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敌后争锋 >

第170章

抗日之敌后争锋-第170章

小说: 抗日之敌后争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外就说你是我从外面找来的大学生”

    易书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担心并没有发生。

    虽然周成可以无条件指挥他们,但并没有做那种外行指挥内行的蠢事,而是给他们无条件放权,以副县长的身份做县长的事。

    虽然名头不怎么好听,但他们都是有抱负的党员,根本不在乎这些,要不然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

    赶紧回答:“请周团长放心,我一定替你管好昔阳。”

    周成继续命令:“你可以从你们一起过来的几个干部中挑两个助手,争取今天就上任,三天内搞清楚易县到底有多少个村子,多少人口,今年秋收可以产出多少粮食,够不够乡亲们一年的口粮,数据越详细越好”

    说完以后,不等易书开口,马上把目光转移到另一个年轻人身上:“你叫何勇,跟易书一样读过大学,但只当过一个多月的副县长,行政管理经验略微有些不足!”

    何勇一看就是个爽快人,听了周成对他的评价,不仅没有不好意思,反而大方的承认,没有一点尴尬:“是的,周团长和易县长相比,我的经验确实少了一些。”

    周成特别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人,当即命令:“没有经验也没关系,咱们可以慢慢学!”

    “从现在开始由你担任平定副县长,负责平定所有政务,跟易县长一样,你可以挑两个人当助手。”

    “目前的平定我们只控制了三个镇子,其中两个镇子还和鬼子占领区接壤,随时可能打仗。但平定比昔阳更适合种粮食,土地也多,救国军之前的军粮几乎都来自这三个镇子,人口相当于半个昔阳县,所以它的重要性一点不比昔阳差。”

    “我要求你最迟明天上任,县政府驻地暂时定在东回镇,把东回镇原来的救国军团部换个牌子就能办公。”

    “三天之内完成我交给易县长的所有任务!”

    何勇没有马上领命,而是盯着周成反问:“团长,我们三天内肯定可以完成任务,但有一个问题您必须帮我们解决掉,否则神仙下凡我们也完不成任务。”

    周成并不意外他们给自己提要求,刚刚上任就接到这么重的任务,对自己要管理的地方又人生地不熟的,要是不提要求自己反而还会担心。

    看着何勇很爽快问:“讲”

    “我们需要人手!”何勇马上回答。

    “按团长你刚才的命令,包括我们自己,一个县只有三个人,哪怕跑断腿也不可能在三天内搜集完你需要的所有资料。”

    周成笑了一下:“放心,人手都给你们准备好了,而且包你们满意。”

    “原昔阳游击队已经不适合继续存在下去了,今天就会秘密解散。到时候想要继续当兵打鬼子的队员全部加入救国军,不想当兵的队员既可以回家,也可以协助你们管理地方,一会儿你们就跟着我去挑人。”

    今天第四更送到!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311章 高兴不起来(第五更!)

    太古村,昔阳境内隔县城大约十公里的一个小山村。

    全村有四十多户两百多口人,但真正可以称得上良田的只有不到两百亩,人轮不到一亩,剩下全都是只能种杂粮的坡地。

    更重要的是,不到两百亩良田全部掌握在太古村唯一的地主手里。

    上半年,在日本人和汉奸的联合剥削和压迫下,乡亲们手里的口粮都被抢走了,要不是村子里的地主非常仁义,借了每家每户五十斤杂粮,让乡亲们就着野菜充饥,村子里早就有人饿死了。

    现在所有人都盼望着秋收快点到来,能从地里收获一些口粮。

    可就算如此,田里的那点收获也撑不了太久。

    交租子,还掉秋收前借的粗粮,再被日本人抢走一部分,家里能剩下半年口粮就不错了。

    虽然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又要靠野菜和借贷过日子,但乡亲们已经习惯这种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苦日子,除了村子里的一些年轻人,很少有人想要改变些什么。

    下午三点,一支十多人的队伍突然出现在村口,队伍中间还拉着一辆堆满粮食的大车。

    乡亲们被各种军队害惨了,虽然八路军游击队对他们很好,但游击队太弱,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活动,所以出现在村口的队伍肯定不是游击队。

    带着对军队的恐惧,乡亲们瞬间鸟惊四散,回到自己家里,紧闭房门,向老天祈祷村口的军队不要找上自己。

    意外的是,大家在家里等了快半小时都不见有人砸门抢东西。

    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家门,想要知道村口的部队在干什么!

    一个步兵班的战士,除了四五个人端着枪在村口警戒,其他人全都聚在村口打谷场,把大车上的粮食卸下来,然后用大车搭桌子。

    “老乡你们好,我们是抗日救国军,不是鬼子和伪军,不会枪大家东西县城里的小鬼子和汉奸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一个战士看到可村子里探头探脑往外看的年轻人,赶紧招呼

    看到他们仍然一副犹豫表情,不敢来村口,刚才说话的战士继续喊:“我们是抗日救国军,专门打小鬼子的队伍,绝对不抢大家的东西,你们放心过来”

    “看到我们刚刚拉到村口的粮食了吗?车上装得都是白面和小米,我们知道乡亲们过得苦,特意给大家准备的!”

    “不要害怕,我们绝不会拉壮丁,抢大家东西!”

    终于有年轻人被说动了,鼓起勇气朝村口走过去:“你们真的不抢东西?还反过来给我们粮食?”

    “比真金还真”战士笑着回答。

    深怕对方走了一样,一口气把部队想要招兵和招兵条件全都说了出来。

    “昔阳被我们救国军占领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小鬼子来找大家麻烦,抢大家的东西”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打败小鬼子,我们救国军决定在昔阳扩军。凡是达到我们救国军招兵条件,然后自己愿意加入救国军,每个新兵给五十斤粮食,当兵期间,家里还可以减免一部分粮税。”

    “加入救国军以后,我们不仅管饱,隔几天还能吃一顿肉,两三天吃半个鸡蛋,要是部队打了胜仗,不仅可以加餐吃肉,还有奖励和津贴可以拿!”

    “万一加入救国军牺牲了也不怕,我们救国军还会给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减免牺牲战士家里的粮税,还会在昔阳建学校,把牺牲战士的子女送到学校去读书,免费把他养到成人”

    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呆在村子里混日子,吃了这顿没下顿的等死。

    听了面前救国军战士的解释,好几个人都很心动,一个胆子最大的年轻人直接两眼放光问:“加入救国军真的可以顿顿吃饱饭,隔几天还能吃上一顿肉?”

    “那是当然!”战士拍了拍自己胸口回答。

    “一看你们身体就知道家里断粮了,天天吃野菜,而且还吃不饱,没有油水,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脸上也看不到什么血色,面黄肌瘦的。”

    “你再看看我们,要是吃不饱肚子,没点油水,能长这么壮实吗,到时候枪都扛不起来,还怎么打仗!”

    “只要加入救国军,我保证大家顿顿都能吃饱,隔几天吃一顿肉,两三天还能吃上半个煮鸡蛋,碰到打仗的时候还能加餐,绝对比你们过年吃的都要好。”

    “要是平时练兵练的好,战场上杀了小鬼子,不仅可以立功当干部,团里还会给大家一些嘉奖,这绝对是打着灯笼都碰不到的好事。”

    “还有一个好处你们别忘了:加入救国军后你们马上就能领到五十斤小米或者白面,家人每年上缴的粮税也会减免很多。”

    “家里少了一张口吃饭,粮税少了,留下来的口粮肯定比原来多,吃得时间也更长。而且家里还多了五十斤粮食,到时候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儿都会因为你们加入救国军而不用再饿肚子了。”

    胆子最大的年轻人当时就心动了,不等战士把话说完就叫道:“我要加入救国军”

    战士简单看了一下对方身体后回答:“你的身体还行,可以加入救国军。但我们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如果家里没有兄弟,是独子,身体再好我们也不收,而且加入救国军还需要你父母同意,自己说了不算!”

    “如果真想加入救国军,你可以回去找父母商量,然后带着他们一起来找我们!”

    年轻人想了一下回答:“我不是独子,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我现在就回去找爹娘商量,然后把他们拉过来报名”

    说完这个年轻人就往自己家里跑。

    还有几个想当兵的年轻人跟着三回村子。

    不想当兵,或者没有资格当兵的几个年轻人也跑回村子,他们要把这个好消息带回村子。

    二十分钟后,最先离开村口的年轻人回来了,身后还跟着表情复杂的父母和两个弟弟,母亲眼角还带着泪珠,显然不想让大儿子去当兵。

    可大儿子的性格太倔,直言他们不同意的话就离家出走,反正家里的口粮已经不多,根本养活不了全家五口人。

    “长官,我想好了,我要加入救国军,我父母也同意了!”年轻人直接走到刚才跟自己说话的战士面前,说话的时候既紧张而又激动。

    战士看到后面的母亲已经心痛得开始抹眼泪,犹豫了一下安慰:“老乡放心,我们救国军不是其他部队,不会随便把新兵送到战场当炮灰。”

    “只要你家大儿子在新兵营好好训练,学好杀敌本领,将来上了战场不仅可以保住自己性命,还能杀敌立功,搞不好你下一次见到他时已经成为我们救国军的班长!”

    母亲脸上迅速燃起一抹希望,赶紧看向自己大儿子:“你听到长官刚才的话了吗?既然你执意要加入救国军,那就跟着长官好好练兵我不要你杀敌立功当军官,只要你能好好活着就行!”

    年轻人一脸严肃回答:“爹,娘,你们放心,我肯定苦练杀敌本领!”

    说完就把目光转移到两个弟弟身上:“老二,老三,你们也长大了,爹娘就交给你们了”

    战士看到他们商量好了,气氛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后,指着打谷场上已经搭好的台子说:“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就跟我去那边登记”

    “爹娘都跟着,登记完了还需要你们按手印确定,然后领五十斤白面或者小米!”

    “姓名!”年轻人刚走过去,坐在车架另一边的书就问,没有一句废话。

    “陈山”年轻人鼓起勇气回答。

    “年龄”书继续问。

    “21岁!”陈山回答

    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后,书把登记本送到陈山面前:“你在这个地方按手印,你爹在后面按手印,按完手印你就是我们救国军的新兵了,明天早晨在村口集合,然后会有人带你们去县城新兵营报告!”

    两个人全部按完手印后,旁边一个战士走了过来:“陈山,这里有小米,有白面,都是五十斤一袋,你家要什么?”

    “白面!”

    陈山很爽快回答,这个结果他和爹娘早就商量好了,准备今天晚上给老大包一顿饺子践行。

    陈山加入救国军成功领到五十斤白面的消息好像一阵春风,迅速传遍整个村子。

    几个有想法加入救国军的年轻人不再犹豫,纷纷拖着家人去村口报名!

    救国军团部,唐宇峰和袁书山两个人联袂出现在周成面前,看脸色就知道他们带回来好消息。

    自己还没开口,袁书山就带着满脸激动报告。

    “团长,昔阳老百姓加入我们救国军的热情非常高,我们招兵才四天时间,完成登记的新兵已经突破五百人,这才走了昔阳三分之一的村镇,还有三分之二的村镇没去。”

    “按现在的招兵速度,最多五天新兵营就能满编!”

    周成并没有因为这个好消息而露出笑容,而是摇了摇自己脑袋,一脸严肃回答:“唐副团长,袁副团长,你们都想错了。”

    “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招到这么多新兵,并不是老百姓的热情高,也不是他们如何拥护我们救国军,支持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穷到活不下去了,当兵吃粮成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今天第五更送到!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312章 烫手的山芋(第一更!)

    两个人好像被浇了一盆凉水,心里瞬间变得拔凉拔凉的,一脸不可思议叫道:“这怎么可能?昔阳是很穷,但也不至于穷到当兵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吧,这也太夸张了,团长你是不是搞错了!”

    周成直接拿出已经统计好的数据来证明:“这是我让两个副县长刚刚统计出来的结果,上面的结论比我刚才说得还要震撼,直接把我吓了一大跳。”

    “什么数据?”唐宇峰和袁书山赶紧接过周成拿出来的件。

    周成一边递过去一边介绍:“根据调查,昔阳一共有一万五千六百多户,总人口超过八万人,这比我们当初预估的七万人多了不少。好多老百姓本来不是昔阳的,因为战乱而逃到昔阳,再加上昔阳多山,比山外的平原要安全很多,然后慢慢定居下来,在山里面开垦荒地,通过种杂粮度日。”

    “昔阳本来就很穷,一下子逃难进来几千人,再加上日伪军这半年多的残酷剥削和收刮,老百姓比之前更穷了。”

    “数据上说:昔阳的八万人里面只有一万人还有口粮吃,基本都是个村镇的地主,士绅和一些有家底的老百姓。”

    “剩下七万人已经全部断粮,其中三四万人稍微好一点,靠着野菜和杂粮充饥还能撑过去了,另外三万多人已经完全断粮,靠着跟地主士绅借贷过日子。”

    “你们应该都清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借贷的口子只要一开,家里本来有地的百姓慢慢就会因为高额的利息而把土地抵出去,然后变成雇农。没有地的雇农则会变得更穷,彻底沦为那些地主士绅的附庸。”

    “这时候我们贴出招兵告示,每个新兵还给五十斤粮食的安家费,对那些已经开始靠借贷过日子的百姓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都碰不到的好事。”

    “为了五十斤粮食的安家费,为了能够活下去,大家肯定会争着抢着想要加入救国军!”

    两个人听得目瞪口呆,接过周成递过来的数据就开始翻阅起来,每一张清单上写着一个镇子的统计数据,非常详细,看一眼他们的脸色就变得沉重起来。

    这时,周成继续开口:“这里还有一些统计你们也看一下吧?”

    “看了这些数据我才知道昔阳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对我们救国军而言,就好像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

    说话的时候周成又从桌子上拿出一沓件递过去,继续介绍:“这些件上详细介绍了昔阳的可耕地数量:经过统计,昔阳境内可称之谓良田的土地只有不到六万亩,人均一亩地都分不到,而且这六万亩良田中有八成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士绅手里,普通老百姓手里的良田还不到一万五千亩。”

    “剩下斤二十万亩地全都是山地,五成掌握在地主士绅手里,五成掌握在普通老百姓手里,相当于每个普通老百姓只能分到两分地的良田和一亩半的坡地。”

    “这点土地能收获两百多斤粮食就不错了,减掉租子,粮税,平均每个老百姓最多能剩一百五十斤粮食,而且基本都是粗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