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30章

朕-第3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春来仔细思索,说道:“其一,鞑子肯定不能攻破京师;其二,京畿各州县必遭蹂躏;其三,辽东经略袁崇焕要倒霉了;其四,东林党内阁恐怕会倒台。”
  赵瀚望着这位夫子,难掩惊讶之情,心中直呼牛逼!
  庞春来的信息都来自塘报,今年五月份的塘报,完全暴露崇祯的政治意图。
  皇帝借京察的机会,降职、罢免、外放、辞退近两百京官,又提拔好几十个科道言官,再加上之前清理两百多阉党,崇祯已经彻底掌控朝堂局势。
  至少,崇祯觉得自己已经控制局面。
  下一步,就是清理东林党内阁,而鞑子破关正好提供充足理由。
  崇祯确实想要励精图治,迫不及待的一扫颓势,可惜步子迈得实在太大了。他提拔的诸多年轻官员,只知道胡乱放嘴炮,论能力还不如东林党呢。
  师徒二人,对坐而视,沉默无言。
  突然,赵瀚问道:“先生,侠为何物?”
  庞春来不屑道:“乱法犯禁之徒而已,无丝毫可取处。”
  “哥哥,吃饭了!”费纯突然喊。
  “就来!”
  吃过晚饭,赵瀚直接返回宿舍,研墨之后枯坐发愣。
  他突然想写武侠小说,大致情节照抄,附带夹杂各种私货。要宣扬家国情怀,要宣扬民族气节,同时号召那些侠客为国为民。
  文笔不能太正式,否则普罗大众读不懂。
  文笔也不能太现代,否则不符合古人阅读习惯,而且会被认为粗鄙不堪。
  《水浒传》那种文风就正好。
  最适合拿来改编的,自然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可当赵瀚研墨之后,发现剧情似乎忘了,似乎又还记得许多,小说和各版电视剧傻傻分不清。
  但不论如何,里面的杂鱼配角,肯定已忘记大半,只能自己胡乱瞎编了。
  还有丐帮,不能写得太正派,谁让兄妹俩被乞丐欺负呢!
  ……
  却说四少爷费映珙,在家乡募兵无果,拿着银子直奔南昌,发现魏照乘已经带兵出发。
  他紧赶慢赶,总算在南康府追上。
  江西总兵正巧生病了,躺在南康府不肯走。耽搁多日,魏照乘等不及,便自己领兵继续出发。
  南赣总兵也没来,说是南赣匪患严重,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巡抚魏照乘麾下,只有南昌卫提供的两千豆腐兵,好歹又募集了千余乡勇,以及费映珙带来的百余匪贼。一路坐船而行,加上船工水手,兵力勉强达到四千人。
  他们所带粮草不多,走半路上就兵粮告急。
  好在坐船跑得快,抵达南京之后,魏照乘得到陈于廷的资助。
  陈于廷是东林党大佬,也是魏照乘的恩师,此时官拜南京右都御史。而且,连续两年主持南京京察,是一个说得上话的实力派。
  在南京弄到一些粮草,勤王大军继续赶路,经过淮安钞关的时候,竟被守关主事索要过路费。
  军将士卒,为之大喜,趁机翻脸,把淮安码头抢了一遭。又趁着护漕军还未集结,连忙撒丫子跑路,一个个都因此赚翻了。
  崇祯三年,二月初。
  江西勤王大军,乘船抵达德州,遇到大量白莲教匪徒。
  这次没有作假,真有白莲教匪徒。
  因为鞑子破关而入,北直隶乱成一锅粥,各州县连遭鞑子和官军洗劫。白莲教徒趁机作乱,绵延北直、河南、山东三省,把漕运通道都给堵死了。
  魏照乘有些害怕,想要退回东昌府。
  费映珙却跃跃欲试:“抚台莫慌,待我去灭了贼人!”
  “贤弟不可,贼人势众,恐难力敌。”魏照乘连忙劝阻。
  “些许贼人,有甚好怕的?”费映珙哈哈大笑。
  当晚,费映珙亲率百余贼寇,又拣选二百乡勇,许以金银,登岸夜袭。
  城外的白莲教众大乱,德州知州趁机带兵出城,里应外合击溃上万白莲教匪——其实就是一帮刚拿起武器的难民。
  魏照乘犒赏士卒,挑选青壮俘虏为兵,江西勤王军的兵力达到五千。
  等他们抵达通州时,战事早已结束,鞑子抢掠一番便退回辽东。
  江西勤王大军,被要求立即撤离北直隶。
  那混蛋朝廷,不给赏钱不说,军粮也不提供。
  而魏照乘只知贿赂朝中大臣,把自己的勤王之功给坐实,顺带给几个将领报功,丝毫不管麾下士卒的死活。
  大军返回途中,在山东耗尽粮草,愤而下船劫掠乡镇。
  就一路抢回去的!
  此番勤王,如同闹剧。
  山西总兵张鸿功奉命勤王,第一天驻扎通州,第二天调守昌平,第三天调守良乡。
  如此频繁换防,只因军队抵达当日,朝廷不用提供粮草。
  山西兵千里救驾,三天换防三个地方,一丁点口粮都没捞到。士兵怒而劫掠乡镇,朝廷遂将山西巡抚和总兵下狱。五千精锐边军一哄而散,逃回山西之后,要么参加农民军,要么占山做土匪。
  延绥总兵吴自勉,以勤王的名义,勒索不愿入卫的军士,又克扣粮饷、盗卖军马。行军途中,士卒多逃散,巡抚张梦鲸忧愤而死。
  甘肃勤王军队,由于没领到开拔费,又被长官催着急行军,士兵和战马都累死许多。
  于是,甘肃镇发生兵变,士卒杀死主官,抢夺粮饷,返回家乡。中途遭到镇压,一部分继续勤王,一部分回乡戍边。
  这一连串的骚操作,不但没能杀鞑子,反而把西北边军给玩崩了。
  山西、陕西的边军精锐尽丧,农民起义迅速蔓延。
  甚至,一些地方的起义军,其主力就是逃散的边军。精锐边军参加起义,使得农民军战力猛增,不再像去年那样被追着打。
  北方已经变天,江南依旧繁华。
  江西虽然受了小灾,但整体上还算正常,只是夏粮略微歉收而已。
  赵瀚仍旧是每天读书、练武、学习兵法,顺便再写一下《水浒传》文风的《射雕英雄传》。
  当勤王大军回到江西时,赵瀚已经年满十二岁,虚岁十三。
  距离崇祯上吊,还有十四年!


第二卷 阳在下 


第050章 【怎不去死?】
  崇祯五年秋。
  两年前的江西旱灾,似乎已经缓过劲来,就是山里的土匪还未剿灭。
  鹅湖镇,商旅如织,依旧那么繁华。
  费映环已在家中告别父母兄弟,但妻子和儿女,又一路把他送到码头。
  魏剑雄背负一根熟铁棍,静静站在大少爷身边。
  离别在即,费映环看着已十七岁的女儿,嘱咐妻子说:“如兰的婚事,你也要多多留意。不必门当户对,只要品行端正便可,莫管旁人说三道四。”
  娄氏叹息道:“怕是老爷子那里不肯。”
  “不要管他,生米煮成熟饭,他不肯也得认了!”费映环说话还是那么随意。
  “爹爹不要乱讲,什么生米煮……”
  费如兰有些脸红,又有些哀怨:“事关费家门风,女儿不嫁便是,横竖不能让桑梓看笑话。”
  “胡说八道!”费映环顿时斥责道,“你青春韶华,难不成守寡一辈子?我便赴任之后,也会留意青年俊才,总得给你找个好婆家才行!”
  费如兰的未婚夫死了,本打算任期一满,就立即回乡完婚,谁知去年死在农民军的刀下。
  这桩婚事,费映环一直都不同意,是费家老爷子强行安排的。
  听了父亲言语,费如兰颇为心动,只盼能嫁个好郎君,远远离开这令人窒息的铅山。
  说完女儿的事情,费映环又看向儿子。
  费如鹤已经十五岁,生得人高马大,看起来没那么胖了,但依旧显得魁梧过人。
  “你……”费映环心里有千言万语,最后化作一声叹息,“你就好好习武吧,今后给你捐个武职。”
  鞑子破关之后,由于财政吃紧,买官已经合法化了。
  朝廷允许捐钱做官,但一般有品无职,也就买个官身而已,想放实缺还得另走门路。
  “真的?”费如鹤大喜过望,“爹爹,我真不用念书了?”
  费映环板着脸说:“书还得继续念,便是考武举人,也要文章过得去才行!”
  “哦。”费如鹤低头不高兴。
  费映环又抚摸小女儿的头顶,柔声说:“如梅,爹爹不在家,你要听娘亲的话。知道吗?”
  “嗯,我知道。”费如梅重重点头。
  费映环又看向赵瀚:“我左右催促,你总算中了童生,真不再去考秀才?”
  “那便试试吧。”赵瀚笑着回答,反正到时随便考,能中就中,中不了拉倒。
  最后,费映环对妻子说:“要说的话,昨晚已经说完了,你在家里好生操持。待我在任上安顿好了,便派人接你过去。”
  “保重。”娄氏擦拭眼泪。
  费映环转身登船,魏剑雄连忙跟上。
  费映环和胡梦泰,去年再次双双落榜。反而是借读含珠书院的詹兆恒,年仅十八岁,一举而金榜题名!
  人和人,不能比啊。
  落榜之后,费映环没有立即归乡,而是前往江浙一带寻书。
  遍访世家大族的藏书楼,费映环不但搜齐文章,还自己另选三十余篇,编成《古文选缉》在江南刊印。
  费映环编撰的《古文选缉》,录有历代古文一百四十七篇。
  可惜他自费出书,又缺乏名气,裤子都亏掉了,根本就没几个人买。
  谁知时来运转,罢官在家的钱谦益,从朋友那里获得此书。一时间引为同道,主动与费映环结交。并为费映环引荐大佬,只花五千两银子,就弄到宿迁知县的实缺。
  这是个肥缺,宿迁地处南北商贸要道,想买知县非得上万两银子不可!
  也即是说,赵瀚提供的古文条目,至少为费映环节省了五千两,还帮他在东林党那里打开人脉。
  只此一事,就足够让费映环对赵瀚愈发看重!
  ……
  望着客船远去,费如鹤浑身轻松,笑呵呵说:“总算走了。”
  “你说什么?”娄氏皱眉怒视。
  费如鹤连忙改口:“孩儿舍不得父亲走。”
  “回家!”
  娄氏很想打儿子一顿。
  费如鹤没有再坐滑竿,而是跟赵瀚并肩走路,低声问道:“你那《射雕英雄传》还没写完?”
  “快完了。”赵瀚说道。
  费如鹤抓耳挠腮:“你写了三年,我读了三年。眼见就要写完,你又一直拖着,真真急煞我也!”
  “就是,”费纯突然蹦出来,“那郭靖跟黄蓉,到底有没有成亲?我还等着看呢,哥哥你就快点写完吧。”
  赵瀚笑道:“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除了借鉴大致情节之外,《射雕英雄传》几乎等于重写。
  里面的名门正派,都有肮脏一面,特别是丐帮被写得非常阴暗。
  尤其洪七公这个角色,甚至有影射万历皇帝的嫌疑。都是躲起来不理政事(帮务),只知道自己享受,放纵手下玩党争(污衣派和净衣派)。
  太湖陆家庄,干脆被赵瀚描写成水匪窝子,陆乘风就是一个凶残的水匪头领。
  可以理解为暗黑版《射雕英雄传》,有那么几分《水浒传》的味道。
  郭靖最后大彻大悟,领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谛。他散尽钱财组织义军,结果被朝廷给坑了,差点中埋伏而死,最后心灰意冷,选择与黄蓉隐居桃花岛。
  费如鹤、费纯打听着大结局,赵瀚笑而不语,一路回到费氏大宅。
  刚进忠勤院,就有奴仆连声喊道:“瀚哥儿安好,纯哥儿安好。”
  赵瀚一路微笑回礼,费纯则心安理得接受问候。
  凌夫人闻讯出来,热情备至道:“唉哟,瀚哥儿回来啦,快快到屋里喝茶。”
  赵瀚微笑道:“不必了,多谢盛情。”
  凌夫人又说:“纯儿,还不请瀚哥儿进屋里坐坐。”
  “哥哥,进去吧,到我家喝盏茶。”费纯连忙说。
  “我回屋里写小说。”赵瀚婉拒道。
  当你失意的时候,满世界都是恶人。
  当你得意的时候,全天下都是好人。
  跟红顶白,捧高踩低,如是而已。
  赵瀚得到大少爷赏识,赵贞芳又做了内院丫头,兄妹俩的地位直线提升。
  趾高气扬的凌夫人,本来对赵瀚怀有恶意,但如今的态度完全变了。每次赵瀚回到鹅湖费宅,凌夫人都笑脸相迎,有事没事各种献殷勤。
  回到房里,赵瀚继续写小说,已写到郭靖组建的义军,被奸臣出卖中了埋伏。
  其中借鉴崇祯二年的勤王故事,郭靖麾下的义军,三天换防三个地方,一粒军粮都没领到……
  一章还没写完,费如鹤就派费纯过来,反复催促了好几遭。
  翌日,娄氏回娘家探亲。
  其实是拜托娘家,给大女儿寻找对象。
  真不好嫁出去,费如兰已经十七岁,而且还死了未婚夫,正经大户人家是不乐意的。
  娄氏前脚刚走,费如兰就被费家老爷子喊去。
  来到主厅。
  费如兰跪地磕头道:“孙儿给祖父请安,孙儿给祖母请安。”
  老太太似乎心中有愧,闭眼不说话,只拨弄着手中念珠,嘴里一直低声念诵佛经。
  老爷子费元祎,已经年近古稀,此刻面无表情道:“起来吧。”
  费如兰端正站好:“不知祖父祖母,唤孙儿来有何训诫?”
  费元祎绕着弯子问:“你那夫婿,过世有一年零两个月了吧?”
  “是的。”费如兰回答。
  费元祎又说道:“你父亲回来这三个月,一直都在为你另寻婆家。他爱女心切,我是知道的,但也要顾及费家的名声。既已换了八字,又约定了婚期,你便算作婆家的人。夫婿死了,继续住在娘家成何体统?”
  费如兰脸色发白,咬着唇说:“孙儿去过那边,公公婆婆都让我回来,还让我另择夫婿嫁了。”
  “那是你公婆仁义,不忍见你年轻守寡,”费元祎说道,“但我堂堂鹅湖费氏,嫁出去的女儿,一直住在娘家,这又成何体统!”
  费如兰已经听明白了,但她不想死,流着泪说:“孙儿这就寻一女观,束发做姑子去。”
  “胡闹!”
  费元祎顿时大怒,拄着拐杖站起来:“我费氏之女,就没有做姑子的,简直有辱门风!”
  费如兰望向老太太:“祖母也让孙儿去死吗?”
  老太太浑身一缩,双眼紧闭,连连念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孙儿告退。”费如兰含泪微笑。
  若嫁过去再守寡,那便是婆家的事,是否殉节都与费氏无关。
  可未婚夫死了,婆家又不收,那就是费家的事情!
  能赶紧再嫁还好,若一直嫁不出去,那就要永远孀居在娘家。这定然被人耻笑,乡里乡亲会议论:“你看费家那大女儿,死了丈夫也不孝顺公婆,一直留在娘家等着改嫁呢。这点家教都没有,哪里懂甚么贞节,就是个思春的荡妇!”
  眼见孙女即将踏出房门,费元祎沉声道:“你好自为之,莫要辱没了祖宗!”
  费如兰身形一滞,脚步踉跄,泪如雨下。
  一路回到自己屋里,丫鬟惜月见她脸色难看,忍不住问:“小姐是来月事了吗?我让人煮红糖姜汤。”
  “不必。”费如兰茫然坐下。
  惜月不敢多问,只在一旁站着听候。
  不知过了多久,费如兰偷偷抹干眼泪,对丫鬟说:“去弄一碗红糖姜汤来。”
  “哦。”惜月小跑着出去。
  费如兰起身打开衣柜,找出一匹打算用来做衣服的绫子。
  试了好几次,红绫总算穿过房梁,再牢牢的打成死结。
  费如兰将脖子挂在上面,心头恐惧万分,犹豫再三,终于踢翻凳子。
  惜月吩咐婆子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