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597章

朕-第597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老实。
  “殿下,孙将军求见!”
  “带他进来。”
  孙可望出去扫荡一圈,又杀了十多个贵族,他此时意气风发,已然迎来人生的第二春。
  “末将参见殿下!”孙可望行军礼道。
  赵匡栐问道:“可还有不服王化的?”
  “杀了十多人,让骑兵提着脑袋,去各处村社转悠,那些贵族就都老实了,”孙可望突然低声说,“殿下,坎梅城附近有金矿,掌握在几个刹帝利贵族手里!”
  坎梅城是赵匡栐让大臣们改的,原名叫做阿里卡梅度,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晋国与金吉国的边境不远,靠海,也是一座港口城市,那里的城主名义上归顺,却拥兵自重不愿上交商税。
  整个南印度,都是印度次大陆的金矿产区。
  但赵匡栐的晋国,只有一座大金矿,就在坎梅城附近不远。其余都是些零星小矿,一年也开采不了多少,没必要为了那点金子大动干戈。
  西北边的邻居迈索尔国,足足有四座大金矿!
  王崇熙说道:“坎梅城是第二大城,城主又不怎么听话,迟早是要去占领的。如今又有金矿,更要去打下来。但暂时不能着急,我们的汉民太少,而且还没彻底稳定地方。”
  管宪说道:“当务之急,是等雨季过后,把沿河的灌渠修缮一新。就算要打坎梅城,也得等到明年再出兵,而且要找一个合适的发兵借口。”
  “发兵借口是现成的,坎梅城不遵王命,不愿上交城里的商税。”马珵说道。
  赵匡栐问道:“坎梅城及周边有多少兵力?”
  孙可望说道:“已经打听清楚了,城里只有几百士兵。一旦要打,必须神速,不能让贵族去村社聚兵。否则就不是打几百人,而是打几千上万人。坎梅城的贵族影响力很大,掌控全国至少五分之一的村社。”
  赵匡栐点头道:“若是发兵,就坐船过去,将城池团团围住,不给敌人在乡村聚兵的机会。就算能聚兵,也不让他们进城,野外作战,敌人再多都不怕。”
  赵匡栐现在不仅汉民不够,汉人官员也不够。
  就连城内的许多官吏职务,都是让泰米尔贵族担任。大量士兵也识字,但军队不能分散,一半驻扎在城里,另一半扔去管理村社。等明年就好了,只要识字就可做官,汉官慢慢多起来,全国文书再改为汉字书写。
  现在没办法,只能双语办公,否则城内的泰米尔官吏看不懂。


第969章 【四面皆敌】
  晋王赵匡栐还不知道,一场危机正在慢慢降临。
  荷兰人暗中使坏了!
  历史上的这一年,荷兰跟葡萄牙签署《海牙协定》。双方划定殖民范围,印度东海岸归荷兰,西海岸归属葡萄牙。荷兰承认葡萄牙对巴西的主权,葡萄牙向荷兰支付400万雷亚尔补偿金,分期16年付清。
  这导致英葡联姻之后,葡萄牙保持中立,不介入第二次英荷战争——即便荷兰第二年就撕毁合约,第三年就攻占印度西海岸的科钦,葡萄牙也完全装傻摆烂,只求保住对巴西的宗主权。
  荷兰夺取印度沿海港口,手段是全方位的,不但武力攻占,还跟印度王公勾结。
  如今中葡联姻,葡萄牙没有再签《海牙协定》,荷兰的经济情况也更加糟糕。赵匡栐又在荷兰眼皮子底下扩张,荷兰人哪里还坐得住?
  他们不敢亲自下场打仗,但暗中搞破坏还是有胆子的。
  马杜赖城,大雨瓢泼。
  老国王在两年前去世,他唯一让后人记住的,就是建造了恢弘大气的蒂鲁玛莱·纳亚克宫。这座宫殿,以国王的名字来命名。
  马杜赖国,是一个由苏丹统治的印度教国家!
  距离这座宏伟的宫殿,仅1。5公里的地方,就是印度教圣地之一的米纳克希神庙。神庙周围有四座门塔,最矮的45米,最高的50米。
  宫殿似乎想跟神庙争奇斗艳,占地广阔,建筑精美。可惜在另一个时空,成了英国人的粮仓和军火库,数百年后只保留下来一小部分。
  国王乌达吉·纳亚克,在宫殿里接见了荷兰使者莱茵斯特。
  莱茵斯特说了一大堆,国王都不为所动,他继续费尽口舌道:“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葡萄牙还是荷兰,我们只想着获取港口做生意。但中国有数千万人口,他们不仅要做生意,还要占据这里的土地。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坦焦尔的土地,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到时候就会来攻打马杜赖。”
  乌达吉苏丹说:“中国很遥远,而且很强大,我不想主动招惹他们。当然,中国人如果入侵马杜赖,我们当然也会奋起反抗,将中国人彻底赶出这里。”
  “到时候就晚了,”莱茵斯特道,“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发起进攻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挡。”
  乌达吉苏丹问:“荷兰会一起出兵吗?”
  莱茵斯特说:“锡兰人正在造反,荷兰士兵需要平定叛乱。我们兵力不足,暂时无法一起出兵,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什么帮助?”乌达吉苏丹问。
  莱茵斯特说:“300支火绳枪,两门火炮,弹药若干,按以前的七折出售。”
  乌达吉苏丹冷笑:“我还以为是无偿赠送。”
  莱茵斯特说:“贵国北边的迈索尔国王,已经答应出兵。坦焦尔的阿里卡梅度王公,也答应出兵。如果陛下一起出兵,中国人就将被三面夹击。到时候,坦焦尔城及周边区域,皆归陛下所有。”
  乌达吉苏丹突然有些心动,那可是富庶的坦焦尔城,还有肥沃的河流三角洲。
  只不过,他爹修建雄伟的宫殿,举国折腾十多年,国内民生凋敝,根本就没能力对外扩张。乌达吉继位仅两年时间,勉强摆平了国内贵族,这个时候出动大军有些不现实。
  但乌达吉作为一个年轻苏丹,又有着开疆拓土的渴望,荷兰人给出的诱饵也让人无法拒绝。
  “我答应出兵,但你们要先把火枪和火炮送来,”乌达吉说,“我先付一半的价钱,等战争胜利后再付尾款。”
  “当然可以。”莱茵斯特微笑道。
  双方都在打鬼主意!
  乌达吉想拿到军火之后观望,到时候陈兵两国边境。如果中国人真的围攻,他就顺势杀过去。如果中国人没被围攻,他就找借口撤军,用七折的半价购买武器,剩下的尾款全都赖掉不给。
  而荷兰人呢,对此无所谓,只要马杜赖国象征性出兵即可。不管胜负如何,只要能恶心中国人即可,让中国人时刻提防邻国,无法安安心心的发展起来。至于武器尾款,赖掉就赖掉呗,只当肉包子打狗了。
  与此同时,荷兰使者,还出现在迈索尔国、金吉国,以及名义上归顺赵匡栐的坎梅城。
  一句话,到处搞事儿!
  ……
  太武城。
  雨季还没过去,赵匡栐接见了金吉国的使者。
  “荷兰撺掇你们打仗,还说其他国家一起出兵?”赵匡栐吃了一惊。
  金吉国使者说:“是的,已经制定好瓜分计划。贵国的最北角归属我国,东北和北部大片土地归阿里卡梅度王公,西边划归迈索尔国,南边划归马杜赖国。”
  赵匡栐忍不住冷笑:“倒是打得好算盘。”
  金吉国说道:“我国陛下,愿与贵国交好,希望能将公主嫁给阁下,从此之后两国结成同盟。一方遭到攻击,另一方必须出兵相助。”
  “我需要考虑一下。”赵匡栐说。
  使者被带出王宫,赵匡栐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马珵率先说道:“殿下,臣已经打听明白了。金吉国最大的敌人,是非常强大的戈尔孔达国。一旦我们与金吉国结盟,就意味着与戈尔孔达开战。”
  金吉国国土狭长,占有南印度降水最充沛的地区,而且还有两处大金矿正在开采。
  与此同时,其狭长的国土,全部与戈尔孔达交界。戈尔孔达,是一个能跟莫卧儿硬钢的国家,且有小部分国土与赵匡栐交界,今后陷入战争泥潭很不好解决。
  王崇熙说道:“泰米尔商人带来的消息,是戈尔孔达正在跟莫卧儿打仗,短期内应该不会在南方用兵。我们需要一个盟友,否则就会四面临敌,臣建议殿下与金吉国联姻。”
  孙可望也说:“臣也建议联姻,有了北方盟友,才能放心的向西边、西南边扩张。”
  众臣反复商议,都觉得该联姻,否则必然得罪金吉国,到时候四面树敌就不好收拾了。
  赵匡栐从善如流,拍板道:“等海商回来,向他们订购一些云锦、丝绸、钟表之类,作为迎娶金吉国公主的聘礼。好生款待使者,就说我愿意联姻,明年便正式迎娶公主。接下来,再说打仗问题。”
  王崇熙说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该提前发兵,雨季一过便进攻坎梅城。”
  “臣附议!”赵匡栐的同窗纷纷赞同。
  赵匡栐看向翁应期和孙可望:“二位觉得呢?”
  翁应期是步兵统领,他害怕得罪这些文官,毕竟都是晋王的老同学,因此说话比较委婉:“诸位先生说得有道理,但臣觉得该先打马杜赖。谁近打谁!”
  孙可望也说:“先打马杜赖最好。”
  坦焦尔国和马杜赖国很有意思,两国的国度,一个在领土的东南部,一个在领土的东北部,两个国家的首都紧挨着不远。
  赵匡栐只在海军学校读过书,对陆地战争不怎么了解。此时文官说先打坎梅城,两位武将却说先打马杜赖,他觉得专业事务该交给专业人士,因此倾向于武将的建议。
  “为什么先打马杜赖?详细解释一下。”赵匡栐道。
  “翁将军身经百战,肯定比臣更有眼光。”孙可望不想当出头鸟,文官都是晋王的同窗,步兵统领又是大同军出身,只有他自己属于纯粹的外人。
  翁应期说道:“这些周边势力,被荷兰人强扭在一起组成联军。他们怎么会齐心协力?雨季过后,各方多半会出兵,但恐怕都慢吞吞的。即便入侵国境,无非劫掠村社,不敢直奔太武城。”
  文官们闻言,都觉得有道理。
  翁应期继续说道:“既然敌人一盘散沙,我们就该打最具威胁的。马杜赖距离太武城最近,我们若是出兵别处,太武城极有可能遭到马杜赖军队的围攻。我们应该快速击败马杜赖军队,然后立即调兵回太武城。届时,联军心思各异,说不定就自行瓦解了。就算不瓦解,也无法配合作战。再想收拾坎梅城的贵族王公,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匡栐看向自己的同窗:“你们觉得呢?”
  “翁将军所言极是。”文官们齐声回答。
  大家远道而来建立晋国,立足未稳,四面皆敌,甚至连官吏都不够,这种时候不可能有文武之争,都想着怎么平稳渡过危机。
  赵匡栐又问:“如果快速击败马杜赖之敌?”
  只有三艘老舰可用的海军统领林承宗说话了:“马杜赖海军很弱,其国都又在海边,可运兵直抵其都城。”
  孙可望则说:“若马杜赖还未出兵,就围城打援,杀灭其勤王大军。若马杜赖已经出兵,步兵坐船去包围其国都,骑兵从陆路越过边境。敌人国都被围,前线军队必然回师勤王,骑兵可伺机尾随进攻!”
  翁应期说道:“孙将军深思熟虑,可以这么打。”
  “那好,就这么定了,”赵匡栐说道,“伱们各自回去,筹备粮草,征召民夫。雨季一过,立即出兵,海陆并进!”


第970章 【躺平的苏丹】
  世界上,有一种叫“印度时间”的东西。它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在荷兰人的串联下,各方势力约好,雨季过后立即出兵。
  可雨季过了,马杜赖国王才开始聚兵。命令传到城市和乡村,军事贵族慢悠悠办事,军官和士兵慢悠悠集合。拖着拖着就快收割夏季稻了,到时候肯定先收粮食再说。
  照这个速度,怕是得等到深秋才能完成集结。
  动作最快的,反而是坎梅城王公。这些家伙名义上臣服于赵匡栐,利益攸关,所以积极性很高,忙着要跟联军一起杀灭中国人。
  不管是孙可望这积年老贼,还是翁应期那大同军将领,他们打了半辈子仗,现在来到印度全部失算!
  想象中的局面,完全没有到来。
  如此情况,反而是按照文官们的意思,先去收拾坎梅城王公最合理。
  谁特么料得到?
  常言道,兵贵神速。
  赵匡栐麾下的步兵、骑兵、海军统率,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一个个在雨季当中就筹备。村社里的农民,被鞭打着冒雨朝太武城汇聚,甚至因此感冒发烧病死了二十多人。
  当翁应期带着步兵和民夫,坐海船登陆,又转乘内河船只,来到马杜赖城外时,这里的苏丹吓得魂飞魄散。
  “放晴不到半个月,中国人怎么就杀来了?”苏丹乌达吉完全不知所措。
  这货年轻气盛,好歹还有些担当,亲率侍卫守御城池,还发动市民一起来坚守。
  而孙可望呢,麾下骑兵全员轻甲,只带着干粮杀向边境。见到村社就杀人抢粮,一连劫掠好几个村社,却根本见不着敌方大军的影子。
  事前,翁应期、孙可望、林承宗三位将领,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计划。
  可他们的军事计划,到了印度战场,完全就像是笑话,所有预判……全部失效!
  孙可望也不管那么多,反正一路劫掠村社,见到穿好衣服、住好房子的就杀。他杀的婆罗门、刹帝利越多,马杜赖国的基层统治就越混乱,今后几年都别想出兵来打晋国。
  一路杀人劫掠,孙可望带着骑兵,都跑去跟翁应期的步兵汇合了,马杜赖国的勤王大军依旧还未出现。
  “入他娘,这打的什么鬼仗?”孙可望忍不住骂娘。
  翁应期也有些无语,指着城池说:“预定好的,敌人如果没出兵,我们就围城打援。可敌人援军迟迟不到,我们就在这里干耗着?时间拖得太久,太武城那边殿下被围怎办?”
  “我怎么晓得?”孙可望一脸郁闷。
  就在这时,一个军官跑来禀报:“两位将军,敌人要出城作战!”
  翁应期和孙可望面面相觑,先是懵逼,随即大喜。
  数道城门大开,一队又一队敌军出城。
  甚至还有十几头战象,这玩意儿居然养在城里。
  苏丹乌达吉也御驾亲征了,这位国王踌躇满志,觉得自己此战必胜。
  他有火枪手六百余人,使用冷兵器的步兵精锐近千,另外还有上百个骑兵、十多头战象。城内的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也临时征召了一些,编练为上万人的大军。另外,湖里还有水军,出动内河船只上百艘。
  而中国人这边呢,只有600步兵出城。其余400步兵,留300人守城,散出100人管理村社。
  另有300骑兵部队,100海军战士。
  真正的战兵,就这一千人!
  其余全是首陀罗民夫,征召了2000多人,任务是运输辎重、协助建造营寨、帮战兵洗衣服等等。
  “真敢出来啊。”孙可望脸上笑开了花。
  翁应期说:“孙将军,我率步兵坚守营寨,你寻机出去制造混乱。”
  “我懂的。”孙可望笑道。
  晋国军队的营寨,西边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泊,南边是瓦伊盖河的支流。
  马杜赖大军,要么杀过河来,要么在湖边登陆,或者沿着湖岸绕一圈。
  孙可望直接率领骑兵离开营寨,跑去下游渡河,想迂回到敌军的后方突袭。
  留在营寨里的,只剩600陆军步卒、100海军士兵,以及那2000多完全没有战斗力的首陀罗民夫。
  马杜赖水军率先发动攻势,大小上百艘船从湖面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