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38章

朕-第138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洪灾,眼见鄱阳湖水位飞快提升,甚至长江水因为上游大雨也流入湖中。可各地官员都没当回事儿,反而是本地士绅,自发组织起来筑堤。但士绅的组织力不够,导致鄱阳湖沿岸多处溃堤。
  鄱阳湖周边被淹了一大片,与此同时,离湖岸只有几十里的山区,却在经历非常严重的干旱。
  包括景德镇在内,昌江水位降到极低点,鄱阳湖的湖水正在倒灌回河里。
  连续两年大旱,官府又不断催税,在赣东北出现大量饥民。
  这些饥民纷纷往西、往南,沿途逃荒讨饭,一路上饿死无数。
  龙口河边。
  饿了一整天的贫寒秀才丁家盛,找来同村的几个朋友,说道:“沿途都遭了大旱,小门小户都没余粮,大户又宅门紧闭不肯给饭吃。这样下去,早晚都得饿死,我看不如造反算了。”
  “咱们造反能成吗?”一个小伙伴问。
  丁家盛从怀里掏出一本《大同集》,说道:“南边有位赵天王,做事极有章法,打败官兵好多次,迟早能占下整个江西。这本书就是赵天王编的,我去年在周夫子家门口捡到。”
  其他小伙伴都没读过书,问道:“这本书写的啥?”
  “写的怎样造反,”丁家盛说,“这一年来,我天天都在读,书里写的东西都能背了。咱们先杀几个地主,开仓放粮,拉更多百姓入伙。分田地恐怕有些困难,咱们直接带人攻打县城。把城打下来之后,就去请赵天王来做主,咱们也能做从龙功臣。记住,赵天王仁德,不许杀戮百姓,也不许淫掠妇女。这两个规矩不能坏,谁要是坏了,我就翻脸不认人。”
  当天,丁家盛煽动数百人,攻破地主家的宅院。在开仓放粮的同时,还杀了几个坏规矩的立威。
  他们沿途裹挟饥民,一路抢地主筹措军粮。
  半路分兵,大部队作势前往饶州府城,丁家盛亲率小股主力直奔都昌县,伪装成平民一举夺取县城。
  同时打出赵天王的旗帜,无数饥民前来投靠。
  此人还拣选人才,竟然开始在县城周边给百姓分田。


第223章 【一千包围两万】
  南昌府城。
  熊文灿大惊失色:“什么,饶州城也没了?淮王逃出来没有?”
  “恐怕,凶多吉少。”报信者回答说。
  熊文灿顿时瘫坐回去,浑身发寒,如坠冰窟。
  文官一向是不把藩王放在眼里的,有事儿没事儿弹劾一下,可以不断的刷声望和政绩,朝廷君臣也对此乐见其成。
  可文官弹劾藩王是一回事,藩王被反贼杀了又是另一回事!
  南赣有造反传统,赣东北同样有造反传统,因为那里也群山连绵、百姓穷困。
  这次反贼占领的都昌县,几年前就闹过一次,古剑山曾经名义上属于都昌反贼的部众。而被反贼占领的饶州府,也闹过一次,淮王的家眷全被杀了。
  那淮王也是倒霉,全家被杀之后,回到王府没安稳两年,饶州府城又被反贼攻破。
  熊文灿喉咙发干,问道:“饶州府的反贼,也是打着赵言的旗号?”
  “没有,”探子回答说,“打着赵天王旗号的是都昌丁贼。这饶州卢贼,本是丁家盛的部众,因为滥杀与丁贼不合,便在半路分兵了。丁贼攻打都昌县,卢贼便去打饶州府。淮王……”
  “说下去,别遮遮掩掩的!”熊文灿呵斥。
  探子说道:“上次反贼破城,淮王被抢光了历代积蓄,回到饶州之后大肆盘剥。饶州今年先是旱灾,接着又遭水淹,淮王依旧没有收敛,布政司又严厉催赋。卢贼一至,饶州百姓皆反,半个月就拥兵数万。”
  熊文灿无话可说,他能想象饶州百姓过的什么日子。
  先旱灾,再水灾,前有藩王盘剥,后有官府催逼。这就是一盆滚油,粘着火星就燃,有人带头造反怎会不炸?
  说实话,若是饶州百姓不造反,无数饥民必然涌来南昌乞讨,到时候数万饥民云集南昌府,同样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现在的事情更棘手,丁贼占据都昌县,打出赵天王的旗帜,而且学着赵瀚斗地主分田。卢贼占据饶州府,手里的兵力更多,但滥杀无辜,只是那种传统反贼。
  而官府这边,根本无力征讨。
  官兵倒是还有一些,但多次大败之后,早已兵无战心,见到反贼就想逃跑。
  熊文灿只能焦急等待,他已经写信给赵瀚,希望赵瀚能够帮忙剿贼。也别扯什么引狼入室,因为江西早就群狼环伺,赵瀚能表面上剿贼就可以了。
  又等数日,大同军队终于过来。
  古剑山率领水师部队,李正率领陆军坐船,直接停靠在南昌府城外。
  停在这儿干嘛?
  当然是要钱要钱啊,帮着朝廷剿贼,弄一笔开拔费很正常吧。今年大灾,大同军也没余粮,熊文灿必须表示表示。
  无奈之下,熊文灿只能尽量筹措,甚至逼着那些大户捐钱。
  本来还有些大户心向朝廷,熊文灿这么一搞,士绅豪强啥念想都没了。
  这都算什么事儿啊?
  官府、大户提供钱粮,资助庐陵赵贼扩大地盘!
  肯定是有无数官员、士绅告状的,可弹劾信件送到京师,就如同泥牛入海,完全没有半点回应。
  敲诈到一笔钱粮之后,古剑山、李正立即从赣江驶入鄱阳湖,两三天时间便来到都昌县。
  丁家盛得到消息,立即率部出城迎接。他手里捧着《大同集》,跪地高呼:“在下丁家盛,愿为赵先生驱驰效力!”
  古剑山和李正对视一眼,都感觉非常惊讶,这丁贼竟真的愿意献城归附。
  古剑山连忙扶起:“丁兄弟,总镇不许下跪,天下人皆生而平等。”
  “天下大同,此亦为吾平生之志也。”丁家盛站起来说。
  古剑山回到水师舰船上,丁家盛带着李正进城,指着城外土地说:“县城周边,已分田两千多亩,但在下能力有限,分田之时乱象频生,请大同官吏赶紧过来主持。”
  李正这才相信丁家盛真是自己人,说道:“我即可写信告之总镇,那饶州卢贼可是丁兄旧部?”
  “非也,”丁家盛说道,“在下乃石门镇秀才,因饥荒而一路乞讨,起兵抢地主开仓放粮。而那卢祥友,却是个私盐贩子,半路率众前来合兵。我约束部众,不得烧杀抢掠,卢祥友却滥杀无辜,许多义兵都倒向此人。无奈之下,只能与其分道扬镳。我率三千人夺取都昌县,他率万余人夺取饶州府。”
  “此人极为残暴?”李正问道。
  丁家盛回答:“此人乃江湖草莽,视兄弟如手足,视百姓如草芥。而且贪财好色,我与他共行十里,此人不但抢掠钱粮无数,而且还掳了六个妇人为姬妾。他还抢钱抢女人,分给许多义军首领,甚至把我的部将也利诱过去。沿途百姓,皆被他威逼裹挟。所遇大族,动辄屠杀满门。”
  “该杀!”李正咬牙切齿。
  在都昌县逗留一日,丁家盛留下驻守城池,古剑山、李正从饶河进发,带兵直扑饶州府城。
  饶州府城,就是鄱阳县城。
  这里水路交通便利,景德镇的瓷器外运,就必须从饶州府城经过。而且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本该极为富足。可惜,他们要供养淮王世系,子子孙孙一大堆谁受得了?
  李正沿途散播“赵天王五万大军将至”的消息,无数百姓翘首期盼。
  半路上,甚至有老朱家的宗室子弟来投。这些宗室子弟的口粮,皆被藩王、郡王克扣,他们还不能从事百业,反抗性丝毫不输给佃户、军户。
  曾经主动前往丰城从贼的朱翊荣,这次也被李正带来了,他担任军中文吏,还带了一批宗室。
  来到饶州府城外,朱翊荣率领宗室,到处宣传朱家子孙也能分田、也能做官。
  围城数日之后,竟聚集过来四百多宗室,一个个穿得就跟乞丐差不多。有逃难的原因,也有本身就穷的原因。
  “宗室真的能分田?”
  “赵先生不杀光宗室吗?这个卢贼就到处搜捕杀戮宗室。”
  “以后咱们是不是就能做工种田了?”
  “……”
  这些宗室七嘴八舌的,不断问出各种问题,对他们而言,能做工种田养活自己就很开心。
  朱翊荣微笑道:“赵先生是为民做主的,底层宗室也是民,自然一视同仁。只要以前没有作恶,宗室也能做官,宗室也能分田。像我就是宗室,已在赵先生麾下做官了。你们还担心什么?你们先在军中填饱肚子,便散去各处帮助宣传。除了宗室一视同仁之外,还要告诉本地百姓。就说赵先生仁德,知道饶州府受灾,随后会运来粮食赈济小民。只要赵先生占了饶州,今年饶州田赋全免!”
  “赵先生万岁!”
  “赵先生万岁!”
  几百个朱元璋的子孙,站在那里欢呼雀跃,许多人甚至喜极而泣,他们今后终于可做正常人了。在严厉的宗室规矩之下,他们想勤劳致富都不被允许。
  这些宗室子弟,在李正军中敞开了吃,那种久违的饱腹感让他们无比幸福。
  随即,他们就成了义务宣传员,四邻八乡奔走宣讲政策。同样的话,从宗室口中说出,可信度成倍提升。
  为啥?
  因为历次造反,都逮着宗室来杀。
  而今赵瀚非但不杀宗室,还让底层宗室做官,还给底层宗室分田。被反贼仇视的宗室,都有这种待遇,他们普通小民肯定也被善待啊。
  李正自领一千士卒,包围两万反贼驻守的饶州城。
  又分兵数股,五百人一队,前往各地征讨盘踞乡镇的反贼。沿途所过之处,百姓纷纷前来报信,告之某某地有多少反贼。
  盐贩子出身的卢祥友,本来困守城中不敢出来。
  他见李正分兵,以为是诱敌之计,更加不敢妄动。而且,大量赏赐金银美女,生怕麾下的大小首领们投降。
  然而,有些压不住。
  这些首领一听赵天王派兵来了,全都吓得两股颤颤,根本就生不出抵抗之心。
  半个月过去,有一支五百人部队,剿灭了目标贼寇回来。
  李正派人往城里射书,宣布只诛主恶,底层军官和普通贼寇一律妥善安置。
  城内军心,顿时更加浮动。
  卢祥友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便召集首领们说:“赵天王也是人,哪里的天兵天将?城外只有千余敌人,我们却有两万人,十个打一个还打不赢?随我出城打一场!”
  这些大小首领,不在宽恕范围之内,他们要么逃,要么打一仗。而卢祥友赐下诸多美女和财宝,肯定无法带走,这让他们舍不得。
  那就打!
  翌日,两万反贼从各道城门出来,出城时甚至出现拥堵现象。
  许多反贼,出城之后立即逃跑,反贼头领们根本无法制止。
  “列队前进!”
  一千五百大同军,列着整齐军阵,不急不许的朝城池走去。
  “天兵来了,快跑啊!”
  直面大同军的反贼,距离还有半里地,突然一窝蜂逃散。听到城外这么喊,城内反贼更加焦急,疯狂的想要挤出城门。
  有两道城门,瓮城里挤满了人,为了赶快出城逃跑,竟然开始自相残杀。
  卢祥友傻愣在原地,脑子里全是问号。我有两万多人,对面只有一千多人,怎还没开打就全军溃败了?
  剿灭贼寇的消息传回南昌,熊文灿非常高兴,立即写奏章报功。大致内容为:饶州、南康两府,先早旱灾,又遭水灾,藩王和官府催逼,以致酿成民乱。在总督的协调指挥之下,官兵大破反贼,只可惜淮王不幸罹难。
  奏章还没送出,圣旨已经发来。
  熊文灿招抚反贼有功,擢升为右副都御使,调任北方六省总理,协助六省总督剿灭流寇。
  熊文灿拿着圣旨想哭:陛下糊涂啊,我真没那么大本事!


第224章 【赵瀚升官】
  而今局势,洪承畴是六省总督,兵部侍郎王家桢是六省总理。
  杨嗣昌感觉王家桢是个智障,于是推荐熊文灿代替,崇祯很快同意这个任命。
  因此,熊文灿升官调任,还得多多感谢杨嗣昌。
  至于卢象升,深得皇帝器重,调任宣府、大同、山西总督,专门负责防御满清从草原入侵。
  卢象升此时在安心种田,招募大量流民屯垦,一年时间就存粮二十多万石,完全不需要朝廷花银子养兵!
  崇祯皇帝非常高兴,特别颁发嘉奖令,要求九边认真学习卢象升的先进经验。
  再来说说朝堂变故。
  首辅温体仁,终于倒台了。
  起因是恢复举荐制之后,大量东林党人复官,大量复社成员被举荐。加上以前的旧怨,温体仁认为是钱谦益、瞿式耜师徒俩在幕后指挥。
  于是,温体仁指使张汉儒,告发二人违法犯罪。
  钱谦益、瞿式耜遭罢官多年,他们一直缩在老家,搞“正本清源”的文学改革运动。猛然间祸从天降,钱谦益立即请两个人帮忙脱罪。
  一个是太监曹化淳,崇祯做王爷时的老班底。
  一个是冯铨,此人阉党身份,已经被罢官回乡。
  冯铨虽然是被罢官的阉党,但他爹生了十个女儿,招了一堆比较厉害的女婿。冯铨本来不想管闲事,听说曹化淳愿意帮忙,他也发动人脉顺水推舟。
  曹化淳为何要帮钱谦益?
  因为大太监王安死后,钱谦益给王安写过碑文。
  而王安又是泰昌帝的伴读,曾经参与拥立天启皇帝。就连九千岁魏忠贤,也是靠巴结王安的马仔上位。魏忠贤与客氏做大,诬陷王安谋反,将其发配南海活活饿死。
  崇祯登基之后,给王安的祠堂赐字“昭忠”。
  至于曹化淳,也是王安的门生!
  钱谦益把自己给王安写的碑文,派人送到曹化淳面前。曹化淳念及王安往日的恩情,他自己也愈发看不惯温体仁,于是就趁机帮着钱谦益辩护。
  温体仁闻之大喜,想把钱谦益、曹化淳一起干掉,于是就去崇祯那里打小报告。
  崇祯最狠结党,钱谦益和曹化淳就是结党!
  同时,温体仁又让人贴大字报,说钱谦益给曹化淳送了四万两银子。
  这个动作就显得多余了,估计是真没送钱,曹化淳咬着送钱的事不放,请求崇祯派锦衣卫和东厂查清楚。
  查来查去,查出温体仁与张汉儒勾结,又查出中间还有陈履谦唆使,还查出大字报是温体仁派人去贴的。
  温体仁见势不妙,躲在家里装病,结果等来崇祯朱批的三个字:放他去。
  就此,温体仁罢官归乡。
  而太监曹化淳,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从此开始被崇祯猜忌。
  内阁首辅,秉笔太监,可谓两败俱伤。
  东林党就赢了吗?
  崇祯一直盯着东林党呢,怎么可能让东林党渔翁得利。
  齐党出身的张志发,稀里糊涂就变成首辅。排在他前面的阁臣,要么被温体仁搞掉,要么被崇祯给撸掉。
  这位老兄也曾热血激昂过,但到现在已经变成官迷。他做首辅之后,啥都学习温体仁,可以看做一个“不那么清廉、不那么懂事的山寨版温体仁”。
  ……
  乾清宫。
  随侍太监微笑而来,对刘同升说:“状元郎请,皇爷已候多时。”
  从吉水逃到南昌的刘同升,刻苦读书,已中进士,而且还钦点为状元。
  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他会卷入杨嗣昌与东林党的政斗。由于上疏批评杨嗣昌夺情为官,被崇祯贬为福建按察司知事,一怒之下就称病归乡。
  但经历了赵瀚起兵、举家逃亡这些事,刘同升变得更加成熟。
  他没有直接上疏痛骂杨嗣昌,而是弹劾熊文灿勾结反贼,反正杨嗣昌和熊文灿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