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同心珏 >

第81章

同心珏-第81章

小说: 同心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资重建,再免十年赋税十年徭役?笑话!难不成还要我们把这些降民当菩萨供着?”

    “就是这么个理儿!实在要免,免个一两年也就算了,十年?养个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此约不可签,不可签啊……”

    “打,打进金陵去,把李煜从王座上揪下来,看他们还谈不谈甚么投降的协约!”

    赵匡胤干咳了两声,紫宸殿上立即安静了下来。在座的朝臣有很多并不知晓金陵城下埋有*之事,赵匡胤让他们来不过是走个过场,显示自己是个广开言路的明君。

    “晋王,”他看向殿下的赵光义,“你如何看待此约?”

    赵光义起身答道:“回皇兄的话,臣弟以为此约有失考究。自一年前我大宋挥军南下以来,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我军得胜乃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待大宋接纳江南土地后,皇兄给予百姓一些宽赦,那是皇兄爱民如子、福泽八方,岂是降国能明书于卷讨要的?”

    赵匡胤听罢神色不改,心绪莫测。

    林卿砚请道:“陛下,可否容微臣进言一二?”

    “准!”

    “微臣以为,交战一年,江南百姓深受其苦。陛下仁厚,已属意宋军将士克城之时勿要枉杀百姓,更命守城军将为百姓重建屋舍,国主闻之,亦十分动容。陛下乃一代明君,自是知晓安抚降臣降民的办法。江南与北地民俗民情大不相同,若陛下要的是土地和百姓,大可铁腕镇压。可若陛下要的是江山和民心,依此法为之,未曾不可。”

    赵光义冷笑了一声:“林御使未免夸大其词了罢。我大宋固然要得到民心,也用不着如此委曲求全!陛下以仁治国,四海百姓无不翘首,江南归顺我朝乃是他们的福气,江南国在此时提出这等无理的请求,不觉可笑吗?”

    群臣附和道:“是啊……晋王说得对啊……”

    赵匡胤见朝臣对晋王所言循声附会,不由得有些不悦,但他同时也明白,现在并非内耗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拿下金陵城,而最好的结果无疑是李煜开城投降。

    他转向赵普道:“相国有甚么想法?”

    赵普起身道:“臣以为,此约可行。”

    有如静水投石,紫宸殿中顿时涌起群臣窃窃私语之声:

    “甚么?相国是支持这个条约的?”

    “咳咳,其实本官也觉得,此约上所书,称得上是利国利民之事,不妨一试。”

    “孙大人,你方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赵普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继而道:“臣早年曾随陛下征战,亲眼所见战火之下难民成群,百姓流离失所。于战胜之国而言,只消一年半载,甚至数月便可重振虎威。于战败之国而言,则可能需要数载光阴。于战地的百姓而言,却是一家几代人的生计就这样付诸东流。十年对于难民而言,不过是一个让他们得以喘息,重新开始的机会。”

    林卿砚趁热打铁道:“臣以为相国说得极是。百姓口中称赞帝王仁政,与心中感念皇上再造之恩,两者虽同为得民心,其意却截然不同,望陛下三思!”

    赵普这一表态,群臣不得不审时度势起来。拉帮结派的自觉站对阵营,瞅准机会打算发个言向主子表忠心。游离在外的有的铁骨铮铮各执己见,有的畏首畏尾,失了主意。

    赵匡胤犹豫不决,余光扫到坐在一边的赵光美:“光美,你作何想?”

    赵光美之前把折册扫一眼之后就反盖在案上,一直闲坐着看好戏,如今被点名提问,他将折册捏在手上,不紧不慢地站起身,“皇兄,臣弟以为,这册子做得很是细致,遣词造句赏心悦目,想来是费了些心思的。”

    他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皆愣住了,虽说皇上是问他“作何想”,却也没让他随心随性地说这些有的没的啊……待反应过来,众人方明白,相国和晋王各执一词,皇上又将争端推给了赵光美,合着这位四皇弟是在明哲保身,不想表态,以免卷入事端——可这装傻充愣的法子,未免太吊儿郎当了些……

    赵光美停顿的几秒钟内,众臣的脑海里就涌现了无限多种可能。赵光美自是不知道他们这些心理活动,他转过头对林卿砚含笑道:“江南国为这册子费了这么多的心思,想必是志在必得了?”

    能听懂他这话的人不多。群臣只道金陵已是瓮中之鳖,江南国唾手可得,从没想过李煜还有甚么讨价还价的筹码。赵光美的一句“志在必得”恰恰提醒了赵匡胤,若不答应江南国的条件,只怕要白白葬送近万将士的性命!

    他的眉头缓缓地皱在了一起——这个代价,值得吗?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边疆急报?两相逼

    赵光美会站在江南这一边,倒是林卿砚未曾料到的。

    显然,也是殿中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

    林卿砚含笑接下赵光美的话,坚决而不失恭敬。

    赵光义的脸色明显不大好看,他沉着嗓子道:“光美,你可知道这条约会让朝廷白白花多少钱?”

    众人恍然大悟,四皇弟平素里就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花花公子,合着是不知道这降约有多荒谬啊!

    不料赵光美道:“国库的钱本就取之于民,先饶他们十年赋税,换这些百姓安安生生地当我大宋的臣民,未曾不可。”

    “荒唐!”赵光义没想到这个弟弟会当众顶撞自己,气得胡子都吹了起来,“从古至今就没有这样的道理!”

    “好了。”赵匡胤面色冷峻地轻喝道,“此事事关重大,容后再议。子师!”

    李从善起身颔首道:“罪臣在。”

    “江南国的御使就有劳你款待了。”

    “遵旨!”

    赵匡胤拂袖起身,众臣齐拜于地:“臣等恭送陛下!”

    赵匡胤的御命在前,林卿砚三人就是想出宫也是不能。李从善将三人引到了自己在前朝的住处,摆了一桌午膳。

    赵匡胤拘禁他的这一处院子较为狭隘,陈设布置较之皇家规格委实简陋了些。李从善置身其间,却已经很是习惯释然了,就连醋瓶子放在哪里都一清二楚。

    林卿砚半真半假地调笑道:“若姐姐看到姐夫过得如此寒酸,身边都没个照顾的人,瘦成了这副模样,只怕会日思夜想、坐立难安。”

    李从善牵着嘴角笑笑:“她一介妇道人家,只会瞎操心……这些年,她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辛苦。”

    “其实此行,姐姐和寅儿托我带了话给姐夫。”林卿砚道,“寅儿个子长高了不少,先生们都夸他聪明,过目不忘。寅儿说,他很想念你,希望能早日团圆。他还叉着个腰神气活现地说,让你不要担心,他已经长大了,能保护家里,能保护母妃。”

    在旁的徐铉和周惟简两位大人附和着叹道:“小世子真厉害啊!”

    李从善淡淡地勾了勾唇角,眼底却尽是笑意:“你姐姐可带了甚么话?”

    “她说了四个字:安好、保重。”

    四个字,足以代替千言万语。

    李从善微微颔首,抬手夹了一筷子菜放到碗里,却没有入口,又问道:“今日殿上的那些条款,是王兄命何人拟就的?”

    徐铉答道:“王爷有所不知,这区区十数条款,是国主召集了朝中二十余位文臣,商讨了一日一夜拟定的,里面的每一条每一款,都是国主亲笔书下,今日殿上,建隆帝手中的那封丹紫折册便是国主的亲笔。”

    李从善眉头微跳,默然无言。

    林卿砚问道:“姐夫以为,宋国会答应这些条件吗?”

    “不好说。”李从善摇摇头,“这封协约中的一些条款的确触碰到了他们的底线,你方才也见到了,赵光义和群臣的反应有多大。即便你说服了赵普和赵光美站在你这一边,皇上的态度也不明朗。”

    说服?林卿砚的眸色晦暗不明——他不曾与赵普和赵光美私下交涉过。赵光美乃是随口帮了一句,算不得坚决,而相国则是摆明了立场,顶着重压与赵光义针锋相对。难道说,真的是阿佑说动了他?这傻姑娘,怎么也不提前和他知会一声……

    他暂且抛开这些琐事不去想,含笑接话:“建隆帝正摇摆不定之时,若有第三人使力将这天平压一压,轻重就可以定下了罢。”

    “第三人?”

    林卿砚微笑着与两位大人对视一眼:“除了唐宋之外的,第三人。”

    当日午后,李从善就明白过来,林卿砚说的第三人是甚么意思。

    宋国边疆传来急报,宋辽交界处忽然集结了大批辽兵压境,日日操练演兵,恐有进犯之心!

    急报送进汴京皇宫,赵匡胤震惊之余,立即召了群臣来商议。于是,今早那一班子人刚回家用了个午膳,又被皇上急召入宫。

    得知大辽重兵压境,众臣的额头上不由得冒出了涔涔汗珠——这契丹族骁勇善战虎踞在北,可比不得江南国软弱可欺,若真是和大辽开了战,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皇上,如今我军主要兵力都在江南,以为牵制,万一契丹来犯,只会措手不及!臣以为,应立即解决江南战事,调兵回防!”

    “微臣以为夏大人说的不错!若大辽在此时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应尽快从江南撤回兵力,加强边疆防御部署,以防契丹南侵。”

    “臣以为两位大人说的极是!除此之外,还应遣使入辽,责问天赞皇帝为何加派边疆驻军,劝其以和为贵!”

    大伙东一嘴西一嘴的说得赵匡胤脑壳疼,他揉了揉额角,眉头紧锁。

    “皇上!”赵普在此时站了出来,“若此时江南国宣布归降大宋,两国合一再无芥蒂,陛下坐拥中原江南土地百姓,举两国之力以抗契丹,又有何惧?”

    赵光义在旁冷笑道:“相国怕是忘了罢。江南的使臣今早才呈上那么一封荒谬的降约,难道还真的要自降身份,答应他们的条件不成?”

    赵普道:“左右是为百姓谋福,未尝不可。”

    “笑话!”

    “都别吵了!”赵匡胤断喝之下,殿中立即鸦雀无声。他缓缓扶着脑袋,陷入了沉思——

    若是强攻金陵城,*一炸,势必要赔上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若说从前他还在想该不该赔,现如今辽国大军压境,他却是赔不起了。可要他放弃江南的战果,移兵北防,又如何甘心!看来,眼下只有答应江南国的降约这一条路了。

    赵匡胤淡淡地扫视着殿下敛声闭气的一众臣子:“朕意已决,立即调遣三万军支援边境,应允江南国上呈的降约,半月内,回调征南的五万大军,以防不测。”

    他此话一下,大半朝臣伏拜于地,山呼“皇上圣明”。其余的臣子站在赵光义的身后,看着晋王肃然站立的背影,也都很有骨气地站在原地。

    赵匡胤的眸间划过一丝寒意,他看向自己的同胞弟弟,似笑非笑道:“晋王还有甚么想说的吗?”

    赵光义鹰一般锐利的目光亦投向龙椅上的男子。两双相似的眼眸,四道同样犀利的目光,针锋相对的气场在寂然无声的大殿之中迅速地膨胀开来,在无形之中一次又一次地碰撞交锋。

    殿中压抑的气氛饶是神经最粗的大臣也感觉到了,他们或跪或立,皆敛声闭气,心擂如鼓,

    赵普伏拜在地上,眉头一点一点地蹙紧。

    “臣弟不敢!”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打破了殿内胶着的寂静。

    赵光义施施然掀起前襟,双膝跪地,俯身一拜。

    他这一拜,余下站立着的大臣紧随其后,伏拜于地。

    赵匡胤的面色很是不好看,但他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怒气,点了几个主管军事的文臣武将留下,遣退了其余人等。

    赵普刚刚步出议事殿,便听到身后传来愤愤难平的议论声。

    几个追随晋王的朝臣簇拥着赵光义往外走,一面毫不避讳地议论道:“我大宋明明打胜了,却要倒贴着去签这般无理的条款,说出去还以为是我们战败了在讨饶!”

    “就是!王爷心怀大宋,偏偏就有佞臣在君侧进献谗言、迷惑圣听,真是寒忠臣之心啊!”

    赵普并不将这些人的话放在心上,负着手继续向前而去——削弱晋王党羽的政斗在三年前以失败告终,近两年,赵光义的气焰愈发嚣张,已经到了旁若无人的地步,若说方才他当真敢与皇上分庭抗礼也不足为奇。

    适才在殿上,随赵光义长立不跪的只是明里声援的人,暗中投靠的却不知还有多少。赵普隐隐觉着,这大宋江山,快要易主了。只是他不想管,亦管不了了。

    三年前,他眼睁睁地看着皇甫罗死在了自己的怀里,可是他连找害她的人拼命都做不到。他这一生活得太过理智,做不到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去尝试——他知道她已经死了,她甚么都看不到了。他觉得很累,这世间的一切仿佛与他没了关系,很多事,他不想管,亦管不了了。

    赵普踱着步往前走去,犹如天地间只剩下他一人,疏朗而孑然……

    赵光义抬眼瞟过赵普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御史大夫曲大人义愤填膺的絮语:

    “依老夫看,契丹在此时发兵,分明就是与江南国串通好了,要将我大宋一军啊!皇上轻信战报,竟然答应那些江南刁民的条件,传出去只怕要教后世耻笑啊!老夫是死也不能眼见着大宋许下此约,既然皇上听不进逆耳忠言,干脆就从这祸端下手,一了百了。”

    赵光义面含笑意地看向他,“那萧大人有何打算?”

    年逾六旬的御史大夫抬起颤巍巍的手,拂过一把花白的山羊胡,横在了脖颈处,抹了抹。

    那个动作的意思是:杀!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尘埃落定?风又起

    大部分宋臣都被皇上遣散出宫,只余几个留在议事殿中为边防出谋划策之时,三位江南使臣在李从善的小院中酒足饭饱、谈笑尽兴,依循皇上之前下的谕令被宫人送出了皇宫。

    回到官舍,林卿砚同二位大人揖礼作别,转头回了自己的屋子。单手摸上门扇的那一刻,他嘴角泛起笑意——这屋里,有她的味道。

    果不其然,一推开门便见女子藏在玄关后的一片衣角。他不动声色地回身关上了门,徐徐走向玄关后。

    “哈!”赵攸怜猛地从玄关后蹦了出来,本着吓他一跳的心思,不料正撞上男子波澜不惊的眼眸,蓄力过猛刹不住脚,一头栽进了他的怀里。

    林卿砚顺势将她圈进怀里,眼底尽是笑意:“怎么,不过一日不见,夫人就如此思念为夫,急着赶来投怀送抱了?”

    “你你……你放开……”赵攸怜在他怀里红着脸使劲挣扎,“萧大哥还在呢!”

    林卿砚抬眼看去,见耶律斜轸正缓缓自幔帐后踱出,板着张脸面色不善。

    “耶律兄也来了啊!”林卿砚牵起嘴角,一手勾住赵攸怜的肩膀,好整以暇地向耶律斜轸点头见礼。

    耶律斜轸铁青着脸上前:“她放心不下,要来看看。馆驿的守备松懈,很容易就混进来了。”

    林卿砚知道以耶律斜轸的武功,他口中的守备松懈需得打个折扣,遂含笑点了点头。

    赵攸怜掰开他的铁臂逃了出来,忙问道:“今日可还顺利?我听说皇上找了一堆大臣去,你们有没有吃亏?”

    “又不是打架,怎么会吃亏?”林卿砚宠溺地摸了摸女子是脑袋,嘴角犹噙着笑意,“今日,相国为江南说话了。”

    “我爹?”赵攸怜一脸不可置信,“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