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340章

朕-第34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如果时间倒流,刘芳亮还会那样做,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仅如此,陆陆续续,又有许多谣言流出,河南将领都被说成要投敌。
  一时间,河南籍将士人心惶惶。
  田虎甚至扔下部队,孤身快马来见刘芳亮:“磁侯,俺没有二心。俺是河南人不假,可跟着陛下打仗多年,哪一次不是拼死冲杀?”
  刘芳亮连忙安慰:“田将军莫要再说,这些都是南贼的离间计。”
  大顺军的河南将领,但真不在少数,因为李自成就是在河南东山再起的。


第548章 【人心涣散】
  大同军攻占的翼城,被刘芳亮轻松夺回,因为城里根本没有守军,就连官吏和农兵都没派去。
  但是,翼城西边的曲沃,有三千农兵驻守。
  刘芳亮在翼城郊外扎营,就地等待更多兵力聚集。而北边的洪洞县,同样被大顺军夺回,但被大同军卡在临汾无法南下。
  翼城。
  谢应龙去帐里找到田虎:“伯爷(伯爵),情况不妙啊。”
  “唉,我知道,军心浮动。”田虎无奈。。
  任光荣、任继荣、田虎、谢应龙,四人当初一起投靠李自成,全部都是大明官军出身。
  而今,任家兄弟跑了,田虎和谢应龙的处境很尴尬。
  虽然刘芳亮不断表示信任,但隐隐有着防备之心。夺回翼城之后,派去守城的部队,全都是刘芳亮的心腹,而田虎和谢应龙则禁止入城。
  当然,刘芳亮怕做得太过分,会把田虎、谢应龙逼反,因此亲自带兵驻扎在城外。
  理由是不能扰民,翼城太小,进去的部队太多容易生乱。
  刘芳亮的警惕实属正常,因为田、谢二人的部队,不但河南人很多,且大明官军出身的也多。士兵们得知任家兄弟带兵回乡,早就已经议论纷纷,盼着自家主将也回河南。
  谢应龙低声说道:“如今咱们被防着,这还怎么打仗?田兄弟;你也是知兵之人,你说现在是能打胜仗的样子吗?”
  田虎嘀咕道:“陛下待咱们不薄;不要存着什么心思。至于各营将士;耐心安抚便可。”
  谢应龙冷笑。
  确实不薄;带兵跑路的任继荣,还有眼前的田虎;都被封为果毅将军,而且都捞到一个伯爵。
  但谢应龙呢?
  杂牌将军而已,区区男爵就打发了。
  这让谢应龙心里极为不满;任家兄弟和田虎,都只是大明的低级军官。而谢应龙,却是将领的亲兵出身,其麾下的火器部队极为强悍。
  谢应龙和田虎;当初一起带着火器营,带着许多火铳和火炮,起义献城投靠李自成。
  凭啥田虎快速上位,而自己却成了田虎的部将?
  “那我便去安抚将士了。”谢应龙说。
  田虎说道:“我亲自去。”
  刘芳亮的军营在城北;田虎、谢应龙的军营在城东。
  田虎带着谢应龙;去营中抚慰将士。无非是说,等大顺军攻克河南;大家就能衣锦还乡了。
  没啥鸟用;反而让士兵生出抵触心理。
  文官对大顺朝廷缺乏归属感;难道底层士兵就有吗?
  李自成的军队,刚进北京城时心气儿最高;被满清打败就一落千丈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鞑子打赢了大顺军,大同军又打赢了鞑子;于是大同军肯定更厉害,而且赵皇帝占的地盘也大。
  既然打不过,那为啥还要打仗送死?
  巡视军营;一番抚慰;田虎便回帐休息去了。
  谢应龙却把几个军官叫来:“我试探过了,田将军不想回河南;他念着大顺皇帝的恩情呢。”
  “嘿嘿;李自成倒是对他有恩;可对咱们却薄恩寡义。”说话之人叫汪成忠;跟谢应龙一样,都是大明将领罗岱的亲兵出身。
  另一个河南军官谢准说:“田伯爷不愿走,是贪恋自己的爵位。咱们又没爵位,还留下来作甚?赵皇帝占了半壁江山,坐拥江南财赋之地,大同军又厉害得很。李自成连鞑子都打不过,他还能灭了赵皇帝坐天下?”
  一番讨论之后,谢应龙说道:“各自回去悄悄聚兵,今晚就走,点火发炮为号,搅乱军营之后一起往西南方跑!”
  半夜。
  “轰轰轰!”
  毫无征兆的,火炮营响起炮声,接着各营陆续燃起大火,一座座营帐突然就烧起来。
  田虎猛然惊醒:“哪里在放炮?”
  “不知。”亲兵慌忙奔来说。
  田虎快步走到帐外,发现各营都有火光,四下里到处是士兵的叫喊声。
  田虎大喊道:“敌军袭营,快快聚兵!”
  聚得起来个屁,各营皆着火,已经完全乱套了。
  田虎统率的这支部队,算上临时扩编之兵,总共有八千多人。虽然河南籍不足两千,但九成的军官都来自河南。
  这很正常,因为其雏形就是河南官军,又被李自成扔了些河南农民军进来。即便后来多次异地补充,但主将全是河南人,提拔军官当然要优先选老乡。
  一千多河南籍兵将,趁乱朝西南跑去,扔下六千山陕士兵不知所措。
  这些山陕士兵,完全没弄清楚情况,还以为大同军真杀来了。他们听到炮声,又看到四处起火,便如没头苍蝇般四散溃逃。
  大部分人都往山里跑,跑散之后肯定回乡,田虎的部队等于完蛋了。
  田虎惊疑之下,带着几个亲兵,骑马朝城北方向奔去。刘芳亮的军营很安静,肯定没有被“夜袭”,过去之后就能安全。
  刘芳亮当然也被炮声惊醒,他下令严守营寨,将士不得乱跑,折腾半个小时才平息混乱。
  “莫要放箭,我是田虎,我被敌军夜袭了!”
  营外,被几支箭矢射退的田虎,扯开嗓子憋屈大喊。
  过了好一阵,田虎才被带进去。
  “敌军有多少?”刘芳亮问。
  田虎摇头:“不知。”
  刘芳亮又问:“敌军可追来?”
  田虎说道:“好像没有。”
  刘芳亮大怒:“你吃了一场败仗,怎什么都不清楚?”
  田虎说道:“我夜里被惊醒,各处皆在起火,军营里全都乱了。收兵都收不住,夜里哪能得知情况?”
  刘芳亮只能按下怒火,让士卒继续警戒,直到天亮才带兵去城东查看。
  城东军营,满地狼藉,连屯放粮草的地方都被烧了。
  好在刘芳亮有所防备,军粮十天一给,田虎营中的粮食并不多。
  刘芳亮看着完好无损的火炮,又伸手去摸炮管之内,搓着指尖残渣说:“这些火炮,昨晚肯定响过,连炮膛都没清理。”
  田虎沉默,他大概明白了。
  刘芳亮冷笑道:“你果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可你麾下的将士却不做此想。你被自己的部将架空了都不知道?”
  田虎叹息道:“是我治军不严,甘愿受罚。”
  刘芳亮摇头:“大顺军中,就你跟任继荣军职、爵位最高。任继荣带兵跑了,若是再处罚你,怕得把河南将士全都逼反。我可担不起那么大责任。”
  两人都不再说话。
  田虎麾下的河南军官,带着河南士兵跑路,而主将田虎却被蒙在鼓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军官和士兵,都对战争没有信心,根本不愿意和大同军作战!
  大顺军的诸多将士,已经不仅仅是畏战,更是生出了避战之心。这样的部队没法打仗,就算打起来,也是必输无疑。
  刘芳亮明白这个道理,当事人田虎自然更明白。
  他们一个是侯爵,另一个是伯爵,完全有理由为李自成效死。但普通军将没有,底层士兵更没有,这些将士只想活命。
  却说谢应龙带兵投奔大同军,而且是清一色的火铳兵,还有一些失去火炮的炮兵,刘柱得知情况高兴不已。
  大战在即,刘柱派人送信,跟黄河南岸的江良商量,决定暂时保留谢应龙的编制,命令这些火铳兵驻守绛州。
  而在陕南,李过带着部队向西安进发,距离西安百余里时,一骑快马飞奔追来。
  “汉中府尹张洛,协同王光恩、王光泰造反,已经占了汉中府城!”
  李过大惊,不知所措。
  他刚刚带兵离开汉中,汉中居然就造反了?
  王光恩、王光泰兄弟,原本是张献忠的部将,后来被大明朝廷给招安。历史上,他们还跟李自成打过仗,后来投降了满清。
  因为派系矛盾,王光恩被满清杀了,王光泰随即起兵反清,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
  这个时空,由于大明朝廷太拉胯,王家兄弟在面对李自成时,没有选择力战,而是带着部队集体投靠大顺。
  刘芳亮和李过,都是去潼关会战的,结果两人全部出了乱子。
  大顺朝廷,人心散了!
  李过的脑袋有些宕机,不知该先去打西安,还是该回汉中那边平叛。
  潼关之战,决定山陕两省归属。
  但不回汉中,四川的大同军,又会从汉中长驱直入。
  那边真有大同军,贵州只剩黄幺,费映珙带兵北上,正在牵制汉中的大顺军。
  思来想去,李过决定回汉中。
  可他刚回军两日,就再次接到急报:阳平关守军遭到腹背夹击,守关将士集体投降,大同军已经进入汉中。
  咋办?咋办?咋办?
  李过心烦意乱,急火攻心之下,竟然在军中病倒了。
  西安、汉中皆被大同军占领,自家主将又一病不起,全军将士顿时思想混乱。
  副将高一功,根本就镇不住。
  高一功是高迎祥的儿子,是李自成的堂舅子。其打仗的本事,只能算普普通通,担不起临危受命的重担。
  接下来,每天都有逃兵,几天时间过去,李过的部队竟然逃散了八分之一。
  傻子都知道,陕西肯定没了,继续打仗离死不远。
  如果是鞑子,他们或许还会齐心,但大同朝廷也是汉人,为啥要继续拼命?
  见此情形,李过的部将张能,带着军队连夜离营,跑去汉中投奔大同军了,直接带走三分之一的士卒。
  消息传出,逃兵更多,转眼就只剩两千人,这一路大顺军也白给了。


第549章 【福将竟是我自己?】
  据关中而取天下,一般会走崤函古道,直奔中原地区而去。又或者,过武关拿下南阳盆地,从南边绕一下两面夹击中原。
  但是,崤函古道被大同军堵死了,除了潼关之外,其他几座雄关全在大同军手里。
  武关虽然被李自成控制,可富水堡却被赵瀚抢占,等于互相堵死了武关道——明代叫富水堡,清代叫富水关,后来变成富水镇。
  李自成还有一种出兵方案,就是从山西大举出兵河南。
  可这样做,就会被河南和河北的大同军,从东边、东北、南边、西南夹击,等于独自承受大同军的北方主力。到时候,大同军很可能不管满清,全力把李自成的大军歼灭再说。
  于是李自成就下了一招蠢棋,带着精锐主力去河北,跟满清一起攻打大同军的坚城。。也因此,大同军在河北只能被动防守,转而寻求在山陕、辽东打开局面。
  此时此刻,大同军已在潼关、河东汇聚三个师的兵力,而大顺的山陕之兵却开始军心崩溃。(西河地区涵盖河东,地理概念比河东更大。)
  这是大势所趋,势成即事成。
  赵瀚已经得势,因此李自成那边人心不稳,总有文官武将想要趁机跳反。
  就像当年,李自成在北方得势,大明文武纷纷选择投降。
  转眼到了五月下旬。
  李过的部将张能;带兵叛逃之后,诈开斜谷关;打通褒斜道;迎接费映珙的大军进入关中。
  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将领;带着残兵仓皇撤到扶风,试图招募乡勇为兵阻挡四川大同军。勉强凑齐一万人;结果只守了六天,就有将领打开城门。
  混乱之中,李过、高一功带着亲兵遁逃;在宝鸡接手从甘肃赶来的大顺军。
  根本就没打仗,甘肃大顺军匆匆而至,听说李过的部队全军覆没,又听说汉中丢了;西安也丢了,河东被占大半,潼关、渭南被战略包围。于是,甘肃大顺军将领也选择反水;把李过、高一功抓了;飞快送到扶风邀功。
  “你是伪顺太子?咋这么大年纪了?”费映珙疑惑道。
  李过不说话。
  费映珙又看向高一功:“你是高迎祥之子,李自成的堂舅子?”
  高一功猛地吐出唾沫;差点喷到费映珙脸上;厉声嘶吼:“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是好汉就给个痛快!”
  费映珙挠挠额头;感觉自己运气真好。他貌似啥都没干;不但占了汉中,成功杀进关中;还把李自成的侄子和堂舅子给俘虏了。
  费映珙心想:难道老子才是福将?
  眼见两人硬气得很,费映珙也不再问话,对亲兵说:“将这二人带上;给渭南、潼关守军看看。等拿下观众;再将其押赴河北,去阵前跟李自成见一见。”
  正常情况;抓到敌方重要人物;应该赶快送去南京报功。
  但河北主帅是费如鹤;那是费映珙的侄子。
  自己的功劳无所谓;赶紧给侄子帮忙才对,费映珙知道河北的仗不好打。
  处理完俘虏,费映珙豪气填膺,拔刀大呼:“全军出发,进兵渭南!”
  费映珙的部队越打越多,只投降过来的张能部,还有甘肃大顺降军,加起来就有上万人之多。
  行至西安,曹变蛟终于能喘口气。
  曹变蛟出城迎接道:“费将军,你来得及时,否则我这里就要被包围了。从宁夏、榆林来的敌军,已经到了淳化,也不晓得什么原因,突然驻军在淳华不动了。”
  “还能有什么原因?观望态势而已,”费映珙笑道,“他们不去河东,跟山西主力汇合。也不去救援潼关和渭南,甚至不来西安这边,说明那些敌军随时准备投降。一旦我军在河东、潼关再打胜仗,驻扎淳化的敌军立马就要改旗易帜。”
  “哒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传来,龙骑兵翻身下马:“淳化敌军派出使者,说是愿意归顺我朝!”
  曹变蛟和费映珙面面相觑,随即都哈哈大笑。
  此次投降的主将叫马重僖,历史上也是夔东十三家之一。
  费映珙、曹变蛟率兵直奔渭南,李过和高一功被带到城下,一个大嗓门的士卒喊道:“刘三虎,快快开门投降,李过和高一功全军覆没。甘肃、河套的伪顺兵也降了,你们不要再负隅顽抗!”
  刘三虎闻言,脸色剧变,仔细观察城下俘虏,果然是李过和高一功。
  城上守军,也嘈杂起来,军官士卒都想投降。
  部将华淳说道:“刘将军,降了吧,咱们打不赢了。”
  锵!
  刘三虎拔刀出鞘,奋力斩出,将华淳砍死之后,大喝道:“谁再言降,就是这种下场!”
  守城将士惊骇,都不敢再说话。
  费映珙放下千里镜,叹息道:“李自成毕竟是皇帝,总得有几个效死之人。火炮拉上来,开始轰城吧,让工匠打造攻城器械。”
  河东那边。
  刘芳亮一筹莫展,本来要聚兵打潼关会战,结果接连有河南兵将叛逃。他这里陆陆续续聚兵至一万五千人,但近半属于新兵,根本就不敢主动出击,只能全军撤进翼城防守。
  随即接连收到噩耗,汉中丢失,甘肃兵投降,李过、高一功被俘。
  紧接着,聚集在洪洞县的一万多大顺军,居然莫名其妙起了内讧。起因似乎是因为旧怨,以前有李自成压着没爆发,如今局势一塌糊涂,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竟然在洪洞县城厮杀起来。
  杀赢的那一个,带着残兵去临汾请降。
  就这样,一场正经仗都没打,支援潼关的几路大军,就只剩刘芳亮手里那点人。
  “还以为有一场恶仗,谁知竟是如此局面。”刘柱哭笑不得。
  林如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