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232章

朕-第232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的奇袭方向,卢象升已经猜出来,但其行军路线,跟卢象升的猜测相反。没有绕向赤龙湖东侧,而是绕着更难走却更近的西侧,导致赵瀚麾下的骑兵扑错方向。
  也不算完全扑错方向,只要卡在那里,就可以防止张献忠东窜。
  “敌袭,敌袭!快点燃烽火!”
  蕲州城西北边六里地左右,小山丘之上有一处营寨,里面驻扎着一千大同农兵。
  张献忠虽然隐藏得很好,但还是暴露了行踪。
  “全速进军!”
  张献忠只能提前发动,根本不管这处营寨,全军朝着蕲州城东北边的主力大营冲去。
  营寨的狼烟升起之后,几乎没啥作用,因为这是夜里,几里外的友军根本看不见。他们使劲的吹号呐喊,同样毫无作用,这处营寨是用来白天传消息的。
  不过,他们迫使张献忠加速行军,那隆隆的马蹄声,很快惊醒了大营中的江良。
  “吁!吁!吁!”
  营中响起铜哨声,不管是农兵还是民夫,都迅速爬起来各自集结。
  这里的民夫,很多本身就是农兵!
  突袭也算突袭,江良被杀个措手不及,仓促之下无法做到完美防御,好在没被张献忠扑到营外才知道。
  城内守军也一并杀出,配合张献忠夜间袭营。
  被袭击的是北营,湖对岸还有个南营。
  南营主将余良辅迅速集结兵力,他没有坐船去救援友军,而是率领一万农兵、一万农夫,直接跑去攻打蓟州城!
  “好汉们,一起杀啊!”
  朱和坤拔出腰刀大呼,状若疯狂的往蕲州城冲去。
  这货属于荆王系宗室,父亲的爵位是镇国将军。张献忠带兵杀来,荆王一脉被杀死大半,剩下的全部逃之夭夭。
  还好,张献忠并非路过,没像历史上那样,把荆王府、郡王府、郡主府、镇国将军府、辅国将军府一把火烧个精光。
  朱和坤是幸运的,放在江西,他属于被镇压的对象,如今却能给大同军当带路党。
  北营那边已经开始厮杀,南营士卒争分夺秒,用了半个小时,终于冲到蕲州城下。由于时间关系,没带那种有绞盘、有挂钩的云梯,全是很容易被推翻的简易云梯。
  蕲州城墙高约5。8米,由于调派一半兵力,出城去帮张献忠夜袭,城中只剩三千守军而已。
  第一拨攻城失败,大同士卒死伤四百多人。
  就在此时,城中突然起火。
  距离赵瀚地盘最近的城池,怎么可能没有细作?
  “杀张贼,迎吴王!”
  “杀张贼,迎吴王!”
  最先响应的是城中大户,蕲州的土地实在太肥沃,大户们的郊外田产都被抢光了。他们住在城里也经常受到盘剥,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只有赶走张献忠才能正经过活。
  从围城之日起,细作就在串联大户,此刻终于能够趁机发动。
  而且,这些人没有去城墙帮忙,成群结队跑去攻打守城士卒的家。攻不进去就直接放火,攻进去了一顿屠杀,就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大户们跟张献忠积怨太深,细作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许多守城士卒回头张望,发现自家方向传来火光,而且还有喊杀声响起,一个个都想回去保护家人。
  终于,有守城士卒,擅自离开城墙,朝着自己家疯狂奔去。
  “还我家人命来!”
  朱和坤这位镇国将军世子,虽然不是大同军,甚至不是大同农兵,却自己花钱打造皮甲,提着一把腰刀冲在最前面。
  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的妻儿,全被张献忠杀了。
  肩膀负伤的朱和坤,猛地从跺口翻入,面色狰狞劈出一刀。眼见有敌人刺来,猛然朝前方撞去,腰部被擦伤之后,跟敌人抱在一起倒地纠缠。
  越来越多大同士卒攻上城楼,越来越多守城士兵逃离城墙。
  南营主将余良辅,攻上城楼之后,没有立即进城绞杀残兵余孽,而是命令全军一起高喊:“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北营方向。
  张献忠见到城内起火,已经是惊疑不定,接着又听到城中整齐的呐喊声,哪还不知道蕲州城被夺了?
  跑来助战的蕲州士卒,更是一个个心惊胆战,他们的家人可都在城里!
  此时天光微亮,张献忠气得牙痒痒,憋屈道:“撤军!”
  夜间突袭,还有守城士卒帮忙,留给北营大同军的集结时间顶多十分钟。
  这么短的时间,大同农兵竟然真的集结起来,而且一半以上抵达了防守位置。
  如此情况,完全超乎张献忠的想象,他无法理解敌军是如何做到的。
  李正的一个正规师,虽然救援太迟,但终归还是来了。
  “砰砰砰!”
  一顿排枪打出,张献忠的步卒瞬间崩溃——由于丢失城池,他们本来就在崩溃边缘。
  张献忠舍弃步卒往西走,孙可望追上来说:“不是东进吗?”
  张献忠郁闷道:“敌人援军都来了,我们的计策被看穿,东边肯定有赵瀚的骑兵拦路。”
  张献忠带领骑兵原路返回,接着就径直往北奔去,他要打一个时间差,看能不能找个地方渡过蕲水河。只要成功,就能接应自己的精锐步卒过河。
  李正看到大营里满地尸体,问道:“损失如何?”
  江良愤恨道:“死伤好几千,阵亡的估计都上千。有几处营寨被攻破,仓促之下被骑兵冲阵了。”
  大同军也有收获,不仅攻下蕲州城,还得到几千头骡子。
  那是张献忠的骡队坐骑,载着引火之物和少量粮食。本打算一路杀去武家穴,没想到连蕲州北营都没拿下,结果几千头骡子全部送给赵瀚。
  赵瀚那边撒出大量哨骑,到处寻找张献忠骑兵的踪迹。
  整整过去一天,终于得到消息,张献忠已经渡过蕲水河。
  赵瀚终于体会到杨嗣昌的心情,他娘的“十面张网”,每次网还没张好,张献忠就已经跑了!
  不过,只跑得了骑兵和马队,张献忠的数万步卒、粮食和民夫,全都在山中被赵瀚衔尾追击。
  赵瀚故意追得不狠,希望引诱张献忠回来救援。
  甚至故意让分兵的敌军步卒,重新合兵起来逃跑,但张献忠就是不出现,似乎真的把步卒全部舍弃掉。
  这他娘什么人啊?
  换成赵瀚,绝对不可能干出这种事,就算只剩一线生机,赵瀚也会跟几万步卒共同搏命。
  卢象升叹息道:“张献忠不会回来了,把这些敌军全部歼灭吧。”
  卢象升也很郁闷,带着骑兵堵截,结果堵了一个空,每次都对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判断错误。
  且不论张献忠打仗的本事,这货逃命的本事,绝对属于S级神将。
  说实话,如果交给张献忠五万骑兵,此人怕是能够玩出花来,穿插奔袭每每能够出人意料。
  赵瀚翻身上马,下令道:“全速追击,聚歼敌军步卒!”


第376章 【大同镇大捷】
  山谷之中。
  哨骑散出数里远,搜山队也被派往沿途山岭探寻敌踪。
  忽见数千敌军步卒,放下兵器坐于前方,有敌将捆负荆条跪在道中。
  一个哨骑试探着奔去,问道:“前方何人?”
  那将领跪立而起,朗声回答:“罪将贺九仪,率领部众跪迎吴王殿下!”
  “你跟我走,其他人原地不准动!”哨骑说道。
  这两天,敌方的运粮民夫,已经逃得七七八八。粮草由于无法全部带走,也被张献忠的部将烧了一些。
  不管张献忠有没有带着骑兵离开,这仗都已经没法打了。
  说是有几万步卒精锐,真正能打的也就一两万,主要是张献忠各部扩军太厉害。而且近一年编练的新军,大部分都没分到田产,他们更类似于屯田兵,不打仗的时候还得种地交租。
  如此军队,打顺风仗还好,打逆风仗随时可能溃逃。
  连续半个多月的攻城,损兵折将,士气狂跌。
  赵瀚带兵一路追击,不仅民夫大量逃亡,张献忠的步卒也陆续逃散。
  此时此刻,终于出现成规模投降的队伍。
  贺九仪被押到赵瀚面前,噗通跪地道:“罪将贺九仪,拜见吴王殿下!”
  赵瀚问道:“你是哪里人?”
  “罪将祖籍郧阳。”贺九仪回答。
  “不是张献忠的老营出身?”赵瀚又问。
  贺九仪回答说:“启禀吴王,罪将本是郧阳良民,读过几天书,也识得几个字。因不堪官府盘剥,又兼张献忠带兵杀来,罪将便主动投军做了流寇。张献忠盘踞湖北之后,为了拉拢本地人,也是为制衡老营将官,便不断提拔罪将的职位。”
  “原来如此。”赵瀚非常理解张献忠的做法,因为赵瀚自己,也在提拔非江西籍的军官。
  贺九仪说道:“罪将麾下的六千步卒,多为屯田军士,只有千余战兵,并未做下太多恶事,恳请吴王宽宏大量。罪将不求别的,只求解甲归田做一农夫。”
  “张献忠留下的步兵主帅是谁?”赵瀚问道。
  贺九仪说道:“主帅名叫王复臣,是个陕西人,已经跟随张献忠征战十年。吴王容禀,据罪将猜测,从前方谷地出山的皆为疑兵。真正的步卒精锐,已被王复臣带着翻越北边山岭,此时多半在刘河镇方向抢渡蕲水河。”
  “就怕他们不去那边。”赵瀚笑道。
  太湖县有三千农兵,从花亭湖进入山中,沿山间谷道出发,已经卡死了蕲水河形成的狭窄河谷。
  最好张献忠的骑兵,也能去那边接近精锐步兵。三面环山,北边通道被卡死,只剩下西边的缺口,卢象升的骑兵已经赶过去,赵瀚的大军一到就能合围。
  赵瀚吩咐说:“给你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贺九仪大喜:“请吴王示下,罪将定然万死不辞!”
  赵瀚说道:“你依旧带着你的兵,武器也不收缴你们的。打出大同军旗号,不准劫掠,沿途收拢溃兵,劝降还没溃逃的敌军!”
  “是!”
  贺九仪连连磕头。
  赵瀚不怕贺九仪临阵反水,此人收编的士兵越多,就越无法有效指挥。
  真要兵力变成两三万,贺九仪指挥行军都困难,带着一堆降卒倒戈纯属天方夜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是谁都能做韩信。
  当即,赵瀚带着大军加速出山,贺九仪跑前面去招降杂兵。
  等离开山岭地带之后,贺九仪麾下已有三万兵,其中还夹杂着大量民夫。别谈指挥作战,行军都乱七八糟,分成十多股小团体,跟着贺九仪一起走而已,只盼着大同军的后勤送粮食来吃饭。
  来到平地,贺九仪分出自己的部将,临时担任降兵队伍的军官,好歹能够勉强指挥一万多人。
  “报!”
  “殿下,张献忠的骑兵,试图偷袭我军围困蕲水城的部队。被我军哨船发现之后,偷袭无果,强攻无力,现已消失无踪。蕲水县的守军投降,我军已占领蕲水县城。”
  这是个好消息,拿下蕲水县城,赵瀚能用于围剿的兵力,瞬间就增涨到七万多人。
  张献忠还真会跑,先去奔袭围困蕲州的大同军,接着又去奔袭围困蕲水的大同军。
  怎奈大同农兵着实厉害,以优秀的兵员素质,让张献忠的两次奔袭都无功而返。若是换成官兵被这样搞,一奔一个准儿,冲过去就是溃逃,张献忠早就能翻盘了。
  张献忠的机动作战能力,让赵瀚极为头疼。
  大同军的超强士气和纪律性,同样让张献忠抓瞎。
  彼此内心,都萌生出无力感。
  对此,赵瀚只有一个强烈意识:多多买马,赶紧扩建骑兵部队,否则今后还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
  浠水河岸。
  张献忠脸色阴沉,他感觉这次回不去了。
  近百里长的浠水河,每隔两里,就有几条小渔船在游弋。每隔五里,就有几条小型战船。
  张献忠的骑兵刚刚出现,河中小渔船就开始吹号,一条接一条吹响号令,附近的小型战船立即开动。
  他成功偷渡蕲水,却很难偷渡浠水。
  而在更西边,尚有一条巴水。
  三条河全部发源于大别山,由北向南流入长江。张献忠若想带兵返回腹地,就必须横渡这三条河流,否则只能一头扎进大别山里。
  张献忠还就真钻大别山了!
  不钻山还能咋办?
  不但自己钻进大别山,还派人回去传令,让王复臣带着真正的精锐也进大别山。
  张献忠的南路大军,出征时有十万士卒、二十万民夫、粮食辎重无数。而今能够逃进大别山的,只剩骑兵七千、马队五千、步卒一万二千,其余人口和粮食全部丧失。
  骑兵和马队还好说,步卒一直在沿途逃散,能剩一万二千人进山,已算王复臣统兵能力极强。
  ……
  蕲水与其支流交汇处,从太湖县过来的三千农兵,已经用土木、石块搭建好简易营寨。
  王复臣带着一万二千步卒至此,早就已经军粮殆尽,只能沿途抢劫山里的穷苦百姓。这是孙可望治下的百姓,也没剩啥口粮了,能有几斤杂粮够上万人抢的?
  眼见前方有大同军的营寨,王复臣心惊胆战,立即带兵顺着支流河谷向西北跑。
  那个方向有一小镇,名曰大同镇。
  几百年之后,还会有个大同水库,不过目前只是山中小湖泊。
  李正率领部队从南边追来,一人双骡,壕气十足。
  沿途见到一些山中民居,不但粮食被抢,而且往往全家惨死,敌人为了隐藏行踪选择屠村灭口。
  这是张献忠的地盘,他们屠的是自家村落!
  一路见到百姓惨状,仅被屠的村落就有三个,大同军将士早已憋了满肚子怒火。
  侥幸逃生的百姓,看到大同士卒救治村民,立即从藏身地点跑出来,主动给大同军充当山中向导。
  “敌军向西北逃窜了!”简易营寨中的友军提醒。
  山中向导连忙说道:“将军,咱们要快点追。过了大同镇,前方有四条通道,到时候可就不好追了!”
  “大同镇?”李正喜欢这个名字。
  山中向导说:“就是大同镇,还有一个大同湖。”
  李正哈哈大笑:“这名字吉利,该当大同军在大同镇杀敌破贼。全军加速追赶!”
  骡子奔跑的声音,在山谷之中回响。
  大约追出两里地,两个哨骑奔回:“李都督,前方敌军列阵,估计南边山岭也有伏兵。”
  “减速行军!”李正立即下令。
  王复臣也是没有办法,李正率军骑着骡子追赶。除非他再次翻山越岭,否则根本别想甩掉。
  在翻山越岭之前,必须把大同镇抢了补给军粮!
  王复臣列阵的地方,是山谷的最窄处。
  北边是河,南边是山,中间谷地宽约250米。
  李正带了八千人过来,其中一半是火铳兵。
  下骡之后,先从另一头骡子背上,拿出棉甲让全军都穿上。
  接着,踏出整齐步伐列阵前进,并且分出两千近战兵,朝南排列应付山中可能出现的敌军。
  王复臣也把火铳兵列在最前方,他们的火铳五花八门,有张献忠自己打造的火铳,有从官兵手里抢来的火铳,也有明初使用的三眼铳。
  5000杂牌火铳兵,对阵4000大同火铳兵。
  双方点燃火绳,一点一点靠近,三眼铳没有火绳,还得手拿火折子前进。
  250米的宽度,根本无法排开。
  大同士卒走了一阵,便不再往前,留在相对较宽的地带,这里的宽度足有一里多。
  双方对峙,都不再往前走。
  王复臣有些着急,大同军再往前一里地,山中伏兵就能杀下来包围。李正停止行军的地方,恰好在狭窄处之外,虽然可以两面夹击,但包围是不可能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