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5章

甲申天变-第15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他不会翻脸的。”皇太极很清楚多尔衮的为人。

    多尔衮绝对是个胸有大局的家伙,不会真的翻脸。

    “世事难料……我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范文程还是不放心。

    “等不及了,叶克舒已经阵亡……”皇太极神态淡然的很,根本就不象是死了心爱的儿子该有的样子:“我会选合适的时机公布这个消息,但绝不是现在。”

    “啊!”范文程惊的几乎栽倒,一瞬间也明白了这个满洲主子急切和多尔衮摊牌的原因。

    长子豪格肯定排在太子人选之外,最有可能进身储君位置的叶克舒有忽然死了,剩下的人选只有福临和搏穆博果尔。

    这两个孩子身后都有强大的蒙古势力支持,但是他们太小了。

    几岁大的孩子能够让八旗的这些旗主王爷归心?肯定没有那个能力。

    所以皇太极必须尽快的把八旗抓在手中,尽快的整合集权,以避免死后的大清因为内乱而分崩离析。

    从皇太极的角度考虑,这么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珍重。”在这个节骨眼上,范文程说什么也是多余。

    “哈哈,我还没有那么脆弱,今天晚上我还要去庄妃那里看她写字呢,”皇太极笑的云淡风清,拍着范文程的肩膀说道:“庄妃能够写字作画,可都是你范宪斗的功劳。”

    “我……微臣告退。”范文程知道皇太极的轻松是装出来的,很识趣的退下。

    大殿上只剩下皇太极一人,跳跃的灯火照耀。

    皇太极如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软软瘫倒在地,手指使劲抠着身边的立柱勉强站起身子,两眼中已满是泪光,唯恐被人听到一样的低声哭泣:“叶克舒,我的儿子……”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皇太极终于回复常态,整整衣冠大声道:“来人,去永福宫。”

    皇太极前脚刚走,怒气冲冲的多尔衮就去而复返:“皇帝呢?去哪里了?”

    几乎是缀着皇太极的脚步,多尔衮气呼呼去冲进永福宫,一把推开面带笑容的庄妃,和皇太极大声争吵起来。

    “你们下去吧。”

    皇太极笑呵呵的喝退了众侍卫和丫鬟:“睿亲王的性子我知道,自小就是这霹雳火爆的脾气,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庄妃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然后知趣的帮二兄弟掩上房门。

    一直到子时,都能听到多尔衮在大声争吵,偶尔还能听到皇太极在小声的说着什么。

    无论二人说的是什么,都不是侍卫们应该知道的。

    过了后半夜,争吵声才停止。

    第二日清晨,庄妃疯了一样的叫喊:“皇上驾崩了……”

………………………………

第30章 大智如妖

    

    第30章 大智如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四砍死皇太极的说法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只不过大家不好当面表露出怀疑的意思而已。

    虽然李四整天和户村队的汉子们混在一起,这些言语也难免灌的两耳满满,都是付之一笑也不做任何解释。

    直到福临登基的消息传来。

    “四……四叔……”路涧兴奋的都泪流满面,黝黑的脸膛涨的通红:“我真是猪哇,居然对四叔的话也怀疑,这会我是真的信了,信的实实的。”

    “你信啥了?瞧你这样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路涧一跳三尺高的大叫:“满洲新皇登基了,听说是个小娃娃。”

    “肯定的么,皇太极死了自然是要他儿子登基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是说……我是说前些日子我还怀疑四叔杀死的不是皇太极,我竟然不相信四叔,真是该死……”路涧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怀疑天人一般的四叔,想起来真是不应该。

    如同忏悔的信徒一般,路涧真诚的对李四说道:“四叔要是嫌我,就揍我几下解解气……”

    “哈哈,孩子话。其实多几个心眼儿也是好的。”李四刚把烟锅子摁的实了,路涧立刻手脚麻利的帮他点上火。舒心惬意的深吸一口,让干呛的烟气狠狠的刺激一下,李四笑呵呵的看着这个憨厚的小伙子:“现在知道四叔没有诓你也不晚。”

    “四叔是个心宽肚大的不和我计较,俺以后再也怀疑四叔了,打死也不。”路涧赌咒发誓一般。

    随着满清的娃娃皇帝登基,天下人都知道了皇太极已死。但是这个满清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听说就是满洲人自己也说的不明不白。

    尤其是那些皇太极的亲信,连看一眼尸体的机会都没有,听说那些满洲的贝勒大将们为这事情闹的几乎要火并。

    皇太极之死本就离奇,满洲人确实为这事情闹的天翻地覆,直到几百年之后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皇太极的确切死因。

    但是刀把村的村民知道,因为皇太极就死在李四李大财神的刀下。

    皇帝都被人砍了脑袋,这种丢人丢到家的事情满洲人自然不肯承认,只能模棱两可的说是“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个屁,骗鬼去吧。那天可是当真千百人的面,我看的真真儿的,李四一刀就砍了皇太极的脑袋。”

    “对,那刀有这么长……”村民还在比划着赤头重刀的尺寸,吐沫星子溅起来足足有三尺高:“就见刀光一闪,恍如闪电划过长空,皇太极惨叫一声……”

    说者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听者摇头晃脑津津有味。

    越说的说的热闹的家伙,越是道听途说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至于那些曾经亲眼看见李四斩杀皇太极的村民则对这种言辞不屑一顾。

    阵斩皇太极算个甚么?

    李大财神是生擒了那个满洲头子,然后一刀砍下了脑袋的。

    古往今来,两军阵中生擒帝国皇帝者有几?

    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武?在村民心中,大汉飞将军李广、寿亭侯关羽这些灿若星汉的千古名将和李四比起来完全就不值一提的嘛。

    所以村民更愿意提起李四在两军交战时候的血勇,更愿意怀念外地入侵时候李四力排众议誓死不退的无畏。

    心思活络热切的那些人们则更加喜欢分析李四使用连环巧记以弱胜强的风度,即便是孙武重生卧龙再世,也不见得能如李四这般把如此精妙的战计运用的这么恰到好处。

    不管怎么说,李四脑袋上战神的光环是去不掉的。

    就算是李四蹲在犄角旮旯里抽烟的姿势,也被村民们想象成是财神加战神应该有的形象。

    前几天还对李四有所怀疑的家伙这一回是信的实实的,要是有人说皇太极不是死在李四手上,他们都敢上去和人家群殴。

    乱世之中的英雄,穷人的救世主,光是这两点就足以吸引周遭人群的目光。

    自李四斩杀皇太极的消息扩散之后,不光是刀把村,就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口也呈现爆炸性的大增长。

    富者纷纷加入,寻求李四的保护;贫者亦加入,为的是在乱世生存下去。

    作为民办武装力量的户村队蓬勃发展,人数一度逼近两千。要不是李四怕养不起,绝对能够在兵力上超过附近的密云后卫。

    人们见到李四时候的那种目光,热切的都能把人融化。

    可李四还是在继续原来的生活,想方设法的帮助村民积聚财富,尽可能的训练民练,偶尔到老路家里蹭饭……

    “路大哥,还有烟没有?”

    李四的烟布袋瘪了之后,从来就是在路丙寅这里补充。

    “早给备好了呢,就等四叔来拿哩。”不等老路说话,娥子这丫头就把烟叶子装在李四的烟布袋里,却也不肯离开,当着老路的面儿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李四:“我给四叔点烟。”

    “我自己点,自己点……”李四可不敢和这丫头火热的目光相对,慌里慌张的躲避着。

    “女生外向哇,”老路嘿嘿的只是笑:“娥子整天念叨你这个四叔呢。”

    似乎从老路的言谈中感觉到了点什么,李四急忙岔开话题:“我去看看大嫂给我预备饭了没有?肚子一直在叫唤……”

    “有哩,有哩,炒的干肉,还有白馍。”娥子紧紧追在李四屁股后头进了厨房。

    “爹,四叔这人……”小路路涧不敢当着他爹的面儿抽烟,用鼻子使劲在空气中嗅了嗅烟气:“四叔是我见过最有本事的,对咱家也好,你咋还怀疑他杀的那个人不是皇太极呢……”

    “你四叔本事是大的很,以后你跟你四叔好好学着点,我看他是个做大事情的。”老路磕了磕烟灰:“不说这个了,走,吃饭去。”

    在击败满洲精锐的过程中,这位李四兄弟确实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李四杀死的不是皇太极。但是局势已经表明李四说的不差,至于事实已不重要。

    不知怎的,路丙寅忽然想起一句话,用在李四身上最贴切不过:大智如妖!

………………………………

第31章 神棍无牙

    

    第31章 神棍无牙()

    在村民看来,李大财神加战神立下如此盖世奇功,就算封爵封侯也不算过分,至不济也要把李四这个临时的千户扶正吧。

    和民间火一般的热情不同,朝廷里应有的封赏迟迟不到,又过了一个多月,天气已经很冷,崇祯皇帝的恩旨才下来。

    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崇祯皇帝亲自把李四的临时千户给撤了,然后封了个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的太子校典。

    所谓的太子校典官居正六品,几乎没有任何实权,完全就是个闲职,说白了就是太子的军训教官。

    对于这样的际遇李四没有表露出丝毫怨言,更缺乏为太子师后应有的雀跃,很平和的置办一桌子酒席给宣旨天使接风

    前来宣旨的大太监王承恩长就是一副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模样,为人也算平和。并没有如传说中那些大太监的飞扬跋扈,坦然的吃了几盏子酒,临行的时候又谢绝了李四封的一包银钱。

    “这些钱是给公公买鞋的……”

    “罢了,李四你是个明白事理懂得进退的。若是别个的钱我收起来心安理得,你的银子我不能要。以后每月逢六进宫教授太子,记下这点就好。”王承恩郑重的拍拍李四肩头:“你没有嫌万岁赏的薄,我很高兴,是真的高兴。其实为了安排你的位子万岁很费了一番心思,你要是能明白万岁的心思我这一番话也没有白说……”

    王承恩不止一次的表示,太子校典虽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却是崇祯皇帝亲自指定。尤其是当今皇帝对太子寄于厚望,东宫人选都是千挑万选出类拔萃的人物。这些人虽然还不起眼,以后肯定是要入阁封疆的。

    太子朱慈烺性格温和为人宽厚,极易于人相处,现在太子身边的人在以后就是新皇嫡系。而且这个职位只要每月的初六十六二十六这三天进宫传授太子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理论,不仅清闲而且前程远大,看起来确实不错。

    但在这是崇祯十六年的初冬,崇祯皇帝剩下的日子都要用天来计算了,还谈什么太子?

    这个时代烽烟四起伏莽处处,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多尔衮甚至皇太极,一个又一个灿若星汉的名字轮番登场,在这片土地上演绎出一幕幕野心和贪婪交织的大戏。

    至于太子朱慈烺,和这些人比起来注定是个被忽视的小角色,就算是刚才和李四一起喝酒的太监王承恩,似乎也比太子朱慈烺的名气要大许多。

    虽然官职小的如同芝麻,而且没有一星半点的实权,也着实让乡亲们欢喜,毕竟是太子师嘛。

    路大嫂赶紧给李四置办像样的衣衫,还专门预定了一辆双挽车,本月十六李兄弟就要进京教导太子兵法啥的了,得弄的风风光光,这也是整个刀把村的体面不是。

    “嘿嘿,咱们也是李大哥教出来的,算是和太子殿下师出同门吧。”丁乙咧开大嘴嘿嘿傻笑:“等当今万岁千秋百代之后,这天下还不是太子的?到时候咱们兄弟就是太子的师兄,威风着呢……”

    “我看也是这么个道理,”旁边的人赶紧附和:“如今天下贼寇四起,我看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平定的。到太子执掌天下的时候,咱们兄弟就是太子嫡系了,那功夫平定天下剿灭李闯还得指望咱们这样的精锐。”

    自打战败满洲披甲兵之后,这些户村队的叉子兵们自信心空前高涨,每每以大明朝能战之军自居。那股子热切真是恨天无把恨地五环,用狂妄形容也不为过。

    “剿灭李闯?”有人冷笑了几声,阴阳怪气的说道:“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包子知道个屁,现如今谁还能剿灭李闯?外面是啥世道你们知道不?”

    说话的这个家伙姓姓魏,凤阳府泗州人氏(明朝的凤阳府很大,泗州也在其辖下),长一口很夸张的大龅牙,如此样貌实在很人容易让人联想起某种最怕猫的动物,所以他也就得了个魏无牙的诨号。

    这个魏无牙样貌如同老鼠一般丑陋,却也有十分辉煌的过去。据他自己说:他家和前朝的魏忠贤是远亲,当年九千岁只手遮天的时候,魏无牙也很风光。后来到了崇祯朝,九千岁魏忠贤完蛋之后,他也就风光不在,好在这老家伙心思机灵,一看风头不对,立刻散尽家财来疏通各个关节,好歹算保下一条小命。这十几年来一直依装神弄鬼来蒙骗良善,走州过县的混吃混喝。如今天下乱的好像一锅粥,老百姓自己还吃不上饭,这老骗子更是饿的前胸贴后背。偶然听说了刀把村的好光景,就想过来混点吃食。

    不想刀把村的愚民氓妇根本就不信神,只是听信活财神李四的话,很难骗到些粮米银钱。不过这老小子心思最活,立刻转了风向,有事没事的围着李四打转转。

    在这一带,李四就是神,尤其是在斩杀皇太极之后,谁要是有胆子否认这一点,立刻就会被众多村民揍成猪头。

    虽然老魏整天念叨神神鬼鬼的东西,却是能看清楚天下大势。和整天叫嚷着要剿灭李闯扫平满洲的汉子们相比,眼界和见识无疑高出一大截。

    “孙传庭玩完了不要紧,把大明朝最后的主力军也葬送的干干净净。你们到是说说,朝廷哪里还有力量剿灭李闯?”魏无牙用老鼠爪子一样的手指头遥指东北:“指望辽东的那些大爷们去和李闯硬拼?醒醒吧,辽东早就尾大不掉成了大明朝的藩镇,吴三桂完全就是彻头彻尾的两辽节度使。无论是中原打的多么热闹,无论谁做了皇帝,也要倚仗两辽的精兵防备满清。”

    “这老东西说的在理。”李四暗暗赞同魏无牙的言论。

    先不说辽东的明军精锐能不能打的过李闯的百万乌合,也不说后勤的供给和军队的协调这些战术层面的东西。东北那些明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明朝的军队体系之外,隐然已自成一家,和大唐时候的节度使类似了。

    辽东老兵路丙寅早就说过这里面的种种关节:无论谁做了皇帝都需要他们镇守国之大门,两辽其实就是一个团体,对于其团体成员来说,团体的利益要凌家于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会入关和李自成死磕?绝对不会。他们只会隔岸观火,无论江山易主还是改朝换代,都不可能离开辽东老窝。何况吴三桂还有足够的理由呆在原地不动——防范满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大明朝上下从来也没有把李闯的百万农民军看成最大威胁。李自成就是个乱民头子而已,顶天了也就是纵横数省的折腾,没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