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莽,但似乎又有可能叫刘猛。
王谦接过话头:“这张告示,年年都贴,州里也有贴。怕是朝中哪位贵人,在寻访自己失散的亲戚。刘兄是天津来的,又正好做过军官,姓氏也对得上号,早就该去接告示了。”
刘莽摆手说:“天底下就算有这大好事,也轮不到我姓刘的头上。我年纪也大了,能混个典史退休,这辈子便知足得很。”
午饭简单吃完,郑森放下筷子起身,打算继续巡视河堤,还有两处危险河段得去看看。
杨鼎跟着站起来,突然喊道:“刘莽,你过来!”
刘莽连忙应道:“在!”
杨鼎把刘莽叫来身边吩咐,赵贞芳却想起什么,盯着刘莽的脸反复打量。
当时她年纪太小,早就记不住了。眼前此人,似乎有点像,但似乎又不像。
终于,赵贞芳还是忍不住开口:“阁下叫刘莽?”
刘莽一怔:“公主是跟在下说话?”
“你叫刘莽?”赵贞芳再问。
刘莽点头。
赵贞芳又问:“你从哪里来?”
刘莽回答:“以前住在天津,跟随王先生(王调鼎)南下。王先生到徐州,便把咱放在这里,他自己带着前明皇子去了南京。”
赵贞芳笑起来:“阁下在天津可曾当过兵?”
刘莽说道:“做过天津新军,李阁老(李邦华)整顿新军时,在下被李阁老提拔为管队。可惜李阁老一走,天津新军就烂了,咱这管队一做就是十多年。”
刘莽跟大同朝廷很有缘分,不仅帮助过皇帝和公主,还在阁臣李邦华手下当过兵。
赵贞芳问道:“崇祯元年,天津大旱,阁下可曾奉命守桥?”
刘莽迷糊道:“似是守过,记不太清了。”
赵贞芳立即屈膝行礼:“恩公请受我一拜!”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刘莽惊慌作揖:“不敢当公主大礼。”
赵贞芳笑道:“当得的。若不是阁下帮忙,我与皇兄或许早就饿死了。”
应大高跟王谦对视一眼,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在县衙的同僚,居然是皇帝和公主的恩人!
第585章 【过桥伯】
萧县,安民坊。
刘家的门前热闹无比,满城街坊都来围观,甚至还有城郊之民闻风而动。。。
南京来的天使,三天前就到了。
大明的册封诏书,提前三天抵达,是让授诏者斋戒沐浴,同时通知亲族来观礼,香案什么的也要准备好。
这个规矩,赵瀚懒得修改,但并不强迫搞斋戒,也不会因为没洗澡换衣服,而治一个什么大不敬之罪。
“来了,来了!”
“天使到了!”
一众官吏从县衙宾馆而来,沿途大量百姓跟随。
刘莽和续弦邹氏、儿子刘宗祖、儿媳李氏,小心翼翼侯在门口,李氏还牵着一个、抱着一个。
刘莽有好几个儿女,但只一子一女成年,其他都害病夭折了。原配妻子,也是在天津病死的,如今的妻子是南下难民,逃难途中跟家人失散,与刘莽落户在一个村,农会撮合令他们重组家庭。
刘莽已经快五十岁,续弦妻子不到三十岁,老夫少妻还算比较恩爱。
至于女儿,同样丧夫守寡,后改嫁给一个大同士兵,如今随夫在辽宁盖州定居。
“各位天使快请进!”刘莽屈身迎接。
“请!”
正使崔用典不敢怠慢,微笑着回礼说道。
为大明皇帝宣读诏书,主要有三种人:太监、锦衣卫或行人。
行人是必备的,一般由新科进士担任,专门负责给皇帝跑腿儿,干两三年就会调任别处,大部分被调去六科或六部。行人出差,或是出京传达圣旨,或护送辞职重臣回乡,或迎接某位大官复出,或护送亲王到地方就封,一路上还得用笔记录过程。
至于太监或锦衣卫,可有可无,全看皇帝的心情。
大同朝廷,暂时只用行人,在内阁设了行人司。遇到任务,临时由中书舍人充任,再派一些宫中侍卫护送。
主要是赵瀚没有太监可以使唤,而女官则不方便,毕竟经常跋山涉水。
改革之后,正使为行人,副使为侍卫。
进了院子,副使张洪取出圣旨,扯开嗓门喊道:“刘莽接旨!”
“臣在!”刘莽躬身作揖。
崔用典拿过圣旨,打开宣读道:“奉天应民皇帝,制曰:旌赏贤劳乃朝廷之著典,报答恩情亦为人之纯性……朕年幼逃荒,携妹乞食天津,幸得刘君放行入城,而不至于命丧荒野……兹特封刘君为过桥伯……”
这封圣旨,是赵瀚亲自写的,没有用乱七八糟的难懂典故,只是非常平实的叙述当时情况。而且,不称刘莽的名字,只用“刘君”来表达敬意。
就是爵位给得吝啬,仅一伯爵而已。
崔用典将圣旨合拢,端正摆放在案台上。
刘莽带着家人,朝案台的圣旨跪下:“臣领旨谢恩!”
领旨之后,刘莽拿出银钱,往传旨的官员手里塞:“各位大人见谅,下官积蓄不多……”
“莫要如此!”崔用典连忙后退。
张洪也站到旁边,不敢收刘莽的谢礼。
虽然没有相关规定,但旁边的文官和侍卫一堆,传到皇帝耳朵里难免影响不好。特别是崔用典,临时充任行人,真正职务为中书舍人,外放之后前程远大着呢,可不会贪图这几个小钱。
刘莽只能把钱拿回来,又让儿子和儿媳,去门口撒钱分享喜庆。
大把的铜钱撒出去,其实也不多,统共一块银元换的。但街上百姓却抢疯了,只抢到一两枚铜钱的,也表现得喜气洋洋,因为可以沾沾皇气。
甚至有邻居,拎着铁锤过来,要把刘家的门给砸了。
门楣得换,可以换成“伯爵第”,大明传下来的老规矩。
县里的官吏,纷纷过来道贺,刘莽乐得眉开眼笑。
其实他已经忘了,不记得自己放谁过桥,心里甚至有些忐忑:万一是皇帝搞错了咋办?
门外百姓拿着抢来的铜钱,倒是开始议论纷纷:
“这好人有好报啊,以前救人一命,现在就做了爵爷。”
“那也得皇帝记恩。”
“陛下也是好人,做了皇帝,还记得以前的恩人。告示上,除了这位刘爵爷,还要寻个天津的妇人。也不晓得这妇人找到没有。”
“恐是陛下讨饭的时候,这妇人给了吃的。”
“陛下也是苦命出身,多大的孩童,还带着妹子逃荒要饭。好在老天爷保佑,陛下跟公主都活着,不然哪有咱们现在的好日子?”
“不然咋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呢?老天爷一路保佑,派了神仙护着。这位刘爵爷,肯定也是哪个神仙转世,专门下凡来保陛下平安。”
“多半是在天庭守桥的神仙。”
“哪是在天庭守桥?人家刘爵爷做神仙时,守的是天上的鹊桥,牛郎织女相会还得他放行。”
“唉,我也是天津逃来的,当年咋就没有遇到陛下?”
“得了吧你,刘爵爷是神仙下凡,领了玉皇大帝的旨意救天子。就算当年你遇到陛下,陛下跪着求你给吃的,你真的会给?”
“咳咳,会给,肯定会给。”
“……”
传旨队伍离去,道喜的街坊涌入,刘莽的脸都笑得僵硬了。傍晚,又被官吏拉去宴饮,喝得七荤八素才回到家中。
全家人把圣旨摊开,看了又看,就跟做梦一样。
刘宗祖忍不住问:“爹,皇帝长啥样啊?”
刘莽酒意未醒,迷糊道:“我咋记得?别是皇帝搞错了。”
“可不能错。”妻子邹氏忙说。
“没错,嘿嘿,没错。”刘莽憨笑道,这事儿他总感觉跟出门捡钱差不多。
……
徐州。
赵贞芳来到一处小宅,陈氏连忙行礼:“拜见公主殿下!”
“婶子安好,魏叔叔在家吗?”赵贞芳问。
陈氏说道:“教人习武去了。”
赵贞芳说:“那我便等他回来。”
魏剑雄和陈氏,走访了好几个省,一直找不到陈氏的亲人。到了徐州,干脆就不走了,再往北便是山东,全省人口好多是移民,想寻什么人更加困难。
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孩儿,怯生生看着赵贞芳,却是魏剑雄老来得子。
及至傍晚,魏剑雄终于回家。
看到赵贞芳,魏剑雄连忙说:“拜见公主!”
“魏叔快快请起,”赵贞芳让随从哪来盒子,“这是皇兄差人送来的,一百两银子。陛下在信里说,魏叔若是愿意做官,皇兄可以安排一个武职。以魏叔的才能,也不算什么徇私。”
魏剑雄笑着接过盒子,挺重的,里面都是银元:“皇帝给银子,咱就收着,官便不做了。做了许多年随从,难道如今清闲自由。我在徐州,给大户子弟当教头,教他们刀枪棍棒挺自在的。若非这个差事,也不会遇到公主殿下。”
魏剑雄教导富户子弟练武,偶尔会借用徐州中学的操场,在学校没上课的时候练习排兵布阵。
赵贞芳说道:“这里有皇兄的一封信。”
魏剑雄拆开信件,看着看着就笑起来,内容主要是回忆往事,顺便邀请他去南京坐坐。如果不想到南京,就写一封回信,正好让赵贞芳带过去。
魏剑雄一边写信,一边问道:“公主要回京?”
赵贞芳说道:“数学学会和物理学会,每年夏天,都要趁学校放暑假,在南京开一次大会。我都两年没去了,今年怎么也得去,跟朋友们交流一下心得。”
这些东西,魏剑雄不懂,也不知该咋接话。
赵贞芳的数学和物理研究,一直都没有落下。她虽然不是天才,但常年跟天才们通信,始终跟随天才们走在科学最前沿。
也有学术收获,赵贞芳发现了两个数学定理,被数学研究者们戏称为“公主定理”。
郑森对此是有些吃醋的,他怀疑赵贞芳要回南京见当初的暗恋对象。
……
南京,紫禁城。
刘莽带着妻子邹氏,亦步亦趋跟着宫女,巍峨幽深的宫墙让他们忐忑不安。
又穿过一道宫门,里面的殿宇更加巍峨,邹氏吓得身体都在发抖。
刘莽低声安慰:“莫怕,莫怕,皇帝不吃人。”
一驾马车突然停下,驾车女官颇为魁梧,停到他们跟前说:“两位请上车。”
邹氏都快瘫了,刘莽只能扶着妻子上去。
这种宫里的辇车,只有皇帝皇后才能坐,就连妃子都没有资格,他们两个也算是享受到了。
绕着宫墙转了一圈,辇车在御花园外停下。
又行一阵,他们能听到欢笑声,却是荣福公主赵贞芳在逗弄小皇子。
德福公主赵贞兰也在,相对就要安静得多,微笑着看自己的女儿,跟几个皇子皇女玩耍。
几个后妃,都在御花园里游玩,盘七妹招呼大家品尝糕点。
看到刘莽夫妇,赵瀚笑着起身:“恩公来了!”
众人跟着站起来,这阵仗太恐怖,把刘莽也吓得腿脚发软。
其实赵瀚也没别的心思,就是找到了恩人,想起幼时的许多往事,差人把刘莽请来南京亲自见一面。
“小臣刘莽,拜见陛下!”刘莽拉着妻子行礼。
赵贞芳说道:“姐姐,这便是当初救我跟皇兄的恩公。没他放行,我跟皇兄都没法过桥,指不定就在城外饿死了。”
赵贞兰屈身致谢:“多谢救命之恩!”
“不敢当,不敢当!”刘莽真要吓晕了。
赵瀚笑道:“姐姐莫把人吓着,请他们一起过来吃东西吧。”
茶茗奉上,各式糕点摆在那里,刘莽吃着糕点却坐立不安,连眼睛都不知往哪里放。
大皇子赵匡桓已经七岁,在一众弟弟妹妹面前,妥妥的孩子王。
皇城小学,过了这个暑假,就要正式开学,到时候估计玩得更疯。
南京城的达官显要、士绅商贾,此时都在到处托关系,想把自家的孩子塞进皇城小学里面。
皇城小学,全凭关系。
只有到了皇城中学,才会云集各地神童,各凭实力考来陪皇子皇女读书。
第586章 【云南事】
刘莽受封过桥伯时,云南终于开战了。
黄幺率大同军一万、农兵五千、民夫三万,从川南的乌撒府(威宁)出兵,直奔云南的沾益州(宣威)。
刘新宇、丁家盛率领广西两个师,分别攻打广西府(泸西)和广南府。
沾益州城外。
云南伪帝携沐天波,领残兵三千余人,出城数里恭迎黄幺的大驾。
翻山越岭的,又多蛇虫鼠蚁,黄幺行军极为缓慢,军医们一路都忙活个不停。
“将军,翻过这道山坳,再往前十余里便是州城。”一个魁梧少年说道。。。
黄幺点头道:“极好。”
少年叫做王凤,先祖是王自如,明初随沐英征讨云南。王自如骁勇异常,日夺三关,夜踏八寨,受命世代镇守玉湖海口。
土司沙定洲造反,沐天波的母亲和妻子,因来不及逃跑而自杀。东山王氏,因为拼死抵抗,也被沙定洲灭了满门,只剩王凤这个少年侥幸逃走。
历史上,王凤最后投了满清,因征讨吴三桂有功,被康熙封为东山土司,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而今却是投了大同军,还作为带路向导,时刻跟随在黄幺身边。
十多岁的少年,身高接近一米八,相貌也英武帅气。而且精通刀枪骑射,还学过家传兵法,特别熟悉云南地形,黄幺一见就特别欣赏。
距离州城越来越近,黄幺说道:“等收复云南,你可去南京军校学习。你自幼读书,能写会算,又懂武艺和兵法,三年军校读完,至少能从什长做起,稍立军功便可做队长。”
“多谢将军提点,”王凤咬牙切齿道,“晚辈别无他求,只想手刃沙定洲,为我东山王氏满门报仇!”
黄幺看着远处残破的山村,皱眉说:“一路行来,民生凋敝,沐天波已在这里搞得民怨沸腾了。”
王凤冷笑讽刺道:“沐总府仓皇遁逃,连母亲和妻子都顾不上,自然来不及带走沐家的钱粮。云南沐家,三百年积攒的家业,全都被那沙定洲夺去。他想继续养兵,就得靠劫掠百姓。”
大军复行一阵,已能见到欢迎队伍。
三千多残兵败将,军容极为糟糕,也就武器装备俱全,精神面貌连大同农兵都不如。
云南伪帝和沐天波站在路中,带领几十个官员跪下。
黄幺扫了一眼,说道:“这二人,押回南京等候发落。其余伪官,随军出征,或许还能用得着。”
云南伪帝和沐天波,非常老实听话,只求能苟活一命。
他们属于丧家之犬,被沙定洲打得节节败退。如今早已无处可去,能活到今天,全靠大同军在乌撒府策应,导致沙定洲不敢轻易攻来。
黄幺又问王凤:“这些败军之将,你认得几个?”
王凤回答:“大半都认得。”
黄幺说道:“那好,暂由你来统领云南残兵,我派几个军官协助你整编部队。”
“多谢将军!”王凤大喜。
大军移驻沾益州城外,随军官吏,迅速接管州城各衙门。
黄幺把云南伪官们叫来,询问更加详细的情况。
伪首辅王世德说道:“启禀将军,沙定洲窃据昆明,妄称‘总府’。其妻万氏,自称‘主母’。其谋主叫汤嘉宾,是万氏的妹夫,原为临安府生员。沙定洲能够造反占领昆明,皆由汤嘉宾一手谋划。”
黄幺问道:“云南汉人如何?”
王世德说道:“伪帝贪图享受,支使太监盘剥百姓,云南的士绅豪强,也多有被太监搞得家破人亡。而沙定洲窃据昆明之后,在谋主汤嘉宾的献策下,遍访昆明附近的汉人豪强。本地士绅,多有被沙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