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以此为檄,传遍九州,唯勉之、励之……
前有七杀雄文的腾腾杀气,中有锄奸死士玉石俱焚的慷慨,最后这篇号召天下尽起抵抗外敌的文字让江南北地万千百姓看到了一丝毫希望。
通篇檄文未有只言片字提及正统党系之事,只有胡汉之争的昭昭血诚。
在这个处处绝望的大环境下,终于有一个英雄以抗击外敌急先锋的面貌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最先为李四这个檄文击掌叫好的反而是身负天下清流之望的东林党人。
在李四整军备战的时候,檄文已传遍天下,无论两浙福建还是南京的清流们,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先帝识人,赴死忠诚。”
“雄文一起,星火燎原。”
“赴死军雄壮之士为先,我等圣人门徒唯有鼓动唇舌,为忠诚伯摇旗呐喊之。”
东林党人的热烈欢迎,其中自然有许多借此讽刺马士英系人马的意思,但是李四可没有闲心思去理会这些。
就连一向自认聪明绝顶的老神棍魏无牙也不得不承认:“此文一出,搅动天下风潮,胜似雄兵百万,占据大义之先。若说观大局之能,我……还真的不如忠诚伯呢……”
“说这些不着调的屁话有什么用?赶紧去做你的事情吧。”
宣慰使魏无牙魏大人多多少少也算有了一点可怜的班底,在李四的命令下,这些人早就撒了出去,尽其所能的联络各地抵抗力量。
现在的赴死军指挥使大明三等忠诚伯真是忙的不行,根本就无暇理会其他,一门心思的抽调手上力量,为即将展开的江淮大战做最后动员。
由于小朝廷死保南京的战略,现在整个江左地区已经是事实上的军事空白地带,赴死军再无任何牵绊,直接把前锋开到庐州——含山一线,摆开随时准备北上的架势。
根据最新战报,看清楚南明君臣战略部署的多铎已经兵分两路,准备急进徐、泗、彻底撕开江淮防线。
面对清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李四也忙着调兵遣将,整合手头上的所有力量,准备一次性推出所有筹码做一场惊天豪赌。
包括庐州——含山一线的先遣在内,赴死军作战部分勉强可以凑够万人的规模,这已经是收缩集合所有兵力之后的结果。
在跟随赴死军一路同行的乡亲们征召一万四千多名民夫,随军同行,这几乎把基地中所有青壮男子抽调干净。
“我带领青壮离开之后,女人和娃娃们必须接手以前的劳作,”李四面色如铁:“所有人必须动员起来,这一战干系到赴死军的生死存亡,每一个都要使用在刀刃上。我相信老魏你能打理好这一切。”
让老弱妇孺接手以前男人们的劳作,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李四能把全部基地交到自己手中,也让老神棍感觉从来没有过的信赖和重用:“行,我就是榨干了脑浆子,也要把这个家给你打理的妥妥帖贴。”
赴死军从来没有如此倾巢而出的行动过,一直以来,李四就在为这场大战做着准备。如今,大家终于知道未来的战场就在江淮。
这一战,将是赴死军成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老神棍甚至已经感觉到这将是撬动天下的一场大战,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的命运。
“还有,你必须保证所有军资的及时补给,若是出了差错,第一个人头落地的就是你魏无牙,不要说我没有警告过你。”和老神棍魏无牙说话,从来就是嘻嘻哈哈的笑骂,李四破天荒的第一次用如此正式的语气和老魏交谈。
“那不可能,我老魏力气小肩膀薄,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魏无牙知道自己的能力,要想保障整个赴死军的军资补给和转运,不是凭借他手上的这点力量可以做到的:“武备军资什么的还好说,大不了日夜赶工的生产就是,反正咱们囤积的资材足够。可军粮的问题如何解决?粮食总不能让我给你变出来吧,这管家的活计我不做了,我还要留着脑袋瓜子吃饭哩。”
“老魏,”李四拍拍魏无牙的肩膀:“我知道你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可我没有别人了。以你的脑袋瓜子,应该可以看出这一战是何其重要……”
“我也不瞒你,此战若是功成,赴死军将成天下第一武力,你我这样的都将成为彪炳青史的人物。”
魏无牙是什么人?是忽悠人的专家,屁股后头安条尾巴就是千年的老狐狸精。李四凭空划出这张宏伟蓝图自然忽悠不了这个人精:“拉倒吧你,我老魏才不稀罕做什么留名青史的伟人,再说我也成了。能吃几碗干饭我自己能不清楚?你就是把我抬到圣人的位子上,我也不能保证赴死军的军粮供应。”
“看来不拿出点实惠的玩意儿不行,你这老东西贼滑的很。”
“嘿嘿,老魏最懂什么时候可以讨价还价,你也应该给我点实惠的了吧?”老神棍眯缝着小眼儿笑的时候,使李四想起某种以狡猾著称的犬科动物。
“此战若成,你就是赴死军的军师……”
“就这些?你啥时候把我当军师看了?一个军师的位置摆明了就是个虚衔,再把价钱提一提吧。”
“哈哈,老东西对咱们赴死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嘛,”李四忽然大笑起来。
不得不说老神棍的眼光之深远。
“开国之后,宰辅中枢之位给你留着一个。”
对于魏无牙这样的老狐狸,用不着隐瞒什么,他要不是图的这个,当初也不会投靠籍籍无名的护村队。
既然他对赴死军这么有信心,李四也不吝拿出点像样的利益来。
“成交。”魏无牙等的就是这句话。
要说李四是大明朝的忠臣,就是把魏无牙打死二十回他也不会相信。
老东西眼光毒着呢,早就看出李四胸中布局之大,不在这个关键时候给自己争取点什么,他也就不是老神棍了。
“不过你得给我留下十个小队的精兵。”
“十队?是不是太多了?”老神棍一开口,李四就知道他想做什么。
在军粮物资的补给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走李四走过的老路——明抢。
现在的庐——凤一带,军事力量极其薄弱,老神棍只能动手抢掠四方,以保证赴死军的后勤补给。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简单。
“你他娘一开口就要走老子十个小队,哪里用得上这么多人马?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行情。周遭几百里哪里还有什么可战之兵?不行,最多给你五个。”
“五个不够哇,”魏无牙哭丧个脸,象个最善于做买卖的小贩一样诉苦:“庐州、六安可都不是小城小县,就算没有重兵把手,也不是那么好容易下手的……”
“那就八个,不能再多了。”李四都不得不佩服老神棍的深谋远虑了,这才哪儿跟哪儿呀,就想到去抢掠大城市了。
“成交,我老魏也豪赌一回,”魏无牙忽然满面潮红,佝偻着的腰身如年轻人一样挺的笔直:“若是赌的输了,大不了是掉脑袋,只能怨我老魏眼光不行。若是手气上来,说不准就真博个公侯万代。李大兄弟,你可千万不要赌输了哇,这一回咱们可输不起。要是输了,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若是输了,就没有以后。”
………………………………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紧锣密鼓的安排布置,尤其是前一时期李四大行先军政策,让赴死军控制范围之内的人力物力快速集结。
民生方面必须给军队建设让路,李四完全就不顾整个局面的严重失衡,穷兵黩武都不足以形容现在的赴死军。
大战,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大伙儿都知道子弟兵赴死军要进行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战,对于李四的战争总动员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但是动员的规模还是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战争不再是专属于男人们的事情,留守在大别山基地的妇女和娃娃们虽然不直接参加作战,也接过了男人的担子,成为赴死军战车上的一钉一峁,用自己的双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作着贡献。
开垦出来的田里已经播撒了种子,勤快些的也浇灌了一回,但是汉子们已经没有机会亲眼见到禾苗破土了。
因为他们即将出征。
一丈六尺高的日月血旗呼啦啦迎风而动,下面是各营各队的认旗,整个山谷都是一片旗帜的汪洋,山风凛凛而过,旗帜如海涛一般汹涌。
如海一般的是血旗之下是一张张朴实而又热切的脸庞,铁盔、皮甲、钢叉雪亮,腰间皮束子里的铁黄瓜露出小半截,闪耀着暗哑的金属光泽。
正前面是刚刚成立不久的炮营,一百一十门四百斤小炮摆的整整齐齐。
无论射程还是威力,这种小铁炮都无法和当时声名赫赫的红衣(夷)大炮相提并论,甚至连大明工部自己铸造的铜炮也远远不如。小铁炮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制造工艺简单,可以量产。这种小型号的铁炮灵活机动,一匹挽马就可以自由拖拽,随时可以转移。和笨重的超级大炮比起来,更适合在野战当中使用。
李四刻意的把所有小炮拉出来单独成为一个建制,而不是混编给各营各队,就是因为这种小型野战的火力不足,无法于当时的主流大炮媲美,只能集中起来使用。
面前的这支虎贲强兵是自己一点一滴亲手打造而出,身后的万千乡民一路随行辗转千里,终于才有了几天安稳的日子。
站在这里的所有人,无论军民,对自己的期望到底有高李四心里很清楚,正是他们才成就了今天手中的这点实力,而自己却把他们当成了赌注要做最后的孤注一掷。
赴死军的战斗力和火力,甚至他们身后的后勤补给能力,都不是明军或者闯军可以比拟的,这才是这片土地的第一强兵。
为了避免赴死军受到不必要的摧折,李四甚至舍不得用他们来开拓地盘和黄得功争锋,甚至舍不得用他们来展现自己的势力以威慑小朝廷。
可是。
如今。
却要过早的把这支属于民族的武力推到最残酷的战场上去,赴死军还不成熟,经历如此一场大战之后,这些被自己已种种手段聚拢起来的汉子们还有几个能够生还?
面对即将出征的虎贲强兵,李四并没有如何的心潮澎湃,而是一种临战之前的冷静,近乎疯狂的冷静。
给这些人财富,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给他们荣耀,给他们战斗的勇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四处心积虑谋划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做过多少厚黑之事李四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唤醒原本就属于这个民族的血性和勇气。
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李四心底最柔软处总是有一丝内疚。一想到民族,这仅存的一丝个人情感立刻就荡然无存。
李四大踏步上前,目光如炬缓缓扫过面前万万千千的子弟父兄。
土台下的赴死军士卒仿佛在接受李四的检阅一般,把胸膛挺的更高。
微风拂过,卷起旌旗猎猎。
万众屏住呼吸,目光齐视李四。
“这片河山,这片土地……”环视四周,李四高举左手:“祖祖辈辈都是我们的,豺狼来了,男人们就应该去死……”
“去死!”
“去死!”
万众齐呼,恍如平地霹雳一般乍起,浪潮翻腾咆哮,群山激荡,回音不绝。
“这些女人,这些孩子……”左手回环,圈了身后的乡亲们:“每一个都是我们的亲人,为了她们,男人们就应该去死……”
“去死!”
……
更大规模的声浪如狂涛般汹涌而过,山间野禽惊飞而起,久久不敢回落栖指。
“山河土地丢了,朝廷可以装瞎子扮聋子,我们……”高举的左手猛然落下:“我们不能……”
“朝廷做了什么?有眼珠子的都在看着,这样的朝廷指望不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
“建虏入寇,淮、扬危急,今天我们不出兵,明天我们就是外族的奴隶,我们的儿女我们的子孙就是外族的包衣。问问你们的良心,问问你们的祖宗,再问问你们的后代子孙,我们,应该怎么做?”
“去死!”
万众一心,慷慨豪迈。
赴死军士卒面赤如火,浑身的战意似要喷薄而出。腾腾杀气荡起半天高,飞鸟走兽莫近。
“此一战势在必行,绝不可免。子孙后代的自由,华夏气数的存续就依附在诸位弟兄的钢叉之上。”
如此强盛军威,如此万众一心,如此激昂慷慨,让台上侧后的长平公主朱媺娖容为之动,虽是生在深宫的一介女流也是同样的热血沸腾:“赴死军强盛如斯,假以时日必横扫天下,收拾大明河山,洗雪家仇国恨指日可待。说什么李闯百万乌合,谈什么满洲十万铁骑,能当赴死军雷霆一击么?”
“为我祖宗计,为我子孙计,为我社稷计,”李四豁然抽出腰刀,虚空一斩,横在胸前双手前递:“李四拜军了。”
“去死!”台下千万士卒狂呼,以手中武器顿地,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呐喊之声,观者无不心神激荡不能自持。
“如此重要场合?忠诚伯怎只字不提我大明?”
就在长平公主朱媺娖微疑之时,李四腰刀猛然抽回:“这一战,没有金银没有财帛,我能给你们的只有子孙后代五百年的自在安康和这——万里河山……”
激奋群情已癫狂,士气高涨已癫狂,朝阳中一个个汉子们面色潮红,身上那一道通体的红线如血一般艳丽。
长刀高举,李四用尽全身气力高喊:“全军——出发!”
………………………………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南京北郊。
观音门外,直渎山上。
面前水波浩渺一江如链,身后观音古阁钟鼓声声。
燕子矶三面悬空一面视江,恍若飞燕展翅一般,故而得名。
水波洞天,白帆点点,正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绝妙所在。几个读书模样的文士携了俊俏如花美妓,带着美酒佳肴,正指点江山大作豪迈之态。
一男子凭江而立,良久不言不笑。
此人黑髯黑面,消瘦矮小,身穿暗绿的云纹官袍,胸前是双孔雀的文官补子。
“史督,陛下不见您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咱们还是赶紧走吧,再要是耽搁下去……”文官身后的武将小声说道:“说不定马、阮之流又要弄出什么是非来。”
“不行,时局糜烂如斯,清兵克徐州,淮、扬防务空虚,我怎能抽身南下?”文官心有不甘而又果断决绝的说道:“本官一定要面见升上,陈述利害……”
此文官正是淮扬督师史可法,他身后的则是副将史德威。
为东阁大学士的史可法本是一品大员,却挂着兵部、礼部尚书的三品(虚)衔,同时南京城中还有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各一,世道就是这么荒诞。
为了抵御顺江内犯的左良玉,为了死守南京,小朝廷也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癔症,居然把淮、扬防线的军马南调,同时让史可法这个淮、扬督师南下。
朝廷调动军马是最纯粹的军令,谁也不敢谁也不能耽误,一时间淮扬一线诸军齐齐南下。
眼看着清兵已经到了眼前,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蹬鼻子上脸,却把防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