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247章

朕-第247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极为显著的提高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该列装哪种新枪。
  赵瀚问道:“射击速度呢?”
  宋应星回答:“鸟铳的射速没变,燧发铳的射速应该能减半。”
  那就不用考虑了,肯定换装燧发枪,将近20%的哑火率,完全可以通过射速来弥补。
  火绳枪的缺陷太明显,即便大同军训练有素,也只能达到一分钟发射一次。
  还有火绳,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燃烧30—40分钟,遇到风大的天气会缩短到20分钟。火绳怕雨怕水,夜间还会暴露。
  并且,为了避免火绳互相干扰,列队时不能站得太密,火枪手之间起码要相隔一米。
  换装燧发枪之后,阵型都得跟着变。
  战场宽度可以变得更大,火枪手可以站得更密,阵型纵深可以变得更浅。近战兵种可以减少,增加更多的火铳兵,对付骑兵的空心阵也能开练了。
  赵瀚高兴道:“全部造这种燧发铳,先给我军的龙骑兵列装。”
  随着这次扩军,老款火绳枪库存清空,只剩下一千多支。接下来就是大量生产燧发枪,先给龙骑兵换装,再给步兵们换装。
  淘汰下来的火铳,可以扔给那些投诚部队。
  比如四川的秦良玉、杨展和甘良臣,还有跟着第十师打仗的广西俍兵。
  当然,由于产量限制,十个正规师全部换装,至少还要两到三年时间。这不是玩游戏,研发出新装备,花金币就能立即造出来,现实打仗必须慢慢等。
  换装之后,也不能立即上战场,必须进行新的阵型、战术训练。
  赵瀚又问两个工匠的名字,好生赞赏一番。
  改进燧发枪那位,赏田五亩,赏银五两,工资提升五级。另外,授予“能工巧匠”称号,通报工部和全军进行表彰。
  改进火绳枪那位,赏田三亩,赏银三两,工资提升三级,授予“能工巧匠”称号,通报工部进行表彰。
  获得特殊称号的人,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商贾工匠,都会配发相应的玉佩和腰牌。玉佩可作为饰品挂在腰间,腰牌可以面见各级官员,包括皇帝。
  手持特殊称号的腰牌者,欲见某级官员奏事,该官员必须十天之内予以接见。
  腰牌是进行编号的,还要刻上本人姓名,若有人冒用或者伪造,形同谋反。
  商贾的特殊称号,已经授予出去上百个。
  比如捐资助学,可颁发“儒商”称号,但创办私立学校除外。又比如今年大灾,捐钱捐粮赈济灾民的商贾,可颁发“仁商”称号。
  这些称号,就跟大明的牌坊一样,必须层层上报到中央,审核之后才能获得批准。
  除了能持牌面见官员,其他全是荣誉性质,没有任何特别优待。
  至今也没人持牌来见赵瀚,见是可以见的,但如果没有正事儿,纯粹找皇帝聊天,皇帝肯定把你记在小本本上。各级官员也是如此,如果无事乱找,纯粹自讨没趣。
  ……
  朝鲜,汉城。
  一个内侍连滚带爬冲进去,慌张喊道:“殿下,天朝大兵杀来了!”
  “哪……哪个天朝?”李倧吓得面如土色。
  内侍回答说:“就是占领济州岛的大同天朝。”
  李倧浑身一哆嗦,站起来往后宫跑,边跑边说:“快快传令,御驾北狩,去求清国庇护!”
  朝鲜这些年,可谓多灾多难。
  先是被日本侵略,一路打到首都,沿途烧杀抢掠,民生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接着又被满清狂揍,出兵帮大明打仗全军覆没。随后又被满清暴揍一顿,直接从朝鲜掳走50万人口,李倧的两个儿子也被抓去做人质。
  期间爆发内乱,打得朝鲜伤筋动骨。
  虽然这几年有所恢复,但根本不可能再打仗。特别是断绝中朝贸易之后,陆军、海军全部废了,赵瀚派兵占领济州岛,朝鲜国王连个屁都不敢放。
  就在李倧准备丢弃王城逃跑时,又有官员前来报信:“王上,天朝使者带着礼物来了。”
  “他们不是来攻城的?”李倧惊疑不定。
  官员回答:“并不是。”
  其实没啥使者,济州岛被设为济州县,商贾孟怀恩已经做了知县。
  这次,孟怀恩随军北上,要去新的地盘当官。
  中途在江华岛补给淡水,顺便来一趟汉城,重新跟朝鲜进行贸易——逼迫朝鲜卖粮食!
  毛文龙的东江镇不产粮,许多军粮也是找朝鲜买的。
  此时此刻,孟怀恩穿着青色官服,头戴乌纱帽。除了没有补子,跟大明知县一模一样。
  他身边还跟着一队士兵,大摇大摆踏进汉城。
  李倧率领百官跪迎,匍匐大呼:“XXX拜见天朝使者!”
  孟怀恩笑道:“起来吧。”
  孟怀恩此刻有些飘飘然,想他一个山东商人,因为兵祸逗留镇江,哪想到几年之后,能够做官当知县?而今,就连朝鲜国王都给他下跪。
  李倧必须跪,因为他投降满清,彻底背弃了大明。
  现在大明虽然覆灭了,但中国又有新皇帝。他必须表现得足够谦卑,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李倧把孟怀恩迎入王宫,让百官作陪,设宴款待孟怀恩。
  酒过三巡,孟怀恩突然说:“我国陛下欲重建东江镇,海运军粮太远,想跟朝鲜国重开贸易。丝绸、布匹、香料……应有尽有,朝鲜得拿粮食来换!”
  李倧为难道:“不瞒天使大人,五年前,满清从朝鲜掳走数十万百姓,还抢走无数牲畜和财货。朝鲜的粮食,实在是不够吃啊。”
  这是实话。
  几十万人口,大量牲畜和财货,一股脑儿被满清打包带走,五年时间怎么恢复得过来?
  孟怀恩却冷笑道:“既然殿下没那个本事,那就换个有本事的做国王。组建东江镇的数万兵马,如今就在江华岛那边。皮岛无粮食可用,干脆攻下汉城,在汉城重建东江镇!”
  李倧顿时无言以对,愁眉苦脸好半天,终于硬着头皮说:“天使大人,朝鲜有粮!”
  当然有粮,几十万百姓被掳走,正好空出大片土地,被朝鲜官员趁机侵占,然后招募各地佃户开垦。
  朝鲜百姓没粮,朝鲜官员的粮食却比以前更多!
  而且,恢复贸易之后,用粮食换取中国的商品,官员们又能趁机大赚一笔。
  李倧要是不答应,朝鲜的两班贵族,也会逼着他答应。
  数日之后,双方在江华岛进行交易。
  一船货物,可换好几船粮食,省去从江苏长途海运的风险。
  满清留在朝鲜的监视者,立即派人回去报信,说大同军要在皮岛建立东江镇,请求在皮岛附近的沿海城池增加守军。
  真的在皮岛建立军事基地?
  当然不是!
  因为最新得到的消息,为了打消八旗贵族抢一把就回去的念头,多尔衮下令毁坏辽东的城镇村落——历史上也是这样搞的,否则的话,大部分满清贵族,都想抢劫之后重回东北。
  八旗将士及其家属、奴仆,还有八旗辖下的民户,前后陆续有三十多万入关,充实了人口稀缺的北直隶。
  整个东北,只剩十五座城市有部队留守,其余全部改为文官进行治理。
  既然东北空虚至此,那还在皮岛窝着干嘛?直接登陆占据城市啊!
  辽东半岛,那么大片土地,只剩盖州还有八旗军。
  多尔衮从来没有想过,赵瀚能够隔着山东,直接出兵攻打辽东地区。这不是智商问题,而是眼界问题,就连洪承畴都没料到。
  上海、福州的海军全部出动,运载着大同军第十一师将士,还有许多后勤物资,浩浩荡荡奔着金州(大连市金州区)而去。
  他们在金州卸货之后,还要继续回江华岛,从朝鲜装运粮食过来。
  “敌……敌袭?”
  负责管理金州城的,只有一个汉人军官、一个汉人文官。
  他们看着庞大的海军舰队杀来,完全没搞明白咋回事儿,甚至都忘了要聚兵守城。
  当然,也没法聚兵。
  城市人口,外加乡下农民,整个金州地界,满打满算也就剩两三万汉人,坐船而来的大同将士和官吏就有一万多!
  当大同军靠岸登陆时,金州官员总算回过神来,征调城内百姓前来防守。
  胡定贵下令道:“全军摘掉头盔!”
  一个金州百姓,望着越来越近的大同军,突然激动大喊:“没有剃发,是朝廷的大军,皇上派兵杀回来了!”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不知谁率先呐喊,其余汉民跟着欢呼起来。
  多尔衮不但迁走人口,还带走大部分粮食。没有满人的金州城,粮食已经快吃完了,估计得饿死一半,才能等到城外的农民种出粮食。
  “杀鞑子,迎天兵啊!”
  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守城部队,突然朝着金州官员杀去。
  那些金州官吏,其实也是汉人。


第400章 【连下三城】
  吴化普一只袖子掖在腰带上,他弯腰刨开积雪,枯草之下是辽东的土壤,是他从小生长的坚实大地。
  忽然,吴化普翻身上马,大喊道:“进城!”
  大同军这次改制,虽然保留了五军都督府(五大兵院),但各都督府的辖区有很大变化,部队番号也全部变成数字。
  第十一师,师长胡定贵,总宣教官王尧臣。
  至于独臂的吴化普,负责统率十一师的骑兵。他还去皖北挑了几个会骑马的,都是一起南逃的辽东汉子,专门回来端满清的老窝。
  汉人百姓,已将官员杀死,站在街道两旁迎接大同军入城。
  胡定贵大声喊道:“有没有读过书的?”
  一个瘦子冲过来,跪伏于地说:“将军,在下读过几天书。”
  “不准动!”
  胡定贵走上前,摘下对方的帽子,揪住金钱鼠尾,挥刀将其割落。
  割掉鞭子之后,胡定贵双手端着帽子,认认真真给这人戴上,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瘦子朝那金钱鼠尾看去,心头似也有什么割断了,笑着回答说:“启禀将军,在下名叫尤锦类。”
  胡定贵问道:“你在金州做甚营生?”
  尤锦类回答:“金州官吏,向渔民征收鱼鳔,在下会熬鱼鳔胶。熬好之后,会有旗人……鞑子从盖州过来,把熬制的鱼鳔胶都收走,再留下一些粮食算作口粮。他们来时,除了鱼鳔胶,也会收走其他军需。”
  胡定贵算是明白了,留在金州城的汉人,专门为满清提供军需材料。
  比如鱼鳔胶,就是制作复合弓的必需品。
  胡定贵问道:“盖州城有兵器制造所?”
  尤锦类点头:“有,专门制作弓箭和棉甲。不过鞑子搬走之后,估计带走了许多工匠,盖州征收的鱼鳔胶比以前更少了。给的口粮也越来越少,开春之后肯定饿死人。”
  胡定贵朝着这些百姓望去,全城居然只剩两三千人,而且一个个面黄肌瘦。
  胡定贵心中有了计较,让随军文官孟怀恩,组织城内百姓去海边搬运粮食。
  一来人手不足,本地百姓正好当搬粮的民夫。
  二来以工代赈,分发些粮食给百姓。
  三来登记造册,趁着搬运粮草,把城中百姓的户籍给编好。
  听说做民夫就给口粮,金州百姓顿时兴奋起来,纷纷跟随孟怀恩去海边。
  胡定贵把尤锦类留下,问道:“金州地界的人口还剩多少?”
  尤锦类摇头:“不晓得。”
  胡定贵又问:“最近的八旗军驻扎在哪儿?”
  尤锦类说道:“盖州。”
  胡定贵再问:“盖州有多少八旗军?”
  尤锦类再次摇头:“不晓得。”
  这货一问三不知,不过也很正常。他们连饭都吃不起了,哪有闲心关注别的事情?
  胡定贵占领金州,安顿好士卒,便派出骑兵四处打探。
  数日之后,哨骑陆续带回来消息。
  除了通往盖州的官道,其余道路多被荒草淹没。
  野外到处是被毁掉的村庄,那些属于旗人的房屋和土地。多尔衮一声令下,旗人不但把农奴带走,房屋都一把火烧个干净。
  有时骑马奔跑一整天,都看不到人烟。
  这里迅速变成原始状态,商业和农业活动近乎消失!
  从金州中左所(旅顺)回来的哨骑禀报,那边只剩下几百号渔民。寨堡里住着十户汉兵,专门负责征收鱼鳔,自身也得耕地打渔为生。
  紧接着,前往复州打探的哨骑也回来了。
  沿途堡垒、关卡全部废弃,一个人都找不到,只偶尔在野外遇到几户农民。
  听到这些消息,吴化普找到胡定贵:“我想请假一天,从军中买些酒喝。”
  “怎的突然想喝酒了?”胡定贵问道。
  吴化普悲痛道:“有点憋不住了,想喝些酒睡觉。我是辽东人,知道这里是甚样子。金州、复州皆为辽东大郡,特别是金州,曾经商旅如织。以前住在金州的商贾,比现在全城人口还多!还有那复州,到处是农田,根本就不愁粮食,现在却荒无人烟。这都变成了什么鬼地方?”
  胡定贵拍拍吴化普的肩膀:“今晚破例,我陪你喝酒!”
  就在他们喝酒的时候,六个大同哨骑,来到复州城外打探消息。
  六人直奔城下,想要观察城防情况。
  忽然间城门大开,一个汉人文官,带着吏员和军官,点头哈腰出城迎接。
  “这是,把咱们当鞑子兵了?”
  “或许……是吧。”
  “管他呢,杀进去再说!”
  “……”
  六个骑兵,加速冲向城门。
  复州官吏却不以为意,因为鞑子骑兵都是精锐,平常时候耀武扬威惯了,便在城里也经常这样纵马。
  眼前的六个骑兵,虽然穿得有些奇怪,不像满清的各式骑兵。但在辽东之地,除了八旗主子还能有谁?或许是什么时候换装了吧。
  大同骑兵越冲越近,复州官员笑脸相迎,最后弯着腰把头低下。
  “锵锵锵!”
  六把腰刀抽出,对准官吏一顿乱砍。
  “饶命啊!”
  幸存的官吏四散而逃,六个大同骑兵,其中四人冲进城里,剩余两人在城外追杀。
  城中百姓也搞不清楚啥情况,吓得纷纷躲起来。
  就这样,六个跑来打探消息的骑兵,直接把复州城给占领了。
  一番审问之下,得到重要消息:更北边的盖州城,驻扎满洲八旗50人,汉军八旗100人,总共也才150个守军。
  别觉得太少,这已经算多了!
  东北只剩15座城有军队留守,即便是鞑子的老窝盛京(沈阳),也仅留了800人驻防而已。兴京(新宾县)作为满清的龙兴之地,驻军仅有50人。
  盖州属于战略要地,必须重视,因此足足留下150个士兵。
  “真的只有一百多个兵?”胡定贵难以置信。
  王尧臣笑道:“兵贵神速,坐船去打吧。”
  由于地形原因,一旦拿下盖州,就等于控制辽东半岛,傻子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而且直到现在,盖州的满清守军,都还不知道金州、复州已经被大同军夺走。毕竟积雪未化,野外荒无人烟,谁他妈愿意到处跑啊?
  胡定贵在金州打造上百架简易木梯,立即全军坐船前往盖州。
  在海边登陆之后,便推着火炮,抬着简易云梯,直奔盖州城而去。
  由于一路坐船,又踏雪打探消息,吴化普麾下的战马只剩2300多匹,还有几十匹生病了扔在金州。他带着这些骑兵,立即绕向北方,截断城内敌军的逃跑路线。
  几千大同兵,还带火炮,攻打150人驻守的城池。
  能有什么悬念?
  城中百姓吓得全部躲起来,八旗兵也不敢逼迫百姓守城,害怕打着打着全部临阵倒戈。
  守军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