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州工匠的发明,基本都有实用价值。可这些苏州富家子,他们的发明千奇百怪,而且大部分屁用都没有。
李铨在坐黄包车的时候,苏州某处私有园林里,正在进行一场离谱的发明成果检验。
一个从南洋买来的爪哇奴隶,战战兢兢坐在板凳上。他的对面,是十多个苏州富家子,围着一个巨大的木箱子。
木箱前端有小孔,奴隶被小孔投影进来,通过45度向上倾斜的镜子,反射到上方的磨砂玻璃成像。此物的发明者,一个叫顾焕生的公子哥,将半透明的白纸蒙于磨砂玻璃,又用黑布罩在自己脑袋上,使用炭笔勾描磨砂玻璃的成像。
大概用了半个钟头,奴隶的画像跃然纸面。
“此物大功告成,”顾焕生拿着刚刚创作的画像,指着木箱子说,“我便把这个发明,称为画像机!”
“哈哈哈哈!”
其他的公子哥,闻言哈哈大笑,然后就开始嘲讽起来。
“顾兄大才,又发明一无用之物也。”
“这机器真好,画出来的人像,似乎不弱于西洋素描。只不过嘛,人家西洋素描,不用你这大机器,也不用耗时这般久。”
“不错不错,顾兄真有吾辈风范,种种发明没有一件派得上用场。”
“……”
这些公子哥虽然各种嘲讽,却对此物兴致勃勃。
可怜那爪哇奴隶,坐在板凳上不得动弹。公子哥们轮番上阵,亲自体验画像机,特别是不懂画技的,描出人像之后更加兴奋。
如此不着调的发明,已经具备照相机的基本原理。
傍晚,腰酸背痛的奴隶,被放回去吃饭休息。这些公子哥们,则邀约着去吃酒戏耍,最后甚至把画像机搬去太湖,花钱雇佣名妓一动不动的当模特。
画舫之中,推杯换盏。
名妓崔烟是如今少有的汉家女,她亲妈便是个妓女,好逸恶劳没有从良,还让女儿接自己的班。一来二去混成了名妓,颇得士绅商贾追捧。
“顾公子发明这物什,真叫人拍案叫绝。半点画技也没有,都能拿起炭笔作画。”崔烟一边倒酒,一边说着奉承话。
旁边名叫李敏衷的富家子哈哈大笑:“崔姑娘这是在骂人呢,咱们这些人,只发明无用之物。那些所谓有用之物,交给工匠发明便可。你说顾兄的发明有用,便是将他视为工匠之流。”
“对对对,罚酒三杯!”众人立即起哄。
“小女子说错话了,自当罚酒,”崔烟连喝三杯,随即又说,“诸位公子的发明,今日或许无用,百年之后名扬天下也未可知。”
“哈哈哈,怕是要贻笑天下。”众人再度大笑。
他们都是富商之子,骄奢淫逸惯了,甚至连官吏都不做,因为这年头的官吏很累,稍不注意还要卷进什么案子里。
与此同时,他们又出自新式教育,学历最低的也是中学毕业或肄业。传统诗文懂得一些,数学物理也懂得一些,个个认为自己学贯中西,总想搞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情。
一群……社会变革和教育变革的产物,对历史、现在和未来都有些迷惘!
席间,顾焕生一边喝酒,一边嘀咕道:“能不能用某种药剂,涂抹在玻璃之上,让它自己干涸之后形成人像呢?”
“你发明一种药剂,让它自己画画算了。”一个叫程景明的富家子取笑道。
顾焕生却还在说:“这种药剂,要对光有所反应,可又上哪里找去?”
“顾兄,佳人在前,高朋满座,你莫要想这些荒唐事。喝酒,喝酒!”又有公子哥打断。
顾焕生饮下一杯酒,指着画舫顶部说:“打雷闪电,往往劈燃房屋。为何有了避雷针,这天火就很少发生了?这闪电会发光,又能点燃物什,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避雷针是赵瀚让做的,最初安装于南京皇宫和官舍衙门,十多年来渐渐传播到各大城市。
人们不懂得其原理,只知道能避免雷火,认为是天子龙气在御雷。于是,避雷针就有了民间称呼,叫万岁铁、真龙须、天子镇雷尺之类。
甚至在安装避雷针时,还要请道士来做法,朝着南京跪请天子龙气。
事实上,早在汉代,中国古人就发现了静电,但把静电吸引物体,跟磁石吸铁混为一谈。而在半个世纪以前,英国人也发明了摩擦产生静电的机器。可无论东西方,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根本没有与天上的闪电联系起来。
顾焕生继续嘀咕:“如果把闪电引下来,接到我的画像机上,能不能在玻璃表面留下人像?”
这纯粹就是在凭空瞎想,而且带着某种神秘主义色彩。
程景明说:“就算能让闪电作画,那又有什么用?难道每一次画画,都要苦等着闪电来临?”
顾焕生摇头:“闪电能够引燃房屋,能够劈断树木,肯定是钦天院所言的气(物质)之造物。避雷针是铁做的,而且连接到地面,说明这种电气,可以通过铁来传导。一直传导地上,被大地所吸收,因此房屋才可安然无恙。”
“此言极是。”众位富家子点头,能混他们这个圈子的,不可能有傻瓜滥竽充数。
顾焕生继续说:“房屋是木头做的,不能把电气引入大地,而是自己燃烧起来,说明木头是不导电的。”
李敏衷说道:“但人站在树下避雨,也会被雷劈,这又如何解释?”
“雨水导电啊!”一个叫谭廷光的公子哥说。
顾焕生说道:“烧煤可用蒸汽机纺织,电气可否也用来转动机器呢?”
程景明说:“电与水,皆为天然造物。水可以推动水车,但至少在河里流。就算电可以运转机器,你总不能随时召唤闪电吧?”
“那顾兄不就成雷公了?哈哈哈哈!”
众人又是大笑,这些家伙没心没肺,总喜欢互相挖苦为乐。
顾焕生问道:“能不能由人来造出电气呢?”
“怎么造?”程景明反问。
众人茫然。
他们都是知道静电的,每期都订阅钦天院的《物理学报》,钦天院已经有人在研究静电了。不过,名字还不叫静电,而是叫做瑁磁,以为那是一种磁力。
之所以叫“瑁磁”,是因为汉代发现静电,是通过玳瑁摩擦物品而产生。
这玩意儿最早的记载是西汉《春秋纬》,东汉王充估计也做过详细实验,并在《论衡》当中详细阐述。
王充的观点是,玳瑁吸草芥,磁石吸铁针,是它们彼此气性相同。如果气性迥异,就无法互相感应。
李敏衷突然说:“《物理学报》曾言,陛下有意将瑁磁改称静电,只不过钦天院的学者们不愿改。会不会,陛下才是正确的?那瑁磁就是一种电!”
忽有一个叫戴承彦的公子哥说:“其实,我也在研究瑁磁。两个月前,我去杨家的藏书楼里借阅闲书,借到一本晋代的《博物志》。里面记载道,今人梳头、脱着衣者,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这不就是瑁磁吗?既然是磁,为何又有光?又有咤声?”
“然也,”李敏衷拍案道,“我夜间脱衣,也发现过微光,也听到呲呲之声。”
顾焕生拍手说:“这瑁磁,便是陛下所言之静电。闪电与静电,皆有电光。静电的呲呲之声,便如天空中闪电的雷声。”
理解似乎是对的,又似乎有点离谱,他们把雷声当做闪电发出的声音。
程景明赞叹道:“陛下真生而知之者也,天地万物无不通晓。可惜钦天院那帮酒囊饭袋,陛下都明确指出了,他们还在坚持是什么瑁磁。屁的瑁磁,那明明就是静电!”
顾焕生说道:“从今往后,我改为研究静电和闪电,定然要自己造出电气。然后电气来带动机器,用电气来让画像机作画!”
“算我一个!”李敏衷笑道。
程景明却摇头说:“赖在苏州,不甚有趣,我想出海去看看。听海外归来者说,四海之外,光怪陆离,说得我心里直痒痒。有谁愿意一起出海的?”
“我不去。”众人纷纷拒绝。
程景明道:“你们不去,我自己去。《大同月报》说,陛下资助一士子,组建四海商社,去年就已从美洲安然回国,半路上还发现了檀州群岛。我便去投靠那个士子,叫什么名字来着?”
一群技术宅直摇头,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当然也记不得李铨的名字。
第942章 【朝鲜的思想剧变】
不仅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在变革,日本和朝鲜也在跟着酝酿变化。
朝鲜一直无法闭关锁国,日本沿海大搞走私贸易,中国书籍不可避免的会传播过去。
汉阳(朝鲜汉城)。
一群中人汇聚于密室,他们沉默而又兴奋,似乎在集体等待着什么。
所谓中人,就是士大夫与良妾所生子女。他们被限制科举,虽然可以做武官,但只能做中低级武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贵族每年生下大量庶出子,庶出子每年又有后代降生,却永远都是不能考大科的中人。
他们高不成低不就,拥有的财富地位优于良人,但良人还能通过科举,拥有渺茫的跻身贵族机会。而这些中人,就算再怎么优秀和努力,一辈子也最多混成中层武官。
科举传到朝鲜有变化,一为大科(可做文官),二为小科(生员进士),三为武科,四为杂科(技术官吏)。
贵族阶层,牢牢把持大科和武科,同时给小科层层设限,接着又彻底鄙视杂科官吏。
为了垄断权力,贵族阶层不定期举行别试,也就是中国这边的恩科。有良心的时候,提前一个月下发通知;丧心病狂的时候,只提前四五日下发通知。普通士子得知要举行恩科的时候,考试都特么已经结束了。
即便是良人和乡吏,想要参加生员考试,也得请两班贵族做担保,否则连参加生员试的资格都没有。
而今,朝鲜又在搞税制改革,整出了摊丁入亩这种事情。
贵族、乡绅阶层,跟王室矛盾激烈。贵族又与良人(平民)阶层割裂,中人依附于贵族又心怀不满,同时中人还完全与良人割裂。
贵族、中人、良人三大阶层之下,还有一个贱民阶层。
即便是贵族与贱妾所生子女,也依旧属于贱民,不准喊父亲一声“爹”,只准许喊父亲“大人”。(男性贱民,如果出身家庭好,可以考武官和技术官,考上之后即晋升中人阶层。)
“咿呀!”
老旧的房门打开,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
一个叫柳顺卿的中人青年,像做贼似的钻进来,连忙把房门给关上,从怀里掏出一摞书籍。
屋里众人,连忙掌灯,围着桌子坐下。
柳顺卿把书籍放在桌上,笑着说:“天朝海商昨日抵港,我今早便悄悄购得这些书籍。有一共六期的《大同月报》,还有好几期《历史学报》、《古字学报》、《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最难搞的是这个,嘿嘿,《乾初文集》。”
陈确,字乾初。
陈确提出,研究学问,经世济民,应当气理心性四者合一。这在朝鲜属于邪论,朝鲜的气理之争就已打出狗脑子,哪会接受什么气理心性四者合一。
陈确被拔为太子师之后,就有人把他的理论传到朝鲜,瞬间引起巨大反响,朝鲜国王很快就禁止传播。
这套理论,不仅是在“气理”之后加入“心性”二字,更是涉及宋明理学的思想大解放。它是运动变化着的理学思想,也是世俗化、科学化的理学思想,强调理随气动,而气又在不断运转,给赵瀚的格位论、钦天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学上的思想基础依托。
屋里的中人子弟们,没心情翻阅各种报刊杂志,只让柳顺卿念诵《乾初文集》的内容。
柳顺卿迅速翻到核心理论篇章:“气者,物之基也。理者,物之法也。心者,知之体也。性者,知之用也。四者合一,而天道自见焉……”
柳顺卿似乎害怕隔墙有耳,念文章时声音很轻。同时速度也很慢,因为其他青年,都在提笔抄录。
总纲念完,便是细讲。
太极生阴阳,衍化世间万物。气是物质基础,理是规则伦常,心是良知感悟,性是欲念追求。以心来认知,以性为动力,以气为根本,以理为准绳,去认识世界,去理解世界,去改造世界,四者必须和谐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更细化的阐述,还有对赵瀚格位论的解释,还有对传统儒学和当今科学研究的解构。
文章并不长,柳顺卿反复念了好几遍,所有青年都把内容誊抄完毕。
一个叫金正顺的青年搁笔感叹:“陈公不愧为天朝太子师,真旷世鸿儒也。”
青年们纷纷议论起来:
“陈公之论,恰合天子之论。这天地至理万世不易,可天地之气却在运转变化。即天道永存、人道更替,我等中人,并非不及两班贵族。我等中人,亦可为贵族也!”
“大善!贵族与中人,位虽迥,而格相同也。今之贵族,尸位素餐,皆酒囊饭袋之辈。就人格道德本事而言,贵族远远不及中人。此何解?贵族格不配位也!”
“贵族格不配位,我大朝鲜国才气理心性不协。四者不协,则天道难彰,才有日本与后金蹂躏万民。如今变法,虽国库充裕,可我等中人,还有无数良人,皆无上升之阶,国中贫民更是食不果腹。”
“然也,此事当易之。而移风易俗者,舍我辈其谁?”
“如何易世?”
“兵谏之!”
“不可。我辈中人,官职最高者,也不过区区将校。国中领兵之大帅,皆国王心腹,皆两班权贵。兵谏如何能成?”
“天朝圣君有言,民为国之基。朝鲜国之基石何在?我辈中人自为基石,可百万良人亦非基石耶?当结交良人,特别是地方生员、乡吏,他们也没有进身之阶。”
“对对对,当把这些大道理,传与生员、乡吏知晓。”
“……”
一众青年反复讨论,房门突然被推开,门外青年气喘吁吁道:“王上……王上……崩了!”
青年们面面相觑,随即柳顺卿大喜:“真天赐良机也!王上驾崩,必定党争再起,不会有人注意我们传道。我等可分为五组,大量抄撰《乾初文集》,向东南西北四方传播。我则留于汉阳,在京畿之地传道!”
又有青年说:“关键时候,可联系保州的大同军。将保州与咸镜北道献予天朝,换取大同军的支持,到时候定能拨乱反正,打造一个万民大同之朝鲜国!到那个时候,中人也能做贵族!”
“对,保州已为天朝所据,肯定是拿不回来了。咸镜北道又多连绵大山,食之无味,弃之亦不可惜,献给天朝换取支持很划算!”其余青年也赞成此举。
朝鲜北道,就是挨着图们江那一片,最初叫做镜城都护府,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情况——割让出去也不会心疼。
这群青年已经疯了,他们子子孙孙,都无法成为贵族,为了实现阶级突破,竟然想割让土地换取中国支持。
而朝鲜的朝堂之上,正在酝酿一场大礼议,史称“己亥礼讼”。
说白了,就是党争!
数十年前,有两位朝鲜大臣干起来,一个家住汉阳东边,一个家住汉阳西边。以他们为首的势力,被称为东人党和西人党。
最初,东人党掌权,西人党被排挤。
东人党得势之后,内部又斗起来,稳健派和强硬派对立,即所谓的南人党和北人党。击退日本之后,北人党掌权,再次发生分裂,即大北党和小北党。大北党得势,再次分裂为骨北党和肉北党。
后金入侵时期,西人党夺回大权,迅速分裂为勋西党、清西党、山党和汉党。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