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冬卿本来还在痛哭,听闻此言,忙不得点头:“定不再犯,定不再犯!”
县城街道上,巡警们有了新差事。
他们的眼睛都往女子脚上扫,见到穿弓鞋的,立即就冲上去。裙摆遮住脚面的,也让其自行把裙子提起来。
“停轿!“
两个巡警,把几顶轿子拦住。
脚夫连忙落轿,一个长随上前:“军爷,这都是城中贵家女眷,邀约去城外的清凉寺上香。”
一个巡警呵斥:“全部出轿查验,陛下有令,不得缠足伤身,不得再穿弓鞋!
违背皇命,你们知道是什么下场!“
本来不耐烦的贵家女们,听到“皇命”二字,顿时不敢有任何不满,乖的离开轿子站在那里。
五个女眷,四个穿弓鞋,只有一个是正常鞋子。
巡警指着那四个穿弓鞋的:“妥协,除袜,查脚!“
女眷们觉得受到侮辱,不言不语,也无动静,只冷脸站在那里。
巡警道:“抓去大牢,让她们的丈夫亲自来拖鞋检查。若是查出违令,丈夫做官的丢官,做生意的取消特许牌照,没有特许牌照的就征重税!“
女眷们被吓坏了,但又碍着面子,不愿当街脱鞋。
长随走过来,悄悄递出银元,低声:“两位军爷,高抬贵手,一点小意思还请笑纳。“
两个巡警咽咽口水,犹豫数秒,不动声色把银元收下,告诫道:“你们立即回家,别再出城上香了。这次真是皇命,县太爷盯得紧,回家之后,裹了小脚的赶紧放脚。还有,今后不准穿弓鞋,穿了家里要倒大霉。”
一个穿弓鞋的女眷不忿道:“凭啥不让穿?皇帝管天管地,女人缠足也管?我只是缠足,又没伤身!“
这位女子,还真是寻常缠足,甚至是北派缠足法,除了双脚纤细之外,看不出来任何异样。
弓鞋也分很多种,大部分其实不伤身体,甚至有男人的鞋子也是弓鞋样式。
但朝廷就是要一刀切,弓鞋这种鞋样,在赵瀚活着的时候,估计是渐渐没人敢穿了。至于那种配合畸形小脚的圆脸尖鞋,以及其他畸形样式,这个时代还没发明出来。
巡警听到那女子还敢反驳,顿时把银元扔回去,厉声道:“跟你不清楚,还是去大牢吧!”
长随连忙把银元塞去,讨好道:“军爷莫生气,我们马上就回家。“
官吏警察贪污受贿,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禁绝的, 。 地盘越大就越是情况复杂。
好在,《禁止缠足令》针对的群体,不是这种已经成年的女子,而是正在发育的可怜女童。
此时此刻,全县的校,都被闹得鸡飞狗跳。
特别是女校,属于重点盘查目标。在这里读书的女童,家里非富即贵,正是缠足的主要群体。
典史杨振让女老师们,给女生检查双脚,很快就发现十多个脚趾变形的。他召集全校生,当场训话道:“陛下了,《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缠足伤身就是不孝,即便父母让你们缠足,伤了身体也是不孝。但凡缠足的,都是不孝女,今后嫁人都嫁不出去…”
已经有女童,被吓得哇哇大哭。
杨振又:“现在放足还来得及,只要放足了,不再毁伤身体,你们就是有孝的。女校的山长和老师,都给我记住,今后每月定期检查,那个女童敢缠足,
立即告之官府!若有隐瞒,直接把女校给封了!”
正常情况下,是中央有什么政策,基层官员搞一刀切。
这次的禁令很特殊,是中央政策一刀切,基层官员却尽量缓和着来。究其原因,是目标对象皆为贵女,搞僵了会闹出不必要的麻烦,地方官必须要留有余地。
所以在女校,查出缠足也暂时不罚,只是让放足就算完事儿了。
屡教不改之辈,毕竟是少数,那就别怪官府硬来。
第672章 【番茄炒蛋】
紫禁城,坤宁宫。
费如兰提笔时有些犹豫,问道:“真要这么写?”
“不怕,此时或有非议,百年之后必为天下女子之共识。”赵瀚说道。
下令禁止缠足,只是一时的行政措施,真正长久的是改变思想意识。除了缠足之外,明代还有束胸的陋习,只不过束胸更隐晦且伤害较轻。。
你说是禁欲主义作崇吧,可明代女性的主流内衣,许多又带有束腰的功能,如此就能彰显出女子的腰部曲线。这玩意儿可能跟审美有关,明代那些小黄书,常常用“小乳”来赞美女性的胸部。
费如兰冥思苦想,时而动笔写字,她按照赵瀚的要求,在《女诫》上又添加一章。
这个工作,需要皇后来做。
赵瀚在江西就改过《女诫》,如今正规女校,学的都是删改版。此时添加一章,主要就是束胸和缠足,被直截了当的斥为不孝陋习。
为啥不孝?
毁伤身体是一個原因,束胸还会造成母乳不足。贵女们自然可以让奶妈喂孩子,但这是在逃避做母亲的责任一反正硬往不孝上扯就是了。
费如兰继续在那儿编写《女诫》,赵瀚又把傅青主招来。
“你是妇科圣手,当知女子缠足与束胸之害。”赵瀚说道。
傅青主拱手:“臣深知此害。“
赵瀚说道:“你编写一本《女子养生录》,从女童到老妇,各年龄段需要的注意事项都写出来。记住,重点写明缠足与束腰的害处,多举些实例,病例越吓人越好!这本书,将作为女校的必修课,让女孩子都好生读一读。”
女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富贵家庭出身,她们正好是束胸和束腰的主要群体。
在普通学校读书的女学生,缠足不利于干活,束胸不利于哺乳,反而不需要官府去纠正。像盘七妹,
就是个山里出来的童颜巨,根本不知道束胸为何物。
傅青主正襟道:“陛下此举,是为大善,天下女子之福也。“
赵瀚笑道:“朕亲自给此书作序,免得你一个人背负骂名。”
“些许骂名,不足挂齿。”傅青主云淡风轻地说。
随着官府对女校和青楼的整治,接着最新一期《大同月报》,又整版刊载束胸缠足的害处,民间已经有不少人在说怪话了。
傍晚,秦淮河的一处青楼里,一群寻欢客就在打茶围吐槽。
“小乳与小足,皆风雅之事也。如今朝廷让放胸、放足,就连这青楼女子也不例外。诸位试想,十年二十年后,青楼之中皆为天乳与天足。肥硕丑陋,何其煞风景?”
“弘道兄莫要再说,小弟已不忍卒听。一想到满街的大脚女子,一想到满脚院硕胸妇人,小弟想死的心都有。唉,真是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诸位不要慌,哈哈。朝廷说什么,便是什么吗?这放足令查得严,自然不敢再缠三寸金莲。可放胸却不好查,哪个官差还敢真的脱妇人衣裳?就说这里,昨天官差来了一趟,今天姑娘们还不照样束胸?〃
“当今陛下,真是…咳咳,陛下自是圣明,必有哪个混蛋在进献谗言!“
“我听说啊,是嘉善籍进士毛蕃,上疏请求陛下禁止缠足。此妖人也,今后做了大官,也定为祸乱朝纲之辈!“
“不如我们去叩阙,请求陛下剥夺其功名?〃
“叩阙?叩哪门子阙?你我只是前朝士子,一身功名官府都不认。便是今年科举,也只让3岁以下的前朝士子参加。唉,咱们是布衣之身,叩阙都轮不到咱们。”
有腹诽者,自然有赞同者,而且为数还不少。
山东来的大喷子张尔歧,就专门在各种文会上,拥护朝廷的此番政令。
张尔歧拿着《大同月报》,面对诸多士子说道:“陛下的御笔文章,这段写得极妙。吾来读之:从来歌咏美人,未尝语及其足。史称杨妃罗袜,宋书称妇人圆履。韩冬郎诗云:‘六寸圆肤光致致’,皆不缠足之明验。且昔人论东坡诗,如名家女大脚步便出。是女之美恶,不在足之大小。今有人焉,浓眉阔目,硕腹粗腰,虽裙底双钩,不盈三寸,亦谓之佳丽乎?“
这段话,是柳如是帮忙写的。
从杨贵妃开始论,谈及唐宋美人,都是天足大脚。女子之美丑,不在脚大脚小。假如有个妇人,长得膀大腰圆,一双小脚不到三寸,你们就能说她是佳丽?
有个士子突然插话:“若有女子眉目如画、体态优美,却长得一双大脚,岂非美中不足也?”
张尔歧立即怼回去:“谁说美中不足?杨贵妃不美吗?杨贵妃有缠足吗?缠足若不伤身,小脚自然美矣。可若为了三寸金莲,掰断脚骨,红肿流脓,吾实看不出哪里美了。退回去二十年,缠足伤及身体者,虽偶有听闻,但少之又少。近年来却越来越多,实不知从哪里刮起的歪风!
双方辩论最激烈之时,突然一个老者,拄着竹杖缓步而来。
众人纷纷起身作揖:“见过石渠先生。”
这老头,正是《大同月报》的主编吴炳,专门给皇帝写歌功颂德文章。
吴炳笑着说:“尔等也争不出个结果,不如写成文章,我挑几篇刊印在下一期的《大同月报》。“
这句话说出来,性质其实就变了。
谁都知道《大同月报》全国发行,能在上面写文章,立即就能名扬天下。那么接下来的笔战,恐怕为小脚唱赞歌的,全都奔着如何出名而去。
赵瀚就是要让他们吵起来,吵得越热闹越好。一是给在野士子找事儿干,免得他们吃饱了撑得慌;二是把禁止缠足令,弄得天下皆知,让普通老百姓都去关注,同时再辅以高压禁令,百姓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像满清,在缠足这块儿,越是禁止越是流行。甚至跟保留汉家风俗撤到一起,男子留不住头发,那女子就得留住小脚。
赵瀚创立的不是异族政权,不会有这种扯淡效应。
紫禁城。
盘七妹和田秀英,在御花园种了向日葵和番茄。
《大同月报》的笔战吸引眼球时,御花园的番茄也成熟了。
南方的粮食,紧锣密鼓往辽宁输送,东北战事很快要就爆发,赵瀚身为皇帝却难得忙里偷闲。
他亲自去采摘番茄,然后兴致勃勃的直奔御膳房。
明代没有御膳房,皇帝的伙食由光禄寺负责。大同新朝建立,皇室开支与朝廷分离,御膳房终于在紫禁城里出现。
“拜见陛下!”
御厨见到皇帝,吓得连忙跪下。
赵瀚笑道:“都起来,不用跪,今天我炒一道新菜,你们且过来看着怎么做。“
皇帝的行为,早已惊动后宫,后妃们陆陆续续跑来看热闹。
费如兰、费如梅姐妹俩,端庄站在旁边,只不过,费如梅眼珠子乱转,似乎对御膳房的陈设感到新奇。
柳如是、田秀英、禄天香等妃子,笑看着皇帝窃窃私语。
盘七妹最是认真,挤到皇帝身边,很明显想学这道菜。
赵瀚下令在壮族女子中选妃,如今还没选上来。实在是各地的壮族寨子,都在抢那个妃子名额,甚至差点爆发武装冲突,广西布政使上疏询问,是否能同时献上两位壮妃。
赵瀚让御厨将番茄洗净,又用开水烫了撕皮,然后拿起菜刀开始切。
好多年没握菜刀,有些不太顺手,但刀功的底子还在。足足切了十多个番茄,看来要炒的菜分量很足。
单手打蛋的技术也没回潮,看得御厨们非常亲切,更加相信皇帝祖上是厨子的传言。
番茄炒蛋,有好几种做法。
赵瀚先是热锅烧油,把蛋液倒下去,然后放入番茄,撒上各种佐料,最后勾芡起锅。
“这么简单?”盘七妹有些失望。
这个时空,全世界第一盘番茄炒蛋,很快被皇帝盛到大盘子里,想必今年就能传遍南京城的酒楼食肆。
赵瀚非常有成就感,用筷子夹起一口尝尝,点头道:“是这个味。你们也别愣着,都过来尝尝,天下之人都没尝过。”
盘七妹连忙让开,请费如兰先尝。
费如兰夹起番茄炒蛋,抬袖遮住嘴巴,优雅无比的开始品尝。入口酸甜,鲜味浓郁,让她大为惊讶:
“想不到这海外来的西番柿,与鸡蛋一起炒制,竟然是如此美味。”
“我尝尝,让我尝尝!”费如梅蹦过来。
费如梅的动作就粗野得多,虽然还是用袖子遮住嘴巴,但速度奇快,吃完还砸吧嘴,实在算不得端庄优雅。她舔着嘴唇说:“再来一口,没尝出味道。“
吃得满嘴流油之后,费如梅才把位置让开。
后妃们全都尝了一遍,盘子里还剩少许,赵瀚让几大御厨也尝尝:“你们练会之后,可以传到民间。
御膳并不皇家专享,这番茄炒蛋,应该让百姓也吃上。“
不用说了,明年的南京城郊,番茄种植面积肯定大增。
番茄炒蛋好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从宫里传出的,皇室总能引领各种时尚。
除了饮食,还有服装。
赵瀚已经下令,宫中女子,不论后妃还是女官、宫女,今后一律不得再束胸。于此同时,服装也得稍微更改,局部增加布料来凸显胸部。
皇帝喜欢大胸,民间肯定有人效仿。
第673章 【粮仓】
“陛下,据地方奏报,陕西、河南今年大旱,部分州县秋粮恐怕歉收五成以上。
“尽量救济吧。”
去年全国风调雨顺,今年老天爷又开始搞事儿了。
已经数年没有大灾的北方,今年陕豫两省持续干旱半年,甚至去年冬天都没怎么下雪。于此同时,长江、赣江、淮河流域,七月之后再次普降暴雨,各地的河湖水位持续上涨。。
好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移民开垦,河南各州县的常平仓里,多多少少都屯着粮食。而且河南农民,从今年才开始足额缴纳田赋,家家户户其实都是有存粮的。
就算陕豫两省缺粮,也不用全从南方调运,直接动用河南的常平仓,赵瀚休养生息的成效立即凸显出来。
中央下令调粮赈灾的同时,廉政巡视员也出动了。
每当有涉及钱粮的大动作,都察院都会派出巡视员,或明或暗的进行监督。
小红是个女的,不方便秘密走访,她这次就在明处。
沿大运河而上,洪水刚刚退去,两岸百姓正在抢收稻谷。那些稻子,大都泡在水里,再多泡两天就全烂了。
“黄宪台快看,那里有农会和农兵旗帜!”
说话之人,名叫詹文凤,是一個都察院女巡视员詹文凤还没从金陵大学毕业,就被小红给预定,完成学业立即进都察院。当然,那是恢复科举之前的事,现在必须先考会试才行。
小红站在官船甲板上,举目望去,果然看到岸边旗帜飘扬。
小红叹息:“看来事情紧急,本地知县不得不动用农会、农兵。如今除了修桥铺路,已经很少见到这两面旗帜了。“
遭了洪水的两岸农田,必须赶时间抢收,必须出动大量人力。
这种时候,由官府出面动员群众,可以毫不徇私的进行统筹安排。哪块水田需要率先抢收,哪块农田可以直接放弃,哪块农田又要调集多少人手,这些东西有了计划才能提高效率。
当然,接受帮助的农户,事后也得有所表示。比如每户出一个人,今年负责修缮维护村镇道路之类。
如此高效率的基层动员能力,至少能维持好几十年。至于几十年后,这一两代人死绝了,接下来肯定慢慢变弱,最后变成官府无法有效动员百姓一这个过程,可能是三五十年,也可能是一百年。
若能保持一百年,赵瀚足以感到欣慰詹文凤趴在栏杆上,静静看着岸边抢收泡水的稻谷。她想起以前在家做农活,
每逢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