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东西需要他签字盖章,其实总兵府各司官员已经处理好了。小事他可以不用管,某些大事必须补上印章,赵瀚给自己刻了一枚“江西总兵”大印。
除夕,赏月,观星。
费如兰坐在旁边,手里轻摇团扇,看着牛郎织女星说:“他们一年见一次,不知何时能长相厮守。”
赵瀚躺在竹椅上,笑着说:“夫人可知,天上一天,地下一年。”
“是有这种说法。”费如兰点头道。
赵瀚指着星空:“那牛郎织女,岂不是天天都能相会?”
不止费如兰,就连旁边的惜月,都被逗得捂嘴偷笑,觉得赵瀚这说法太有趣了。
可牛郎织女天天见面,似乎也就没那么浪漫。
“啪!”
费如兰一巴掌拍死蚊子。
赵瀚连忙说:“院子里蚊虫多,先回房睡觉吧。”
费如兰刚想站起,赵瀚和惜月已经左右扶住,费如兰好笑道:“真没那么要紧,你们这样,我都不知该怎么走路了。”
回到卧室,惜月用扇子扑打一阵,确定蚊帐里没有蚊子,才扶着费如兰上床休息。
夫妻俩靠在一起,待惜月走后,费如兰突然说:“夫君,你去惜月房里吧。”
“睡觉了。”赵瀚只当没听明白。
费如兰又说:“我身子不方便,夫君若是想了,晚上可去惜月那边。”
赵瀚只得把这件事说清楚:“我已经想过了,要是做皇帝,肯定要有妃子,那是必须的,否则容易朝堂不稳。但是,我得立个规矩,皇帝不能三宫六院。最多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保证皇室血脉延续即可。在我做皇帝之前,我绝对不能纳妾,不然岂非带头坏了规矩?”
费如兰也开始正经讨论此事:“若一个皇后,两个妃子,生的都是女儿呢?就算是儿子,夭折了怎办?”
赵瀚顿时无言以对,他忘了古代的孕产水平,也忘了奇高的儿童夭折率。
一后二妃,还真的无法保证皇子健康成年。
赵瀚是肯定要做皇帝的,一方面是出于私心,一方面则是出于公心。
若他搞什么过于离谱的政治制度,别说真正施行,消息传出去就会大乱。中国的情况太复杂了,欧美任何政体,都无法照搬套用过来。
更何况,欧美政体真那么完美?
赵瀚仔细想了想:“一个皇后,五个妃子,应该没问题吧。”
“谁知道呢?”费如兰说。
“那就这么决定了,一个皇后,五个妃子,不准再有更多,也不准再有什么嫔之类!”赵瀚当即做出决定。
至于太监,这玩意该不该有?
恐怕赵瀚说要取消太监,下面的文臣武将会炸锅。文官痛恨太监,只是痛恨太监掌权,哪天真的要取消,他们会千方百计保住太监。
表面原因,是确保皇室血脉的纯净,避免后宫出现什么老王老李老张。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样是维持朝堂稳定。
万一哪天蹦出心怀叵测之徒,指责太子不是皇帝亲生的,或者干脆质疑皇帝有问题,以此为借口发动政变或叛乱怎办?
皇帝的家事,已经不是家事,而是一国之大事。
稍微出现差错,就有可能生灵涂炭,打仗杀得血流成河!
赵瀚继续思考,决定减少太监数量,只在内宫之中使用。便在皇城之内,只要不是身处内宫,都可以使用正常男子干活。
宫女的数量也得消减,宫女干活到一定年限,可以放归民间允其结婚,也可保留少数不愿出宫的老嬷嬷。
左思右想,赵瀚越想越烦躁,干脆蒙头大睡等以后处理。
足足在家休息三天,赵瀚终于正式去上班。
他见的第一个人,不是那些反贼使者,而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王调鼎。
“听说,你又写出了什么文章?”赵瀚问道。
王调鼎奉上几页稿纸:“并未宣之于众,也不知是否该宣之于众。”
赵瀚接过来一看,皱眉道:“传国易姓说?”
“出自儒家公羊派的传国易姓说,但又有所改动。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王调鼎害怕赵瀚听不明白,详细解释说,“这两句,出自《诗经》和《尚书》,并非离经叛道,而是正经的儒家言论。天命无常,不能永固。天子应天命而生,其德在推行仁政、抚育万民。而今之大明天子,上不能行仁政,下不能抚万民。此谓失德,既失天命。若有德者登高疾呼,行仁政,抚万民,则得其德,则天命所归矣!”
第167章 【众贼】
赵瀚又仔细把文章看了一遍,笑道:“你倒是会从故纸堆里找东西。”
王调鼎此时的身份很奇特,既为赵瀚造反搞理论研究,又不肯彻底的投靠赵瀚。他说道:“刚开始,我从《御制大诰》里面,翻到了太祖皇帝的殿兴有福论。可对照总镇之所作所为,这套理论完全不能用。”
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又当又立!
而且逻辑混乱,他先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来阐述全国土地都是皇帝的。只要你在这个国家吃过饭,那么皇帝就对你有恩,你就不能反对皇帝。
包括朱元璋自己的家人,虽然饿死好几个,却也受恩于元朝皇帝。
然后他又说,元朝皇帝无道,于是有愚民起来造反。
并且,造反是不对的,即便你快饿死了,造反也是忘恩负义,这种行为必定遭到天谴。
至于朱元璋自己,属于被迫造反,属于误入红巾军,并直接把红巾军称为“暴兵”。那个时候,盗贼并起,天下已不属于元朝,因此朱元璋不是在造反,而是在尽早平定天下,让老百姓都过上安定日子。
通过这套理论,朱元璋不承认自己造反,他乃是匡扶天下的殿兴者!
而赵瀚的家国天下论,摆明了就是要造反,跟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完全挨不着。
赵瀚继续翻阅琢磨,问道:“儒家公羊派,不是主张大一统吗?”
“那是汉武帝时期的公羊派,”王调鼎详细解释说,“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公羊派便提出了传国易姓说。当时吏治日趋崩坏,天下民不聊生,因此公羊派认为是天子无道,必须换一个贤人做皇帝。而且,他们当面请求皇帝禅让退位。”
“下场如何?”赵瀚又问。
王调鼎回答说:“请求汉昭帝禅让的被杀了,请求汉宣帝禅让的自杀了。”
赵瀚忍不住笑道:“哈哈,他们还真敢。”
王调鼎说道:“此二人虽死,传国易姓说却流传甚广,甚至成为天下儒士的共识。因此王莽篡位,无人反对,全天下都在等着他传国易姓。”
“国家积弊已深,哪是换一个皇帝就能变好的。”赵瀚摇头叹息。
王调鼎辩解道:“大秦一统,二世而亡,很多事情,汉代的儒士弄不清楚。”
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西汉首次面临大一统王朝的诸多问题,无法从历史当中获得借鉴,只能探索各种后世看来很天真的解决方法。
王调鼎继续说道:“在下这篇传国易姓说,与汉时又有所不同,而是结合了总镇的家国天下论。”
王调鼎的文章是如此阐述的——
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
失德,既失天命。
怎样算失德?
引用孟子的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尔也。”
既有德者,能让百姓幸福,可万民归心,可统御天下。
民心,便是天命。
获得天命的过程,就是获得民心的过程。
民心,并非士绅之心,而是庶民黔首之心。
如何获得民心呢?
就要观察大明朝廷的过失,将这些过错都改过来。分田亩与小民,任命贤才为官,镇压劣绅豪强,惩治贪官污吏,这些都是在改正朝廷的过错。
只要将这套政策推行天下,就能获得万民之心,就能获得天命眷顾。
就能,传国易姓,登基为帝!
所传之国,非大明国,而是华夏神州。
赵瀚笑问:“你怎不敢把文章传出去,只偷偷的来找我?”
王调鼎说道:“大明无道,总镇有德可居之。总镇创立之国,若至哪天无道,岂不也是有德者居之?”
“子孙无德,自当毁灭。”赵瀚不为儿孙担忧,因为担忧也没用。
哪有万世不灭的王朝?
“如此,”王调鼎拱手道,“此文便献与总镇。”
顺便一提,王调鼎引用的那段孟子言论,明代科举是不会拿来考试的。
因为被朱元璋删掉了!
民贵君轻的思想,也被朱元璋删掉了。
赵瀚说道:“别叫什么《传国易姓说》,文章改叫《天命论》吧。你再回去润色一番,尽量写得花团锦簇,这玩意儿毕竟是写给读书人看的。”
《天命论》,不仅要给治下士子看,还要让徐颖在南昌传播。
还可以把《家国天下论》、《大同分田论》、《天命论》,合起来印成一本小册子。所有从赵瀚地盘经过的商船,全部强制购买一本,看不看随他们,但是必须掏钱购买。
今后赵瀚若是做了皇帝,这些书也会定为皇室教材,每个皇子都必须倒背如流。
王调鼎拿着书稿退下,回到家里继续润色完善。
那一堆义军使者被请进来,各自报上家门,顿让赵瀚头大如斗。
仅扫地王的麾下,就有一丈冰、镇山虎、九头鸟、飞上天等等贼首。扫地王只是带头大哥,其他贼首有很强的自主性,相当于一个反贼联盟。
而且,扫地王那边已经开始内讧,因为分赃不均和地盘问题,上个月出现好几次军事摩擦。
为了解决内部矛盾,扫地王决定越界打湖广,打下更多地盘分给这些贼头子。
扫地王派遣使者过来,其目的非常简单。
这货无法在江西扩张,发展空间被赵瀚堵住了。于是想跟赵瀚约定,互相之间不要攻击,赵瀚安心往北、东、南扩张,扫地王则去西边攻打湖广。
对此,赵瀚欣然同意,当场手书一封,让几个使者带回去。
“你又是哪家的使者?”赵瀚问道。
这人回答说:“我家大王叫赛吕布,地盘就在泰和县,跟赵天王的地盘紧挨着。我家大王说,愿尊赵天王为主,请赵天王封一个泰和知县。”
另一个使者插话道:“我家大王也愿尊赵天王为主,请封永宁知县。”
永宁县,就是几百年后的井冈山市。
赵瀚顿时呵斥道:“你们杀掉劣绅豪强,这我并不反对。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还干了什么腌臜事。回去跟你们的大王说,不准打着我的旗号做恶,否则我秋收之后便去征讨!滚!”
两个使者,吓得立即跑路,生怕赵天王把他们宰了。
“你又是哪家的?”赵瀚指着另一个使者。
那使者穿着儒衫,拱手道:“在下方胜弘,家兄方胜昌,暂据龙泉、万安二县。”
赵瀚惊讶道:“你们把万安也占了?”
方胜弘笑道:“半个月前的事,攻陷万安县城之后,家兄便立即派我北上。家兄并无称王称霸之心,也尽量约束部众,没有造下太多杀孽。”
“你此行是何目的?”赵瀚直接问。
方胜弘说道:“归附赵总镇而已,家兄与我,都曾在白鹭洲书院求学,也聆听过孟暗先生(李邦华)教诲。孟暗先生既然投奔总镇,那总镇肯定有过人之处。请总镇尽快占领泰和县,好与我们的万安、龙泉连成一片。”
赵瀚问道:“你们可知我的田政?”
“以前略有所闻,”方胜弘笑着说,“这几日,我都在庐陵乡下走访,对总镇之田政大为叹服。”
赵瀚笑道:“你们起事造反,就不想荣华富贵?在我手下,可是只能保留二十亩地。”
方胜弘说道:“我兄弟二人,早就已是破落户,每人能分二十亩地都算捡来的。至于荣华富贵,谁人不想?可广东、福建二省之官兵,顶多明年就能进入江西。到时候,我兄弟二人首当其冲,只有投靠赵先生方可幸免。”
突然,又有使者插话:“赵天王,咱们赣南义军撑不住了。那两广总督厉害得很,福建巡抚也厉害,他们还有很多火铳,还有能在山里跑的火炮。”
赵瀚抬手说:“抱歉,今年之内,我不可能再出兵。前阵子跟官兵大战一场,我麾下士卒虽然伤亡不大,但粮草却耗费奇多,须等粮草储备充实之后,才能南下救援你们。”
这位赣南来的使者,不知如何是好,只垂头丧气坐在那里。
赵瀚又对方胜弘说:“方兄弟,实不相瞒,我新扩五县之地,正在处理内政。你们愿意归附,我是非常高兴的,但今年之内我都不会再动兵。”
方胜弘笑着说:“那我们就自己打上来,把泰和县也占了,一起献给赵总镇。泰和县那群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比贪官污吏更可恨百倍!”
若方胜弘真能做到,赵瀚就白捡三县之地,而且地盘能连成一片,直接跟赣州府接壤。
“如此,静候佳音。”赵瀚抱拳道。
最后还剩一个使者,赵瀚问道:“你们是密密教的?”
那使者说:“我是密密教南丰分坛的,密密教愿举教归附赵天王。”
“有什么要求?”赵瀚问道。
那使者说:“事成之后,请赵天王封我们张教主为天师,封江、周两位护法为护国大法师。”
“滚!”
赵瀚没好气道:“老子不与妖道为伍。”
就在他们说话之时,密密教总坛已经没了,教主张普薇率残部逃进大山。
五十多岁的广信知府张应诰,上任之后没有立即募兵剿贼。而是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污吏,裁除广信府的贡纸政策,获得造纸行业的一致推崇。
包括铅山费氏在内,诸多大族皆拥戴张应诰。
接着,张应诰又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就此收服小民之心。
在士绅和百姓支持下,张应诰募兵4000余,仅操练两月就夺回上泸镇,如今又夺回铅山县城。
铅山县的反贼,就此消失。
而且,张应诰正在联络巡抚李懋芳,说下次打仗他可以来帮忙,到时候带五千精兵弄死庐陵赵贼!
唉,江西的反贼蜂起,能臣也不断冒出。
第168章 【集体婚礼】
总兵府。
陈茂生递上一张帖子,赵瀚还以为是公文,拿来一看却是结婚请柬。
这倒让赵瀚挺意外的,笑问道:“新娘是谁?”
“总镇也认识,她叫杨春娥。”陈茂生回答道。
赵瀚有些惊讶:“就是宣教会那位杨同志?”
“是的。”陈茂生点头道。
杨春娥,即是那件强奸案的受害者,赵瀚真没想到陈茂生会跟她结婚。
陈茂生解释说:“总镇知道我的过往,在我看来,贞洁须论心。一个人,不分男女,只要真心从良了,那就是真正的良。大同会里一些人,甚至宣教团里一些人,他们虽然口头不说,心里却是鄙夷春娥的。我认为这样不对,我希望跟春娥成亲之后,能够彻底改变他们的想法。”
赵瀚欲言又止,他突然不知该说什么。
陈茂生继续说道:“不止我一个,宣教团里许多同志,都愿意与曾经做过妓女的女同志成婚。我们就是要做给世人看,让世人知晓何为良贱之分。”
“我不如你们。”赵瀚叹息道。
大同会的那些主张,是赵瀚提出来的,他虽然心里认同,但也是一种做事的手段和工具。
特别是这一年多以来,赵瀚忙于军政事务,有些脱离真正底层了,他已经变得不那么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