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620章

朕-第62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荷兰西印度公司破产,查理二世觉得时机成熟了,让弟弟统率海军直取阿姆斯特丹。
  “这一次战争,我们必胜!”
  查理二世来到港口,拔剑朝着海军将士高呼:“荷兰老已经不行了,整个欧洲的海域都是我们的。英格兰万岁!”
  “英格兰万岁!”
  “国王陛下万岁!”
  不断集权的查理二世,个人威信远超另一个时空。照这么下去,只要击败荷兰,他就能彻底进行独裁统治。
  英国海军舰队,浩浩荡荡杀往荷兰。
  荷兰海军欠薪严重,居然不战而退,任由英国人封锁阿姆斯特朗,然后他们把舰船开到比利时闹饷。


第1005章 【大争之世】
  第二次英荷战争,并不仅仅局限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也有分战场。
  一支英国海军远征队……嗯,其实是一群海盗,他们早就盘踞在加勒比群岛。接到查理二世的命令,海盗立即攻打新阿姆斯特丹,占领之后改名为——纽约!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非洲公司,开始进攻西非殖民地,企图夺取荷兰人手里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
  欧洲主战场这边,英国出动战舰百余艘,大小火炮4200门,兵力达到22000人。
  这是查理二世砸锅卖铁搞来的,同时也有克伦威尔攒下的家底,当然还少不了荷兰商人的热情投资。
  阿姆斯特丹港被英国海军封锁半个月,荷兰本就工商业凋敝,又被封锁港口,首都物价飞涨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然后,英国就撤军了……
  英国所有像样的船只,都改装为战舰去打仗,竟然导致运粮船不够,海军粮食吃完了只能回国补给。
  荷兰趁机缓过神来,大商人们紧急磋商,决定咬牙筹措军费。先解决荷兰海军的军饷问题,继而集结舰队开始反攻,最终双方在洛斯托夫特海域爆发战斗。
  人类海军战争史上,战列线战术第一次运用于实战。
  这玩意儿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英国海军首先采用,只不过初次表现并不完美。
  英国海军占了上风位,并且排好战列线。荷兰海军仓猝应战,阵型一塌湖涂。双方侧对着相向驶过,由于英国人对战术不熟悉,打着打着就忘了战列线的事儿。
  最终演变为大乱斗,彼此战舰互相纠缠,只不过荷兰人比英国人更乱。
  战至下午,荷兰旗舰爆炸,英军大获全胜。
  荷兰损失战舰18艘,损失船员和士兵5000多人,但主力还是成功逃离战场。
  两个月后,战斗再次爆发。
  这次荷兰发出战时动员令,召集大量武装商船参战。英国损失军舰数艘,但主力安全撤退,并且在回国途中,俘虏十多艘躲避风浪的荷兰商船。
  又过两个月,第三次战斗开打。
  历史上,英国海军一直占上风,结果国内爆发黑死病,仅伦敦就死了十多万人。从此形势逆转,英国最终输掉第二次英荷战争。
  现在战事提前了两年,伦敦黑死病没有爆发,英国海军一直压着荷兰打。
  荷兰紧急展开外交行动,与丹麦结成反英同盟。
  法国由于跟英国联姻了,路易十四不方便强行插手。但是,太阳王这货蔫儿坏,暗中向荷兰输送物资,唆使荷兰跟英国打到底。
  英国则去找葡萄牙帮忙,可葡萄牙的年轻国王,是个瘫子外加精神病。国王无法做主,一群贵族争执不休,最后答应跟英国结盟,但只愿意在旁边给英国加油助威。
  越来越多的荷兰商人觉醒,主动带着武装商船加入战斗,英荷两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
  双方粮食都打没了,疯狂向其他国家购粮。商人趁机哄抬价格,导致欧洲粮价大涨,各国百姓苦不堪言。
  法国和西班牙粮商,趁机卖粮大赚一笔。
  终于,还是拖到伦敦黑死病爆发,英国脆弱的财政彻底崩溃。
  荷兰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内饥民遍地,海外贸易严重受损,荷兰东印度公司负债累累。
  但查理二世硬气,或者说,君主制更适合战争。他顶着伦敦黑死病的压力,继续派兵封锁荷兰港口,并在关键海域巡逻,见到荷兰商船就抢劫。
  如果一直拖下去,英国肯定更先撑不住,但商人的软弱性影响了战争。
  荷兰商人不愿再打,继续打下去,荷兰可能会胜利,但他们当中许多人要破产!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跟西班牙打起来,且战场在西属尼德兰,吓得英荷两国立即停战谈判。
  查理二世狮子大开口,荷兰人讨价还价。
  停战条约大致内容如下:北美的纽约,南美的苏里南,这两块荷兰殖民地,全部割让给英国。同时,英国答应修改《航海条例》,不再挑事儿找荷兰麻烦。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英国和荷兰打生打死,突然宣告结盟。而且还拉上瑞典,三国结成反法同盟,要求法国归还西班牙领土。
  却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病逝,路易十四宣称,自己老婆的嫁妆没给够。现在西班牙国王死了,自己的老婆是西班牙公主,拥有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权。老婆愿意放弃王位,连同没给够的嫁妆,西班牙补偿一块地盘就行了。
  那块地盘,就是西属尼德兰,大概相当于后来的比利时和卢森堡。
  法国迅速出兵,趁着西班牙新国王立足未稳,轻松将西属尼德兰给吞掉。
  西班牙还没啥反应,英荷两国就炸了。
  法国吞了那块地盘,荷兰等于被包饺子,随时可能被法国吞并。就算法国不动手,荷兰也会过得战战兢兢。
  英国则是不爽法国资助荷兰打仗,又惧怕法国继续壮大。
  瑞典简直莫名其妙,居然也掺和进来,跟英荷组成三国反法同盟。
  路易十四不管不顾,继续攻打西班牙,占领孔泰等地区,打得西班牙跟葡萄牙议和。
  这又关葡萄牙啥事儿呢?
  路易十四把表妹嫁给葡萄牙的傻子国王,并给予大量嫁妆,唆使葡萄牙夹击西班牙。这位从法国嫁来的王后,跟傻子国王的弟弟偷情,联手掌控了葡萄牙权力,竟然真闹着要跟西班牙开战。
  西班牙一看不对劲,不但选择议和,还正式承认葡萄牙独立。
  由于反法同盟的成立,法国也和西班牙展开和谈,放弃已占领的西班牙本土,但保留对西属尼德兰部分城市的控制权。
  法国就此稳定北方边界,但跟荷兰的矛盾彻底激化。
  而英国呢,虽然跟荷兰结盟对抗法国,却暗中准备第三次英荷战争。到时候,英国会拉着法国一起打荷兰,查理二世和路易十四就是这么坏。
  不论如何,这一系列战争,让西班牙、荷兰、英国都元气大伤。
  在印度,荷兰人面对中国毫无脾气,甚至面对晋王都低声下气。
  他们生怕一个不小心,中国就突然开战,把荷兰在锡兰的殖民地给占了。中国得知欧洲情况,趁机索要商业利益,获取了荷兰在印度和锡兰的同等商业特权。
  在美洲,西班牙王室统治彻底失控,中国贸易船队,大摇大摆的开过去,走私完全公开化。并且假戏真做,吕宋海军跑去宿务岛逛了一圈,还顺带开了几炮作为见面礼。
  远在墨西哥的总督帕来福,吓得降低对中国商船的抽成,李铨的四海商社利润暴涨5%。
  西班牙和荷兰彻底衰败,英国正在舔舐伤口,法国一跃成为欧陆霸主。中国啥都没干,就能多赚小钱钱,恨不得欧洲各国再打几场。
  至于印度,莫卧儿皇帝和孟加拉皇帝两兄弟,穷兵黩武疯狂扩张,终于双双酿成恶果。
  他们国内起义频发,一年到头啥也别想干,都忙着带兵平乱去了。
  特别是阿富汗地区,各部酋长跟莫卧儿在山里打游击,打得莫卧儿放弃对阿富汗的统治权。
  然后,阿富汗爆发酋长内战,那些酋长都想自己当国王。
  丧失阿富汗领土之后,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越想越气,于是全力攻打南边的戈尔孔达国。
  双方打得有来有回,双方境内的起义军,也跟政府军打得有来有回。
  戈尔孔达国为了获取战争经费,加剧对印度教徒的盘剥,陆续有三块地盘,印度教土邦王公宣布独立。其中一块地盘,紧挨着晋国,竟然选择效忠晋王,以抵抗戈尔孔达苏丹的反扑。
  而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国,开启了快速扩张模式,从亚丁湾到肯尼亚,全都成了阿曼的国土,葡萄牙人被打得抱头鼠窜。
  波斯的英明皇帝死了,儿子继位,酗酒成性,整天宅在宫里喝酒,波斯帝国的大权落入太监手里。波斯边境,不断遭受中亚部落入侵,一点一点的沦丧土地。
  奥斯曼帝国结束女王时代,80多岁的老臣主持大局,恢复了中央权力和部队战斗力,再次朝着周边地区疯狂扩张。特别是威尼斯的海外领土,一个一个被奥斯曼占领,奥斯曼帝国正在计划攻打奥地利。
  俄罗斯跟奥斯曼打得头破血流,根本无力向西伯利亚扩张。
  南京,紫禁城。
  赵瀚对第二次出使中国的巴尹可夫说:“回去告诉罗刹皇帝,让他趁早放弃叶尼塞督军区,否则等待他的只有无休无止的战争,朕会一直打到伏尔加河!”
  巴尹可夫匍匐在地:“伟大的皇帝陛下,如果中国索要贝加尔湖地区,我会回莫斯科向沙皇陛下转达,并且从中斡旋促成停战谈判。但让俄罗斯放弃叶尼塞河流域,那是不可能的,俄罗斯人必定血战到底!”
  “贝加尔湖?”赵瀚冷笑道,“那里已经是中国的北海,西边不远有个奥辛斯克,只有占领了那里,中国才算彻底控制北海。算算时间,北海都护府应该已经出兵了,可能你回去的时候,奥辛斯克已经改了中国名字。拿下奥辛斯克,接着是上勒斯克、乌斯季库特,这些名字都太拗口,今后还是改成中国名字最好。”
  巴尹可夫趴在地上,脸色近乎绝望。
  该死的奥斯曼人,跟疯狗一样扩张,把俄国兵力全拖在边境,根本不可能调去叶尼塞地区作战。
  奥斯曼是疯狗,中国也是疯狗,俄罗斯要同时面对两条疯狗。
  赵瀚笑着说:“朕已经派遣使者,前往奥斯曼访问。听说奥斯曼宰相,是一位快90岁的老臣,他力挽狂澜革除弊政,实在是令朕由衷佩服。有这样的睿智老臣,朕愿意与奥斯曼结盟。”
  巴尹可夫听得目瞪口呆,奥斯曼和中国结盟,俄罗斯还有活路吗?


第1006章 【沙俄留学生】
  中国只有拿下叶尼塞河流域,才算巩固北方边防。
  这是因为北海与叶尼塞河相通,哥萨克盘踞在叶尼塞河沿岸,随时可以坐船跑来进攻北海。
  其次,叶尼塞河发源于大湖盆地的北方山脉,也就是漠北的西北部大山。哥萨克占据那里,能够逆流而上,跑去漠北的西北部捣乱。
  而如果中国获得此地,则叶尼塞河流域、北海地区、漠北蒙古全都可以连成一片。
  众善寺,番使院。
  一群穿着红色大衣、橙色靴子的俄罗斯士兵,守着前后门防止有人偷听。
  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对此次出使中国非常重视,居然把红衣射击军派来护送。
  射击军有红衣、蓝衣、绿衣三种,最顶级的红衣属于皇宫卫队,最低级的绿衣只能干警察和消防差事。
  其前身是一百多年前,由尹凡雷帝组建的火枪队。
  当时的沙俄传统军队不顶用,尹凡雷帝就从小商人和农民当中,招募自由民组建火枪部队。刚开始的几十年,自然属于绝对精锐,如今却已经演变成终身制和世袭制。
  你可以理解为——俄国军户!
  而且人数已经达到好几万。
  所以,阿列克谢一世继位之初,权臣捞钱瞎搞,不但不给射击军发工资,射击军还必须得纳税当兵。
  一群军户,不给工资很正常,但让他们交人头税就离谱了。
  原本专用火枪的射击军,武器也变得乱七八糟:火枪、长斧、砍刀、马刀,极个别的还装备长枪。
  射击军一到中国境内,火枪就被暂时没收了,只允许他们携带冷兵器。
  巴尹可夫关好房门,回到室内说:“射击军守着外面,没有人可以偷听。”
  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率先发言道:“叶尼塞河流域,绝对不能丢。当务之急,是请沙皇陛下与奥斯曼停战,然后派遣士兵驻扎叶尼塞河各处城堡。”
  巴尹可夫摇头:“叶尼塞河太远,不可能大量驻军,俄罗斯的财政承担不起。”
  那青年又说:“可以不增加驻军,但是必须加快移民。沙皇应当取消移民禁令,同时把犯人继续往西伯利亚流放。只有充实了西伯利亚的人口,才能有效阻止契丹扩张,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在东方真正立足。”
  “呵呵,废除移民禁令,你嫌自己活够了吗?”旁边的贵族青年冷笑。
  这些随团出使的青年,要么来自大贵族家庭,要么是小贵族家的学霸。
  前一位青年就是学霸,名叫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岑。
  这货后来做了索菲亚公主的情人,帮助索菲亚灭了彼得大帝的外婆家,因功获封公爵。他下令与满清议和签订《尼布楚条约》,逼迫波兰承认基辅和第聂伯河以东全部领土归俄国,促成欧洲结成反奥斯曼同盟,两度率领大军攻打克里米亚。
  至于结局嘛,被彼得大帝流放到死。
  此时的戈里岑还是个做题家,父亲在莫斯科担任文职人员,他被誉为俄国最具才学的青年。不但精通西欧文化,而且还研究自然科学,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宗教自由、发展工商业等等。
  说实话,戈里岑若非投靠索菲亚太早,极有可能在彼得大帝手下做宰相!
  彼得大帝能够顺利改革,也多亏戈里岑痛下杀手,把彼得外婆一家给灭了。因为彼得大帝的外婆家,就是俄国改革的最大阻力。
  面对贵族青年的质问,戈里岑举起拳头:“俄罗斯为什么落后?因为大贵族和教会占了太多土地和人口,90%以上的俄罗斯农民都是农奴!只有把土地和农民释放出来,才能壮大俄罗斯的国力!”
  另一个贵族青年说:“释放农奴,俄罗斯就要内乱,俄罗斯就要解体。还没等到国力壮大,俄罗斯就四分五裂了。”
  戈里岑拿出一本拉丁文版《大同集》,这是他在南京搞到的:“俄罗斯应该学习契丹皇帝,虽然不可能侵夺地主田产,但至少要把农奴变成雇农。还可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那些开垦出的土地,允许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并向政府交税。这样,就能让农民流动起来,多数农民去种地,无地农民可以做工人和士兵。还有移民禁令,必须予以废除,否则西伯利亚永远缺兵!”
  就像西班牙禁止海外移民一样,俄罗斯也禁止向西伯利亚移民。
  因为一旦解除禁令,不知有多少农奴要逃跑。
  当然,肯定无法禁绝。
  俄罗斯本土环境越糟糕,逃跑的农奴就越多。这些农奴先是变成哥萨克,然后一窝蜂涌向西伯利亚,到彼得大帝执政时,西伯利亚的俄国人将达到30万!
  在众善寺的小院里,俄国青年的争论还在继续。
  并且很快有了结果,贵族青年们论战获胜,只不过是通过物理手段获胜。
  戈里岑被打得鼻青脸肿,一个人离开院子闲逛,不愿再跟那群虫豸为伍。他渐渐熘达到长干里,这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川流不息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眼前的一切都让戈里岑心情复杂。
  相比起莫斯科,南京真是人间天堂啊。
  逛游大半天,戈里岑回到众善寺,发现使节团情绪低落。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