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1章

朕-第11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富庶啊!
  驿站戏台上,有个士人正在讲学,台下站满了不同阶层的听众。
  士人讲学的内容听不见,台下喝彩声却不时传来,那疯狂模样就似明星在开演唱会。
  赵瀚忍不住问道:“公子,船上的客人都说,这位蕺山先生很有名,你怎不下船去听他讲学?”
  费映环冷笑讥讽:“我见过这刘宗周,浙江山阴人,受王学影响颇深,却反过来批评阳明先生。不但批评阳明先生,他还批评朱子,批评陆象山。狂生一个,数典忘祖,虚名倒是挺大。”
  “原来如此。”赵瀚不再多言。
  其实,赵瀚自己想下船去看看,毕竟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历史名人。
  刘宗周,蕺山先生,东林党人,拒绝满清贝勒的礼聘,断食二十三天而死。
  费映环费大公子,明显对刘宗周误解颇深。
  刘宗周年轻时太过傲气,确实逮着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开喷。但如今罢官潜修多年,学术思想迎来巨大转变,居然成为王阳明的忠实信徒。
  崇祯继位,刘宗周被选为顺天府尹,北上途中一路受邀讲学。
  赵瀚趴着窗户眺望一阵,好奇道:“公子,你对东林党人怎么看?”
  费映环笑道:“东林书院都被烧了,哪还有什么真正的东林党?皆攀附之徒而已。倒是你小小年纪,也听说过东林党?”
  赵瀚只能胡扯:“家父生前颇为推崇东林党。”
  费映环解释说:“魏忠贤弄权时,但有反魏之人,不拘籍贯出身,都被打为东林党。魏忠贤倒台后,人人争做东林党,否则就会被斥为阉党。非此即彼,是为党争。我年初进京会试,寄居在一长辈家中,听他说朝堂每天可热闹着呢。”
  好嘛,东林党属于政治站队,这个说法出乎赵瀚的意料。
  费映环继续研究书法,赵瀚回到自己的客舱。
  主仆四人,住的是同一个套房。
  费映环独居里舱大屋,赵瀚、赵贞芳、魏剑雄合住小屋,有需要就随时吩咐他们做事。
  “二哥,你快看,你快看!”赵贞芳举着玩具欢快跑来。
  赵瀚笑着将小妹抱住,问道:“这是什么?”
  赵贞芳献宝似的说:“这是魏叔送的木偶,脖子和手脚都可以动。”
  赵瀚讨过来把玩一阵,装作惊讶状:“真的可以动,好精巧的木偶!”
  赵贞芳咧嘴笑得更开心,露出正在换牙的大豁口,小姑娘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哄了小妹一阵,赵瀚感激道:“多谢魏叔……”
  “不必,下船办事,顺手买的,”魏剑雄躺在地铺上,悠闲翘起二郎腿,嘴里叼着根草,“你去收拾行李,船已经找到了,明天就动身往九江。”
  赵瀚连忙去收拾东西,一路上的杂活都由他来做,魏剑雄悠闲得变成半个少爷。
  干完事情,魏剑雄又问:“今天练矛了吗?”
  赵瀚说道:“还没来得及。”
  魏剑雄督促道:“每日刺击一千次,一次都不能少。”
  赵瀚只得拿出自己的长矛,在船舱里练习突刺,招式一成不变,枯燥而又乏味。
  好不容易练完,魏剑雄又开始使唤:“去喊酒菜来。”
  赵瀚端起板凳出舱,门口有个铃铛,他要搭板凳才摸得着。
  “叮铃铃!”
  清脆的铃声响起,很快就有伙计过来提供客房服务。
  赵瀚说道:“劳烦送些吃食来。”
  魏剑雄躺在里面喊:“一只金陵烤鸭,一碟卤豆干,两斤酱牛肉,一条蒸鳜鱼,一甑白米饭,再来一壶绍兴花雕。”
  伙计说:“客官,酱牛肉卖没了,怕得等到明日才有。”
  别扯什么朝廷禁令,牛肉也卖,猴脑都有,甚至可订购鱼翅,只要你付得起钱。
  魏剑雄道:“那就换成羊肉。”
  “好嘞,各位客官稍等!”伙计小跑着离开。
  大概两刻钟之后,伙计端着酒菜过来,先送进大屋供费映环享用。
  费映环的胃口不大,仅吃了一些烤鸭、半条鳜鱼,剩下的都留给三个仆人解决。
  魏剑雄吃了几口不得劲,突然起身走进里屋,伸手就去抓桌上的酒壶。
  费映环提醒道:“我还要喝的。”
  魏剑雄笑嘻嘻说:“公子,酒不热了,冷酒伤胃,老夫人让我一路照顾你。”
  “胡扯,酒哪里就不热了?快快放下!”费映环有些生气。
  “还是热的?那我尝尝,”魏剑雄对着壶嘴猛灌一口,惊讶道,“怪了,真就没冷,且还给公子。”
  费映环看着壶嘴的口水,顿时一头黑线,破口大骂道:“天杀的刁奴,拿着酒给我滚!”
  魏剑雄拱手作揖:“多谢公子赐酒。”
  大摇大摆回到小屋,魏剑雄双眼圆瞪,看着空盘子问:“金陵烤鸭呢?”
  赵贞芳正在吸吮手指,满嘴流油,一脸无辜。
  “吃完了,就剩半个鸭头,魏叔你要吃吗?”赵瀚把含在嘴里的鸭头递过去。
  魏剑雄扼腕叹息:“你俩是真能吃啊,那么大一个鸭子,转眼就给吃没了。”
  赵贞芳捂嘴偷笑,端出装卤豆干的盘子:“魏叔,逗你玩的,鸭腿肉、鸭脯肉一片都没动。”
  “还算有点良心。”魏剑雄撇撇嘴。
  做了费氏家奴,别的不说,一路上饮食非常丰盛。
  费映环奢侈铺张惯了,由着魏剑雄随便点菜。他自己只吃少许,剩下的全都进了赵瀚、赵贞芳、魏剑雄三人肚皮。
  当抵达九江换船时,兄妹俩直接胖了一圈,不再是以前瘦弱的样子。
  与此同时,赵瀚也终于明白,魏剑雄为啥能膀大腰圆,这货是个彻头彻尾的干饭人!
  不过,费映环、魏剑雄的关系,让赵瀚有些摸不透。
  根本就不似主仆,反而更像是结拜兄弟。


第017章 【礼教森严】
  铅山费氏,原有三支主宗:横林费氏、范坞费氏、费墩费氏。
  宣德年间,横林费氏因商而兴,在涉足官场之前,已把生意做到浙江、福建。
  众人过湖口县,在九江逗留两日,便穿鄱阳湖而入信河,一路坐船来到铅山县河口镇。
  别看江西近代经济落后,古代却属于八省通衢,有俗语云“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
  河口镇,就是铅山费氏的地盘,祖辈凭此商业大镇而崛起!
  此地,向东可达浙江,东南可至福建。若返回鄱阳湖,南达广东,西至湖广,北接长江。各路皆多河湖,又有官道相连,贸易繁荣到令人咋舌。
  路过河口镇时,赵瀚直接看傻了,他万万想象不到,一个“偏僻小镇”竟能发到如此程度。
  景德镇的瓷器、茶叶,若想卖到福建,必然经过河口镇。若想快速卖去浙江,也可以走信河,再沿官道直抵金华,河口镇同样是必经之地。
  明代瓷器远销欧洲,仅以景德镇瓷器而论,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经河口镇运往沿海港口。
  难怪费氏如此牛逼,难怪费映环出手大方,已经霸占了宝地两百年啊。
  在小镇到横林费氏祖宅之间,铺设有青石板大道,遥遥耸立着一串牌坊:状元坊、探花坊、进士坊、大学士坊、尚书坊……
  小船缓缓驶过河口镇,继续沿着信河而上,魏剑雄解释说:“公子家在鹅湖山下,已从横林主宗分出去多年。”
  说得更直白一些,费映环所在的宗支,虽然无法染指河口镇,却控制了从江西到浙江,路程最近的商业水道!
  信河,清代改称信江,赵瀚还真没来过。
  一路饱览水乡景色,不多时便来到鹅湖镇。此镇虽不如河口镇兴盛,却也属于商业大镇,无数景德镇的茶叶、瓷器,从这里向东运去浙江各地。
  鹅湖镇上的商铺,大半都是费映环家的。
  鹅湖镇周边的土地,也有小半是费映环家的。
  “大少爷回来啦!大少爷回来啦!”
  在费映环踏出船舱的瞬间,就有码头工人认出来,随即扯着嗓子开始大吼。
  接着,叫喊声此起彼伏,一直从码头传到街道。
  很快有几个小年轻,朝着鹅湖山的方向狂奔,你追我赶犹如赛跑一般。谁先跑到费家报信,谁就能获得更多赏钱,这种好事怎能落于人后。
  “大少爷!”
  “大少爷!”
  一路走过,沿途所遇之人,皆停下来报以问候。
  费映环昂首挺胸,始终面带微笑,仿佛大明星在检阅粉丝。
  在赵瀚的心目中,费公子此刻形象大变,完美化身为……地主家的傻儿子。
  仔细观察这些老百姓,赵瀚发现他们的精神面貌都不错,显然小日子暂时还过得下去。
  出了小镇,便是田地阡陌。
  许多农民正在田间劳作,秋粮的禾苗郁郁葱葱,看来今年又会迎来大丰收。
  若是只看表面,似乎此地已经全民迈入小康社会!
  行走片刻,一群人急匆匆赶来。
  两个舆夫奔至费映环面前,放下滑竿恭敬道:“大少爷请上轿。”
  费映环也不多言,习以为常的坐上去。
  “起轿,撑伞!”又有一个中年家奴大喊,却是伴随费映环长大的书童,如今已在费家担任中层管事。
  舆夫抬着滑竿前进,有健仆撑起太阳伞,避免费大少爷被晒着了。
  滑竿前方有家奴开道,防止意外跑出人畜,一不小心冲撞到大少爷。
  滑竿之后跟着三个童子,都是费映环的仆僮。
  魏剑雄背着的书箱,赵瀚手里的行囊,也都被其他家奴接过去。
  书童出身的管事,护着滑竿一路呐喊:“大少爷回家了,大少爷回家了!”
  我尼玛!
  赵瀚看得目瞪口呆,一个举人回家而已,阵仗搞得如同封疆大吏出巡。
  最扯淡的是,那三个紧随滑竿的童子,区区仆僮罢了,身上竟然全都穿着丝绸。
  天下士绅,果然该死!
  有农夫挑着粪桶过来,远远就选择避开,而且躲到数十步外,生怕粪水把费家大少爷给臭到。
  现在知道铅山费氏,为何连续两代不出进士,这一代甚至只有个独苗举人了吧?
  家风坏了!
  费宏、费寀在世之时,费氏不得分家析产,兄弟姊妹必须团结友爱。费氏子孙不得沉溺享乐,即便拥有举人功名,也严格规定奴仆数额,平时出门顶多能带一两个。
  可现在,不准分家的族规,早就被破坏得彻底,已然分出无数小支。
  各宗支之间,非但没有齐心协力,反而互相竞争吞并,甚至还暗中勾结外人。
  派往福建、浙江的经商族人,直接在外省自立门户,偌大的家族势力被肢解成无数份。
  人心散了,聚不起来。
  费氏子孙也渐渐无心科举,平时纵情享受,考上秀才便能买个杂流小官。若是考秀才都够呛,能作弊就作弊,无法作弊就终身啃老。
  又过片刻,依山而置的建筑群,出现在赵瀚视线中,至少占地两三百亩。
  一百多个族人、家奴,站在门口等待大少爷归来。
  为首者,是费映环的二弟费映玘,接着是三弟费映珂。
  “大兄!”兄弟俩上前见礼。
  滑竿落地,立即有家奴扶着费映环下来。
  费大少爷作揖还礼,问道:“四弟呢?”
  费映玘回答:“四弟成天不着家,也不知上哪儿发疯去了。大兄快快进门,二老都在家等你呢。”
  正门的门槛,放着一个火盆。
  费映环抬步从火盆跨过,能够除去一路沾染的晦气。
  至于赵瀚兄妹俩,以及费剑雄等一众家奴,只能绕道从偏门进入。
  森严的礼教规矩,顿时显露无余。
  不管费映环、魏剑雄多么亲近,即便亲如兄弟,主就是主,奴就是奴,身份的鸿沟不可逾越。
  赵瀚牵着小妹的手,跟随魏剑雄走进侧门,七弯八拐的来到一个院落。
  魏剑雄解释说:“这里是公子的景行苑,附近二十多间房,皆为公子的私地。如非受到召见,不可闯入第三进院落。”
  “多谢魏叔指点。”赵瀚抱拳道。
  三人来到魏剑雄的房间,等待着听候发落。
  略等一阵,费映环拜见父母未归,跟他一起长大的书童却来了。
  魏剑雄介绍说:“这位是景行苑的总管事费廪先生。”
  赵瀚立即拉着妹妹见礼:“小子见过费管事。”
  “魏兄安好,”费廪先是笑着跟魏剑雄叙旧,突然面无表情问赵瀚,“你就是大少爷带回来的童子?”
  赵瀚只能再次行礼:“小子赵瀚,见过费管事。”
  费廪立即唤来一个侍女,吩咐道:“墨香,带这兄妹去忠勤院,挑一间好房子给他们。”
  不待赵瀚离开,费廪又笑容满面,跟魏剑雄勾肩搭背:“魏兄,半年多不见,咱们且去喝两杯。”
  礼教家规之下,奴仆也分许多等级。
  或许费映环比较好说话,可这管事费廪却得小心伺候。
  去他妈的规矩!


第018章 【以理服人】
  侍女墨香年龄不大,约二十岁左右,容貌清丽,还未成婚。
  曾经有段时间,费映环突然生出兴致,想玩一下红袖添香夜读书。于是通过牙婆,买来能诗善书的乐户少女,专职研墨、理书、唱诗、送夜宵,并给这位少女取名墨香。
  渐渐的,费大少爷有些沉迷其中。
  妻子娄氏虽然吃醋,却未哭闹折腾,也没打骂侍女,竟大张旗鼓的给丈夫纳妾。
  既非通房丫头,亦非奴婢贱妾,而是正规纳妾。将这贱籍侍女墨香,遣媒下聘,定契报官,风风光光纳作良家妾!
  此事有辱门风,性质颇为恶劣。
  费家老太爷,闻讯大怒,将费映环一顿暴打,勒令其书房不得出现女人,以免因女色耽误了读书科举。
  专理书房的墨香,转而变成少夫人的婢女,除了洒扫庭院之外,也做一些传话、迎客的差事。
  显然,费家那位大少奶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而墨香也不简单,侍奉大少奶奶多年,竟没被揪住错漏直接打死!
  将兄妹俩带到一进院落,墨香微笑介绍:“几间正屋,住的是费管事一家。大少爷的仆僮,住东边的厢房,如今还空着三间,你们兄妹可以随便挑一间。”
  赵瀚没有去看厢房,而是仔细观察正屋。
  费管事不愧是高级家奴,生活品质远超小地主,住的房子也阔气敞亮,甚至还有属于自己家的堂屋。
  赵瀚好奇道:“魏叔为何不住这里?”
  墨香笑着说:“魏爷嫌房子太大,他着实住不惯,硬要搬去外面住小屋。”
  魏爷?
  看来魏剑雄地位很高啊!
  东厢空置的三间屋子,兄妹俩很快参观完毕,陈设布局一模一样。不寒酸,也不奢华,风格偏于质朴。
  赵瀚随手一指:“就这间吧。”
  墨香说道:“我让人送床铺被褥、毛巾面盆过来,剩下的日用物件,你们自己花钱置办。”
  赵瀚问道:“吃饭在哪里?”
  墨香回答:“凌夫人会安排。”
  “凌夫人是谁?”赵瀚完全摸不着头脑。
  墨香依旧在微笑,只是笑中带着讥讽:“凌夫人,就是费管事的正妻。”
  一个管事家奴,老婆可以被称为夫人?
  而且,墨香刻意强调正妻,难不成这费管事还能纳妾?
  真是活见鬼了!
  墨香离开之后,赵贞芳终于开始说话。
  小丫头在房里奔跑,张开双臂转圈,蹦蹦跳跳说:“二哥,这屋子真大啊!咱们以后就住这里吗?”
  赵瀚正色告诫道:“就住这里,但房子不是咱们的,你千万别把这当自己家。等咱们长大了,二哥就带你去找姐姐。”
  “嗯,我记住了,”赵贞芳说,“只要能找到大姐,让我住再小的房子都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