庄背的机枪和掷弹筒,都是从小鬼子手里缴获的。如果我们没有杀那么多小鬼子,大家手里的武器弹药是从哪里来的?总不可能天上掉馅饼,小鬼子白送给我们吧!”
谭明听完就陷入沉思,越想越震惊。
对方说得那些道理和常识他都知道,没有任何问题。
想在战场上缴获一百二十多条三八大盖,确实需要消灭至少两个中队的鬼子才能办到。
这就意味着救国军接应自己的这个连队还真消灭了三四百鬼子。
不,应该是更多的小鬼子。
战场上不仅会死人,还会损耗大量武器弹药。
护送大家的这个连肯定在打鬼子的时候损失不少武器,但都在战场上补齐了,最后剩下现在的一百二十多条步枪。
这就意味着他们从鬼子手里缴获到的步枪远远超过一百二十条,那他们消灭的鬼子肯定也远远超过两个中队……
一个步兵连干掉两三个中队的小鬼子,救国军是个加强团编制,上上下下十几个步兵连肯定有,那他们干掉的小鬼子不是早就超过一万人了?
谭明被自己的分析吓到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救国军就太厉害,确实敢说小鬼子来多少就杀多少的豪言壮语。
谭明和战士的分析都是对的,战场上想要缴获一百多条完好无损的三八大盖,至少要干掉两个中队的鬼子。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救国军拥有自己的兵工厂。
日军自己破坏的武器和救国军在战场损耗的武器送到那里后,大部分都可以修复,然后重新装备部队。
所以救国军在战场上取得的真实战果并没有谭明想得那么夸张。
但没人跟谭明解释这个问题,而且也不会去解释。
对他们来说,救国军越强大,将来加入救国军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就会越强烈。
谭明现在就出现了这种想法。
他虽然是个搞技术的读书人,但也有一腔热血。
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调到救国军,也不知道自己来救国军可以做什么,将要做什么。
但如果救国军真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就算自己加入救国军后继续当文书,那也是英雄部队的一员,总比缩在司令部当文书要强。
带着这种想法,谭明第一次对自己加入救国军这件事变得期待起来。
接下来的行军中,只要一有空就会从身边战士口中了解救国军。
在谭明的带动下,剩下九个年轻人也从一开始的惶恐中冷静下来,接受现实,然后跟谭明一样从身边战士口中了解救国军。
接应他们的是救国军警卫营一连,出发前周成亲自找到他们连长,让他接到战区调来的十个人后先摸清楚他们的底子,然后多跟他们宣传救国军,让他们对救国军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这样他们到了团部后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敢为救国军抛头颅洒热血。
正是因为团长的命令,连长才敢让部下有问必答,向十个人讲述救国军的辉煌战功,让他们了解到救国军的强大!
虽然部下的讲述中有不少夸大成分,但看到几个人都听得非常入神,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脸上还露出一副向往表情,连长果断忽略掉这些小细节。
快到阳泉时,警卫连故意把他们带到骑兵营和炮兵营驻地走了一圈,当他们赶到救国军前敌指挥部时,以谭明为首的十个人已经被震得目瞪口呆,全都对加入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今天第二更送到!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19章 都是人才啊(第一更)
“报告团长,警卫一连顺利完成接应任务,请求归队!”警卫一连连长站在周成面前很严肃报告。
看到周成点头,马上指着身后十个人介绍:“他们就是战区给我们调来的十个人,他叫谭明,他叫董浩,是十个人中间两个带头的!”
说完后指着周成介绍道:“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救国军周团长,我们就是在团长的指挥下一次又一次打败小鬼子。如果没有团长,我们救国军不仅取得不了这么大的战功,搞不好连生存下去都很困难。”
谭明看向周成的目光马上变得炙热起来,赶紧敬礼:“长官好,我原来在司令部后勤部门当书,军衔中尉!”
董浩不甘示弱,一边敬礼一边报告:“长官好,我原来在司令部当参谋,军衔中尉!”
周成一边回礼一边说:“在我们救国军不兴叫长官,你们直接叫我职务周团长就行了。”
“是,团长!”谭明和董浩两个人的反应特别快,当即领命。
周成继续说:“前前后后你们也赶了四五天路,肯定非常疲惫,我先让警卫带你们下去休息,吃两顿好的,养精蓄锐。明天早晨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顺便告诉你们来救国军的任务。完成好了,你们的功劳不亚于部队在战场上消灭一个联队的小鬼子!”
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周成带着谭明一行出现在阳泉城西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
这是个非常普通的村子,全村加起来大约一百五十人,谭明非常奇怪,不知道团长带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走着走着,他们就意识到不对劲!
大家都走到村口了,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百姓,这太奇怪了,谭明忍不住问:“团长,村子里怎么没人?”
“别着急,到祠堂你们就知道了!”周成回答,带着他们继续往村子里面走。
祠堂位于村子中间,隔老远就看到一百多个老百姓在祠堂门口排队
几十个小孩排成一队,眼巴巴看着前面
大人排在另外一队,有人眼巴巴盯着前面,有人一脸羡慕盯着小孩的队伍不断吞口水
“这是在干什么?”谭明再次问道。
周成没有接话,带着他们直接走进祠堂。
祠堂院子里架着几口大锅,全都冒着热气,两口大锅上再蒸东西,两口大锅里煮着东西。
谭明看不到蒸笼里的东西,但可以看到锅里煮的东西。
一口大锅里煮着野菜汤,一口小很多的铁锅里煮着小米粥,和几乎没有油花的野菜汤相比,小米粥看起来特别诱人。
“乡亲们,开饭了!”大家刚走进来就听到铁后面一个中年人喊道。
几个守在铁锅旁边的年轻人马上掀开蒸笼。
里面有白花花的馒头,有夹杂了大量野菜的玉米饼子和粗粮馒头。
大人那一队每人领一个杂粮馒头一个野菜玉米饼子,一大碗野菜汤,然后宝贝一样捧在手里,很小心走到一旁狼吞虎咽起来。
小孩那一队每人分一个比拳头还要大的白面馒头和一碗粘稠的小米粥,同样端到旁边大口大口吃起来
谭明有点儿看不懂,村子里又没发生天灾,老百姓怎么感觉好像再接受赈灾,全村竟然集中到一起吃饭,而且还吃得这么差
于是,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周成身上,一脸好奇和不解。
“村子里的粮食,牲畜,甚至是做饭用的铁锅,种田用的农具,平时穿的衣服,吃饭用的瓷碗都被日伪军抢走了。”周成解释。
“乡亲们现在除了房屋,身上穿着的衣服,别无他物。”
“大家现在吃的粮食都是我们救国军军粮,虽然差了点,但能保命,不至于饿死!”
“可他们吃得也太差了吧杂粮馒头和野菜玉米饼子看起来黑乎乎的,能吃吗?”一个年轻人显然没有吃过什么苦,忍不住惊呼。
周成点点头:“当然能吃,但长时间吃的话肯定会搞坏肚子。可我们没有办法,乡亲们现在吃的粮食是我们好不容易才筹集到的,能保证大家不饿肚子就不错。”
看到有人露出一副不相信的表情,周成继续说:“这样的村子可不止这一个。阳泉和平定一共有超过十三万百姓被日伪军抢得什么也不剩,我们按一个人一天半斤粮食的标准救济他们,一天就需要六万五千斤粮食,一个月需要两百万斤粮食。救国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大家觉得我们可能储备几百万斤的军粮吗?”
“为了能让十几万灾民撑到秋收,除了抽调军粮,我们还把救国军经费全部拿出来,在昔阳,平定,阳泉,寿阳,出高价收购粮食来救济灾民。”
“就算这样,我们手里的粮食也只够大家撑四到五个月时间,想要撑到秋收,再加上十几万灾民春耕时需要的粮种,我们还差至少六百万斤粮食缺口。”
谭明露出一副若有所思表情。
团长昨天说了,今天会告诉大家进入救国军的任务。
现在团长把他们带进村子,还跟他们介绍了防区缺少粮食的事,再联想到他们学习的农业和水利都很粮食或多或少有一些关系,他隐隐约约猜到团长即将交给他们的任务。
一脸犹豫问:“团长你想让我们解决防区缺粮的问题?”
周成脸上闪出一抹诧异,没想到谭明的反应这么快,赶紧点头:“可以这么说!”
另一个年轻人马上接话:“团长你想让我们去种地?”
刚说完,这个年轻人就自顾自摇摇头:“不对,防区缺少六百多万斤粮食,我们只有十个人,拼了命都种不出来!”
另一个年轻人接话道:“团长刚才说我们筹集到的粮食只够灾民吃四个多月,就算我们现在开始种粮食,那也要五六个月以后才会有收获,缺粮的问题照样解决不了。”
周成越听越满意。
这些人虽然都很年轻,看起来质彬彬的,但都读过书,脑子非常灵活,转得也快。
仅仅一个问题,他们就能从好几个方向进行发散和分析
就在这一刻,周成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这里有十个人,最起码也读过高中,见多识广,接受能力强,要是全都从事农业和水利的话太浪费。
接下来自己一定要好好考教一下他们,争取选几个人补充进入团部当参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解决防区缺粮的问题。
看他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每个人都说话了,而且意见也出奇的一致:按照常规的办法种粮,防区缺粮的问题肯定没办法解决。
周成果断开口:“你们说得都很对,用普通办法种粮食,至少要等秋收我们才能有收获,十几万灾民肯定撑不了那么久。”
“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另辟蹊径。”
“普通粮食的生长周期一般在五个月到六个月时间,必须到春耕才能播种。你们都是农业和水利方面的专家,肯定知道大量我们不知道的农作物。”
“不知道有没有生长周期短,现在就可以种植,或者是创造条件进行种植的农作物。”
“我不管这种农作物的口感怎么样,只要能吃,可以填饱肚子,让乡亲们撑到秋收就行。”
“这是你们加入救国军的第一个任务,两天后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然后指导灾民抢种粮食,争取四个月内收获第一批粮食,把我们缺粮的危机解决掉。”
“完成这个任务,四个月后,你们每个人的军衔都可以往上提升一个级别。”
谭明一听就乐了,兴奋得差一点儿从地上跳起来。
没想到大家刚加入救国军就碰到一个这么好的任务,不仅可以晋升自己军衔,还是做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事。
他们在司令部呆了一年多,做梦都想碰到这样的好事,没想到自己一来救国军就碰到了。
赶紧保证:“请团长放心,两天后我们肯定拿出一个让您满意的方案。”
周成对谭明的印象非常深刻,昨天第一次见面时,接应他们的警卫营一连连长专门跟自己介绍了他。
来村子的路上和刚才的讨论,他的行为也非常抢眼。
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还特别喜欢问问题,路上碰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出来,一点儿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而且他的脑子还非常灵活,转得特别快,没记错的话,让他们解决缺粮问题的判断就是他第一个想到的。
不耻下问,敢于提出自己想到,脑子灵活,又有化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当负责人的最好人选。
稍微想了一下就做出决定:“你叫谭明吧?我听说你是几个搞农业的人才中技术最好的,而且你的军衔也是他们中间最高的,那这件事就你来牵头。”
“两天以后拿你们的讨论结果来团部找我,记得多讨论几个方案出来,让我有一个选择,这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月票!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20章 压力比想象中的大(第二更)
“团长,我们的任务呢?”一旁的董浩急了,看着身边的谭明既眼红又羡慕,很着急问。
“谭明他们是搞农业的,懂粮食和农作物。我们是搞水利的,虽然跟种田有那么点儿关系,但一点儿都不了解农作物,想给谭明他们帮忙都没办法!”
周成回答:“放心,我既然让战区把你们调到救国军,肯定不会让大家闲着。”
“你们的任务也很重:我先给你们两个月时间,走遍救国军防区内的所有地方,摸清楚我们救国军有拿着地方可以修建水库和水渠,咱们救国军深处敌后,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比其他部队更大,绝对不能出问题。”
“现在老百姓种田几乎都是靠天收,万一遇上天灾人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