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瀚点头说:“我晓得了。”
这算什么反应?
徐凤彩心里愈发忐忑,徐家真的不敢休妻。正妻也是大族,一旦无过而休之,还是因为巴结赵瀚,徐家的名声就全毁了。
终于,赵瀚开口说:“我会派几个人,把大姐和姐夫借来江西。”
徐凤彩叹息又庆幸,赵瀚已经给足面子,打算先冷处理此事。至于今后,很可能是和离,不离婚也得离婚。
徐家还有时间做思想工作,否则和离之后,三弟的原配自杀怎办?
到那时,不仅丢了徐家的脸,也对赵瀚的名声有影响。
“事情就这么定了,徐家的首尾,你们自行处理。”赵瀚直接下令,根本不与徐凤彩商量。
徐凤彩拱手说:“徐家会处理好的。”
赵瀚突然问:“徐家的田很多?”
徐家田产何止是多,全族加起来上百万亩!
不过已经分家好几次,就拿徐凤彩三兄弟来说,这一支大概拥有田产二十万亩。
“赵先生放心,徐家一定配合分田。”徐凤彩连忙说。
既然三弟娶了赵瀚的姐姐,那就可以各种操作。把家里的田提前卖掉,换成各种财货,然后一心一意做官经商。
赵瀚说道:“徐家在江南影响力太大,须迁走一些。打散分迁到五个省如何?”
“这……”徐凤彩不敢答应,他也没有权力做主。
“就这么说定了,”赵瀚再次拍板决策,“徐家之人,有谁不愿分田,有谁不愿远迁,我会派人去说服他们。我是讲道理的,相信徐家人也能听进去道理。”
徐凤彩欲言又止,终究不敢反对。
徐家完蛋了。
田产一分,家产一分,打散迁居到五个省,估计能分散到十多个县。到那个时候,徐氏族人的心就散了,根本不可能再拧成一股绳。
徐念祖心里有些恐惧,甚至背心都在冒汗。
赵瀚说的这些话,证明其无比忌惮徐家。若非娶了他大姐,估计徐家要被拿来立威,到时就不是打散远迁那么简单。
好险,好险!
恐惧的同时,徐念祖又热血沸腾,这才是一个雄主的样子啊。
开国君主,哪个不强势?
赵瀚若表现出妥协征兆,徐念祖反而看不起。
徐念祖猛地起身,拱手道:“请总镇立即发兵江南!”
“这么着急?”赵瀚笑道。
徐念祖说:“今年南直隶又旱灾严重,虽然浙江没有遭灾,但江南今年必然饥荒。朝廷的赋税太重了,又屡次加派,百姓早已不堪忍受。总镇若不发兵,江南今年至少要饿死几十万人!”
第290章 【诗才】
“何时出兵,如何出兵,我早有打算。”赵瀚说道。
“我知今年夏天,赵总镇欲出兵哪里,”徐念祖拿起自己的茶杯,走到赵瀚桌前,蘸茶水画简易地图,“无非是尽得湘南之地,以长江为界,与北方官兵对峙。”
赵瀚感觉有点意思,笑道:“你继续说。”
徐念祖没有继续画地图,而是说:“福建贼乱多年,福建官兵又在江西全军覆没。总镇之意,北从铅山出兵,西从潮州出兵。如果收服郑芝龙,还能从海上去打福州。福建官兵,必然望风而降。”
赵瀚坐直了看着此人,他今年夏天的扩张计划,居然被明明白白说出来。
好吧,也不算离谱,懂军略的都能猜到。
赵瀚笑问:“既如此,为何又让我出兵江南?”
徐念祖说:“赵总镇迟迟不下江南,无非忌惮朝廷北方大军。现在不用忌惮了,去年鞑奴入关,把北直、山东搅得天翻地覆。西北流寇趁机壮大,如今把河南、南直打得一塌糊涂。别说派遣大军南下,朝廷在北方打仗都兵力不够,还要增派练饷来编练新军。练饷一出,大明必亡!”
“坐下吧,别站着了。”赵瀚抬手示意。
大明朝廷,崩得有点快。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便赵瀚啥都不做,大明也绝对撑不到崇祯十七年。
去年是一个分水岭——
赵瀚扩张,鞑子破关,流寇复起。
三股势力互不牵扯,却又彼此影响促进,合起来把朝廷给打痛打残了。
由此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大明财政已经彻底崩溃,只是崇祯十二年春,若论财政状况,估计崩到了崇祯十五年的程度。
就连围剿流寇的官兵,许多部队都发不起粮饷,全靠武将自己在民间抢劫。
朝廷还要继续编练新军,加派练饷总额七百万两。
这七百万两银子,大部分由河南、山东、南直、浙江、四川、湖北来出,加上地方官贪污的银子,老百姓哪里承受得住?
赵瀚想让大明多活几年,可就目前来看,真活不了多久。
“总镇,”徐念祖焦急道,“你就眼睁睁看着江南百姓饿死吗?”
赵瀚发问:“你徐家那么多田,怎不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徐念祖叹息:“徐家的棉田、桑田确实多,可粮田真没有多少。徐家若欲赈济灾民,几千人自是可以。一旦饥民上万,就得去买粮食。可总镇在江西、湘南禁运,徐家有钱都买不到粮!幸亏去年旱灾不重,否则今春的江南米价,至少得涨到五两银子一石!”
太湖平原及周边,在明初属于全国第一大产粮基地。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这个产粮基地,粮食产出还不够自己吃,必须从湖广和江西买米。
赵瀚的扩张,打破了这条供给链!
江西、湖南运出的粮食减少,导致江南米价飞涨。工人和农民买不起粮食(许多农民种棉花换粮),造成社会性供求失衡,城市和乡村生态都被破坏。
这个时候,朝廷还要加派赋税,无异于致命一击。
苏松常湖诸府的士绅大族,要么直接从事工商业,要么给工商业提供原材料。他们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如今已不是粮价暴涨,而是社会物价整体上涨!
江南各府,无论地主,还是商贾,都希望早点结束这种情况。他们经营百余年的经济生态,被赵瀚给彻底打乱了。
“总镇,人相食啊!”徐念祖喊道。
赵瀚叹息:“江南大族太多,分田阻力过大。”
江西虽然土地兼并严重,但山多地少,能有几万亩地已是超级大族。
而江南,一家一姓,动辄数十万亩地!
这是工商业繁荣带来的必然结果,资本不仅让良田改种棉花,还让财富迅速向少数家族集中。这些家族越是有钱,就越要兼并土地,如此情况在全世界都一样。
徐念祖沉默不语。
“我再想想吧。”赵瀚没有立即拒绝。
徐念祖还想再说,被族弟徐凤彩拉住,生怕因此触怒这位赵先生。
赵瀚挥手道:“去吧。”
徐氏兄弟离开,三位名妓被请进来。
赵瀚靠坐在椅子上,指头敲打扶手,脑子里全是江南之事。
计划赶不上变化。
自起兵以来,赵瀚的军事扩张计划,就没有哪次能坚持到底。
大明的腐朽,大明的脆弱,超乎赵瀚想象,他的计划全部过于保守。
“拜见赵先生!”
三位名妓齐刷刷行礼。
“坐吧。”赵瀚随口说道,依旧还在思考正事儿。
此时已是春末,赵瀚穿着一身棉质道袍,就是棉布做的明代休闲服。
服饰非常普通,但架不住人物非凡啊。
三个名妓见过许多大人物,有名士鸿儒,也有一方督抚。但还真没哪个,能有赵瀚这般气势,就静静坐在那里,便给人一种强烈压迫感。
突然,赵瀚回过神来,笑道:“真是抱歉,刚刚在想事情。”
仿佛坚冰融化,那种压迫感顿失,让三人同时放松下来。
王微年龄最大,她奉承道:“赵先生日理万机,恐在想什么天下大事。”
“你还真猜对了,”赵瀚问道,“你们且说说,我该先打江南,还是先打福建?”
三女哑然。
她们擅长诗词绘画、曲调歌艺,还真没跟客人聊过这种内容。
赵瀚笑道:“别怕说错,畅所欲言便可。”
林雪说:“妾身是福建人,希望先生能够先打福建。”
“先打江南!”王微和柳如是同时开口。
赵瀚问道:“为何要先打江南?”
“江西一路行来,百姓安居乐业,”王微回答说,“那江南财赋之地,与其银子落入贪官之手,不如赵先生打下来,让江南的老百姓,都跟江西老百姓一样,早点过上好日子。”
柳如是则说:“南京、镇江还好些,江南偏远州县,听说米价已经涨到三两银子。这般腾贵米价,百姓哪里买得起?赵先生若不出兵,江南今年要饿死很多人。两年前,妾身从松江至苏州,仅百余里路,便看到三次吃人场面。若是无人护送,妾身怕是也被吃了。”
江南太脆弱了,钱多粮少,一遇天灾,必定饥荒。
赵瀚突然转开话题,笑道:“三位来江西,欲做何营生?”
王微说:“妾身想做女校老师。”
林雪道:“妾身善画,可为书坊画些插画。”
“妾身……也想做女校老师。”柳如是说道。
赵瀚想了想说:“扫眉书院,已经不缺女先生。吉水、南昌、饶州、铅山、九江多地,都在筹办女校,我可以写封举荐信,你们拿着举荐信去便可。至于书坊,我也可以写举荐信。”
柳如是突然问:“赵先生,女子能否在江西做官?”
“能,”赵瀚叹息道,“但很困难,容易招惹非议。”
小红已经嫁人了,为了顾及家庭,不再做宣教员奔波。而是做了安福县主簿,相当于县办主任,这事儿在去年引起轰动,甚至还有迂腐之辈,跑去县衙门口贴大字报。
赵瀚的总兵府,也收到一大堆请愿信,希望他能禁止女人做官。
柳如是连忙说:“妾身只是随口一问。”
林雪立即转开话题:“《射雕英雄传》,是不是赵先生所著?”
“哈哈,”赵瀚忍不住笑起来,“你看过那本?”
“两年前再版,我为《射雕英雄传》画过插图,”林雪说道,“此书有两种署名,一为李卓吾(李贽),一为赵子曰。近年来,盛传赵子曰便是江西赵先生。”
赵瀚忍俊不禁:“怕不是江西赵先生,他们的原话是江西赵贼。”
林雪不接这话,追问道:“真是赵先生所作?”
赵瀚好笑道:“以前给人做家奴,手里没钱,写赚些润笔费。”
“先生真是大才。”林雪恭维道。
通过,林雪成功让气氛轻松融洽起来。
柳如是再接再厉,问道:“相传赵先生有秀才功名,可是真的?”
“考了两次,没考上。”赵瀚说道。
王微问道:“先生精通诗词否?”
赵瀚笑着说:“并未精习。”
名妓自有名妓的处世之道,这三个女人,都试图套出赵瀚的兴趣点。
也没有别的心思,就是想获得赵瀚关照。
那天徐颖与张溥的谈话,柳如是全程旁听,她问道:“听说先生年方十四,便得江西督学青睐,欲收先生为弟子?”
“有这事。”赵瀚点头。
王微和林雪都非常惊讶,她们以为赵瀚学问粗浅,没想到还是个神童。
一省提学官主动收徒,这种事情实属罕见,因为肯定招惹非议。
柳如是翘起嘴角:“我猜赵先生必定满腹经纶,只把诗词视为旁门小道,因此不屑与人谈诗论词。赵先生定有几首大作吧?”
她们也懂“国家大事”,但都是老一套,什么整顿吏治、任人唯贤。
这些根本不用说,江西已经做到了。
那就只能往诗词方面引,那是名妓们的强项。
赵瀚笑道:“我倒想起一首旧作,在三位名家面前班门弄斧。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此诗吟完,三位名妓连忙站起:“多谢先生教诲!”
她们的小心思被赵瀚看穿,而且还被此诗给敲打了。让她们今后吟诗唱曲,多多关注民间疾苦,不要只顾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
这首诗丢出来,也是赵瀚在告诫治下文人。
柳如是心想:赵先生不愧为神童,果然是精通诗词的,藏在心中不露痕迹而已。
第291章 【江西文坛】
三位名妓被打发走,出了总兵府,全都长呼一口气。
林雪咋舌道:“那首诗吟出来,可把我给吓坏了。”
“我倒是没被吓住,反而觉得有趣呢,”柳如是笑道,“以往谈诗论词,都是宾主尽欢,今天头一回被人写诗来训诫。”
王微忍俊不禁:“赵先生让人莫唱当年长恨歌,他自己这首诗,却颇有白乐天的神韵。”
柳如是说道:“赵先生关心民间疾苦,又是个知行合一的,写诗自然通俗直白。我看他豪迈得很,不屑弯弯绕绕,跟寻常文人风格迥异。”
三女结伴而行,出城前往客栈,却见城外竖着露亭。
码头那边也有露亭,但多贴着商业信息,这里的露亭却更多是官方告示。
王微凑近一看,念道:“庐陵县衙扩招十二名观政员,观政三月,食宿自理,可转为预备吏员。庐陵六镇,每镇扩招三名观政员……”念完告示内容,王微叹息道,“我若年轻二十岁,必去做这观政员,今后说不定能当县太爷。”
一路听李凤来讲解,柳如是对江西施政已有所了解,她说:“这个告示都被风雨打烂了,想来是两三个月前贴的。仅庐陵一县,就新增三十个预备吏员,看来今年夏天是真要出兵。”
江西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官吏,湖南和广东也快走入正轨了。
地盘越大,越不缺人。
可惜隐患也增多,新旧官吏鱼龙混杂。特别是偏远县镇,廉政司鞭长莫及,全靠宣教官和农会监督。而完成分田之后,宣教官大部分要撤走,只在县衙留一个宣教科。
从今春开始,总兵府廉政司,设置十二名廉政史。
每三人一组,抽签决定方位,照着既定方向微服巡视各州县。有点类似大明的巡按御史,但没有司法权,也不得干涉地方事务。
林雪又念第二份告示:“武兴镇副镇长钟安,娶该镇女子黄氏为妻。李家村集体开垦之山中荒地,副镇长钟安串通村长李隆,各给黄氏、李隆两家多分三亩。经查,钟安另有贪污罪行,吞没稻谷六十余石、吞没苞谷九十余石……”
“经庐陵县衙审理判决,钟安发配矿山为矿工,其妻黄氏勒令改嫁。收回钟安个人名下全部田产,收回黄氏名下两亩田产,收回黄氏娘家一半田产。李隆发配矿山为矿工……”
柳如是惊叹道:“只占了六部荒地、六十石稻谷、九十石苞谷,这就发配了两个官儿?”
“江西的吏治可真严。”林雪感慨说。
寻常情况下,还真没这么严。
这桩案子,一是动了土地,触碰到绝对红线。二是案件发生在武兴镇,那里可是赵瀚起兵的地方!
王微讥讽道:“这个副镇长可真蠢,为了几亩荒地、百余石粮食,便把自己的前途丢了。按照李员外(李凤来)的说法,此时在江西做镇长,今后至少也是个知州,说不定还能做知府。”
“世上总有许多目光短浅之辈。”柳如是莞尔道。
林雪笑道:“有赏有罚,这里还有嘉奖令呢。”
却是庐陵县这边的兵器所,有个工匠改进藤甲制作技术,令藤甲泡制周期缩短三个月。特奖励白银五两,工资涨三级,赏田一亩,入选今年的“十大巧匠”。
柳如是稀奇道:“工匠竟也有这般礼遇。”
王微笑着说:“换作我是工匠,也会拼命给赵先生效力。”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