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

第136章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第136章

小说: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主公,在入冬前还需缴纳一批税赋上去,就当是以防万一,毕竟成都等地不算太远,也算是稳住张绣。”

    张松解释了句,也算比较细致。

    “还要给啊?”刘璋露出不舍。

    “呵呵,主公无需心疼这些税赋,等张绣祈求主公时,主公大可翻倍要回来,想来张绣也不敢不给。”

    张松已经吃准了张绣顶不住。

    毕竟论地盘,张绣两州而袁绍近乎等于六州。论兵力,袁绍更是数十万,等拿下公孙更有幽北乌桓相助。

    论名望,袁家四世三公。

    无论从什么地方比,张绣都必败。

    “也罢,就当是打发乞丐了。”刘璋挥了挥手,蜀中还是比较富裕的,区区小钱还算能顶的住。

    荆州,襄阳。

    汉江上,一行人护送甄宓而来。

    船头处,甄宓亭亭玉立站在那,仅仅只是个背影,就足矣让六花失色。

    迎着秋风,甄宓感受着江南的不同。

    她久居河北,从来没来过江南,看着江面上捕鱼的渔夫,甄宓美眸略微露出些许错愕。

    因为这些渔夫并不像邺城渔夫那样面黄肌瘦,反而脸上露出笑意,她一路走来,还真没在几个百姓脸上看到这种笑容。

    “奇怪!”甄宓嘀咕了句。

    当下,也没去纠结,而是看着汉江的宏伟,看着那两岸的常青树,又或者看着不时跃起的江鲫。

    良久,登岸。

    甄宓本来是坐马车的,可考虑到此距襄阳很近,也就没有去乘坐,而是步行。

    一路上,她遇见了很多商贾。

    这里的商贾数量比他在邺城看见的还多。

    要知道,邺城可是河北重镇,向来被誉为除洛阳外,第一重镇,可就算邺城的商贾,也不能如此吧?

    恐怕,唯有如此才算南北走集。

    还有一点更让她诧异,这一路上碰见的老百姓,一个个虽然称不上衣鲜靓丽,可却大多穿着新衣。

    都是上等麻布裁制成的。

    这在她看来太不切实际了,因为邺城分了个东西城,一边是有身份的人,一边是穷人,城内讨饭者很多。

    至于能穿着如此的,太少了。

    可这里却很常见很常见。

    “奇怪,”甄宓口中嘀咕了句,然后上前,“老伯,我们是外乡来的,想问下,这里为何不见难民?”

    那老伯看了眼甄宓,后者衣着华丽,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女子,不过他却不惧,反而略显傲娇道:

    “姑娘你有所不知,荆州没有难民,就算有,也会被第一时间安顿下来,然后给与田地去安居。”

    “安顿下来?可是如今天下大乱,安顿说着简单,可却令无数人有心无力。而且我看这往来的百姓,各个身着新衣,这又是为何?”

    甄宓眸子中带着狐疑,道。

    “呵呵,别人不行,可不代表明公不行。至于我们身上的新衣服,也都是明公的缘故,不然十多年我们才会换上一身。”

    老伯颇为感慨,神情激动。

    “明公?是谁?”甄宓狐疑。

    “自然是张丞相啊,姑娘你不会没听过吧?”老伯诧异道。

    “张丞相?张绣?”甄宓错愕,“可是此人不是恶贯满盈,无恶不作么?”

    因为袁绍原因,再加上那个时代消息闭塞,以至于河北关于张绣的名声并不好,或者说甄宓听见的都不好。

    “你,姑娘你休要胡言。”老伯脸颊被气的通红,声音都急促了几分,要不是看在甄宓是个姑娘家,他早就破口大骂了。

    “念姑娘你是其他地方过来的,老朽就不拿你见官了。”老伯神色凝重,“若张恩公是恶贯满盈,无恶不作的坏人,那天下还有人不是坏人?”

    “不瞒姑娘你说,整个荆州,百万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为张丞相立生祠,而荆州百姓的一切,都是张丞相给与的。”

    老伯越说越激动,“想当年,天下动乱,同样波及到了荆州,无数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易子相食。”

    “可张丞相进入荆州后,先后惩治贪官污吏,又减轻税赋,还为难民安家立业,甚至一些服徭役,都有工钱和饭吃。”

    “他体恤民情,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若是有人反他,老朽第一个不愿意,就算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那老伯声音发颤,看神情绝不像是装的,很真实。

    这会轮到甄宓迷茫了,因为来之前,她对张绣的认知很不好,可眼前的一切却仿佛在告诉她,那是别人中伤的。

    不由自主,甄宓略带愧疚。

    一路上,她侧敲旁击,又了解了一些关于张绣的事,无不例外,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甚至没有一句不好的。

    硬要说有不好的,估计就是张绣不让荆州甲士收取他们送去的礼物。

    片刻,襄阳城。

    望着襄阳古城,她又愣住了。

    襄阳城被加固过,高耸入云,巍峨壮丽,绝不比邺城差。尤其是城门处川流不息的人群,实在太多了。

    而且这里的甲士克忠职守。

    百姓见到他们非但不怕,反而一个劲想要给他们送吃送喝,而后者也都是如同人民子弟兵一样,尽心照顾所有进城的。

    有些推车推不动的,他们上前帮忙,有些不认识路的,耐心去告知,一切的一切,让甄宓有些迷茫。

    入城,两侧街道繁华。

    街道两侧,各种摊贩卖力吆喝着。

    至于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因为入秋了,街道上百姓明显多了很多,甚至多了很多的孩童。

    往年,孩童八百年上一回街,现在多数孩子没事也能来溜达溜达了,一些小东西他们也能搞点尝尝。

    到了甄家安排的地方,甄宓脑海还是刚才火爆的街道,这里实在太繁华了,而且这里的钱和外面也不太一样。

    他之前就听说汉朝推出新币,没想到荆州竟然试行的这么成功。

    “李伯,你且去告知张绣,就说我已经到了荆州,目前正再甄府休息。”甄宓吐了口气,道。

    “嗯,”被称作李伯的低头应下。

    他是甄家安排在襄阳的管家,这里虽然没有甄家商业,可却有一处产业,只是很少暴露出来。

    而与之同时,

    将府内,城门侍卫快步而来。

    “启禀主公,甄宓已经进襄阳了,应该会先派人通报。”

    “哦,甄宓已经到了?”张绣缓缓放下手中书信,露出一抹笑意,之前袁绍回信称同意,张绣是挺意外的。

    “走,且去拜会一二。”

    贾诩:“???”

    贾诩一对精明的双目露出诧异神色,望了眼张绣,仿佛在说,主公你不是给天子找妃子么?你去干嘛?

    “主公,甄宓既是招纳入宫,那主公提前见面是不是多有不妥?”贾诩略微迟疑,还是阔步道。

    听着贾诩说完,

    旁边,胡车儿一顿挤眉弄眼。

    关键这老东西没注意到自己。

    这可把胡车儿气坏了,丫的,这老东西,寻常不是挺精明的么?怎么这时候蠢成这样?

    要不是看着人多,胡车儿都想上前照头呼了、

    没办法,胡车儿可是给张绣守过夜,而且还是一夜守了两个房间,又岂能不知道张绣以皇帝名义纳甄宓的目的。

    “咳咳,我先去验验货,呸,我先去探探甄宓口风,防止此人心怀不轨,刺杀天子。”张绣胡诌了两句,就带着胡车儿过去了。

    “探探口风?刺杀天子?”

    贾诩满脑子大写的问号,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欸!罢了!”

    贾诩摇头,自顾落座开始处理书,没办法,任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张绣的真实目的。

 第267章 不要脸的丞相亲验甄宓

    少顷,甄府。

    张绣带着一众亲卫阔步而来。

    随着下人汇报,甄宓连忙起身奔府院走去,走出没几步,看着对面龙骧虎步而来的张绣,不由一怔。

    那是张绣?

    怎么会这么年轻?

    在她的印象中,张绣应该是个中年男子,和董卓那种糙汉相像才对,毕竟西凉人大多如此。

    可眼前那男子非单没有西凉的糙汉形象,反而有几分儒雅,而且看上去年龄也不到三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岁。

    张绣同样看向了甄宓,后者青丝披肩,美眸宛如秋水般清澈,瞳孔如同淡蓝的宝石般令人移不开目光。

    最令人窒息的还是那张美到令人窒息的面庞,当真是粉雕玉琢,如同画中走出的仙子一般。

    甄宓:武力28,统帅32,智力75,内政62,魅力107当前,效忠阵营:无。

    张绣抿了抿嘴角,这颜值还真是有点过分,她这可才十五岁多一点,就已经107了,后世她被曹丕发现是二十一岁左右,正是女子最美的年龄。

    估计,二十一岁的甄宓魅力不会低于109,甚至和貂蝉比肩也不是不可能。

    这波还真是血赚啊。

    不过还没触发任务,看来得有婚约或者已经拜堂后才能触发皇宫任务,皇宫任务可是比寻常任务奖励多一些的。

    想到这,张绣心中打了个注意。

    得抓紧安排天子纳妃,毕竟甄宓怎么说也是给天子纳的,他也得注意一些,免得被他人抓到了把柄。

    此时,甄宓率先上前福礼,用着那轻吟的声音道:“奴家见过张丞相。”

    “不必多礼。”张绣一本正经说着,同时上前扶起甄宓。只感觉那纤纤玉手柔弱无骨一般,触碰很舒服。

    “邺城至此千里不止,这一路上舟马劳顿甄姑娘该累坏了,我已经令人安排了落脚的府宅,还让人烧了开水,可供甄姑娘沐浴洗去风尘。”

    甄宓本能的想去拒绝,可看着张绣那真挚的目光,再加上他已经安排了沐浴,以至于她有些不好拒绝。

    “奴家悉听丞相安排。”

    听着那银铃般嗓音,张绣整个人呼吸都有些急促,这一瞥一笑令他拿不住,尤其一个她说随便怎么安排?

    自己随便安排么?

    接着,二人并肩同行。

    当然,甄宓很是懂礼,特地落后了半个身形,至于一双美眸一个劲在张绣身上扫视着,仿佛想要彻底了解一个男人。

    走出百步,甄宓安奈不住心中好奇。

    温和一笑,甄宓侧敲旁击道:“丞相,奴家有多事不明,不知丞相能否解惑。”

    “呵呵,甄姑娘说笑了,何事说来便是。”张绣耸肩,露出那儒雅的笑容。

    “如今天下纷乱,各路诸侯皆不断壮大着自身实力,可他们治下与丞相治下有个本质的区别。”

    “那就是丞相治下百姓对丞相满口称赞,甚至为丞相死战也在所不惜。反而据我所知丞相与治下世家多有不和。”

    “其他诸侯正好与丞相相反,例如袁绍,其被称为明公,可河北难民同样数不胜数,袁家根本难以救治。”

    “或者说,袁家并不理会难民,反而任由各路世家壮大,正好与丞相的治国理念相驳,丞相以为谁是正确的呢?”

    甄宓一对秀眉微蹙,露出好奇。

    她小时候就心怀善念,而且智慧过人。早年河北饥荒,各路世家都大发国难财,她却劝自己家人散粮救民。

    听着甄宓的话,张绣有些诧异。

    一个女孩子家家,没事问这个,也是稀奇。

    “汉末虽是世家天下,可我始终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百姓如水,大汉将倾何尝不是因为百姓?”

    “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种,旬日风调雨顺尚能混口饥饱,可一旦遇到洪水干旱,百姓唯有饿死,朝廷却不思赈灾。”

    “故,黄巾之乱只是开端,灵帝不思原因,只想镇压,终归是把大汉推向悬崖峭壁的边缘。”张绣耸肩答了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甄宓美眸一颤,露出错愕神色。

    张绣看事务到是透彻,一语中的,当今天下无非是因为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导致,而原因就是世家土地兼并导致。

    “你是说,袁绍他们,选择世家而非百姓迟早会被淹没是么?”甄宓闪着美眸,看着张绣好奇道。

    “这倒不会,不过相比荆州的风平浪静,甚至说是一帆风顺而言,袁绍他们治下只会有大风大浪。”

    张绣不以为然答道。

    “可是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相比丞相而言,他有更多的影响力,甚至说,若是袁绍与丞相兵争,他的势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荆州。”

    甄宓一脸的疑惑说着。

    “袁绍,好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忠奸不分,良莠不知,如此岂可为主?又焉能胜我?”张绣睥睨天下般道。

    甄宓略微震惊,因为看张绣表情,他好像丝毫不惧袁绍。真的不惧么?袁绍可是天下诸侯心中的一把刀啊。

    一时间,甄宓心中五味杂陈。

    看向张绣的目光都带了几分欣赏。

    因为张绣的理念和她相同,她见识过战乱,见识过百姓流离失所,她同样想让百姓安定下来,可她甄家只能出绵薄之力。

    并排走在石道上,又是良久。

    甄宓再度开口,同样带着好奇:“张丞相,我看城内百姓其乐融融,少有难民,而且多数衣着光鲜,此等纵使大汉盛世也没能到达,你又是怎么做到的?”

    “国先富民,民则富商,商可富国,国强则兵锋正盛,从而驱逐胡虏,守卫家国。如此,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国家自然昌盛。”

    “当然,这个过程很复杂,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不过你只需知道,吾张绣治下,不会让百姓苦难便可。”

    张绣说的很轻松,同样也示意着这份责任、和张绣的执念,他必须将大汉打造成此等国情。

    “国先富民,民则富商,商可富国,国强则兵锋正盛?”甄宓心中喃说了几句,她总感觉张绣和她接触的人都不一样。

    甚至说,已经颠覆了她的认知。

    在她认知里,国岂会富民,民又岂能富商?更别说商去富国了,这些简直是荒谬,可是这些话从张绣口中说出,她莫名有种信服。

    甄宓思忖不解其意,接着眼眸左右看了眼,见无他人,不由凝重道:“敢问丞相,你此生志向是何?一统天下么?”

    说完,见张绣自顾走着,她也意识到自己这话有些不妥,她和张绣只是第一次见面,虽然相谈甚欢,可并不能交谈这般隐晦之事。

    “抱歉,是奴家多嘴了,还望丞相勿怪。”甄宓连忙福礼致歉道。

    “呵呵,无需如此。志向嘛,吾自然也有,不过并非一统天下。”张绣讪讪轻笑说着。

    甄宓静静看着,仔细聆听。

    “吾生平唯有一愿: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凡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吾愿为此志,殚精竭力,总有一天,要让世人知晓,吾大汉军威不可触,吾大汉子民不可欺。”

    张绣整个人气质陡然一变,整个人瞬间变得庄严,肃然。

    甄宓美眸一颤,神情怔住,她看向张绣,只感觉他身形都无形挺拔了几分,变得更加伟岸。

    足足愣了三息,她方才喃喃说着刚才张绣说的话,虽然短短数十字,可每一个字都抨击她的内心。

    虽然这些话好似出现过,可从来未能实现过,尤其近些年,乌桓、匈奴、乃至鲜卑,屡屡侵犯汉土,掳掠汉民。

    甚至,一代才女蔡昭姬都被掳走。

    大汉又何曾能做到张绣说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