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时平乱立功,第一次率军勤王时,还没抵达汉阳,朝鲜就向后金投降。
随后驻守义州(保州),防备后金南下,由于奸臣金自点封锁求援消息,导致后金军队成功南下。林庆业第二次率兵勤王,半路斩杀皇太极的外甥,结果朝鲜国王又投降了。
朝鲜出兵协助后金进攻大明,林庆业被任命为元帅。林庆业徐徐出兵,暗中通知明军防备,明军大获全胜,清军伤亡惨重。
三年后,林庆业再度担任元帅,协助后金跟大明作战。林庆业又派人通知明军,自己则缓慢前进,直到战争打完了,朝鲜军队都还没跟明军接触。黄台吉大怒,林庆业被革职。
历史上,林庆业手下的大明降将,出卖他跟明军的关系。林庆业被抓捕之后逃脱,削发为僧,次年逃到北京。他还加入大明军队,跟入关的吴三桂作战,兵败之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后来回国途中,被奸臣金自点暗杀。
这个时空,由于满清提前完蛋,林庆业没有逃去北京。但遭遇也不是很好,因为他跟金自点是死敌,而金自点又做了朝鲜首辅。
金自点被凌迟之后,林庆业才得到启用,但他心灰意冷,选择回老家读书种地。
此次事变,忠清道的勤王大军,公推林庆业担任主帅。
林庆业的军队被大同军阻住,他率领数十骑兵,绕道过江,一路从山区前往铁原护驾。
“林将军就带了这几十骑兵过来?”李棩大失所望。
林庆业解释说:“春川有天朝军队阻拦,勤王大军无法过江,臣只能率数十骑救驾。”
李棩问道:“如今局面,该怎么打仗?”
林庆业说:“天朝大军,只是占了汉阳、开城和春川,并未与我军开战,也没有援助乱军。这说明天朝皇帝,并不打算覆灭我国,因此万万不可与天兵战斗。当务之急,是扫灭乱军!”
“乱兵势大,如何扫灭?”李棩问道。
林庆业说:“对岸不过数万乱兵,大王给臣一千骑兵,便可马踏联营尽破之!”
李棩说道:“没有一千骑,只有六百多骑。”
“勉强够了。”林庆业说。
算上林庆业带来的数十骑,勉强拼凑出七百骑兵。这位65岁的朝鲜老将,亲率骑兵从上游渡江,昼伏夜行,绕去农民军的后方。
夜间,林庆业发起突袭,到处点燃农民军营寨。
这里的农民军分为三股势力,互相忌惮,纯粹是被大同细作扭在一起的。
北边营寨起火混乱,其他两处营寨的农民军,也不知道去救援,而是在首领的带领下,惊慌逃窜向西边。林庆业趁乱追杀,阵斩千余,俘虏数千。
翌日清晨,林庆业渡江而归,怒斥兵曹判书宋俊吉:“约好合击,我袭营成功,为何你按兵不动?”
宋俊吉有些尴尬,解释说:“大王在此,谨慎为上,不可轻易动兵。万一贼军只是佯败,则大王危矣,则群臣危矣!”
林庆业被气得浑身发抖,又是这样,又是这样,该死的文官!
他当初第二次勤王,手里只有三千军队,却能阵斩黄台吉的外甥,而且还截断了满清的粮道。明明还能打,甚至是把清军给饿死,国王却在文官的撺掇下,直接献城投降了!
如今再次上演滑稽戏,他夜袭杀溃农民军,只要官兵渡江追杀,肯定能让农民军全军覆没。大好战机,又被文官给葬送!
李棩也被文官给气到了,同时相信林庆业的能力,他说:“林卿当为元帅,全权统率大军,兵曹不可干预指挥。”
“大王圣明!”林庆业激动跪拜。
宋俊吉私下找到宋时烈:“林庆业此人,乃沈器远之门生也,与那尹鑴是穿一条裤子的。他若平息民乱,南人党必然卷土重来,朝堂之上哪还有我等立足之地!”
宋时烈有些生气,说道:“北有乱民,南有天兵,你怎还想着党争?”
宋俊吉却说:“天兵占据三城,此后便无异动,肯定是不会覆灭我国的,无非静观时局想弄多点好处。而北方乱民,亦不过癣芥之患,只要南方不失,随时都可以平定。只有那林庆业,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他在军中威望太高,甚至就连朝中文官,也有他的钦慕之辈,万万不可再让他立下大功!”
宋时烈说:“林庆业这人,我是知道的,他一片公心,不会结党乱政。”
宋俊吉说:“他不结党乱政,但他是林整的后人,又跟尹鑴同出一门。我们好不容易赶走南人党,万万不能让南人党有机会重入朝堂!”
“可除了林庆业,谁有能力带兵平乱?”宋时烈反问。
宋俊吉咬牙说:“咸镜道本就不是我国领土,那里的也多为野人。还有平安道,边鄙之地也。这两个地方,不如献给天朝,把民乱交给天兵去平定。如此,既解决了民乱,又能让天朝退兵,岂非两全其美之法?”
宋时烈勃然大怒:“你这卖土求荣之辈,我羞与你同党。从今往后,我便退出山党,绝对不会割地献土!”
第948章 【一群虫豸】
“林庆业做了元帅,恐怕朝鲜义军撑不住啊。”大同军主将金俊彦担忧道。
党崇俊笑道:“别人可以赢,林庆业肯定不能赢……尹先生,请进来吧。”
朝鲜大儒、前任国主的老师尹善道,阔步走到房间中央,朝党崇俊和金俊彦作揖问候。他既是南人党,也是大同新朝建立后,第一个出使中国的朝鲜官员,一直在主张学习中国的新儒学。
如今,已被排挤出朝堂,贬去地方做小官。
金俊彦问:“林庆业的大名,我在中国都听说过,他难道还打不赢农民军?”
尹善道摇头叹息:“林庆业也是两班贵族出身,并且还属于西人党。但他前后两次,卷入西人党内部的党争,后来又跟我们南人党走得很近。如今西人党秉政,怎么可能让他立下大功?”
“你们这些读书人,算计武将倒是挺在行。”金俊彦讽刺道。
被逐出朝堂的南人党,已经在密谋反扑了,甚至林庆业就是被他们忽悠出山的。
一旦林庆业统兵,西人党必然扯后腿,从而酿成朝鲜官军大败。南人党可以趁机弹劾,说西人党跟农民军有勾结,就算没有勾结,也坑害了朝鲜军队。
党崇俊笑道:“我们静观其变吧。”
且说林庆业获得铁原大捷,又被国王任命为元帅。他只带五千精锐和上万民夫,一路追逐农民军而去,余下的部队都留守铁原保护国王。
农民军慑于林庆业的威名,根本不敢与之战斗,一路放弃城池退回平安道。沿途裹挟民众,搜刮粮食财货,不给官兵就地补给的机会。
林庆业顺利拿下黄州,然后就感觉不对劲。
“粮草怎还没运来?”林庆业问道。
“已经在催了,”主管粮草的李元仁回答,“兵曹的官员说,春川被天兵阻挡,南方的粮食无法北运。在京畿道征发的粮食,必须保证铁原的供给,他们正在尽量筹措粮食运来黄州。”
林庆业大怒:“胡说八道,铁原的粮草,至少还能坚持三个月。有这三个月时间,我早就灭了此处乱军!再去催,莫要拖到入冬,否则冰天雪地还怎么打仗?”
宋俊吉这位兵曹判书,也就是兵部尚书,铁了心要断绝前线粮草。他勾结户曹判书,一直强调粮食不够,挤牙膏似的给前线运粮。
如此做法,导致林庆业只能减餐,前线将士连一天两顿都无法保障。
终于,林庆业忍不住了,亲自带着数百骑兵,冲回铁原跟宋俊吉当面对质。宋俊吉一脸无辜,在国王李棩面前哭穷,李棩勒令文武大臣节衣缩食,必须保证黄州那边的军粮供应。
宋俊吉表面答应,暗中却使绊子,西人党的当权派联合起来,将运出的粮草层层克扣,甚至还克扣民夫的口粮。
反正不能让林庆业立功,否则他们这些掌权的文官就完了。
宋时烈还算有底线,带着部分文官脱离山党,不断弹劾宋俊吉坑害前线将士的行为。西人党里的山党,就此分裂为两派,整天在李棩面前吵来吵去。
远在黄州的林庆业,好不容易获得一批军粮,正准备继续往北进发,突然收到后方的紧急军情。
运粮民夫造反了!
林庆业只得率军回去平乱,把造反的民夫给镇压掉,农民军得知消息,立即杀回来围困黄州。
把民夫的乱子平定,林庆业又带兵返回,想要把农民军消灭于黄州城外。就在这个时候,铁原传来紧急军情,韩起元率领的农民军,沿着东海岸南下,直逼铁原的东边,国王李棩让他赶紧回去护驾。
林庆业这位老将,气得差点吐血。铁原那边是有兵的,他专门留下来保护国王,只要粮食足够,坚守一年都没问题,哪用得着他回去救援?
林庆业继续带兵去黄州,中途连续接到三道圣旨,山党已经在弹劾他为了立功,完全不顾国王和大臣的死活。
国王李棩本来是支持林庆业的,但东边出现农民军,李棩也害怕起来,于是听从山党的建议,死活要把林庆业调回去护驾。
无奈之下,林庆业率兵返回。
黄州驻守着500精锐官兵,被数万农民军包围,依旧可以坚守城池。但没过几天,城中就有奸细放火,一片混乱之下,黄州城再度失守,那500官兵精锐也全军覆没。
随即,农民军又占领海州,继而裹挟百姓东进,跟驻扎开城的大同军连成一片。
林庆业带兵杀回铁原,韩起元听说这位老将来了,吓得立即退回江原道的大山当中。随后,韩起元一路退回海边,攻下朝鲜中部东海岸最大的城池江陵。
此时已是冬天,大雪封山,没法打仗。
朝鲜君臣和精锐官兵,缩在铁原不能动弹,而且粮食是真的不够吃了。等开春之后,林庆业再想平乱,得先自己解决军粮问题。
宋俊吉又开始弹劾:“大王,林庆业枉做元帅,平乱日久却无寸功,辜负了大王的信任。如今,南方的粮食被天兵阻住,若是春天还不能打通粮道,大王和百官都要活活饿死!”
林庆业还没反驳,宋时烈就怒斥道:“若非你从中作梗,林将军早就灭了西路乱贼!”
“我如何从中作梗了?你莫要含血喷人!”宋俊吉也怒吼起来。
双方的党羽纷纷加入,把国王李棩吵得脑壳疼。
李棩现在完全不信任文官,问林庆业:“老将军,今后该如何打仗?”
林庆业回答说:“大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说服天兵,把春川让出来,南方的粮食才能北运。只要粮草充足,臣保证半年之内消灭乱贼!”
李棩看向文官:“谁去说服天兵让出通道?”
郑太和回答:“大王,臣已经派出好几拨使者,但天使的条件有些苛刻。第一,不准封禁《大同集》。此书内容,有几篇是天朝皇帝亲自撰写,其余也是出自天朝重臣之手。我国封禁《大同集》,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此言一出,互相内斗的几个派系,齐刷刷站出来反对。
就连全力支持林庆业打仗的宋时烈,都言辞强烈道:“大王,万万不可任由《大同集》传播。此书有大量邪论怪谈,《三原论》是亡国之论,《格位论》颠倒伦常,《分田论》更是要祸乱天下!”
李棩有些好奇,问道:“《大同集》都写了些什么?为何诸卿视其为洪水猛兽?”
宋时烈说道:“《三原论》曲解天命与天人感应,认为天下先有民,一国当以民为本。而君与臣,不过是民的保护者,并非是民的统治者。《格位论》颠倒伦常,混淆尊卑,认为男女贵贱皆人格平等,只是地位有所不同。格不配位之人,完全可以被推翻,一国之君也是如此。《分田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认为大地主剥割小民、掏空朝廷,大地主的土地应该分与百姓。”
“天朝皇帝,真的允许这些言论传播?有些话还是他自己说的?”李棩大受震撼。
“大王,此书必须禁绝,万万不可传播开来!”众臣齐声说道。
李棩也觉得不能传播,皱眉道:“天兵此次杀来,恐怕其余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国封禁了《大同集》,惹得天朝皇帝不高兴了。可若不答应解禁此书,如何才能让天朝退兵呢?”
宋俊吉说:“恐怕得给更多好处。”
李棩问道:“进贡?”
宋俊吉摇头:“天朝不缺财货。”
“难道要割地献土?”李棩说道。
无人说话,谁都不敢先开这个口,否则事后容易被政敌弹劾。
郑太和作为领议政,也就是首辅,再次被李棩点名:“郑卿,你来说说。”
“不如割让北道,”郑太和硬着头皮说,“北道是我朝初年占领的,大山连绵,偏僻贫瘠,可以献给天朝。”
咸镜道此时还没分为咸镜北道和咸镜南道,但咸镜道的最东北的一角,被约定俗成的称为北道,其实就是咸镜北道的一部分。那里是朝鲜最穷的地方,也是朝鲜最喜欢征兵的地方。
就算被割让出去了,李棩也不会心疼,只是觉得有损自己威严,便想把失土的锅扔给群臣:“诸卿意下如何?”
还是没人回答,都不愿接这口锅。
李棩换个方式询问:“有谁反对的?”
大臣们依旧沉默,明显没人反对。
两班贵族的势力,全在中部和南部,北边被割走一块,他们是不会心疼的。
林庆业突然出声:“陛下,国土一寸也不能割让!”
李棩本来很器重林庆业,此时却觉得有些讨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完全让他下不来台啊!
因为林庆业的反对,此次讨论无法再进行。
南方的粮食,其实一直在北运,是走江原道的山区。但只能靠民夫背负,中途损耗极大,民夫自己就得吃一大半。
入冬之后,大雪封山,官府还让民夫运粮,冻死冻残者不知凡几。
越来越多的民夫逃亡,可君臣和军队却要吃饭,冬天还没过去,铁原的粮食就已经严重不足。
国王和大臣不能挨饿啊,不但不能挨饿,还得好吃好喝。那就只能苦一苦士兵,当兵的忍饥挨饿,精锐都给饿成了怨卒,最终在过年之前出现闹粮事件。
再这么下去,不用农民军杀来,朝鲜官兵精锐就要造反了。
第949章 【北纬38。65度线】
朝鲜君臣不顾士卒死活,士卒就不顾百姓死活。
过年之前,士卒们闹了一次粮,结果只是吃了几天饱饭。大年初二,军队就又开始减餐,士卒们也懒得闹粮了,踩着积雪到周边农村抢去。
管你是地主还是佃户,见到屋子便往里冲。
刚开始还只是抢粮,渐渐发展到抢劫财货,继而连妇女也不放过。
当然,国王亲卫依旧在城内。军官皆为贵族子弟,就连普通士兵,都是贵族家的庶出子,肯定不会像底层士卒那般饿肚子。
林庆业杀了几个带兵劫掠的,有个将校在被砍头之前,质问道:“林将军,我们都敬你爱你,愿意跟着你打仗。可你能让我们吃饱肚子吗?你不能给我们粮食,又不让我们去抢粮,难道要我们当兵的通通饿死?”
这番话语,说得林庆业一阵沉默,回想前半辈子的遭遇,六十多岁的老将潸然泪下。
林庆业找到宋时烈:“我现在是人嫌狗弃了,大王和文官恨我阻拦他们割地,将士们又怨恨我讨不到军粮。我现在就是多余的。只有我走了,众臣才能从容卖国,将校才能纵兵劫掠。伱虽然前番掀起党争,但至少还有些底线,望你能够力挽狂澜。”
“唉!”宋时烈一声叹息。
拜别宋时烈,林庆业挂印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