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416章

朕-第41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农民低声:“向北(蒙古)、向西(青海)都有财路,我也是听人的,草原这几年雪灾,冻死了不少牲畜,他们缺粮得紧呢。去年有辆车翻了,撒出来全是麦子,听就是运去西海。经常还有商人,从西海买回来牛羊骡马,大伙都是用粮食换的。还有一种很大的牛,毛长得很,又很壮实,也不晓得耕田在不在行。”
  柳传宗脸上的笑容消失,心想陕西的巡检司烂掉了,至少边境线上的那些武警,肯定都在睁只眼闭只眼捞好处。
  不管是青海草原,还是蒙古草原,官府允许马匹、茶叶、食盐出口。
  但是,限制铁器出口,只能卖出去铁锅这种生活物资,刀剑铁甲走私是抓住就杀头的。另外就是粮食,同样禁止出口,就算要出口粮食,也是朝廷利用粮食来控制某个部落。
  这河南和陕西两省,竟然大量走私粮食到境外,也不晓得多少人因此掉脑袋。


第675章 【火龙烧仓?】
  小红和詹文凤都没过来,两个女官员实在太显眼。
  负责带队前来查案的,是個从五品巡视员,名字叫做吴文度。
  “小柳呢?”吴文度问。
  魏干:“还没回来。他通过邮驿送信,是去了陕西,而且陕西那边,已经确定有粮商违禁卖粮……临洮、洮州、宁夏、榆林,这四个地方的巡检司,必须好生进行调查。巡检司的武警,严格来讲属于军队,咱们都察院无法插手。
  此事必须上报兵部和都督府。”
  跟军方扯上关系,吴文度顿时头大无比,郁闷道:“我来写信,你们不要害怕。先报告给黄宪台(小红),黄宪台自会联系南京那边。”
  这些人正在陕州加紧调查,隔壁的灵宝知县李大用,却正在朝商科科长发火:
  “过多少次,平抑粮价,平抑粮价。本县昨日微服私访,到粮店里一问,他娘的一斤麦子25文。虽今年遭灾,粮食涨价情有可原,但他娘的如今才刚入秋!这时的麦家都25文了,等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入他娘的该涨成多少钱?”
  商科科长王泽苦着脸:“已经定了官价,一斤麦子最高卖15文。可这官价,只能引导,不能强迫啊。”
  官方指导价,真的只能指导。
  直接动用行政能力干扰市场,稍不注意就要搞砸,最轻的都会导致粮商屯着粮食不卖。赵瀚当年造反的时候,当然可以抄粮商的家,现在建立新朝,不可能给予地方官随意抄家的权力。
  至少,县令不可以随意抄家,否则吏治很容易败坏,不知搞得多少人无辜受罪。
  商人卖粮价格太高,县衙顶多处以行政罚款,或者干脆吊销其粮店执照。
  李大用道:“联系大同银行,从常平仓调一批麦子,先把县城的粮价压下去再。“
  王泽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没忍住。他环顾屋内,朝李大用眨眨眼,示意县太爷先屏退左右。
  李大用却是个糙货,安徽那边的家奴出身。他虽然认得一些字,但脑子还真不好使,纯靠资历和勤劳升做知县,完全不晓得王泽抽什么风,甚至问道:“眼睛出毛病了?“
  王泽几欲绝倒,于是改做努嘴。
  李大用反应了半天,总算没有傻到家,道:“我去一趟茅房,你等着。”
  王泽连忙:“下官也内急。”
  两人来到县衙厕所里,仔细查无里面无人,李大用才问:“到底想什么?“
  王泽低声道:“县尊,常平仓里,恐怕没什么粮食了。”
  “常平仓里怎会没粮?”李大用奇怪道。
  常平仓里的粮食,是农民上交的田赋,每年存一批进去应急。如果农民都交银钱,那官府就给银行钱,让银行调一批粮食入仓。
  仓满之后,会定期清理陈粮,平价卖给民间粮商,免得粮食存储太久霉烂掉。
  李大用记得,三年前他刚到任时,灵宝县的常平仓就满了。
  这就是赵瀚治下的国家,朝廷年年喊没粮,其实早就缓过来,某些州县的储备粮都满仓了。只不过,这些储备粮不属于中央,是地方官府自己存下来的。
  相比大明,新知县走马上任时,县衙府库穷得耗子都能饿死。就算有财政余额,前一任知县离开时,也会想方设法给搬空。府库就是县令的私库,能够轻轻松松中饱私囊。
  而现在,地方财政的钱粮,全部由大同银行保管,知县想要私吞很容易被发现。
  同样的,大同银行若是私吞,知县能急得提刀杀人。
  此时此刻,李大用就想杀人。
  王泽道:“三年前,县尊到任不久,就有陕西商人过来买粮。价格比市价更高,而且不用自己运输,陕西商人会负责运走。本地粮商手里的余粮,满足不了陕西商人的胃口,他们就把主意打到常平仓上。反正只是挪用,来年再补上就是。可一连三年,都有陕西商人,来到灵宝高价收粮,常平仓里的粮食一直没补齐。”
  李大用疑惑道:“去年本县亲自去查验过粮仓,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啊。”
  王泽道:“外面几个仓是满的,里头的粮仓全搬空了,只表面上有一层麦子。县尊只是亲自到场,又没亲自查验…“
  李大用瞬间血压升高:“你是,本县被糊弄了?你他娘的怎不早?“
  王泽道:“此事一直都有风言风语,但谁也不能证实,普通人也无权去检查常平仓。下官也是最近发现不对,才笃定他们搬空了常平仓。”
  “怎么不对?”李大用问。
  王泽道:“县里的几家粮商,不但灾年下乡高价收粮,听还派人前往湖北买粮。这么仓促着急,不是为了填窟窿是什么?”
  “入他娘!
  李大用勃然大怒:“这是掉脑袋的事,老子可不想死,快把典史叫来办事,多叫几个警员跟着!“
  等典史带着警察过来,李大用也提刀杀出。
  这位知县是个粗胚,费如鹤带兵攻打铜陵时,他可是跟着自家少爷提刀夺城的,当时杀了知县把铜陵献给大同军。
  李大用也不去哪里,只吩咐典史:“带人跟上!“
  一群人风风火火去城外粮站,粮站的司库连忙拦住:“县尊,您检查常平仓,
  至少得先招呼一声。“
  “招呼!”
  李大用吼道:“好了,老子招呼了,快快都给老子让开。别的仓库,老子管不了,那是你们银行粮站的。但那常平仓里的粮食,却是县里的存货。谁敢拿老子的脑袋开玩笑,老子先砍了他的脑袋!”
  司库还想什么,李大用已经指挥警察,强行将粮站人员给扣下。
  这厮提刀直奔常平仓,喝令道:“开仓验粮!“
  典史带着警察们动手,而且非常粗暴,打开仓闸将粮食全部放出来堆地上第一个粮仓,有粮食。
  第二个,有粮食。
  第三个,有粮食。
  一直到第五个,刚开始放出的是麦子,放着放着就开始出沙子。接下来的粮仓,都是沙子混在里面!
  李大用气得大吼:“抓人,抓人,粮站的全抓了!”他又指着典史,“立即派人,去通知县里的廉政衙门,让他们把事情报到府里、省里。我入他娘的,
  幸好今天来查了,再拖下去老子的脑袋都保不住!“
  搞定了此处粮站,李大用又带人去另一处。
  灵宝县常平仓被挪用的消息,当天就传遍整个县城。老百姓本就不满粮价大涨,听此事之后,更是义愤填膺,纷纷冲到县里的粮店,逼着粮食零售商平价卖粮。
  谁敢关门歇业,或者是继续卖高价,立即被愤怒的群众殴打,然后扭送去官府报案这家偷了粮食。
  三日之后,隔壁的阌乡知县还没反应过来,阌乡县的常平仓就突然着火了。
  阌乡知县叫做盛怀儒,这位老兄年轻得很。他是金陵大第一届毕业生,虽然是自费生,但确实拿到了毕业证。
  刚外放时,只能做正九品杂官,可几年下来便是正七品县令。
  “火龙烧仓啊,居然被我遇上了,”盛怀儒叹息,随即哭笑不得,“我今年初才到任,屁股还没坐热呢。“
  县丞韩名琛哭丧着脸:“县尊啊,我比你还晚两个月来阌乡。这么大的事,该如何是好啊?
  盛怀儒道:“怕什么?常平仓虽是县府的,可早就存进了粮站,也给了仓储损耗费用。就算烧得精光,那也算银行的问题,该多少粮必须给咱补回来。“
  突然,盛怀儒一声叹息,“可惜了许多粮食。咱句没心没肺的话,烧了还更好,责任全在银行那边。若是不烧,被查出常平仓亏空,咱们才是有监督不严的干系。“
  “对啊!”韩名琛终于反应过来。
  盛怀儒:“上报吧,这么大案子,不是你我能处理的。这些硕鼠,全掉了脑袋才好。“
  能自费上金陵大,明盛怀儒家庭富裕。
  他为了性命和前程,不敢贪大的。从小锦衣玉食惯了,也不屑于贪小的。两相下来,就变成一个清官,且以清廉而自豪,还真对这种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火龙烧仓,性质恶劣,罪名甚至超过了挪用常平仓。
  吴文度本来还想先秘密调查一阵,谁知闹出这么大动静,只能摆在明面上查。
  他把三县的知县和典史都叫来,动用警察部队,扣押粮商和银行官吏严加审问。
  半个月后,第一批供词,摆在小红面前。
  吴文度汇报道:“三县的大同银行主要官吏,大部分都卷入其中。但实在不好定性,因为他们没有贪污粮食,而是挪用粮食抵押给粮商,粮商照价给了银子押在银行。双方约好,来年丰收之后,粮商在民间收粮补上,银行那边再退还抵押的银子。这算挪用公粮?还是徇私舞弊?还是贪污受贿?“
  小红冷笑:“常平仓里的粮食,银行粮站只能保管,需要知县盖章的公文,才有权力去调取。就算是处理常平仓的陈粮,也得知县盖章。管他什么罪名,动了常平仓,主犯没一个能保住脑袋!“
  吴文度又:“就连那些粮商,也不确定粮食最后卖到哪里了。他们众口一词,都陕西华阴县来了商人,高价把粮食买了运走。其余全是猜测,有粮食卖去了西海(青海),有粮食卖去了河套,有粮食卖去了哈密。”
  小红道:“不管卖到哪里,咱们先去华阴县,把那里的粮商抓起来慢慢审!
  至于陕西边境的巡检司,等着兵部和都督府来人,他们自己会去处理,咱们都察院只需要配合就行。“


第676章 【堕落的武官】
  西安。
  陕西省巡检总署。
  李鹄这个名字,是前几年专门找名士改的。
  鹄,鸿鹄。
  肿,一飞冲天……
  李鹄的左手小臂没了,是在潼关之战强渡黄河时折的。不仅如此,他的右腿也有些跛,被李自成的士兵给捅伤了脚筋。
  一個在武兴镇从龙的老兵,就这样从正规军旅长,原地转为陕西巡检总署署长。
  并且,还因功被封为男爵。
  李鹄中全家都被接到西安,家里的田产也转到长安县,而且全变成沣水河畔的肥沃农田。怕他家的人手不够,又找不到佃户耕种,还赐了长安县城一家盐店五十年的经营权。
  至少在赵瀚看来,对这个武兴镇的老伙计,他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
  “署长,都察院在华阴县抓捕粮商,已经往省城这边抓来了!”心腹杨斌焦急赶来报信。
  李鹄羽中想想皇帝的手段,忍不住吞咽口水:“莫慌,莫慌,查不到咱这里来。“
  杨斌出自弘农杨氏,肯定不如汉唐时期兴盛,但在关中也算千年望族。
  杨斌勉强挤出笑容,拍马屁:“对,再查也不会查署长。“
  李鹄却依旧坐立不安,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都察院办事,一向不留情面。他们无权查巡检兵,肯定上报兵部和都督府。这么大的事情,恐怕还得见血…”
  杨斌立即跪地磕头:“请恩主示下!”
  “俞宪此人,贪赃枉法,纵容走私,”李鹄顿了顿,道,“若被查起来,恐怕会畏罪自杀。“
  杨斌道:“俞指挥胆小,定然畏罪自杀!“
  李鹄中满意点头:“去吧。“
  巡检部队,主要负责缉盗、缉私、剿匪,边疆地区还兼着边防警戒。整个陕西的巡检兵,都归李鹄翀管辖,直属上级是陕西都指挥司。
  李鹄干的事情,就是对走私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向青海、哈密、河套走私粮食,仅是其中一个走私项目。没有经营执照的商贾,还在李鹄的保护下,走私食盐、茶叶和铁器。
  运回来的商品,则有羊毛、羊皮、牦牛、骆驼、马匹、和田玉等等。
  当然,这些生意来往,李鹄从来不亲自经手。就算那些商人供述,也顶多供出俞宪,一个江西籍的正五品武官。
  下定决心让俞宪顶锅,李鹄依旧心烦意乱,总感觉自己可能要出事儿。
  他骑马出城,前往一处园林别墅。
  这里本来是秦王朱存极的别院,后来被李自成赏赐给部将。朱存极本人,先降李自成,后降满清,再降李自成,最后又投降大同军,连番惊吓终于自己病死了。
  秦王一系,多出短命鬼,而且前后五次主宗绝嗣。
  王府大权,经常掌握在管家和王府文官手中。因此历代秦王虽不怎么作恶,家奴和文官却个顶个嚣张,即便投降大同军也被全盘清算。
  秦王的郊外别墅很多,这处不怎么起眼,成了李鹄羽的金屋藏娇之地。
  或者,李鹄的堕落,就是从得到这处别墅开始。
  这破地方都已到终南山麓,官府没收充公之后,也实在拿来没啥用处,于是就公开拍卖给商贾。弘农杨氏买下,足足用了半年时候,终于跟李鹄套上关系,然后请李鹄羽中到别墅喝酒。
  酒憨耳热,来一美人。
  李鹄虽然手脚都有残疾,第五条腿却很精神。一夕欢愉之后,李鹄醒来大怒,斥责杨家拉他下水。
  可只过了半月,杨氏再请李鹄宴饮,李鹄肿中鬼使神差的又去了。
  那个美人,堪称绝色。
  而且身份不一般,是大明末代秦王的侧妃!
  “老爷回来了!
  离别墅大门还老远,仆人就扯开嗓子喊起来,随即前呼后拥的跑来迎接。
  这些仆人,很多都是秦王府的家奴。
  除了罪大恶极的,大同朝廷全部放归为民,而且还给他们落户分田。一部分王府家奴,获得自由确实欢喜,老老实实的习耕作。可还有一部分,却情愿被杨氏聘用,来到终南山麓的别墅,换个主人给李鹄中做奴仆。
  如今的李鹄,使唤着秦王的奴仆,睡着秦王的妃子,住着秦王的别院,仿佛他自己也成了王爷。
  十多个奴仆伺候着,李鹄满心的烦闷,突然就已经消散大半。
  将马交给家奴牵走,李鹄肿跛腿走进内院,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已经带着丫鬟在院子里迎接。
  “拜见老爷!”
  两个美人,行的是万福礼。
  其余丫鬟,却是行跪礼,并且还五体大拜,让李鹄羽中愈发感觉飘飘然。
  “两位娘子,我去城里大半个月,有没有想念为夫啊?”李鹄翀左拥右抱,搂着两个美人进去。
  “想得紧呢,心都痒痒了。“
  “除了心痒,别的地方痒不痒?“
  “哎呀,老爷好坏!”
  “哈哈哈哈哈!“
  大美人姓杨,是秦王的侧妃。
  小美人也姓杨,是大美人的族侄女儿。
  进屋之后,奶妈抱着婴儿出来,李鹄中伸手逗弄,愈发感到心满意足。
  秦王侧妃去年怀孕,杨家害怕李鹄羽寂寞,于是又把族中女子送来做妾,两位美人还是万恶的姑侄女关系。
  爱屋及乌,小美人的哥哥,也成了李鹄的心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