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34章

朕-第134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承宣让家仆留在岸边看守行李,独自背剑顺着田埂走。一连走出几里地,距离河边已经很远了,竟然还是不见枯黄的秧苗。
  这只是春天,虽然没有下雨,但南昌县到处是河流,而且连通赣江和抚河,抗旱工作其实非常好做。
  真正难搞的是山区!
  突然,韩承宣看到一面旗帜,靛蓝色为底,绣着一根稻穗。
  “乡亲们,再加把劲,这是最后几块田了!”一个穿着普通的汉子,举着铁皮喇叭大喊。
  “好!”
  众人齐声欢呼,然后干得更加起劲。
  韩承宣拦住一个挑水的农民,指着旗帜问:“那是什么旗?”
  “农会的旗。”农民回答。
  一个说官话,一个说江西话,竟然勉强能够交流。
  农会?
  韩承宣感觉有些不妙。
  他又观察一阵,便踱步回到河边,带着家仆一起去县城。
  抵达县衙,报上来历,县丞、主簿、典史带着两班差役来迎接。
  韩承宣一番询问,得知县丞叫张若海,主簿叫刘子荣,典史叫胡定贵。
  这典史挺年轻的,看样子只有十多岁。
  那些皂班衙役更是奇怪,一个个手持长枪,而非正常的水火棍。并且令行禁止,排列齐整,看着比北方的官兵更厉害。
  韩承宣按下心中疑惑,前去办理交接手续,府库虽不算充盈,却也给他剩了些钱粮。这种情况是极好的,他初到淄川做知县,县衙府库穷得能跑耗子。
  韩承宣把县城、主簿、典史留下,召集他们在县衙二堂开会。
  “本县初来乍到,还要多多仰仗三位。”韩承宣拱手说。
  张若海连忙拱手:“不敢,我等一定尽心辅佐县尊。”
  韩承宣又说:“江西春旱,我看还治理得很好,三位先生劳苦功高。”
  刘子荣突然说:“县尊,南昌县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春旱之事完全不用多虑。不过周边诸县,定有山中百姓受灾,夏收之后很可能过来讨饭求活。县尊当早做准备,尽量不要饿死一个灾民。”
  “那是自然。”韩承宣笑道。
  胡定贵说道:“若有流民,县尊不必慌乱,我只会带人去处置。”
  “有劳了。”韩承宣拱手道。
  又聊了大概一炷香时间,韩承宣算是看出来了。
  这南昌县之事,都是主簿刘子荣、典史胡定贵做主。而县丞张若海,完全就是傀儡,只偶尔说一两句废话。
  傍晚时分,韩承宣自己掏钱,请张若海到县衙内宅宴饮。
  寒暄几句,韩承宣直接问:“本县的主簿、典史,还有那两班衙役,是否皆为反贼?”
  张若海吓得浑身一抖,连忙低声说:“县尊莫要声张,咱们做几年糊涂官便熬过去了。”
  竟然真是反贼!
  这南昌县城,虽然没有附郭南昌府城,却也是江西省城的中心区域。堂堂县衙,除了县丞,其余官吏竟皆被反贼窃任。
  韩承宣的背心直冒冷汗,表情严峻道:“庐陵赵贼,不是早就招安了吗?”
  张若海叫苦道:“确实招安了,也没打仗了,可这江西怕也得姓赵了。上一任县尊,便是被吓跑的,直接挂印称病归乡。”
  “整个江西皆是如此?”韩承宣问道。
  张若海说:“别的地方我不晓得,但整个南昌府都是这样。东边的抚州府,西边的瑞州府,听说也在组建农会,迟早尽入那赵贼之手。”
  “农会究竟是何物?”韩承宣想起郊外那面旗帜。
  张若海解释说:“赵贼麾下有宣教团,四处宣扬什么天下大同。宣教团带着一些农会骨干,所过之村镇,两三个月内必建起农会。就是农民勾结在一起,逼迫地主减租减息,还不给官府交苛捐杂税。闲暇之余,农会也互帮互助。”
  “这……这是造反?”韩承宣瞠目结舌。
  张若海语气肯定说:“这就是在造反,士绅地主苦其久矣!”
  韩承宣彻底无语,若这都算造反,那他也想造反了。
  韩承宣在做淄川知县时,使出浑身解数,才恢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因此得罪权贵豪强,虽然全县大治,他却被扔来江西直面反贼。
  不得不承认,江西这里的反贼,做得比官府更好。
  可这不对劲啊,任由其发展下去,整个江西真的要姓赵了。
  韩承宣内心无比纠结,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忠君报国、仁爱百姓。而今忠君报国,似乎与仁爱百姓起了冲突,究竟该选哪一个?
  当夜,韩承宣辗转反侧,怎么想都想不通。
  就这样度过数日,韩承宣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政务由主簿刘子荣处理,治安由典史胡定贵处理,本县一切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所以,要他这个知县来做什么?
  无可奈何之下,韩承宣干脆游山玩水去了,带着家仆渡江前去瑞州府地界。
  左右打听,原来上高知县,居然是同年进士傅汝为。
  韩承宣立即前往相见,严格来说,这种行为并不允许,知县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辖地。
  “康侯兄,你怎来了?”傅汝为非常惊讶。
  韩承宣解释道:“我在南昌做知县,实在无事可做,便出来四处散心。”
  傅汝为哭笑不得:“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上高县也被反贼窃据?”韩承宣问道。
  傅汝为叹息说:“瑞州府四县,已有两县如此。只剩附郭府城的高安县,还有大山之中的宜丰县,暂时还在大明朝廷手中。不过,这两县也在发展农会,落到反贼手里是迟早的事。你被调任江西,是得罪人了吧?”
  “确实得罪了不少,”韩承宣说道,“我在淄川重申一条鞭法,不许收取苛捐杂税,而且还重新清丈了土地。”
  傅汝为苦笑道:“我没康侯兄那般能干,去年浙江大旱,我只是强逼大族开仓放粮。东林党的官儿,我得罪了好几个。”
  朝廷是真够意思,一股脑儿的往江西扔好官。
  韩承宣突然问:“此间实情,是否要上报朝廷?”
  “不能上报,”傅汝为摇头说,“数次大战,江西官兵悉数败北。若是上报朝廷,必然引来雷霆震怒,则江西战端再起也。到时候,朝廷又哪来的官兵和钱粮打仗?此间之事,拖一日算一日。唉,那赵言也算好贼。”
  韩承宣说:“我知道他是好贼,可好贼终归也是贼。”
  傅汝为说:“康侯兄可去山里看看,那赵贼的威信究竟有多大。山中之民,在农会的组织下,走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下山到河中背水回去灌溉。如此还不算什么,他们背水之后,还在开挖蓄水塘,竟似要背水去把蓄水塘填满!我去看过一次,真个震撼莫名,没有哪里的官府能够办到。”
  韩承宣无话可说。
  傅汝为苦笑道:“莫要多想,一起游山玩水吧。”


第217章 【无法无天】
  韩承宣、傅汝为在游山玩水,江西督学吴炳,却在认认真真工作。
  怎么工作?
  提学官嘛,当然是通过主持考试来捞钱!
  四月,南昌府道试。
  道试的前一天晚上,作为主考官的吴炳,还在府城最大的青楼视察工作。
  此君是一位戏曲家,逛青楼自然属于高雅行为。他傍晚就来到当红头牌的房间,言行举止都颇为规矩,与那头牌弹词唱曲应和。
  渐渐的,酒酣耳热,吴炳与头牌越坐越近。
  两人搂抱在一起,互相喂着小酒,共同翻阅插图版《大同女将录》。
  “听说这天微星潘赛赛,便在南昌县外的农会唱戏?”吴炳突然打听道。
  头牌叫做李若嗔,看着诸多大同女将的事迹,心中生出无限向往羡慕之情。却只能赔笑道:“我一个青楼女子,哪里知道大同女将的行踪?先生若是有兴致,可到乡村寻那潘姑娘去。”
  吴炳叹息:“我倒想去,就怕刁民杀官造反。”
  李若嗔笑道:“先生不惹他们,刁民又怎会杀官?”
  “也对。”
  吴炳心头突然变得火热,打算从各府主持考试回来,就去与那天微星潘娘子相会。想必以自己的才华,又出手大方,必讨潘娘子欢心,说不定还脱离反贼,被自己收入房中做妾呢。
  不对,不能收入房中!
  若是脱离反贼做了妾,潘娘子便不是天微星,那交往起来有甚趣味?
  吴炳不但喜欢吟诗唱曲,而且爱读武侠。
  《绿牡丹》讲述武则天时期,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的爱情故事,这本已经被吴炳改变为戏曲。
  还有一本风靡江南的《射雕英雄传》,吴炳也正在改编创作当中,他特别喜欢侠女黄蓉。不但是侠女,还是聪慧才女,简直属于读书人心目中的白莲花。
  年初来到江西上任,吴炳读到那本《大同女将录》,第一反应竟然是如获至宝。
  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江西任职期间,遍访一百零八位大同女将,跟那些“江湖侠女”都做好朋友。
  清朝编的《明史》、《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吴炳属于自杀殉国,绝食七日而死。
  但明末遗民编的史书,吴炳却是投降了满清,降清不久便得痢疾而死。而且,吴炳好友的族亲瞿共美,在《爝火录》中也确切记载他降清。
  哪个说法更靠谱,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一番舒爽之后,吴炳踱步离开青楼,半夜坐轿前往贡院。他喝得醉醺醺的,腰间还插着本《大同女将录》,行至贡院所在街道,才感觉特别不对劲。
  正常情况下,南昌府的道试,至少数千学子参加,须得以县为单位进行轮考。
  可这巷子里,怎只有几百号考生的样子?
  打着哈欠,吴炳悄悄从小门进入,不敢让那些考生发现。因为按照规矩,不仅他自己要提前住进考场,随行的书吏都得住进去,以免在考试之前胡搞瞎搞。
  溜进考场之后,一身酒气的吴炳,把府衙的书吏唤来:“今年南昌府有多少考生?”
  “八百二十七人。”书吏回答。
  吴炳惊道:“怎只这么点?”
  “唉!”
  书吏一身叹息,都懒得回答这个问题。
  学童、童生若参加道试,要先在知县那里报名,然后由县学老师组织送考。
  而今,南昌府各地知县都在混日子,朝廷任命的教谕也混日子。如果是考举人也还罢了,毕竟有机会考进士离开江西。但道试考秀才有甚意思?就算能考上秀才,还没等他们中举,江西早就改天换日了。
  考了也是白考,还不如自学赵瀚发放的小学课本。
  而今,改革后的小学、中学课本,已经全部印刷出来。迅速引起读书人抢购,他们不好意思真去读小学,但买书到家里自学还是不错的。
  反正自学也不困难,只加些数学内容和大同思想,其余知识他们早就掌握了。
  吴炳坐在帘内唉声叹气,学生们不愿考试,那他还怎么赚钱?
  天光微亮,下发考试题目。
  却见那些考生,集体走出考棚,跑去帘外一起下跪。
  一个考生代表大呼:“督学容禀,庐陵赵贼不遵圣贤,在各县推行那什么数学。此数学非大明之算术,而是蛮夷之文字,真乃数典忘祖、以夷代夏也。我等南昌士子,联名上疏一封,请督学转交朝廷以达圣听。”
  “请督学做主!”八百多士子齐刷刷磕头。
  吴炳说道:“把奏疏递上来,你们且回去考试吧。”
  “多谢督学。”
  眼见吴炳收了奏疏,考生们终于回到考棚。
  将奏疏随手一扔,吴炳便趴下睡觉。他劳累大半夜,醉酒之后困得不行,学生考试他可以慢慢睡觉。
  至于给皇帝的奏疏?
  你说举人联名上疏,或许还能掀起一点浪花。可眼前这八百士子,却连秀才都没考上,他们今天就是来考秀才的。
  “督学,督学!”
  也不知睡了多久,文吏悄悄把吴炳叫醒:“有考生交卷,是否予以面试?”
  明代道试只考一场,比清代的府试更轻松,主考官心情好还能当场面试录取。
  吴炳打着哈欠坐直,感觉还想睡觉,便说道:“考完各自回家,莫要扰我静思学问。”
  就江西这鬼样子,吴炳已经破罐子破摔了。
  赵贼哪天敢出兵占领南昌城,他吴炳就敢当即从贼,今后跟大同女将们做同事快活。
  当然,能早点离开江西更好,到时定要弹劾熊文灿!
  吴炳跟熊文灿有私仇,熊文灿征讨刘香战败,就想着没收外国商贾(包括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国)的财货来弥补损失。他叮嘱吴炳伪造商贾罪状,当时吴炳担任福州知府,立即怼回来说:“杀人谄媚,吾不忍也。”
  说得大义凛然,其实是利益使然,吴炳还得依靠那些外国商贾捞银子!
  也因为这件事,吴炳一直被熊文灿打压,被逼得只能告病归乡,回家潜心搞戏曲创作。
  今年起复为官,多亏崇祯恢复举荐制,吴炳是被举荐复出的。
  随后几日,吴炳一直等人来送钱。陆续收到二百余两,眼见捞不到更多,他也只能感叹世风日下,江西考生连行贿作弊都不积极。
  囫囵阅卷放榜,吴炳又自我鼓励,决定先去按临九江、南康、饶州、广信等府。那些地方都不是赵贼的地盘,想必可以捞得更多,此时千万不能自暴自弃。
  加油,吴炳,你行的!
  从府邸坐轿子出发,吴炳要先去南康府,刚转过一条街就被阻住。
  吴炳掀开轿帘一看,却见无数百姓手持棍棒,他吓得连忙大喊:“落轿,落轿,反贼杀来了!”
  轿夫本来搞不清楚啥事儿,听到吴炳这样喊,顿时扔下轿子逃之夭夭。
  吴炳被摔得七荤八素,狼狈爬出官轿,正在考虑该逃跑还是从贼,却发现那些“反贼”根本没冲过来。
  吴炳躲得老远,麻着胆子观望,很快就送了一口气。
  那是江西镇守太监的府邸,被无数小市民团团包围。众人合力冲撞大门,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把门给撞开。
  “杀了狗太监!”
  “四面围墙守着,莫让太监翻墙逃了!”
  “杀啊!”
  “……”
  不多时,江西镇守太监王用忠,被这些小市民抓住来。
  王用忠已然吓得尿裤子,涕泗横流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一个商贩揪住太监的衣服,质问道:“还敢不敢乱收税?”
  王用忠浑身瘫软,连连保证道:“不敢了,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众位好汉饶我了吧,今后定然不敢再收了。”
  “莫要信这厮的鬼话,今日一旦放了,今后必然报复。”
  “杀了太监,官府不敢怎样。”
  “就是,这南昌是赵先生的天下,狗皇帝派来的太监,杀了便杀了!”
  “打死他!”
  “打死他!”
  “……”
  群情激愤之下,外层百姓使劲往里挤,里层百姓下意识就开打。
  也不知打了多久,按察司和南昌府的官差赶来。
  可面对如此情形,那些官差也不敢制止,生怕刁民调头来打他们。只得站在老远大喊:“莫要打了,莫要打了,杀人要砍脑袋啊!”
  百姓根本不理官差,只有少数胆小的,吓得悄悄溜走。
  “太监死了,快散一下。”
  “唉哟,别急,谁踩我手了!”
  “……”
  也不知过了多久,百姓终于散去,街上只剩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吴炳壮起胆子过去查看,顿时掩面扭头,那太监的死状太惨了。吴炳双腿发软,脑子一片空白,跑回自己的住处才稍微清醒。
  要么赶紧使银子调走,要么就在江西做糊涂官,吴炳再也生不出第二种心思。
  熊文灿和江西三司、南昌知府,陆陆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