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485章

朕-第485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言要做全蒙古大汗的察珲多尔济,此刻却连麾下首领都镇不住。他满腔怒火燃烧,很想挥刀砍死几个,但又不敢真的动手。
  “罢了,哈哈哈哈!”
  察珲多尔济放声大笑,指着南方说:“今年这一仗,打得着实痛快。南边那些汉人,先放着不管,等明年再来狠狠收拾!”
  “大汗圣明!”各部首领大喜。
  紧接着,又以科尔沁草原未稳为借口,察珲多尔济宣布主力必须留下。他让达尔罕和墨尔根两人,各派一个儿子,带着部分军队返回漠北。分散两人兵力的同时,又把两人留在身边,防止他们跑远了会闹事。
  巴林左旗和右旗,都被科尔沁突袭,族人死伤无数。因此,巴林两部可以获得补偿,从俘虏当中分走一些牧民和牛羊,迁徙到更平坦肥沃的锡林郭勒。
  扎鲁特部,族人同样遭到了突袭,可在俘虏当中分得牧民,并获得巴达礼留下的富庶地盘。
  被迫半路投降的喇嘛什希,可以保住族人和财产,但必须交出一些牧民和奴隶。同时,必须举族迁徙到连环湖那边的草场,地盘虽然缩小了,但草场更肥沃,而且可以种麦子。这么变更草场,是让喇嘛什希占用满珠习礼的地盘,彻底让科尔沁各部变成仇人。
  喇嘛什希迁走之后,空出来的草场,交给察珲多尔济的弟弟统治。可先挑一批俘虏放牧,等明年再迁徙一些喀尔喀牧民过来充实。
  其余草场,察珲多尔济本人,占据巴林部和阿鲁科尔沁部的地盘。墨尔根、达尔罕的兄弟,获赐洪果尔部的草场。其余各部首领,各有一个儿子,被安置在通辽及周边的广大草原。
  一系列利益分配,听得达尔罕全程瞠目。他确实获得了赏赐,确实扩大了地盘,但实力完全被分化。他的儿子和兄弟,也因为获利巨大,很可能今后只听命于察珲多尔济。
  “大汗万岁,大汗万岁!”
  无数人欢呼呐喊,继位只有一年的察珲多尔济,已经让他们彻底的心服口服。
  真是一位慷慨仁慈的大汗啊,跟着他打仗肯定没错!
  就连从科尔沁部投靠过来的喇嘛什希,也觉得自己壮大了势力。他虽然地盘变小了,部众变少了,但更换之后的地盘,却水草丰美、土壤肥沃,完全可以重新发展起来。
  获得无上威望的察珲多尔济,继续对部众说:“那个巴达礼,率部南下投靠汉人,汉兵随时可能杀过来。你们分出少量军队,带着人口和牲畜,前去接收自己的新草场。但主力部队不能走太远,一旦遇到汉兵的踪迹,立即朝我这里靠拢!另外,我会派三千骑兵,撒到南边做哨探,你们的军队随时要听命聚集!”
  ……
  赤峰,目前属于河北省管辖。
  刚开始的时候,大同军最远只收复了宁城,也就是辽国曾经的中京、大明初代宁王的驻地所在。
  渐渐发现,宁城虽然利于防守,却不方便打出去,于是又向北扩张到赤峰。
  赤峰那一片,多丘陵山地,又有河谷平原。
  山地草原可以放牧,河谷平原可以耕种。因此,原有的蒙古人没被赶走,只是杀了几个喀喇沁蒙古首领,再给牧民划定草场驻牧。当地的汉人奴隶,被解救出来分田落户,又陆续移民了一些,河谷平原已经有三千多汉民。
  平常时候,由于后勤补给问题,赤峰只驻扎一千大同军。
  此时此刻,已汇聚数万大军!
  张铁牛亲自带兵北上,麾下有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还有科尔沁、翁牛特蒙古骑兵8000余。不算运粮民夫,兵力总计八万人!算上民夫,兵力足足十多万。
  喀尔喀和科尔沁打仗的时候,大同军一直在往北运兵运粮。
  “探子带回消息,喀尔喀停止南下了,但其大军赖着不走,”张铁牛指着地图说,“喀尔喀的主力,驻扎在巴林左右旗,随时可以顺着山间谷地西逃。”
  举族南奔的巴达礼说:“察珲多尔济野心太大,正常情况下,他应该抢了就回漠北的。现在居然留下来,无非是想彻底霸占科尔沁草原。为了安全起见,他还给自己留了后路,打不赢就能扔下辎重逃跑。”
  李定国看着地图说:“大兴安岭的南部山地,有好几处可以通行。我们从赤峰出兵,很可能把敌人吓跑。想要留住敌军主力,必须有西路友军配合。得费公爷(费如鹤)带着军队,招抚察哈尔各部,从张家口、集宁(乌兰察布)方向北上,沿着燕山东进才能堵截喀尔喀后路。”
  张铁牛说:“消息已经送过去了,老费前段时间回京述职,不晓得有没有返回驻地。就算回来了,也不晓得能不能按时出兵。”
  古代没有电话电报,北方又缺快速传信的河流,两大军团想要远隔千里进行配合,那就纯看主帅们的默契和运气了。
  倒是辽宁方向,已经确定在伺机而动。
  李正在做黑龙江都司长官之后,已经被取消了军事指挥权。由于喀尔喀的异动,以及哥萨克再次南下,他今年夏天又重新获得临时指挥权。辽宁和黑龙江的部队,交给李正进行统一指挥。
  胡定贵正在安置流民开垦,还要盯着满洲鞑子余孽,他那个师暂时按兵不动。
  李正和萧宗显二人,率领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渐渐朝着四平方向集结。他们发现,科尔沁各部已经全跑了,于是顺着辽长城往西走。所需后勤辎重,大部分也顺着辽长城运输,最后集体往北朝库伦方向进发。
  “前面有蒙古哨骑!”
  “尽量斩杀!”
  数百里奔袭鞑子立功,又因违反军纪被处分的王廷臣,此刻率领着东北先头部队探路。说实话,当时是被处分了,渐渐的不断给予补偿,还由庞春来给他儿子做媒,跟朝中大臣结为儿女亲家,王廷臣此时已经心理平衡。
  喀尔喀蒙古洒出的哨骑,在库伦地区也就几百人,面对十倍于己的大同骑兵,二话不说就抽鞭子开溜。
  准备接手库伦草场的喀尔喀首领,听到消息也连忙撤离。
  “大汗,带着斩获回漠北吧!”
  察珲多尔济那边,各部首领又开始闹了。
  他们在科尔沁草原立足未稳,而且人生地不熟,还有那么多战利品,是真的不想再冒险打仗。南边有汉人大军的动向,东边又发现汉人大军的踪迹,赶紧从西边逃走才是道理。
  察珲多尔济却说:“现在撤军回漠北,确实大赚了一笔,能带走数也不数不完的战利品。但这次如果走了,汉人就会趁机占领草场,投降我们的漠南、漠东部落,也会背叛我们倒向汉人。漠北太寒冷贫瘠了,这里才是好地方。我们必须跟汉人打一仗,不需要大胜,把汉人打退就行。然后牢牢占据此地,陆续把族人分迁过来。不出二十年,我们就能繁衍出很多族人,拥有更多的人口、牲畜和粮食!”
  “锵!”
  察珲多尔济拔出腰刀:“不到万不得已,这一仗必须打。打赢了,喀尔喀才能壮大,才能统一蒙古各部。若是打输了,就很难再南下,今后子子孙孙都只能留在漠北。听我的,聚集大军,跟汉人决一死战!”


第789章 【你逃你的,我走我的】
  喀尔喀部蒙古,是典型的人菜瘾大。
  历史上,满清都快统一中国了,喀尔喀不但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劫掠,甚至还敢穿过大兴安岭南部余脉,跑到巴林部的地盘抢劫人口和牲畜。等于是在满清鼻子底下乱搞!
  多尔衮当时忙着攻打南明,没功夫对草原用兵,只能谴使斥责,勒令喀尔喀赶紧交还掠走的人畜。喀尔喀表面服从,进献十匹骆驼、一百匹战马,对掠走的人畜只字不提。满清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之后顺治亲政,册封喀尔喀各部。
  喀尔喀愿意接受册封,也愿意臣服满清,然后该劫掠还是继续劫掠,完全不把满清这个宗主国放在眼里。一直到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势力崛起,把喀尔喀打得满头包,喀尔喀蒙古才真正归降满清(被噶尔丹抢得太狠,连粮食都不够吃了,跑来请求满清给粮救命)。
  “报!”
  “喀尔喀主力北走,没有从西边逃跑!”
  张铁牛认真查看地图,扭脖子说:“这是想把咱们引诱出去,拉长我军的补给线,然后再找机会打决战。”
  李定国笑道:“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不管喀尔喀大军怎么往北拉扯,我们徐徐北上就是,把大兴安岭余脉的各处通道堵住。到时候,他们想回漠北都没路可走。正好关门打狗!”
  张铁牛说:“通道有好几处,全部堵住就得分兵,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李定国说:“所以不要着急,徐徐北上,步步为营。一边行军,一边等辽宁的友军过来汇合。时间拖得久了,山陕友军也能过来。”
  “这样行军太慢,敌人跑了怎么办?”张铁牛问。
  李定国说:“要跑早就跑了,还会等到现在?喀尔喀的首领,也想着跟咱们打仗呢。”
  张铁牛感到非常疑惑:“敌军主帅,抢到那么多东西,为什么留下来不肯走?他真以为能打败我大同军?喀尔喀兵力不占优,军械装备也不占优,还在科尔沁草原立足不稳,天时地利人和啥都不占,他凭什么跟我们打决战?就凭他骑兵更多?”
  李定国无法解释,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
  察珲多尔济就是在逞能而已,靠碰瓷大同军提升自己的威望。
  蒙古部落聚兵都需要时间,汉人出征更需要时间,特别是还得从燕山以南调运粮草。
  在察珲多尔济想来,等汉人调兵运粮充足,月份都已经快下雪了。他完全可以边打边退,拉长汉人的补给线,等到天气寒冷之后,把又累又冻的汉兵寻机消灭。就算汉兵提前撤退,他也可以说自己打赢了,从而在科尔沁草原牢牢站稳脚跟。
  “巴林部的军队怎还没来?”
  主动北撤的途中,察珲多尔济非常不爽。说好了一起行动,巴林部居然失约了。
  巴林部的左右旗,已经迁往锡林郭勒草原边缘。一百年前,这里本就是他们的地盘,被察哈尔打得只能东迁,现在又被察珲多尔济给迁回去。
  巴林部失约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遇到了翻越兴安岭绕路南下的科尔沁残部。
  洪果尔已经在途中病死,许多士兵也死于大兴安岭。另有大量部落骑兵,没有跟他们一起走,而是选择投靠喀尔喀蒙古。如今,只剩满珠习礼率领6000多骑兵,一路南下来到锡林郭勒草原的边缘地带。
  “北边出现科尔沁骑兵!”
  “兄长,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逃啊!”
  说话的两人,分别是巴林右旗首领色布腾,以及巴林左旗首领满珠习礼。
  是的,科尔沁残部首领叫满珠习礼,巴林左旗首领也叫满珠习礼。
  兄弟俩说话的时候,一个手持折扇的蒙古王公,突然开口道:“逃是一定要逃的,往哪里逃呢?我认为应该去投靠汉人。”
  此人名叫温春,是色布腾和满珠习礼的侄子。
  温春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按照继承顺序,本该由他掌管巴林左旗。但他的主动拒绝了,认为自己年幼辈分小,大权应该让给自己的叔叔。
  色布腾说:“汉人靠不住。”
  温春摇着折扇说:“敢问两位叔父,蒙古人和女真人就靠得住吗?至少汉人还恪守礼节,不敢太过违背承诺。便拿巴达礼来举例,他投靠汉人之后,得到多少兵甲和粮食?我们的草场,跟汉人紧挨着,更应该投靠汉人才对。为了换取汉人皇帝的信任,我可以带着妻儿,前去南京做人质。”
  满珠习礼吐槽道:“我看你是想去南京,享受汉人的花花世界。你读汉人的书,把脑子都读傻了!”
  温春微笑不语,也不解释什么。
  左思右想,色布腾说道:“罢了,立即动身,举族投靠汉人去!”
  巴林部所在的位置非常尴尬,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容易通行的地带。不管是科尔沁打出去,还是察哈尔、喀尔喀打进来,又或者蓟镇明军打上去,最方便快捷的途径,都是从巴林部的地盘杀穿过去。
  因此近几十年来,巴林部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复蹂躏。
  先是跟李成梁开瓢,巴林部的族长死球了。
  然后选择投靠努尔哈赤,因暗地里还跟大明抛媚眼,被努尔哈赤派兵一顿胖揍。
  再接着,察哈尔也跑来欺负,打得巴林部只能投靠科尔沁。
  被科尔沁压迫得太狠,又重新跑去投靠后金鞑子。这回才终于时来运转,由于作战卖力,黄台吉非常高兴,还把干女儿嫁给巴林部的族长。其实就是扶持巴林部,用来制衡科尔沁诸部,巴林部的地盘迅速扩大,远超几百年后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
  好日子没过多久,满清又完蛋了,巴林部再次衰落,遭到察哈尔、科尔沁、喀尔喀的轮番进攻,如今地盘已经丢掉了一大半。
  当张铁牛、李定国率军北上,堵住大兴安岭南部余脉最便利的通道时,巴林部也终于跑来投靠了。
  而且样子颇为凄惨,族中老弱妇孺,被科尔沁突袭杀了大半。如今只剩2000多垃圾骑兵,甲胄和兵器严重不足,战斗力估计跟马匪类似。为数不多的人口和牲畜,还是察珲多尔济分给他们的战利品。
  “罪将色布腾(满珠习礼、温春),拜见天朝大将军!”
  叔侄三人下马便跪,他们的父亲和爷爷,在各方势力间反复横跳,早就已流传下来见风倒的基因。
  谁强就投靠谁,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投靠汉人。
  当年李成梁杀了巴林部族长苏巴海,苏巴海的儿子一边高喊为父报仇,一边悄悄的试图投靠大明边军——你杀了我爸爸,你真他妈牛逼。爷爷,我给你当孙子算了!
  一群叫花子来投,张铁牛非常满意,觉得这些家伙可以利用。
  张铁牛亲手将色布腾扶起:“三位都是忠义之士,只要诚心归附,我大同朝廷定然不会薄待!”
  “愿为皇帝陛下效死!”
  叔侄仨连忙表态。
  “哒哒哒哒哒!”
  一骑快马奔来,探子坐在马上喊:“都督,西边来了几千科尔沁骑兵,说是来投靠我大同天朝的。”
  “好好好,多多益善!”
  张铁牛掌握的成语不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词儿他还是知道的。
  一个小时之后,追杀巴林部而来的科尔沁骑兵,也冲到了大同军的驻地。满珠习礼骑马孤身进入营寨,跪地磕头道:“罪将满珠习礼,拜见天朝大都督!”
  两个满珠习礼,终于碰到了一起。
  就算没有别的恩怨,只名字相同,估计两人都会互相看不惯。
  张铁牛问道:“你们在北边打得如何?”
  来自科尔沁的满珠习礼,一脸委屈道:“请大都督出兵,救回我族部众,我部世世代代都会效忠皇帝陛下!”
  “放心,一定救回来。”张铁牛满口答应。
  救回来之后,怎么处置却另说。
  打乱了安置草场,再分割设立十个卫所。不会再有哪个首领,能够聚齐3000人以上的部队,除非他们把普通牧民也编为骑兵。
  汉人的地盘,会继续向北扩张,至少巴林部的地盘,必须掌握在汉人手中,那里属于战略要地!
  就这样,一仗没打,只是向北行军二百里,张铁牛的兵力就再次变多。
  巴林部骑兵的装备实在太烂,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张铁牛分配任务时说:“你们全都出去打探,遇到敌人不必纠缠,只要能探知敌情就算有功。”
  色布腾说:“将军,巴林部的勇士,也是可以打仗的。请将军把多余的兵甲,暂时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