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玉衡用仅会的几句满语喊道:“敌将已死,敌将已死!“
鞑子兵士气崩溃,大同军士气爆棚,势均力敌的战斗,终于迅速演变为追击战。
彻底占领南城墙之后,骆玉衡没有再追逃进城内的鞑子,而是带着士卒去支援西城墙的友军,还派了一股部队去打开城门。
这次更加干净利落,骆玉衡这股生力军,突然从侧面杀出。而且此君还勇猛无比,把西城墙的鞑子杀得措手不及。
就在这时,负责开门的大同军,终于把城门也占领了。
大量没有登城的大同将士,从城门冲入,然后顺着城墙坡道,攻击鞑子守军的后方。
八旗军,兵败如山倒,一股接一股溃败。骸らw
东城墙那边,高丽已经战死。这个黄台吉、多尔衮的族弟,被一个无名小卒杀死。
而南褚则带着叶赫部、辉发部士兵,正在屠杀那些守城的老弱妇孺,他大喊道:“都是狗鞑子,一个不留!“
高丽的兄弟多尔计,本来西北处城墙防守,见势不妙就撒丫子开溜,引起麾下部队的连锁溃逃。
多尔计逃入城内,发现四处都是敌人,最后藏进一口水井当中。
王廷臣骑马进城时,战局已经抵定,只有少数鞑子,还在巷战顽抗。而叶赫部、辉发部的士兵,屠杀老弱妇孺还不算,又继续屠杀投降的鞑子兵。
王尧臣想要过去阻止,却被王廷臣拦住:“不是我们杀的就行。我军长途奔袭,军粮本就不够,没必要养那么多俘虏。而且,攻占此城之后,略作修整还要继续奔袭,根本无力看管这么多战俘。“
王尧臣欲言又止。
王廷臣又说:“让他们多杀一会儿,再去制止,正好有借口敲打。说了不杀俘虏,他们杀了,就是有罪!“
第685章 【又是个不守军纪的】
“伤亡统计出来了。”王尧臣递过来一份报告。
王廷臣展开一看,顿时变得沉默。
从炮灰攻城那天算起,一直到彻底占领城池,大同军伤亡如下:
阵亡1552人,重伤743人,轻伤3639人,伤亡率达到43。9。
王廷臣是投效过来的大明边将,明军动辄损失数万,都没有眼前的伤亡让他心痛。
这些全是训练数年的骑兵,一个個宝贵无比。很多人阵亡,都是在登城的时候,被滚木砸中,被弓箭射中,又或者先登之后被围杀。
他们就算阵亡,也该死在策马奔驰的沙场上,在攻城时送命太不值得了!
王尧臣安慰:“这些守城的鞑子,都是伪清的精锐,一个个还绝境拼命。若非南城墙斩杀敌将,又侧击西城打开城门,鞑子兵还会一直拼命下去。我们死伤这么多人,其实……不冤。“
“我明白,”王廷臣叹息道,“可这些都是咱们亲手练出的兵,骑兵师组建至今,没想到在攻城时折损最多。“
王尧臣道:“也有好消息,城里堆满了麦子和牲畜。麦子大部分是今年刚收的,鞑子征集起来,准备作为军粮,出兵支援萨尔浒那边。牲畜也是征集起来运送军粮的,现在全被咱们缴获了。”
王廷臣道:“咱们如果早几日到达,鞑子肯定来不及聚兵,轻轻松松就能夺城。到底,还是奔袭速度太慢,不该在北边浪费那么多时间。“
“谁知道鞑子正好抽兵呢?”王尧臣。
骑兵师在北方席卷村落,就是想快速剪除鞑子的有生力量。结果扫荡之后,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乡下的鞑子数量太少,青壮很多都被抽去打仗了。
王廷臣收拾心情,道:“传令全军,修整两日,重伤员和军医留下,其余部队继续奔袭!”
这里可以直插主战场,沿着辉发河、白云河、浑河行军,中途只需翻越少数低矮的山岭。
但距离挺远,足足300里,且河谷山岭中行军快不起来。
数日之后,骑兵师途经一个叫四平的地方,已经属于后世的清原县境内。
“捣毁兵器坊!”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工匠全部抓起来!“
几百年后,东北的“四平”有很多,什么大四平镇、北四平乡、小四平村。无一例外,肯定是满清的弓箭生产基地,“四平”的满语原意就是“制箭杆”。
此时此刻,在南边战场,杨镇清的独立团也在进攻四平几百年后的大四平镇小四坪村。
杨镇清从鸦鹘关(苇子峪镇境内)出发,越过辽长城之后,直奔大四平镇而去。
鸦鹃关外的土地,本也有不少是大明地盘李成梁以“地孤难守”为理由,擅自放弃了六座城堡,将其拱手送给努尔哈赤。
至于更南边的宽甸地区,懒得去攻打。大明在宽甸修筑了很多堡垒,有宽奠堡、新奠堡、永奠堡、大奠堡、长奠堡。满清占领之后,当地百姓被强行迁走,已经荒废了二三十年。
一直到大玉儿迁都赫图阿拉,宽甸才重新有人来开垦。
但人烟依旧稀少,一个村二三十户就顶天了,许多地方甚至只有几户人家。
崇山峻岭的,跑去征讨零星鞑子,简直就是在浪费粮草。
从鸦鹘关东出就舒服得多,只要打下沿途几座城堡,向东二十里是鞑子的金矿,向东南三十里是鞑子的弓箭生产基地。
前堡。
四边是山,南边是山,两山之间为狭窄的河谷。
独立团昼伏夜行,出其不意的乘坐小船,过了城堡才选择上岸。
这座城堡的守将叫戴青,一个已经泛滥的名字。蒙古人和女真人,叫戴青、岱钦、代青的不要太多,意思是“勇敢者”。
甚至连多尔衮,封王前的称号都是“墨尔根戴青”,即“睿智的勇士”。
眼前这位戴青,恐怕不怎么勇敢。他一觉醒来,发现城堡的后方,居然出现几千敌人,顿时吓得脸色发白。
前堡的作用,是阻挡大军的,几干人不带辎重,很容易就划船过去了。
“你去劝降!”杨镇清道。
一个汉化女真出身的战士,快步跑到城堡下方,扯开嗓子喊道:“里面的守军听着,二十万大同天兵,已经包围了萨尔浒。伪清朝廷,就快要没了。你们负隅顽抗,就是跟着伪清一起死。开城投降,还有活命的机会!“
鞑子弓箭手,认真把话听完,全都没有选择放箭戴青开始沉默,犹豫着是否投降换成努尔哈赤刚起兵那会儿,镇守这里属于肥缺。因为前方的鸦鹘关,是大明和建州女真的重要贸易通道,此处每月都能捞到丰厚的油水。
可现在嘛,贸易禁绝,驻守此堡形同发配,还随时可能遭到大同军的攻击。
“抓人!
不等守军做出决定,杨镇清下令动手。
城堡不大,住不下太多人。里头的守军也就百十个,他们的家人,全在城堡北边的河谷地带耕种生息。
杨镇清留下一千人堵住城堡,剩下的士兵分成多个小队,开始前往北边的河谷扫荡。
“砰砰砰!“
不断传来枪声,守军担心家人,全都没了战心。
事实上,他们本来就没战心,连晚上执勤的岗哨都在偷懒,否则杨镇清怎能轻易绕到城堡的后边。
真正的鞑子精锐,大部分都被满达海带走,那些硬骨头被骑兵师给撞上。而眼前这些,都是普通旗丁转为八旗军,只要是青壮,歪瓜裂枣也能从军,许多人甚至连棉甲都没有,仅仅穿着皮甲打仗而已。
戴青左右看看,发现士兵面带愁容,没有半点死守城堡的样子。
“开门投降!”
戴青咬牙道。
他不想给满清陪葬,他又不是满洲贵族。反倒是跟着满清打仗,他已经死了两个哥哥,父兄从汉地抢来的财货,也早就丢在海州没带出来。
句夸张的,戴青作为城堡守将,连高粱酒都喝不起,也就能混个肚子饱而已。
百多个鞑子兵,陆陆续续离开城堡。
杨镇清收缴了他们的兵甲,冷笑道:“只给你们活命的机会,却没都能活下来。排队抓阄吧,十抽一,十个里面杀一个。运气差的被砍头,就当是给其他人顶罪!你们这些鞑子,本来通通都该死!“
这种做法,严重违反军纪。
但杨镇清才不管那么多,升不升官无所谓,他投军只为杀鞑子。若非还担负着军事任务,他估计会把投降的鞑子全杀了!
投降的鞑子兵,闻言惊恐不已,却又抱着饶幸心理。
十个里杀一个,活命的机会很大。
他们已经被缴械,只能硬着头皮抓阄。十人一组,盲抽野草,抽到短的就被砍头。
“饶命,我不想死啊!“
第一个倒霉蛋出现了,想要挣扎逃命,却被大同士卒死死按住。跟他同一组的,却都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庆幸被砍头立威的不是自己。
“我…我也要抓阄?“戴青吓得身体发抖。
杨镇清笑道:“都一样!
戴青不敢再看,闭上眼睛伸手,摸到一根野草抽出来。
再次睁眼时,心头狂喜,脱力一般瘫坐于地。
最后一组,不足十人。
杨镇清指着村里抓来的鞑子俘虏,挑选几个最健壮的,补足十个继续抽签。
这种做法更恶劣,此战结束,他的爵位肯定没了,甚至都不能在国内带兵,多半会被扔去吕宋做军官。
得知已经占领城堡,后方数里外的运粮民夫,才牵着驮运辎重的骡马,以最快速度赶来跟军队汇合。
杨镇清道:“分出一百农兵驻守此堡,分出二十个士卒,看押这些鞑子平民。没死的那些鞑子兵,都跟着我去打仗,杀死两个鞑子以上,就饶恕你们以往的罪过!“
就这样,刚刚投降的戴青,。 便带着自己的士兵,跟随杨镇清一起继续进发。
杨镇清这一手看似冒险,其实深谙降兵的心理。这些鞑子兵,已经弃城投降,
就算回到满清也要被问罪。
更何况,他们刚刚抽签,从鬼门关里逃出来。若是降而复叛,刚才的生死签岂非白抽了?
再者,他们的家人,很多都在大同军手里!
抽签杀人,不仅仅是泄愤。
既是立威,也是拿捏俘虏的思想和情绪。
戴青的两个哥哥,都死在大同军手里,他自己刚才也差点被杀。可这家伙,居然还在给士兵训话:“都听好了,杀两个鞑子,就能洗清罪过。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全部给我狠狠的杀!杀鞑子,杀鞑子!”
“杀鞑子,杀鞑子!“
一群没有战心的鞑子兵,刚刚投降过来,居然高喊杀鞑子,而且似乎有了斗志。
顺着太子河,继续往东十余里,便来到第二座城堡。
杨镇清对戴青:“你去劝降,若是能服守将投降,你不用杀两个鞑子也能脱罪!
戴青大喜,跪下给杨镇清磕头,然后屁颠颠的冲到城堡下:“安巴,我是戴青,我已经降了大同天兵。你也快点投降,给你活命的机会。萨尔浒那边,五十万大同天兵,已经包围了萨尔浒城。你还想给小皇帝陪葬不成?“
第686章 【奇袭中的奇袭】
戴青好端端站在城堡外,相当于现身法了,投降大同军真的可以不死。
于是,此堡守将安巴,只思考了几分钟,就带着士卒出城请降。
骑兵师那边打得有多惨烈,杨镇清这边就赢得多简单。两相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八旗军的脊梁是真断了。
照例收缴兵甲,然后宣布十抽一。
刚刚投降的鞑子兵,瞬间就哗然起来。可他们失去武器,又被大同士卒围着,只能愤怒又无奈的开始抽签。
戴青居然有点幸灾乐祸,对安巴:“放心吧; 没那么倒霉的。”
安巴瞪了这货一眼; 主动过去抽签。然后浑身发软; 激动得想哭,他也运气好没抽到死签。
缓了一阵,安巴请求献计。
杨镇清面无表情:“吧,你有什么计策。”
安巴详细分析道:“前方有山谷岔道,向东三十里是金矿,再向东四十里是石灰窑。从岔道往东南走,三十里外是制作箭杆的作坊; 还有煤矿、铁矿和伐木场。将军是不是要打这些地方?”
杨镇清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你建议打哪里?”
“京……赫图阿拉!”安巴来了句狠的; 建议杨镇清直接去找顺治小皇帝。
杨镇清用欣赏的眼神,看着这个鞑子降将,终于露出笑容:“有趣。”
安巴解释:“从鸦鹘关到赫图阿拉,沿途山路崎岖,大军行走不便。各处堡垒; 都只驻军几十百来人; 多半都是能招降夺城的。八旗……鞑子的大军,肯定都派去萨尔浒了,赫图阿拉估计没几个守军。就算有; 也多半是都虞司的军队,平时都贪图享受,能有什么死战之心?”
满清内务府的都虞司,类似大明内廷的御马监,是皇帝直接管理的军事部门。
这几年,满清财政崩溃,戴青、安巴这种守关将士,一个个全都成了苦哈哈。而内务府都虞司的贵族兵,依旧是以前的优渥待遇,早就让底层鞑子兵极为不满。
按照安巴的想法,老子在外面镇守堡垒,累死累活只是能填饱肚子。凭啥你们那些混蛋,在京城偷奸耍滑,却还能享受富贵清闲?
杨镇清突然问:“你这里为什么没点燃烽火狼烟?”
安巴有些尴尬:“肯定是士兵在偷懒。”
从鸦鹘关到赫图阿拉,沿途不仅有好几座堡垒,还有为数更多的烽火台。大同军若从这条路线进攻,行军不到一半,赫图阿拉就能收到消息,然后调集重兵把山谷堵住就行。
但事实却是,杨镇清招降两座堡垒; 鞑子至今都没有点燃狼烟。
面对如此情况,还真有机会奇袭赫图阿拉!
“全军修整半日,”杨镇清下令,“不去南边打制箭作坊,也不去东边打金矿,咱们去北边找伪清小皇帝!干他娘的!”
“干他娘的!哈哈哈哈!”
士卒大笑,兴奋莫名。
往北的山路虽然崎岖,但修得其实还不错,许多路段甚至铺了石子。毕竟,东边采集的金子,南边制作的弓箭,都要从这条路运往赫图阿拉。
杨镇清派遣小股部队,作为先锋提前出发,目的是提前打掉沿途的烽火台。
投降的戴青和安巴,各派一个向导带路,指出哪里还有隐藏墩台。
一路竟然有惊无险,再次招降一个堡垒。
直到距离赫图阿拉还有十多里时,杨镇清终于遇到硬茬子。守将死不投降,还下令点燃狼烟,过不了多久,大玉儿就能收到消息。
一道接一道狼烟升起,当天下午,赫图阿拉风声鹤唳。
大玉儿慌得不行,连忙召见宁完我、范文程等人。
满洲贵族,很多都调去萨尔浒打仗,京城里连个能议事的都没有。而且人才凋零得厉害,就拿镶蓝旗来,济度死后直接绝嗣,镶蓝旗连旗主都没有,只剩几个小旗主,简(郑)亲王一系直接绝种了。
顺治已经12岁,即将跨入青春期,对世事半懂不懂。
他端坐在金銮椅上,感觉到紧张的气氛,自己也不由紧张起来。
大玉儿也顾不得垂帘,就坐在正厅里,焦急道:“南边也有敌人,这可怎么守啊?”
索浑率先道:“请陛下御驾亲征,调集京师所有兵力,立即南下堵住出山口。不能等南蛮子打到京城,那样一来,我们被困在城里就太被动了!”
索浑是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子,额亦都共有十七个儿子。
其中,一个夭折,两个病逝,剩下的全部战死,如今只有索浑还活着。
大玉儿看向范文程,她自己的打算是死守赫图阿拉。
“索大人言之有理。”范文程也主张出兵,南边只那一条路,堵住出山通道就可以。
大玉儿又看向宁完我。
宁完我摇着一把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