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

第186章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第186章

小说: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恼怒,想到这逼就气。

    当初自己好心好意重用他,可最后这人竟然反叛自己,真是恶心人。若非他叛变,那关中和他中原一体,他岂会如此狼狈?

    “主公,大难当头,当摒弃前嫌,荣辱与共才是。”程昱劝说了句。

    “就算我愿意,他们又岂会同意?最后还不是眼睁睁看着张绣扫平徐州?估计等我曹操首级挂在襄阳城时,他们也不会出兵。”

    曹操甚至人心,有些烦躁。

    他都不用多想,等自己被弄死这些人估计还在自扫门前雪。没人愿意先出力,六国当时就是这么灭的。

    “主公,事在人为,若是坐以待毙,恐怕就算城破之日,亦不会有人援助。”荀彧宽慰的说了句。

    “不过就算想实行次上策,亦需先实行下,中两策。”

    “可一边派人同袁绍,刘备,刘璋等人商讨合兵一事。一边派人向诸葛亮传已障眼法,就说我军愿意割地求和,”

    “以此示弱,迁延时日。”

    “另外,主公还需派人迁移各地百姓,向琅琊国迁移,以此保证坚壁清野,扼守泰山郯城,以待联军商议结束。”

    荀彧抱拳劝说道。

    “其他都还好,可这迁移百姓,恐怕会激起民愤。虽然吾至徐州后,已经提前迁移了一不服,可陷入再迁,恐怕”

    曹操皱眉,没有明说。

    可他话里话外都是指向粮草。

    如今春耕已经结束,若是迁移百姓,也就是说这些百姓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没有粮食作物的来源。

    到时候,单单指望官府,八成是指望不上了。

    “主公,徐州尚有些许存粮,可以撑上一段时间,另外可派人去冀州运粮。冀州民殷谷丰,粮食堆积成山。”

    “想来,袁绍应该知晓眼前问题关键,会送些粮过来。”荀彧也想过这个问题,不由沉声说了句。

    “哎,袁绍此战当真是葬送了天下,可惜,可叹,可恨。”曹操没由来的说了句,他真的被袁绍气到了。

    “罢了,就依照此事去做。”

    “程昱,迁民之事就交给你了。至于和其他诸侯结盟,就交给荀攸。荀彧你则负责统筹各地大小事物。”

    曹操开始吩咐了句。

    “诺,”三人抱拳应下。

    说完,曹操又看向曹仁等诸将,不由开口道:“夏侯惇,着你为先锋大将,领军一万准备开赴小沛。”

    “诺!”夏侯惇错步应下。

    “曹仁,即刻召集各部将士,明日整军,次日三更起火生饭,五更出发,随我发兵小沛,务必争取时间。”

    曹操神情凝重,出征在外。

    这转眼,又要和诸葛亮对刚了。

    而且他听说,这个诸葛亮还只是个毛头小子,不足弱冠之龄,这让他无比郁闷,务必要给诸葛亮点教训。

    “诺!”曹仁也是应下。

    “好了,各部都且下去准备吧!”曹操有些没落的摆了摆手,有些疲惫。多久了,他都没体验过舒坦得日子了。

    “诺!”众武齐齐应声退去。

    徐州的危机,也是压在了所有人心头,让人喘不过气。

    随着众人离去,曹操瘫坐在首位上,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已经快半百了,可到现在却一事无成。

    挺累的,真的很累。

    有些时候他都在想,该不该坚持下去,可每当他看见众多追随他的部将武时,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不为别的,最起码不负他们所托。

    其实如今天下,有张绣治理,他也算看见了大汉的未来,只不过是非命也,他注定和张绣难以成为至交好友。

    起身,他叹了口气。

    禁止向家宅而去,他很久没回去了,他该回去看看了,其实他希望自己可以带着自己这些妻儿老小隐居。

    或许,这样也很不错。

    邪马台国,王宫内。

    此刻,王宫大殿上,罗列了邪马台国诸多武官员,加起来得有三十多个,只不过此刻却显得有些压抑。

    至于王宫首位,是一女子。

    女子身材婀娜,高挑,带着面巾,看不见她面颊,可是她那一对美眸,就足以让天下男人为之倾倒。

    女子是卑弥呼,邪马台国王。

    “女王大人,狗奴国又犯边了,边疆各城摇摇欲坠,恐怕撑不了多久了。”难升米皱着眉头,高声说着。

    “哼,该死的狗奴国,这短短月余时间,已经攻下我军十数座边塞,不可饶恕。”卑弥呼声音发颤,幽冷说着。

    “女王大人,狗奴国之所以能连续攻破我军多处边塞,皆是因为他们装备了大汉天朝赠与的利刃。”

    “据说是大汉朝臣曹操所赠,足有数百柄之多,各部勇士的青铜剑,骨刀难以撼动其分毫。”难升米有些感慨,叹息。

    天朝为何不选择他们?

    若是选择他们,狗奴国岂敢猖狂。

    哎!这都是命啊!

    “女王大人,若再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恐怕各个部落都将离心离德,到时候,女王大人恐怕都将”

    恩仇升皱眉说着。

    如今,国内外已经怨声载道。

    毕竟,邪马台本就是三十多个小国,或者说是三十多个部落组成比较好,若是一直打败仗,这些部落难免投靠狗奴国。

    到时候,邪马台将败亡。

    各地,又将陷入常年的战乱中。又或者被狗奴国给统一。

    听到这,卑弥呼柳眉微蹙。

    她也很着急,可是着急没用,安奈下迫切的心情,询问道:“诸位,你们可有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女王大人,吾从三韩听闻,天朝同样战乱不止,而曹操,只是其中一支,女王大人我们不妨也西渡天朝,进行求援?”

    “只要有人愿助,那我国将无虞,狗奴国便不再是威胁,甚至可以一统各部落。”难升米抿了抿嘴角,试探性说着。

    其实他也不清楚现在天朝情况。

    之前他知道这个消息,还是从三韩的商人口中得知,而这个商人则是从辽东公孙氏那边听闻的。

    具体过去多久,他也不知道。

    只是眼下,他们唯有此法。

    “去天朝么?据说天朝地大物博,他们如何愿意与我等小国交谈?”卑弥呼皱眉,有些担心说着。

    “女王大人,当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我们灭国,而且到时候可献上珍宝台布,此定能表达我们诚意。”

    难升米解释说着,同时信誓旦旦,台布是他们这边最好的布匹,天朝人一定会很喜欢很喜欢的。

    殊不知,这台布在汉朝就是垃圾。

    卑弥呼皱眉,沉思良久,她还是没有好的办法击退狗奴国,不由摆手道:“罢了,就依你之见,”

    “此番西渡天朝,困难重重,其他人吾不放心,难升米就由你去吧!你且去准备,明日就带人出发吧!”

    PS:推荐一本三国书,汉道天下刘协逃难时开篇,难度还行,老三国作者了,笔有保障。

    书荒得可以去看看,打个卡!

 第329章 会会旧友

    南阳,隆中。

    隆中因隆中对而闻名于世,也是诸葛亮出山之作。

    而这隆中,也叫卧龙岗。

    早年诸葛亮躬耕于此,后因为张绣将之绑出山,卧龙岗的名号并未显露。而如今,卧龙岗早已经是郭嘉等人饮酒作乐之地。

    此时,卧龙岗山丘下。

    张绣身着便衣,身后跟着胡车儿,以及十多个亲卫,各个扶着横刀,还牵了几头羊,拎着一些肉食。

    不过一个个面容冷峻打量着周遭。

    “主公,我们来这做什么?”胡车儿皱眉,这个卧龙岗也没啥值得来的啊,只是幽囚了郭嘉周瑜等人罢了。

    “闲来无事,寻旧友饮酒作乐,此乃人生一大幸事。”张绣温和一笑,解释道。

    胡车儿无奈撇了撇嘴角,

    反正他搞不懂,郭嘉周瑜这些只是阶下囚,有什么好喝酒作乐的。

    片刻,远处半山腰是一大片空地,空地上好多个茅草屋坐落这里,茅草屋外,是篱笆圈起来的一块块地。

    从下面看过去,绿油油的,应该是种了不少蔬菜。还有几个篱笆内,里面却是圈养了一些母鸡,低头翻找着虫儿。

    而距离茅草屋不远,是一条溪流,水流潺潺,极其清澈,向着山脚下流去。

    只不过溪流边上,

    一道女子倩影浮现,女子身着粗布麻衣,脸上不施粉黛,却亦看出俊俏,而此时她正拿着棒槌一下下砸在那石块上的衣物。

    砰,砰,砰!

    棒槌每一次砸下来,都溅出不少水花。砸了好多下,女子额头细汗冒出,抬着手腕蹭了蹭,继续砸着衣物。

    不过此时,女子旁边,一条灰黄色的土狗瞬间竖起尾巴,对着远处上来的一群人汪汪的叫着。

    “大黄,安静点。”说着,女子抬头,和远处男子四目相对。

    女子是孙尚香,自从张绣斩杀孙策,平定东吴后,孙尚香就到了此处,和孙权他们都隐居在这卧龙岗,过着粗布麻衣得生活。

    看着张绣,孙尚香美眸颤了颤。

    那是些许恨意,可下一息她又释然了,再度低下头一下又一下的砸着衣物,并没有去搭理张绣。

    虽然她恨张绣杀了孙策,

    可是她亦清楚,孙策选择的路就充斥着生与死,与其说恨,倒不如说是猜到了,她早就想过孙策得结局。

    张绣略微挑眉,按理来说孙尚香应该和自己还是夫妻关系。当然,他和孙尚香就像是刘备和孙尚香一样。

    虽是夫妻,可却隔有天谴。

    最终,刘备和孙尚香也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还好吧?”张绣很平静说了句。

    孙尚香手上动作没有停,不过当她有敲打三五下后,她缓缓抬起美眸,神情毫无波澜说道:“挺好!”

    穿着粗麻布衣,吃着谷糠之粮,旬日多纺纱种田,洗衣做饭,早晚可喂喂鸡鸭,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虽然很累,但真的挺充实。

    “呶,给你牵了几头羊过来,几个都是母羊,肚里都有小羊羔了,还有两个公的,你没事可以赶赶羊也挺好。”

    张绣努了努嘴,示意他此番带来的东西,他过来特地挑了一些受孕的,最起码可以让孙尚香有个盼头。

    估计这几头羊,今年十月份就能生小羊羔了。

    “谢谢!”孙尚香眼睛一亮。

    她并没有拒绝,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她过惯了这种平凡的生活,正是因为平凡,所以她知道这几头羊的可贵。

    “呶,还带了些肉,一会你给做些肉羹,可好?”张绣接过胡车儿手中的猪肉,草绳提溜着,估计有三五斤。

    “放那吧!”孙尚香平淡说完,看了眼亲卫手中提着的酒坛,她说道:“周瑜和郭嘉都去后山水泽中钓鱼了,

    你若寻,可去后山找找看。”

    张绣点头,带着人阔步而去。

    走出几步,张绣又停下了脚步,没有回头,而是淡淡说道:“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随时让人找我。”

    说完,张绣大步而去。

    后山,湖泽处。

    此处是天然形成的山坳,常年积水,从而两岸青柳,倒映在那碧波千里的湖面上,看着让人心旷神怡。

    青山绿水,挺好!

    水面上甚至又不少水鸟在追逐想要交配,不愿交配的一方,往往一头扎进湖水,片刻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头来。

    岸边,两个男子垂钓。

    正是周瑜,郭嘉二人。

    周瑜看上去俊美朗逸,而郭嘉却多出一丝不羁和洒脱,他手中始终握着酒壶,几乎酒水就没断过。

    “呵呵,又上钩了。”周瑜轻笑了声,然后一提竹竿,一条大半斤的鲫鱼露出水面,鲫鱼背部暗金色。

    “奉孝啊奉孝,你这放荡不羁的性格若不加以改变,恐怕今天你又得空手而归,到时候又该吃吾钓的鱼了。”

    周瑜摇头轻笑,打趣说着。

    没办法,这郭嘉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干了,他都已经习惯了。

    “呵呵,公瑾啊!至此垂钓难道真的是为了钓鱼呼?更何况,若是郭奉孝不再放荡不羁那还是郭奉孝么?”

    郭嘉大笑,没由来说了句。

    说完,他抓过酒葫芦,又是仰头闷了口浊酒,这酒喝多了伤身,虽然是粮食酿的酒,可这种没有特殊处理,对身体有害。

    显然,郭嘉脸色并不多好。

    “哈哈,说得好,”后面,张绣高声呼喝了声,然后大步上前。

    周瑜郭嘉微微皱眉,明显一愣,他们万万没想到张绣今天竟然会来这里,毕竟他们两个只能算将死之人。

    之所以能活到今天,主要是张绣的不杀之恩。可是他们依稀听说,张绣已经平定了袁绍主力,风头一时无二。

    “来,喝酒!”张绣抓过一坛子上等好酒,直接一屁股坐在郭嘉旁边,把郭嘉都给弄懵逼了。

    大哥,咱们不太熟啊!

    不过他鼻尖抽动,不由挑眉笑道:“好香的酒,”

    说完,他丝毫不客气。

    一把揭开坛布,根本不等张绣同意,直接抱着酒坛吨吨吨就是开喝。

    “好,好酒!”郭嘉豪爽说了句。

    他品酒半辈子了,可像这么好喝的酒真的没有,想到这,他又是大口喝了几口。

    周瑜相对郭嘉的洒脱,他反而多有拘束,或者说是狐疑,因为张绣无缘无故来这里的目的他尚且不清楚。

    “张丞相,是什么风,让您来了!”周瑜挑眉,看着张绣狐疑问道。

    “呵呵,不请自来,不欢迎么?”张绣轻笑接话,然后露出可惜得表情道:“哎!如今大汉繁荣昌盛,二位却看不到了。”

    “大汉?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该改朝换代了吧?”周瑜摇头轻笑,虽然他久居此处,可有些东西他还是知道的。

    张绣轻笑,没有直接回答。

    周瑜又是道:“张丞相,瑜斗胆,不知你准备何时废汉自立?”

    “为何非要废汉呢?”张绣挑眉反问,这个周瑜是在套话?

    周瑜不以为然,把鱼饵串好,再度抛入湖中,同时道:“也对,天下尚且未安,丞相没有思忖此事倒也理解。”

    “呵呵,公瑾啊,之前我们不也说过,或许这天下在张绣手中,会走的更远。既然如此我们又何须多问?”

    郭嘉打断,朗声笑说着。

    “张绣,不管今日你来作何,且与我不醉不归。”郭嘉抓住坛口,又是咕嘟咕嘟吞了不少酒水。

    这就酒水不同寻常,此乃琼浆勾兑而成,可以调理身体,滋养灵魂。

    “呵呵,奉孝果然一如既往如此洒脱不羁。”张绣感慨,没有郭嘉这个人对手,多少有些寂寞,挺痛苦的。

    说着,也是提着酒水和郭嘉共饮。

    旁边,周瑜也是无奈摇头,原先他还准备从张绣口中套些东西呢,现在看来,直接被郭嘉打乱了啊。

    “奉孝,你说,若天下重新一统,又该如何治理天下呢?”张绣喝了几口清酒,面露好奇问着。

    他之所以来此,一方面是见见老朋友,一方面是想多听听建议。至于如何箴言,那是他的事了。

    “呵呵,张绣啊张绣,你这莫不是在羞辱与我,如今荆州国富民强,此不就是你想要的大治之世么?”

    郭嘉气恼,有些无奈。

    他善谋略,可不代表他不懂内政,他自然清楚此时的荆州,恐怕才是真正的大治之世前兆,而执行者正是张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