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11章

甲申天变-第111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们都战死在这里了,换来这样一个局面,就算是他忠诚伯对大明忠心的都没边儿了,作为赴死军基础的那些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为了粉碎鞑子的南征,赴死军都能爆发成这样,把二十万清军歼灭。要是说为了自家子弟讨回公道,雷霆一击之下,反掌之间就能把南都给平了。

    “反什么反,你还是受了大行皇帝托国托孤的信赖呢,这时候你要是反了,我第一个就啐你一脸。”作为老朱家的嫡系子孙,唐王根本就不把这个“反”字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忌讳:“不过朝廷里也忒不晓事情了,李家兄弟你先在这里等着,我立刻就进城去,拼着在金銮殿上耍二杆子,也给咱们赴死军争个公道回来,给战死的弟兄争个封妻荫子的哀荣。要是我做不到,你爱他娘怎么办,我也不管了,只要你不投了鞑子,我还是高看你李四一眼的。”

    “这便去了,在我回来之前,千万莫再提起什么清君侧不清君侧的,”素来豪迈的唐王也成了赖老婆的碎嘴子,不住的千叮咛万嘱咐:“万一我要没有回来,随便你怎么清……”

    “唐皇叔尽管前去,我留在军中……”

    长平公主的意思很明显了,也怕李四真的闹起什么风波。这是把自己个儿当人质了,好歹还有这么个皇家的人家在军中呢,赴死军也不至于把朝廷想的太坏。

    “殿下你也去吧,我留你一个女娃娃家的做什么?什么封赏不封赏的我也不想了,只盼朝廷能给我战死的弟兄一个交代,也就是了。”李四面色凄然的挥手:“速去,速去,大伙儿正在火头上,我也不知道能压的住几天。”

    长平公主看了看李四,深深一福:“忠诚伯……不说了,”

    刚一出军帐,迎面就见到卢九德一脑门子汗水的跑了过来。

    面前横着一地的尸体,卢九德还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个时候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上下尊卑?赶紧拉住长平公主:“唐王呢?唐王……”

    “唐王已进城去了,卢节军何事?”

    “哎呀我的天爷,我也刚刚接到圣旨,说是要我京营火速进城布置防务。我琢磨着鞑子都干净了,还布置什么防务……”

    按惯例,京营就是驻扎在外的,鞑子大军过来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旨意,现在鞑子兵都没了,还布置什么防务?

    卢九德也是个历经风浪的,其中缘由也能想到一些:分明就是针对赴死军的么,有眼珠子的还能看不出来?

    可现在的赴死军是江南的中流砥柱,无论有了什么割鼻子断眼睛的事儿,也不能这么做呀。再者就是退回一万步来说,真要有了什么不忍睹的剧变,京营就能真的挡住赴死军了?

    反正也不管是发生了什么,都要在言谈之中解决。可不能再有什么内讧了,这不是闹笑话给鞑子看的么?

    “这事情不必找唐王了,你们京营千万莫动。”长平公主也想不通了,皇帝弟弟究竟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真的想和赴死军动武。

    “没有动,没有动,我估摸着这里头就有事情呢,可上面的圣旨……”

    “我帮你顶着,去吧,千万莫闹出什么乱子来……”

    “明白了。”卢九德连李四的营帐也没有进,匆匆离去。

    当路丙寅进到营帐之中的时候,李四正“滋儿滋儿”的喝着茶水儿,轻松惬意的很呢。

    原本以为这个兄弟肯定是恼羞成怒的大骂南都,或者是正在加紧布置,准备以雷霆之威逼迫南都君臣就范。

    怎么也想不到会是现在这个翘着二郎腿的轻松样子。

    “我说他四叔,这个当口,你就不做点啥?”路丙寅可不惧怕什么朝廷,也没有多少报效大明朝的心思,从北都到南都,上下几辈子,这个老大王朝何曾给老百姓留下过什么好的念想?不过千年传承的君君臣臣那一套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深刻影响,就算是不把朝廷当一个根儿葱,说话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把声音降的很低:“刚才各营的弟兄们都商量好了,只要兄弟你发个话儿,咱们就攻进南都去,到时候……”

    “哈哈,”李四笑的都直不起腰了:“到时候我就做皇帝,你们就做将军、阁臣什么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在李四面前,路丙寅根本就没有遮掩的必要,一拍大腿道:“就是这么个意思,反正咱们赴死军的弟兄也不吃他朱家的俸禄不拿他皇家的军饷,许他不仁就许咱们不义……我早就看出兄弟你所图者大,到今天才回过味儿来,你在琢磨这大明朝的江山呢……”

    “路大哥,得了得了,打住吧。”李四笑着止住路丙寅的话头:“瞧你说的,琢磨大明朝的江山,我就只有这么点儿出息?”

    “这还不算是大出息?还能有更大的?”还有什么比打江山做皇帝更宏伟的志向? 路丙寅实在想不出。

    “我要真这么想,当初进南都的就不是魏无牙了。”李四一笑说道:“咱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这不过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告诉下面的弟兄们,做将军阁臣有什么了不起的?别那么没出息了,跟着我做的事业是三千年未有的英雄壮举,三年……最多五年,我保大伙儿都是岳武穆般的英雄,是要让后世子孙供奉的,就是大伙儿死了,也能享受香火血食,至不济也是传名青史流芳百世……”

    其实路丙寅根本就不能理解李四说的是什么意思,可不明白不要紧,照着去做就成了。

    李四如此这般的大智如妖,什么时候错过?

    看着老路离去的身影,李四也在喃喃的念叨:“弟兄们都能流芳百世了,那遗臭万年的肯定就是我李四了呗。”

    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这民族的繁盛,为了在炎黄子孙血脉里流传了千年的那点儿弟兄,什么样的代价不能付出?遗臭万年又算得了什么?

    “传周文远。”

    不大的功夫,一身白袍的周文远就过来,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那一地的尸体和血污一般,满身书卷气的周文远微微行礼:“忠诚伯,可以开始了么?”

    “应该怎么做你知道吧?”

    “知道。”

    “好,那就去做吧,我只给你三天的时间,最多四天。”

    “三天就已经足够。”

    “你去吧。”

………………………………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说起来也真是邪门了。这么些年以来,南都就没有如今天这么热过。尤其是今日,眼看着未时都要过了,天上的日头老爷不仅没有消停的意思,反而愈发的人们闹起气来,发了狠一般把蒸天炼地的热浪泼洒下来,生生的是想热死个人哩。

    树叶子都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仿佛不堪忍受这烘炉也似的天气一般,都蔫头耷脑的失去了那股子喜人的翠绿劲头儿。

    道旁的树荫之下,挤满了靠力气吃饭的苦哈哈们。南都是千年的形胜之地,虎踞龙盘金粉繁华,养活了千百种人。秦淮河上卖笑的姑娘、乌衣巷里求名的学子、桃花渡旁揽客的牙伙,虽然看起来各有不同。其实和这些靠一根扁担挑四方的苦哈哈们也差不了多少,都是混口饭吃而已,唯一的区别也不过是有人吃肉有人吃糠而已。

    天气都热成了这样鬼样子,苦哈哈们就是再眼热那几个铜板,也懒得动弹了。一个个敞开了衣襟躺在树荫下,或说些男人们经常说的话题,或直接呼呼大睡。一整天都是挑着货物奔跑,难得有这么个休息的机会,这么大热的天儿再上街干活儿。热死了也是活该……

    旁边“一品香”的章掌柜可没有这么舒适了,这些苦哈哈可以放弃几个铜板而惬意的休息,他章掌柜可不能。

    一品香是北安门一带有名的字号,说起南都的咸鸭子,一品香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掉不出前三去。且不说鸭血、鸭掌和肥嫩的吊炉鸭肉,一品香最拿手的绝活儿就是卤鸭脖子。

    章掌柜做的卤鸭脖子别的长处也没有,就是一个特色:味儿正。

    一品香的卤鸭脖子那味道,绝对是这南都城中最地道的,别家就是做不出这个味道来。章掌柜人矮体胖,又长了一双大肉泡子眼,活像是一条肥的不能再肥的五花头金鱼一般,附近的乡亲都喊他“章鱼”。

    要说这一品香鸭子,也是历经几代经营的百年老店了,生意红火的不行,每天都能有好几钱银子的进项,也不知有多少人眼红呢。

    可光眼红也没有用,人家章鱼章掌柜那是祖传的手艺,旁人也学不来。

    这买卖既能赚钱,还能随时吃到最肥的美味,早不知多少人羡慕呢。可其实呢?看着是好,其中甘苦也只有章大掌柜一个人知道。

    整个店面里,只有章掌柜一个人儿。之所以不雇帮工。一来是为了省下雇人的工钱,再者也是怕别人偷学了做鸭子的手艺。章掌柜又个老光棍儿,连个打下手的也没有,宰杀鸭子,拔毛上锅、招呼客人都是章掌柜一个人忙活,既是掌柜也是小工,同时还兼职账房、采办等所有角色。

    最苦的就是这个时候了,天气热的能晒死狗,还得忙活着烧水卤鸭,身边不是滚热的开水锅,就是热气腾腾的烤炉子,热的章鱼章大掌柜身上都往外冒油哩。

    可一到了傍晚的清凉时候,纳凉歇息的、喝闲酒、赚了几个小钱想打打牙祭的,等等这些人就蜂拥而至,章掌柜必须在天色凉快之前把所有的鸭子都做好,要是客人来了鸭子还没有做好,这生意还怎么做?

    “谁知盘中鸭,只只皆辛苦。”

    念叨着自己修改的励志诗,想着今天有能赚多半两银子,就是天气再热也得忍着,章掌柜还在不住的安慰自己呢:“这兵荒马乱的世道,能如我这般已经是不错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连饭也吃不上哩,听说城外有百十万的扬州百姓,要不是赴死军把他们救出来,说不定早做了鞑子的刀下之鬼了,人呐,得晓得知足……”

    “得儿”“得儿”的马蹄声中,一骑疯了也似的冲过玄武门飞奔而来,让这个沉闷而又炎热的午后顿时有了一丝生气。

    通体黑色的战马风驰电掣的跑过。神骏的姿态如同一道黑色闪电。

    无论是正在打瞌睡的苦哈哈还是正在忙碌的章掌柜,都忍不住的抬头观看。

    “好家伙,是出了什么样天大的事情才这么玩儿命的奔跑?”这样的战马应该就是说书文儿里说的那种“身高六尺,从头至尾身长九尺”的“乌骓宝马”了吧。

    如此炎热的时候,又是这么不要命的纵马飞奔,马肩、马胯处的毛片儿早被打的水湿,愈发显得乌黑油亮。蹄铁剧烈敲打路面上的石板,几乎能打出火星子来。

    好在这个时候街道上也没有几个人,骑马之人催动坐骑卷起一阵气旋,转眼之间就飚了过去。

    “嘶,”章掌柜牙疼一般吸口凉气儿:“那不是侠王的么?跑的这么急,肯定是出大事情了。鞑子不是给打干净了么?还能出什么事情哩?不会是……”

    唐王素有侠义之名,又在南都下层闹腾了好几个月,早和南都百姓混的脸儿熟。尤其是率领各路豪杰增援淮扬大战南都的壮举,更被民间传的沸沸扬扬,得了个侠王的美名,隐然已是江湖中的天字级第一号人物。

    能让唐王如此纵马飞奔的就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怎么瞧着这世道是又要乱起来的样子?”章老板弄了一辈子的鸭脖子,别说读书,就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出了“一品香”这仨字儿之外是大字不识一个。当然也就说不出“狂风起于清萍之末”的话来,可作为南都的一个小老百姓,还是本能的感觉到了一点什么。

    风潮未至大木依然,可树上的蝉儿总能事先感觉到远方隐藏在和风旭日之下的风雷。

    唐王骑着快马才过去不大一会子,又是十来匹飞马到来。

    和唐王一样的急促,这会章掌柜是看的清清楚楚。

    前些日子就是这些人整天堵着兴善寺的门口大闹,老百姓瞧的热闹还少了?尤其是马上那个全套宫装的长平公主,当日在兴善寺前的振臂一呼是何等的惊艳!那道靓丽的倩影也不知道在章掌柜这个老光棍的梦里出现过多少回了。

    长平公主把自己紧紧的捆绑在马上,脸色煞白的死死抓住马鞍子,在一品香的门脸儿之前一闪而过……

    金陵之地,历经数朝,天下烟云变幻之事早就听说的多了。对于时局的微妙变化,比其他地方的百姓也要敏感的多。

    “果然是赴死军那边有事情了。”放眼整个南都城,就是瞎子聋子也知道这两位皇室是和赴死军在一起作战的,如今这么着急的赶回来,就是傻子也该明白点什么了。

    “嗨,对面挑扁担的兄弟,今天鸭脖子便宜,要不要弄几个尝尝?”章掌柜隔街大喊。

    “怎么个便宜法儿?”一根扁担挑天下的苦哈哈们懒洋洋的隔空回话。

    “七个钱俩鸭脖子,要尝的赶早哇……”

    “好哇,好哇,果然是价格公道。”一品香的鸭脖子从来就是卖七个钱一只的,忽然之间就降价一半,苦哈哈们自然欢喜。纷纷过来,摸出身上的小钱购买。

    “难得这么公道的价儿,多买几个回去给家里的婆姨娃娃也解解馋……”

    看着苦哈哈的挑工们抢购,章掌柜心里也是肉疼的很:“按照这个价儿卖,不要说赚钱,分明就是贴老本的亏钱。哎,亏几个就亏几个吧,赶紧卖完赶紧清,一会儿上了门板装死人去,谁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再开门的机会……”

    北安门算是南都宫城的后门,门口的四个当值正懒洋洋的犯瞌睡呢,就听得马蹄声清脆,刚一抬眼就看到唐王纵马过来,急急高呼:“宫门重地,不可擅闯……”

    “给我滚开,老子有天大的事情……”唐王遥遥大叫,半点也没有要减速的意思,直直的就冲了进去。

    “这不是唐王嘛,我说兄弟,咱们要不要追一追……”

    “追个鸟毛,追上了还能有什么好处?”当值撇了撇嘴,对同伴说道:“天大的事情也是他们天家的事情,咱们要是追上去也是落不下好,歇菜了吧……”

    敢在宫门里头跑马的,可着整个大明朝也就是这么一位。

    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就算没有见过唐王,也听说这位爷的名头。也知道唐王是领着一杆子好汉保新皇的勋贵宗亲,别说是在宫里骑马,就是在武英殿上撒泼骂街也没有人能拦得住。

    看到唐王打马过来,宫中诸人早就躲的远远,就是那些宫中宿卫也是把脑袋一歪眼睛一闭,就当是什么也没有看见。

    偏偏唐王还是生事的脾气,别人不搭理他也好罢了,他还追着别人四下询问:“万岁呢?赶紧告诉爷万岁在哪儿?耽误了事情砍你八十回也不够……”

    “唐王爷爷。万岁在御花园和几个臣子奏对呢,商议的是国家大事,可不敢去打搅……”

    “赶紧领我过去,快着点儿,”唐王这才翻身下马,一把揪住那太监,鼻子顶着鼻子脸对着脸的大吼:“我的事情才是大事儿,天大的事情,赶紧头前带路……”

    说话间,长平公主也紧跑慢赶的过来,急的都喘不过起来的样子:“速速面见圣上……”

    一个当朝的皇叔,一个皇帝的亲生姐姐,看来是真的出大事情了。

    太监也不敢怠慢,小跑带颠儿的领着二人去了御花园。

    御花园中,亭台楼阁,小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