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名衣衫褴褛的老者突然歇斯底里的疯叫起来。
“什么?青龙?”
“娘的,真是青龙啊,这老家伙修了几辈子的福啊?”
人群疯狂了,这可是三千两黄金啊!
那老者也是兴奋的口吐白沫,两眼翻白,浑身抽搐。
“大夫,大夫,快让大夫来!”
司仪一看情况不妙,连忙叫了大夫过来救治,又是掐人中,又是针炙刺穴,还喂了几颗药丸,好不容易,把老者救了回来。
老者苏醒的第一句话,便是:“俺是做梦不?”
“老人家,恭喜你中了头奖,你不是做梦,那三千两黄金就属于你啦,还能走不?快随我去办手续。”
司仪笑容可掬道,心里却是暗暗叹了口气。
这他娘的是走了狗屎运啊,尼玛的,如何能不教他羡慕,妒忌?
不过他还不敢恨,只是摇了摇头。
很快的,那老者上台办了手续,双手举起一幅喜中黄金三千两的大牌子,向四面展示,满场的人,看的清清楚楚,更加疯狂了。
连这老家伙都能抽中巨奖,为何自己抽不中?
倾刻间,销量陡增!
长平公主酸溜溜道:“我才发现,原来北京老百姓这么有钱,就父皇最穷,到最后连几千两银子的军饷都凑不出来呢。”
“这……”
孙荻竟无言以对。
“号外,号外,荡寇军于觉华岛阻击清军,毙敌两万!”
这时,有报童挥舞着报纸,大声叫唤。
“哦?又胜啦,来一份!”
“还亏得摄政王啊,看来以后东虏再也不敢来北京喽!”
这是荡寇军大破多尔衮的消息,无疑是一份新年大礼包。
……
年后天气渐暖,已经于西安称了帝的李自成,正秘密接见满清使者。
那使者说道:“摄政王爷满载诚意,愿与大顺朝结为兄弟之盟,约定日期,共同出兵攻打信贼,事成之后,大清取河北,大顺取河南,双方永不再犯。”
李自成并不吱声。
牛金星冷冷一笑:“河北丰饶,又有北京,而河南残破,贵国摄政王倒是打的好主意呐。”
那使者呵呵一笑:“摄政王爷志在河北,恢复昔日金朝旧地,至于黄河以南,大清不会取。”
“哦?”
牛金星听出了话中有话,与李自成交换了个会意的眼神,就问道:“贵国摄政王是否也派人去了杭州?”
“不错!”
那使者道:“摄政王已遣使者去杭州与孙传庭和郑芝龙的人商谈。”
“郑芝龙?”
李自成和牛金星大吃一惊。
那使者摆了摆手:“自然不是郑芝龙本尊,其五弟郑芝豹与子郑森(郑成功)皆在杭州,想那信贼举倾国之力大造战船,身为海上霸主的郑氏岂能心安?请大顺皇帝明鉴。”
李自成眉心微拧。
从他本意来说,是很排斥与清军合作的,毕竟这是洗刷不去的污点,与孙传庭合作更有心结,当年潼关大战,他被孙传庭打的几乎全军覆没,闯军老八队,死于孙传庭之手者累累,双方有解不开的仇恨。
虽然在李自成心里,他更恨李信,但顺军中的很多人对李信并无恶感,毕竟李信对顺军作战非常克制,以劝降拉笼为主,事实上顺军的中下层将士是很乐于见到这种局面的,使得他们可以待价而沽,为自己留条退路,也不愿意真的与荡寇军为敌。
至于李自成在李信手上吃的亏,这牵涉到智谋,被算计了,只能怨自己蠢,相当一部分的士兵,反而对李自成和牛金星等大顺权力核心极为不满。
正是他们的无能,连遭李信算计,才让顺军损兵折将,死伤累累。
尤其是明朝降官,更是蠢蠢欲动。
原本李自成的名声就不好,投顺形同于投贼,而李信虽然也是靠起义发家,但人家不是流寇啊,从一开始就有固定地盘,又陆续有史可法、钱谦益、李仙风、高名衡等名士去投,而且李信的江山是朱家让与他的,崇祯下诏封李信为摄政王,合法性不容质疑。
投李信在名份上更立的稳,站的直。
另双方在对待明朝降官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顺朝是提防,并不拿降官作自己人,真正在事务上作主的,还是跟随李自成打天下的陕西籍同乡,而荡寇军虽然择官的标准很严,可一旦任用,就委以重任,只要大的方向不出问题,可任由放手施为,一展抱负。
这使得很多有真才实干的官员对李信充满向往,苦待王师前来。
李自成深明此点,对李信更是痛恨,他就搞不明白,自己哪里惹着李信了,这家伙不停的挖自己的墙角,虽然到现在还没伤着根基,却耐不住不停的挖。
同时,孙传庭与郑芝龙如果与清军联合,一旦李信败亡,他的大顺将面临极大的危机,甚至有灭国之险,毕竟在几大势力中,除去龟缩于蜀地的张献忠,以他的力量最弱,他以西安为都,是出于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的心思,他李自成发达了,要让家乡父老看的见。
但关中已经不是千年前的关中,水土流失厉害,土地贫瘠,难以支撑起一个国家,而李信与孙传庭占据的都是富庶之地。
不过在这当口,李自成想到的不是与李信联合,而是如何分一杯羹。
好一会儿,李自成缓缓道:“回去告诉你家摄政王,此事慎重,不可草率,应约定孙传庭、郑芝龙各遣重要人物坐下商谈。”
“好,我这就回宁远,向摄政王爷禀报!”
那清庭使者施了一礼,疾步退出。
杭州!
孙传庭、候恂、陈光裕、刘元斌、孙象贤等人齐集于布政使司衙门,面色沉重,清廷使者于不久前来过,声称已与李自成达成同盟,愿联络杭州,夹攻李信。
场中另有两人,一人三十来岁,体形壮硕,面容凶狠,长期行船让他的皮肤呈水锈色,指节更是粗大无比,另一人二十左右,面色白净,国字脸,身形高挑,眼神中隐有威势闪现。
此二人,正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与亲子郑森。
孙传庭与郑家,近乎于联盟,郑芝龙遂遣郑芝豹代表自己坐镇杭州,郑森则是自己要求过来辅助郑芝豹,顺带历练自己。
第三四九章 拥立桂王
(谢谢好友龙哥2628的两张月票~~)
“大家都怎么看?”
孙传庭稳坐太师椅,向下问道。
经过与杭州本地官僚的反复争夺,以孙传庭为首的外来派终于夺取了杭州,乃至于对整个浙江的控制,其中郑芝龙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是孙传庭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孙象贤与刘元斌两大太监,投靠了郑芝龙,候恂与陈光裕等人,又与残余的杭州本地势力有所勾结,在各方面掣肘着孙传庭。
这显然是一个各方经过多次妥协从而达成的不稳固联盟体。
孙象贤嘿的一笑:“这还用考虑么,自然是与大清结盟,共讨信贼,迎回皇爷,在南京登极。”
“北京不要了?”
候恂沉声问道。
刘元斌接过来道:“大清既愿为我大明出力,总不能一点好处都不给罢?更何况仅凭我杭州本地军力,哪有能力迎回崇祯皇爷,候老的意思咱家懂,谁又愿意放弃这半壁江山呐,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只有先在南京立了足,才能慢慢的想办法啊。”
“这……”
候恂语塞。
孙传庭暗暗冷笑,孙象贤和刘元斌代表郑芝龙,打的算盘不难猜,无非是以郑家的力量,没法在乱世中全取中国,但偏安一隅,拥半壁江山,挟天子以令诸候还是有可能的,郑氏世为海盗,本就对皇权没什么恭敬,今见乱世到来,想必是按耐不住,要趁势而起了。
候恂的背后,则是以杭州本地的富商和大地主为主,以及东南苏松一带的东林党人,这部分人同样有着一定的野心,试图在朝堂中主宰朝政,如南宋那般,权臣当道,说一不二。
孙传庭又问道:“两位公公言之有理,但迎回皇上,何其之难,即便是满人破了北京,也没可能放回皇上,甚至还会提出过份的要求,倘若皇上迎不回来,又该如何?况且闯逆罪大恶极,我等又怎能与闯逆合作?”
“诶,百谷兄多虑了。”
郑芝豹挥了挥手:“无非就是利用下闯逆而己,待扑灭了信贼,闯贼安能存,我等可与大清合兵,共剿闯贼,平分江北之地,至于将来如何,再作打算便是,明俨(郑森表字),你说呢?”
郑森略一迟疑,便道:“满清乃化外蛮夷,又多次入寇畿辅,犯下血债累累,而我郑氏乃华夏贵胄,怎能与虏辈合作?”
“迂腐!”
郑芝豹喝斥道:“不过是与满洲人虚与委蛇罢了,又不是要听命于他,待灭了信贼与闯逆,再行太祖北伐之事,亦不为迟。”
郑森暗暗叹了口气。
对于郑芝豹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清楚的。
郑家发迹于日本平户,他父亲郑芝龙原名郑一官,被侨居平户的华裔大海商李旦抚为义子,李旦因无子,于死前把家业赠予了郑一官,郑一官遂改名郑芝龙。
因把持对日本和对越南贸易,郑氏发展迅速,先后击败了广东海盗李香与荷兰人,声势一时无俩,拥有战舰数百艘,各类贸易船只上千艘,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说起来,李信如要逼迫日本向大明全面开放,郑芝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况且如他想夺取越南的水稻主产地,也必须先打掉郑芝龙海贸集团。
与郑芝龙相比,郑芝龙的几个弟弟明显才能匮乏,郑芝豹原是在海船上卖力气的,因郑芝龙渐渐地受到李旦重视,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却不代表郑芝豹真有过人的才能与宏大的野心。
孙传庭左右一扫,便道:“与满清结盟之事可暂且为之,不过,群龙无首可不行,那李信本就是一奇才,我等若再号令不一,互不服气,只怕未战就已先溃了,各位可有想法?”
“这……”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不明白孙传庭打的什么算盘。
因孙传庭手上有兵,论起在明军中的威望,也没人能大过孙传庭,众人在明面上,以孙传庭为主,没必要多此一举啊。
候恂试着问道:“百谷兄此为何意?当初是百谷兄把我等带出南京,我等自当以百谷兄马首是瞻。”
“过誉了,过誉了,孙某担当不起啊!”
孙传庭摆了摆手,便道:“北京朝廷名存实亡,那李信已公开宣称将把崇祯皇爷逐往海外,大明自那一刻起,已经亡了,但我等世受皇恩,身为大明臣子,怎能坐视大明被那李信篡而代之,诸位,可是这个道理?”
在坐的,没有一个敢轻视孙传庭,从孙传庭的履历就能看出,自出道开始,一路腥风血雨,十余年间不停的与农民军作战,后因诏对,惹来崇祯不喜,被下入诏狱,可见此人心狠手辣,有着自己的执着,今天突然说这种话,绝非随口一说。
大家相互看了看,目中满是不解。
陈光裕不禁问道:“百谷兄,莫非你欲反攻北京,救出皇上?”
“叹~~”
孙传庭叹了口气:“反攻北京,谈何容易呐,即便能大破信贼,还有满贼,而江南一地,人多文弱,无可用之人,亦无可用之兵,孙某纵有此志,怕是马革裹尸,亦未能完成,与其如此,不如后退一步,来人,有请桂王!”
桂王朱常灜,现年四十七岁,万历第七子,光宗异母弟,母孝敬李太皇太后,封于衡州(今衡阳),于天启七年九月廿六就藩,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桂王携子朱由楥、朱由榔逃往广西梧州避难。
谁都没料到,孙传庭居然偷偷的请来了桂王,这分明是要拥立新君啊!
在默不作声中,桂王携子朱由榔走入大殿,身后跟着马士英与阮大铖。
桂王虽仅年近五旬,但久病缠身,面色腊黄,头发灰白,全靠朱由榔搀扶着才能走动。
朱由榔有个哥哥朱由楥,也是个药罐子,桂王府的事物常年由朱由榔主持。
孙传庭立刻离座起身,下跪施礼:“臣顺天府尹,南京兵部尚书孙传庭叩见桂王千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内诸人均是暗道一声老狐狸,很明显,孙传庭秘密策划这事已经很久了,就是为了把桂王控制在手,他拥立桂王为帝,以从龙首功,挟天子以令诸候,偏偏无论是谁,都没法反对。
一来,大明宗室几乎都封在北方,被李信与李自成一网打尽,如要拥立朱明宗室,没有人比桂王更合适。
二来,桂王当面,又有孙传庭支持,如不当场表态,会把桂王得罪的死死的,将来杭州小朝庭建立,恐怕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但纵然如此,崇祯还在位,他只是封李信为摄政王,并未下禅国诏书,在名义上,崇祯仍是大明之主,拥立桂王,在本质上等同于反叛,这是心理上的一道巨大的坎,很难轻易迈过。
一时之间,诸人都愣着不动。
阮大铖冷哼一声:“桂王在此,还不速来参拜?”
郑森最先反应过来,郑氏长期在日本混迹,对中华的归属感不强,对崇祯更不会有什么认同感,当即扯了扯郑芝豹,下跪磕头:“大明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之子郑森,叩见桂王千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郑芝豹也下跪磕头:“大明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之弟郑芝豹,叩见桂王千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有了郑家叔侄带头,场中众人都清楚不能能再迟疑了,毕竟朱家什么德性谁都清楚,那真是睚眦必报,心眼比针尖还小,于是纷纷跪伏在地,向桂王称臣。
“众卿平身!”
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群人,桂王那腊黄的脸面竟现出了一丝血色,搀扶他的朱由榔,更是目中精光炯炯!
桂王的身体谁都知道撑不了多久了,而他大哥也是体弱多病,将来这大明的天下,还不是他的?
至于孙传庭、郑芝龙等拥兵将领,他根本不担心,大明两百来看的江山,什么时候容武人来染指?
第三五零章 十艘战舰
春暖花开时节,海冰渐渐消融,徐凯陆陆继继把李信、张鼐、三万将士及一众人等渡往觉华岛,横亘于觉华岛与宁远之间的海冰已经零散破碎,随着波浪浮浮沉沉。
荡寇军以战舰打头阵,运输船紧随后方,载着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向宁远发起了进攻。
宁远城墙高三丈,周长近两里,距离海边约有十里,宁远河绕城而过,多尔衮站在城头,面色阴沉的看着海面上那汹涌扑来的荡寇军战舰,心头暗惊,随即又把目光移向了距离城池一里之遥的宁远河。
宁远城选址于此,主要考虑到从觉华岛开来的船,可以直接驶入宁远河,从河岸码头把货物卸下,直接运到宁远,却未考虑过从海面来的威胁,货船能入宁远河,战舰也能进入宁远河。
荡寇军完全可以把战舰驶入宁远河,向城头开炮。
“摄政王爷,荡寇军的火炮能打到两里之遥,还是退吧。”
洪承畴叹了口气,劝道。
多尔衮目中满是不甘,问道:“倘若信贼继续攻打锦州,还要一退再退不成?”
洪承畴道:“信贼若攻打锦州,沿途须攻克锦西、松山堡,这两处,皆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堡,纵他火炮犀利,也非炮弹可以轰开,臣以为,信贼若真敢攻打锦州,对我大清或有利。”
“嗯~~”
多尔衮缓缓点了点头。
洪承畴的意思是,李信要想打到锦州,绝非短时间可以达成,明朝在锦州外围筑有松山与塔山两堡,依山而建,地势雄峻,尤其是从宁远去锦州,必走塔山,松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