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罢,吃过早饭还得招兵!”
李信并不答话,招了招手。
红娘子眉心微拧,睡了一觉,刚刚压下的那些狐仙鬼怪之说,又浮上了心头,李信居然会功夫,从哪儿学来的?谁教他的?
毕竟十年寒窗苦读不是放嘴上说说,是真的要埋首于案椟之间,一个书生哪有工夫去学武?总之,李信越发的让她看不透,行为也越来越不符合常理,不摸清李信的底细,她始终疑神疑鬼。
怀揣着心事,红娘子与李信带上人手去招兵,杞县也是连年饥荒,到处都是灾民,只因地处于河南腹地,尚未遭受大的兵灾,比陕西好一点点,人口还未开始大量流失,听说能吃饱,青壮年均是大量报名,截止正午,已经有近千人踊跃参军。
至于这个军是什么来路,是官军,还是反贼,没人在乎,很多人抱着只要能吃饱饭,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思。
当然了,李信不可能要那么多人,否则他的粮食吃不消,按照常规的募兵标准,以抱石锁、开40斤弓和跑步挑选体质不错的兵员,约有五百人合乎标准,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李信又让这五百人站烈日底下曝晒,坚持一个时辰录用。
“李公子,这是何意?”
红娘子忍不住问道。
李信答道:“戚继光练兵,于狂风暴雨下站立不动,所练皆为精兵,我欲效法戚帅,练就一支无敌雄师。”
说着,一扫那些青壮,见很多人陆续现出了不满之色,当即喝道:“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如果连晒太阳都受不了,还不如回家去奶孩子,老子不要窝囊废,谁要回家奶孩子,趁早给老子滚!”
第十章 饿孚遍野
这话就很难听了,围观的民众也发出阵阵轰笑,有些想走的,因抹不下面子,只得留了下来,其实与种田相比,站一个时辰不算什么,主要是考验耐心与自我约束力。
要想训练出合适的燧发枪手,只能一步一步来,逐步让士兵有纪律的意识,接受纪律的约束。
“有谁愿意去和李某一起站的?”
李信冷眼扫向了身后的人。
“这……我和你一起!”
红娘子略一迟疑,表明了态度,毕竟她的心是系在李信身上的,对李信的怀疑也只是被鬼怪邪祟附了身,这并不是无药可救,适当的时候,找个跳大神的来驱邪就可以了。
更何况目前还只是怀疑阶段,没法确认,当李信表现出发狂,六亲不认的迹象,或者做出什么菲夷所思的事情,她才会行动。
“我来,我来!”
黄海、二瓤、杨彪等李信内定的心腹也纷纷举手。
“我们也来!”
张全、李得胜、吴长功、费三、杨大牛、王强、陆一鸣等人陆续跟进。
“哈哈,怎能少得了老汉!”
邢三带着班子站了出来。
头头脑脑都表了态,剩下的人不管愿不愿意,只能站出来。
李信不解释为什么要站,现在就和人讲要搞排队枪毙,绝对能把人吓跑,他只是巡视全场,按解放军初步标准,纠正着各人的站姿。
“你tmd的是背着个罗锅还是怎么着?”
“我草,挺什么肚子,瞧你瘦的和猴一样,有肚子么,缩回去!”
“腚撅那么高干嘛,两腿并拢,肩膀不要缩,抬头挺胸!”
李信走一路骂一路,不时给屁股踹两下、或者压压肩膀,拍拍肚子,当一圈走完,一个时辰也过去了,他把这近五百人编入了自己麾下。
与红娘子的部下相比,这些人纯结的就如白莲花,李信打算亲自带,做个示范,前世他虽然没带过兵,但他的手下有雇佣军,基本的训练还是有数的,更何况解放军的军纪大名鼎鼎,没看过猪跑,最起码吃过猪肉,稍微琢磨一下,不难整理出训练方法。
就目前而言,李信加上红娘子,手下有一千六百人,城中大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陆陆续续送来钱粮,少者百来两银子,几十石米面,多者五百两,百石粮食,加上县衙所得,勉强可以吃到南阳。
次日,全军一千六百人,加上部分家眷,合计近两千人,浩浩荡荡的上了路。
初秋本是收获的季节,但沿途所见,良田大量抛荒,田里光秃秃一片,连杂草都没有,道旁稀疏的林木,只剩下了一条条白杆子,树叶和树皮都被扒光了,路上到处是难民,成群结队,互相搀扶着,涌向附近的大邑,很多人衣不遮体,瘦的包皮骨头,神情麻木,面色黑黄。
“李公子,拿些粮食散给百姓吧。”
红娘子满脸的不忍之色,转头问道。
“哎~~”
李信叹了口气,前世他曾有一段时间呆在非洲,非洲虽然也穷,难民遍地,可好歹有联合国和各种人道机构组织救援,最起码饿不死,而大明的百姓,谁来救援?
“娘,娘,有草根,那边有草根,荻儿去拨过来!”
一名大概十岁左右的孩子,黑不溜秋的,看不出是男是女,突然惊喜的大叫,跑过去拨草,却是迟了一步,已经有两名汉子先一步拨了草根,随便捋了捋泥土,就塞进了嘴里。
“你们……抢我的草根!”
那孩子愤怒的大叫。
“阿荻,回来吧!”
边上一个面有菜容的妇人有气无力的拉住他,眼里流露出了悲哀之色。
这女子虽然穿着破烂,也蓬头垢面,看不清长相,但是李信的眼神很毒,能看出一种才女气质,显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于是向红娘子问道:“去看看?”
“嗯~~”
红娘子从女兵手里要了几个馒头,便与李信跳下马,走了过去。
“小妹妹,饿了吧,拿着,这是给你和你娘的。”
李信分辨不出男女,红娘子一眼就看了出来,把馒头递那黑不溜秋的女孩子。
“这……”
女孩子回头看向了她的母亲,腮帮子憋紧,暗暗吞着口水,那女子也有些犹豫。
“拿着吧,出门在外,谁没点难处。”
红娘子把馒头硬塞了过去。
“娘!”
女孩子的喉头嚅动着,但仍然没接,只是眼巴巴的望着她的母亲。
“多谢姑娘了。”
女子略一迟疑,稍微福了一礼。
女孩子再也按奈不住,接过两个馒头,递了一个给她的母亲,就狼吞虎咽起来,那女子则是吃相秀气,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
“军爷,军爷,行行好吧!”
“军爷,老婆子两天没吃东西了,求军爷救命啊。”
周围的难民看到红娘子居然发馒头,本来对这支军队还心存忌惮的,此时就如疯了一样,纷纷伸手大叫,眼里闪烁着森森绿光,还亏得有兵在,否则铁定会出手抢夺。
“再拿些馒头,分了罢。”
李信向二瓤吩咐。
“得令!”
二瓤郑重抱拳,回头安排人手去拿馒头出来,分发给难民,难民均是千恩万谢,拿着就往嘴里塞。
“哎~~”
红娘子叹了口气,问道:“这位夫人,就你们俩吗,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
那女子明显有难言之隐,迟疑了半晌,才道:“妾身姓周,乃松江府嘉定人士,早年嫁入京城,夫家孙氏,夫君于三年前病故,守丧期满后,妾身携女回返家乡,不料才过了临清,就被贼人骗去盘缠,还亏得妾身见机的快,及时逃脱,我们母女才保得一命,可是也因此迷了方向,随着难民,一路乞讨,再从地里刨些食,好不容易入了河南地界。”
红娘子同情心大作,劝道:“这世道兵荒马乱,路途危机四伏,仅凭着你们母女俩,很难回嘉定的,不如先跟着我们走吧,我们打算去投闯王,待得安定下来,再着人把你们送回嘉定,如何?”
说完,就给李信连打眼色。
李信点点头道:“小生杞县李信,这位是红娘,途中自有红娘照拂,我军军纪尚可,夫人不必疑虑。”
周氏想想也是,带着女儿,乱世中,两个弱女子能从临清跑来河南已经是奇迹了,再往南去嘉定,几乎不敢想,而且李信眉清目秀,红娘子也满脸正气,两人一看就是极为亲密的关系,这也让她放下心来。
“娘!”
那女孩子扯了扯周氏,眼底满是殷切。
“有劳李公子和红娘姑娘了。”
周氏暗暗叹了口气,向李信和红娘施礼称谢。
第十一章 宋应星
迎面一辆马车缓缓驶来,有十来个家丁护卫,一名六旬老者从车窗探出脑袋,看着给饥民分发馒头的一幕,不由捋须叹道:“民不聊生,饿孚遍野,这世道何时才能清宁啊!”
书童从车外道:”老爷,那位公子倒是个善人,要不要小的去打听一下是哪里来的军卒?“
“先看看再说。”
老者摆了摆手。
“吁~~”
书童叫停了骡子。
前方,近千难民基本上每人两个馒头下肚,李信见到更远处还有难民赶来,这可不得了,难民无穷无尽,再分发下去自己军中就不够吃了,于是打算招呼上周氏母女开拨,却是扑通一声,一个老者跪了下来,大呼道:“军爷,军爷,求军爷带上老汉吧,老汉能挑能走,只求军爷给口饭吃。”
“扑通!”
‘扑通!”
一听这话,顿时跪倒了一大片。
“军爷,军爷,老妇人会洗洗缝缝,还会做饭,求军爷收留吧!”
“军爷大慈大辈,菩萨保偌军爷!”
我草,被赖上了!
李信大吃一惊。
其实想想也是,从古至今,军队不扰民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自己不仅不扰民,还给老百姓发馒头,千年都未有过,这些看不到出路,没有生计的百姓,哪能不抓住机会?
不过李信并不恼火,反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这就是大明的百姓啊!
前世虽然有讹诈,有各种碰磁,有赖上你的,可那纯属好吃懒做,而大明的百姓只是单纯的在绝境中挣命,只要能活着,哪怕一丝机会都要抓住,但他不是流寇,不可能裹挟百姓去当先登,当炮灰,更不可能带着百姓上路。
红娘子也是怜悯之色大作,好在理智在告诉她不能任性,只是心里又不忍,不由向李信看去。
“乡亲们,乡亲们!”
李信连声呼喝,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那一双双殷切的目光让他有了种逃避的冲动,哪怕他前世再是冷酷无情,此时都不免侧然,但是必须硬起心肠。
“李闯出了商洛,已攻陷南阳,我军正是去往南阳,战场刀枪无眼,请乡亲们都散去吧。”
“哎哟,那可跟不得,快走快走!”
李信说的含含糊糊,老百姓本能的理解为了去打仗,顿时一哄而散。
红娘子深恨自己的无力,叹了口气道:“只有闯王才能救天下,战乱早日停歇,百姓才能早日得救,今日见着满地饿孚,你可有感触,还要和闯王争江山么?”
“呵呵~~”
李信呵呵一笑:“我从来不认为谁是谁的救星,他李闯不是,我李信也不是,人只有觉醒方能自救,好了,现在我不与你争辩,一切到了地头再说,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一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哼!”
红娘子不服气的哼了一声,眼神中满满的战意。
“嗯?”
周氏倒是听出了些什么,诧异的看了看李信,又看了看红娘子,神色中似是有所明了。
“军门,请问军门如何称呼,可是受杨制军(杨嗣昌)之命去往襄阳?”
这时,前面有一辆马车开来,十来个护卫随行,一名童子挥手呼唤。
“不敢,在下杞县李信,请问你家老爷如何称呼?”
李信拱手道。
马车徐徐停住,一名六旬老者被童子搀扶下了车,略一拱手:“老夫宋应星,不知李公子受哪位大人差遣?欲往何处去?可有功名在身?”
‘宋应星?’
李信微愕,这不就是著《天工开物》的那位么?在明末,有三位专著于西学的重要人物,一是徐光启,三年前病故,另一个是火炮专家孙元化,被温体仁构陷致死,最后一个便是宋应星,此人在仕途上没有大的进展,反临到老了,被任为亳州知州,明亡任广州知府,南明亡挂冠归里。
“原来是宋老先生,学生本是秀才,被县令污陷,已革去功名,此行欲往南阳,投奔闯王。”
李信肃然起敬,又拱了拱手。
“胡闹!”
宋应星大怒:“你堂堂读书人,纵有冤屈,可向学政申冤,怎能从贼?本来老夫观你心存仁善之念,起意结交,可是你……你竟甘做那衣冠败类,你太让老夫失望了,眼下朝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可为你手书一封,往襄阳寻杨使相(以辅臣身份督师称使相),或可给你个改过自新,建功立业的机会,你年纪还小,莫要糊涂啊!”
“喂,老家伙,嚷嚷个啥呢?”
“原来是朝庭的走狗,不是朝庭无道,老子岂会家破人亡?”
众人纷纷现出了不悦之色,甚至有人握上了刀柄。
李信摆了摆手,便道:“宋老先生,遍地的饿孚你也看到了,这还是初秋时节,收获过后,到了冬天和明年青黄不接的大长荒,惨象将不知严重到何等地步,不知有多少人饿死于道旁,杞县在全省八府十二州一百单六县中,战乱还算比较少的,天灾也比较轻,却成了这般局面,茫茫中原,何处是乐土?若非朝庭无道,怎会如此?
况那杨嗣昌乃阄党,若非此人与高起潜弄权,卢制军怎会惨死?学生对朝庭已经绝望,恕难从命。”
宋应星满身正气,沉声道:“你这小儿,休要狡辩,哪朝哪代没有饥荒,皇上登极之初,逢陕西大灾,难道就没有放赈救灾,可惜饥民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煽动,四处流窜,所经之所,赤地千里,若非那几个贼子私心作祟,天下怎会崩坏至此?
而杨使相辅佐皇上,兢兢业业,未曾有半点差池,九老(卢象升)之死错综复杂,实是主战与主和两派分歧巨大,不可以善恶一概而论,你莫要听信传言。
李公子,老夫见你人才难得,尚存善念,故才有此一劝,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你可莫要辜负了君父圣恩啊!”
“哈哈哈哈~~”
李信大笑起来:“他朱由检有何资格作我李信之父,我自小到大,未受其尺寸之恩,我父姓李,不姓朱,学生有负宋老先生的抬爱,只能说声抱歉。”
“你……你……”
宋应星指着李信,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这是妥妥的反贼,妥妥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李信又道:“别说我李信,天下百姓亦深受朱由检之害,若非他急功近利,刻薄寡恩,天下断不至于丧乱至此,称他一声君父,他可当得起?宋老先生,我知你是好意,奈何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先生请自便。”
“好好好,孺子不可教也,我们走!”
宋应星气的直点头,两条腿都在打着哆嗦,童子赶忙把他搀上了车。
“驾!”
童子一鞭抽上马股,车队缓缓启行,当从李信身前经过时,李信唤道:“宋老先生,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莫非看不出大明亡国之相?天下已到了打破重来之时,此非人力所能挽回,还望老先生冷静反思,学生言尽于此,他日或有与老先生的再见之机,届时将当面讨教。”
“哼!”
车厢里,传来一声闷哼!
第十二章 李闯王
南阳,古称宛,地处于广袤丰饶的南阳平原北侧,是豫西南的重镇,在其西南两百里,是南阳重镇邓州,月前被李自成率兵攻占。
近一个月来,自从打出了均田免赋,贵贱均田,五年不征的旗号,远近来投者如蚁附,手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