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主国正在打仗呢,你居然敢暗中资助敌人!
“带他下去。”赵瀚挥手说。
巴伊可夫饿得胃疼,紧急赶回众善寺吃饭,却听房里不时传来呻吟声。
他推开房门一看,自己的团员都躺在床上,每人左手皆缠着麻布绷带。显然,皇帝说到做到,十多只手已经砍下了。
使团成员见巴伊可夫回来,纷纷投来怨恨的目光。
中国人在砍手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明白。是因为巴伊可夫多次欺骗皇帝,而且被当面拆穿还不承认,皇帝这才怒而下令砍去他们的左手。
凭啥巴伊可夫欺骗激怒皇帝,他自己屁事儿没有,咱们却全都被砍手?
傍晚时分,各国使者吃过晚餐,三三两两的串门溜达。
听说俄国使者被砍手,众人纷纷前来围观,然后当着俄国佬的面,在那儿聊天取笑起来。
在各国使者看来,中国皇帝是威严而仁慈的,对他们也一直盛情款待。如此伟大的皇帝,俄国使者居然敢多次欺骗,被拆穿了都死不承认,别说砍一只手,就算直接砍了脑袋也活该。
那几个法国使者更是笑得欢,他们有创作素材了,有回巴黎吹牛逼的谈资了。
今后,在他们创作的里,在巴黎贵妇的沙龙里,肯定充斥着关于俄国佬的笑话。这些野蛮而愚蠢的俄国人,试图欺瞒聪明的中国皇帝,被当场拆穿之后还想抵赖,于是很快迎接了皇帝的怒火。
至于是怎样欺骗的,他们虽然不知道,但完全可以瞎编嘛。
这个故事,足以演绎几十种版本,能从路易十四一直流传到路易十六。
法国使者跑去跟波斯使者交流看法,莫卧儿使者也跑来加入。他们互相讨论着故事细节,说得有鼻子有眼,别问怎么知道的,问就是中国官员私下透露。
“锵!”
巴伊可夫越听越怒,拔刀出鞘冲到院中:“谁敢再胡说八道,我就杀了他!”
几个莫卧儿使者,感觉自己受到威胁,立即跑回自己院里拿来兵器。他们围住巴伊可夫不说话,意思很明显,再敢瞎逼逼,直接砍死了事儿。
如果自己的团员都健康,巴伊可夫肯定要跟印度人打一场。
可想想屋里那一群伤员,巴伊可夫愤然转身,回到房中不愿再见人。
“哈哈,强壮而懦弱的乡巴佬。”法国使者幸灾乐祸,连带着看印度人也更顺眼了。
他们私下去喝酒,当然,这得额外掏酒钱。
喝得酒酣耳热,莫卧儿使者说,等他们回到德里,一定会请求皇帝谴使出访法国。法国使者也说,他们回去的时候,会顺带去访问莫卧儿帝国。
巴伊可夫越想越恼火,好半天终于冷静下来,拿出纸笔写道:
“契丹皇帝聪明易怒、妄自尊大,竟然因为几句外交谎言,就把使团成员的左手全砍掉……”
“契丹的皇宫非常大,应该是克里姆林宫的好几倍。契丹皇帝的座位,雕刻着蟒蛇和树叶,契丹的旗帜也有蟒蛇,这是一种有四只脚的蟒蛇……”
“契丹人的都城,不是传说中的汗八里(北京),在更南边一个叫南京的地方。南京城非常大,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听该死的法国使者说,围绕南京内城走一圈,至少要步行三天。而围绕南京外城走一圈,可能需要半个月……”
“南京城的人口,据说有一百多万,是俄罗斯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契丹皇帝在报纸上公布,契丹全国人口已经超过一亿。报纸是一种很薄的书籍,每个月或两三个月定期出版,刊登各种消息和文学作品……”
“俄罗斯全国只有一所学校,但在南京城,就有几十所学校。这里的契丹人很爱干净,就连城外的自由民,许多都读书识字,我亲眼见到一个农夫的儿子,在除草休息时坐在田边读书。我听人说,契丹全国的税收,要拿很大一部分做教育经费,不分男女,也不分贵贱,所有孩童都必须强制读书……”
“在南京城里,有大量的天鹅绒、绸缎、波纹锻、宝石、珍珠和白银。还有各类蔬菜瓜果,有苹果、梨子、香瓜、西瓜、葡萄、黄瓜、希腊坚果和俄国坚果,蜂蜜、蜂蜡和糖也很充足,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这里遍地是黄金,富得能流淌油脂,如果打下南京城,可供俄罗斯全国的贵族享用一百年……”
“南京城的契丹人,不论男女都很强壮。富裕的男人总是穿着绸缎,贫穷的男人则穿着棉布衣服,干体力活的时候也有人穿麻布衣服。女人穿着短袄和裙子,她们的头发梳得像日耳曼人。契丹人的肤色很白,而且皮肤细腻,毛孔并不大。见到外国人,契丹富人眼里充满了鄙视,而契丹穷人则对外国人很好奇……”
“南京城居住着很多外国人,有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波斯人、印度人、利沃尼亚人等等。必须注意的是,英国流亡王子,把妹妹嫁给了契丹皇太子,契丹可能支持英国王子复国。还有,法国国王跟契丹皇帝私交很好,他们常年保持着通信,并互相派遣艺术家和使者……”
“南京城外,有一座佛塔。它是无与伦比的高,耸立在云端,难以理解是怎么建成的……”
“契丹不止有一座南京城如此繁华,半路上,我还经过了临清、济宁、徐州、扬州等城市,都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人口。听法国使者说,他们是从海上来的,经过了广州、福州、杭州等一系列大城。每座城市的规模,都远远超过莫斯科……”
“我在书店里,买到了一张契丹地图。这个国家,是无与伦比的大,我所经历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在它的周边,还有几十上百个附属国,契丹经常介入附属国的战争,并且总是能取得胜利。强大的西班牙和荷兰舰队,在十年内先后被契丹击败……”
“契丹暂时是不可力敌的,但南京到西伯利亚的距离,跟莫斯科到西伯利亚的距离相当。西伯利亚非常寒冷,喜欢温暖的契丹人,无法在西伯利亚投入太多兵力。我建议给哥萨克远征队,配备更强力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帝国的西伯利亚领土,从而获取更多的皮毛……”
“对了,契丹人很少使用金币,他们的货币是铜币和银币,而且平民以铜币为主。这是很好的经济政策,我建议俄罗斯帝国也发行铜币缓解财政危机……”
其实不用巴伊可夫建议,因长期战争而财政崩溃的沙皇,过几年就会在全国发行铜币。
然后,通货膨胀数十倍,莫斯科市民发起“铜币暴动”,沙皇费尽全力镇压下去,第二年就下令废除铜币。
第894章 【远航美洲】
大公主赵福荣已经订婚了,婚期在十月,未婚夫叫陈之屏,是一个户部郎中的儿子。
陈之屏的爱好很杂,文理双修,啥都懂一些,但样样不甚精通。酷爱收藏古董字画,有时又去研究数学物理,最近还迷上了夜观星象,能说会道跟公主很聊得来。
这位老兄是自费读的金陵大学,即将大学肄业。
为啥是肄业呢?
因为无法通过大学毕业考试啊!
陈之屏也没想着走仕途,反正他爹是做官的,他爷爷是经商的,家里有钱满足他的各种爱好。
赵瀚和费如兰之所以同意婚事,是觉得这个年轻人品行不错。虽然看起来有些不着调,性格也没定下来,但从来不去娱乐场所,整天都沉浸在各种爱好当中。公主嫁给这种人,想必日子会过得很有趣。
“这是李铨的来信。”赵瀚对女儿说。
“啊?”赵福荣有些脸红。
赵瀚又说道:“他已经启航远洋了,你自己拿去看吧。”
李铨准备了一年,终究是忍不住了,农历五月在山东出发。这个时候走,可以避开夏季风暴,比较安全的抵达日本港口。
事实上,西班牙的大帆船航线,才是距离最短的路线。顺着黑潮在日本南部航行,接着驶入北太平洋暖流,可以直达北美洲西岸。
不过李铨从山东出发,也不会太绕弯子。这条路线主要是方便北方各省,带着山东的货物走日本北部,在日本酒田港进行交易。酒田是目前日本东北部最大的港口,红花贸易正开始兴起,李铨在这里建了商社,赚来的多余银子留在商社里,补给淡水和食物之后继续向东。
赵福荣拿着书信回去,看完之后稍微有点恼火。
李铨在信里说,公主送来的银子,他已经收到了,感谢公主的支持,他会给公主一些股份。
赵福荣可不要什么股份,她就是想帮忙而已,这才拿出多年攒的几百两银子送去。她知道自己跟李铨没有未来,但就是喜欢这个年轻人,算是公主心里永远的白月光吧。
气恼之下,赵福荣想把这封信烧掉,可又有些舍不得,于是夹在一本不怎么读的书里。
李铨不但跟公主写信,还跟皇帝也写了一封信。
由于他那五条船,已经脱离海军系统,也不知道有个啥名分。因此他注册了一家公司,将船只和赵瀚资助的银两,全部折算成公司股份。
皇室持股60%,海军都督府持股10%,其余股东共同持股30%。
所有船员都拿到了股份,包括他征募的士兵,以此提升大家的干劲。今后公司自负盈亏,如果赔完了,就再找皇室追加投资。
却说李铨率领船队来到日本,明显发现北日本海域的商船变多。
自从他打通了关系,把幕府将军的叔叔拉下水搞走私,其他沿海藩主也大胆起来。反正幕府将军年龄还小,大权旁落在老中手里,赶紧趁机走私多赚几个。否则再过几年,等幕府将军长大,就要收拢大权严厉海禁了。
五艘大船在酒田港靠岸,这里比去年更加繁荣。红花作为重要商品,不仅可以卖去京都和大阪,就连中国商人也在收购。
将来自山东的棉布大部分卸下,李铨只买淡水和食物,保证远洋航行不愁吃喝。至于棉布,全交给商社处理,屯在那里慢慢卖就行。
继续航行到箱馆,即北海道函馆市。
这里有一个日本役所,松前藩设来征收役税的。虽然并非商业港口,但也能补给到一些饮食,反正尽可能多装些吃的。
顺着黑潮向东北航行,这跟西班牙的大帆船航线分叉了。
要向东北绕一个弯子向南,然后才跟大帆船航线重合。这一个黑潮弯子,便是全球最大的渔场——北海道渔场所在!
目前,北海道渔场还未经开发,只有松前藩和阿伊努人,使用小渔船在近海捕鱼。
“好多鱼啊!”
李铨也被惊到了,船队所过之处,肉眼可见有鱼群游动。
这里可以开发啊!
等自己航行回来,拉上一些商人入伙,带着大型渔船过来,肯定每条渔船满载而归。
得在附近(北海道)建立据点,招募土著制作咸鱼,否则运回国内都臭了。
又过大半个月,携带的普通淡水吃完。
那些有密封装置的水桶,被一个接一个打开。
大航海时代的许多困难,在李铨这里都不是困难。一是储存技术的进步,让淡水保质期变长;二是李铨舍得下本钱,船上没啥赚钱的商品,却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茶叶,咸菜,豆芽,都是维生素来源。
西班牙的大帆船贸易,船员们最害怕的就是坏血病。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医生说柠檬汁能治病,但写在一本航行书籍里,这本书诙谐幽默记录趣闻,由于内容太不着调没人相信。
还要再等八十年,荷兰作家和奥地利医生,几乎同时发现蔬菜水果可以防治坏血病。
而李铨启航之前,赵瀚就提供了建议,让船员多吃蔬菜瓜果,没蔬菜瓜果就吃茶叶和豆芽。
那些过期变质的淡水,全被用来发豆芽。
中途,他们只遇到两次小风暴,经过五个多月的航行,几乎全员无损的看到了陆地。
仅有的人员损失,是一人病死、数十人卧病在床。
如果遇到大风暴船毁人亡,那才真属于倒霉透顶。历史上,西班牙人在250年间,进行了500次太平洋航行,只有40多艘船沉没,其中还包括因战争被击沉的。
“民始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大同新历)。”
“从日本箱馆离岸,远洋167天始见大陆。沿途皆无岛屿,只遇一些小礁。陛下之法可行,未有船员得坏血之症。然数月颠簸,饮水虽已密封,仍有小半变质,加之气候变化,先后82人患病,登岸之前有1人病死……”
“登陆地点,东经120度,北纬38度。”
本初子午线,定在南京!
纬度计算,略有误差。
这里不是旧金山,但距离旧金山也不远,大约在罗斯堡北方数十里。
历史上的罗斯堡,是俄国占据阿拉斯加之后,在加州的第一个殖民据点。用了三条毯子、三条马裤、两把斧头、三把锄头和一些小珠子,从土著手里换来一大块地皮。西班牙为了阻止俄国向南扩张,于是在旧金山建立定居点。
由于罗斯堡无法解决阿拉斯加的粮食危机,获取的皮毛也有限,俄国人在这里盘踞了29年,就把罗斯堡这块殖民地卖给美国人。价钱为3万美元,并且美国人赖账不给。
李铨派出数十人的探索队,分成三拨划着小船靠岸。
6人守在三处登陆点,每过15分钟吹号一次,避免探索队找不到回来的方向。
很可惜,足足搜寻一个钟头,居然没有发现稍大的河流。
探索队回到船上过夜,第二天继续南行。他们经过罗斯堡也没停下,没过多久,便用千里镜观察到一条河流入海。
那条河,就是后世美国的俄罗斯河,入海口是美国的詹纳镇,距离旧金山还有90公里。
探索队没有立即登岸,而是在出海口附近,划着小船到处游弋,用绳索拴着铁块扔进水里,探测这篇海域的具体深度。
“指挥,”柳英很快过来汇报,“这里勉强可作港口,但不能停靠大船,我们这几艘有可能会搁浅。”
“先取用淡水。”
“是!”
李铨也不知道哪里还能遇到河流,先派小船多打些淡水回来再说。
皇帝允许他募兵1000人,但李铨只招募了350人,全是退伍兵或者农兵。其中50个士兵,还留在了日本酒田港,保护那里的商馆财产。
这300人全副武装,人手一把燧发枪,另有腰刀和长枪,还带了链甲和棉甲。
李铨自封为大同探海指挥使,让手下称呼他“指挥”。
出海远航的,除了300名士兵,还有300多个船员,皆为海军提前退伍。此外,还招募了十多个冒险者,都是那种梦想着闯荡四海的年轻人。
为了安抚手下,每人都给了安家费,每人都有公司股份,就算死了也可由家人继承。
没办法,不这么做的话,很难聚拢人心,谁特么愿意跟你远洋啊?
嗯,也有。
李铨向皇帝讨要了30个重罪犯,又给这些重罪犯买来南洋女奴做妻子。他打算学欧洲殖民者,选一个极好的地方,把这些人扔下去建立殖民据点。
一艘又一艘小艇放下,上百人划着小艇进入河流。
害怕入海口盐分太重,一直往上游划了几里地,然后用木桶装满淡水带回去。
“有人!”
一个士兵喊道。
却见上游划来十几条独木舟,这些人身上穿着兽皮,有一个头上还插着彩色羽毛。
卡沙亚族,波莫印第安人的分支。
身材矮壮,肤色偏红,头发黑直,擅长芦苇编制,货币为念珠(菱镁矿和贝壳所制)。
头上有两根羽毛的家伙,从独木舟里拿起长矛,指着中国人叽里呱啦一阵言语。
“队长,我去跟土著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