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

第123章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第123章

小说: 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绣无奈笑了笑,摆手道:“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这些时日暗部给我盯紧城内这群世家,以防有什么异动。”

    “主公放心,一切尽在掌控。”

    关中,潼关外三十里。

    营寨密布,寨头旌旗涌动。

    此时,议事帅帐内。

    曹操看着来信,本就黢黑的面颊更加黑了,很是烦躁的一把将书信拍在木案上,叱喝道:

    “孙策、孙权这对蠢货,竟然这么快就把扬州丢了,孙策还战死沙场,当真愚蠢,吾还想孙策勇猛,能争取些时日呢。”

    语出,帐内众人凝重。

    荀攸看了眼曹操压下另一封信件,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旋即抱拳道:“主公,孙策既败,若可书信撤军?”

    “这到没有,若信中言,孙策虽败,可扬州张绣短时难以吞下,让我放心攻取潼关,他还特地派人押运了五万斛粮草以资军备。”

    “传令三军,明日给我猛攻潼关,务必在三日之内攻破潼关。”曹操高声说着,有种视死如归的神色。

    荀攸看着曹操那深邃的瞳孔,心中有数,到是其余众将,听着曹操的话,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直叫。

    “公达,韩遂那老贼可有消息?”曹操有些烦躁的说着,韩遂老贼之前口口声声说会帮他反叛刘备。

    可不知为何,这逼又偃旗息鼓了。

    这可是把曹操气个半死。

    毕竟一旦里应外合,他可以以最快速度拿下潼关,从而占据关中,吞并雍凉。

    或许韩遂也是知晓曹操的意图,就没有去帮助曹操夺取关中,毕竟拿下关中,以曹操这逼性格,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自己。

    更何况,曹操若真的势大就算了,此时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可实力却又被多番削弱,南不敌张绣,北不如袁绍。

    就连区区刘备,他都取之不下。

    投靠这种人,毫无前途可言。

    “回主公,韩遂恐怕是不会与我们里应外合了。”荀攸低头答了句,其实他清楚,曹操比谁都清楚韩遂是什么情况。

    “哼,这狗贼,看我破城后不活剥了他。”曹操恶狠狠说着,很是气愤,当即挥手道:“都下去准备吧!”

    “诺!”众将高声应下。

    随着众人退去,荀攸走至营帐位置又折返回来,望了眼曹操,他神情凝重道:“主公,若攸所料不错,若是劝你退兵吧?”

    曹操蓦然,并未否认。

    “主公,潼关城高墙厚,就算强攻进去又能如何?除非关中诸侯倒向我们这边,不然主公就算连战连捷,最快也需大半年时间才能坐拥关中。”

    “届时,主公再去迁徙各州郡百姓,真的来得及吗?恐怕那时候,就算张绣不北上,袁绍也已经吞并中原了。”

    荀攸有些感慨说着。

    曹操缓缓落坐,整个人都少了些往日那锋芒毕露的自信,那是枭雄的气息,可如今他却有些憔悴。

    沉寂良久,他讪讪答道:“退兵将代表着再难从来,就算他日时机成熟,也很难重现往昔,吾不甘心。”

    荀攸深知曹操性格,曹操刚才说出那番话,就是想再博一下最后的希望,自己这时候劝也没多大用。

    “主公,再有半月就该秋收了,若在秋收前,我军依旧没有进展,必须撤军,否则一切都晚了。”

    荀攸神情凝重,说道。

    说完,他轻叹口气,转身离去。

    帅帐内,曹操看了眼荀攸离去的背影,自喃道:“半个月么?希望吧,”

    次日,潼关上。

    刘备身披戎甲,扶着腰间双股剑,着急登上城墙,登高远眺,望着远处黑压压而来的曹军,刘备神情凝重。

    他身侧,张飞伴与左右,却丝毫不紧张,一双黑黢黢的环眼一个劲等着刘备屁股看,不时还咽了口唾沫。

    关羽则负责镇守长安,以关羽威名,足矣威震宵小,当然,更多的是去防范关内这些个诸侯。

    有关羽坐镇,这些人也会收敛一些,最起码不敢公然反叛,毕竟关羽那青龙刀还是很有压迫力的。

    更何况,刘备身边还有个张飞,这逼可是和马超斗到不分上下的狠人。

    “玄德啊,曹操如此大军压境,恐怕是想决一死战!”马腾目光深邃,沉声说道。

    “呼,如此也好。”刘备面无喜色答了句,别人不清楚,可孙乾昨夜确是告知与他,三军仅剩数日口粮。

    这已经是刘备尽最大能力换来的了。

    没办法,各路关中军大营全都在西凉,而关中千里无鸡鸣,运粮至潼关,十不存一,几乎全是仰仗张绣资助的那些。

    可是人吃马嚼,消耗太快了。

    如今他就等这批秋粮度日了,只不过这批秋粮还差半个月才能成熟,他必须想办法退敌,去解决口粮问题。

    一旦无粮,三军必然溃败。

    “传令各部,准备迎敌!”刘备转头看向张飞喝道。

    “哦,好!”张飞一个激灵,临走时余光还瞟了刘备小翘臀两眼,颇有种意犹未尽的表情。

    良久,战鼓雷动。

    一时间,充斥这片天地。

    呼啸声,肃杀声响彻,无不宣誓着曹操麾下士卒的精锐程度,最起码相交关中联军,要强上不少。

    曹操看了眼不远处高墙,他安奈不住,下了罗盖,直接登上两侧的鼓车上,撸起袖子,抓过木槌,直接来了个三通鼓。

    鼓音久经不息,曹操直接丢掉木槌,抽出腰间倚天剑,对着远处刘备暴喝道:“杀!杀!杀”

    其赤红着脸,声嘶力竭喊着。

    一时间,各部规划好的甲士开始整齐踩着步伐,盾兵前推,弓手压阵,云梯及各种攻城器械开始前移。

    而后方,投石车更是送出一坛坛火油,只听呼呼的声音,十来斤的火油坛就被甩飞出去,砸在了城墙上。

    轰隆!

    火油飞溅,久久难熄。

    不少火油沾染在那些甲士身上,更是染着了布衣,发出痛苦的哀嚎声。

    “他娘的,叫什么叫,弓箭手抓紧前压,射住敌军阵脚,别让他们这么快靠近。”张飞扶着利剑,狰狞暴喝着。

    张飞凶狠的目光配上他之前说展露的武艺,也是让众甲士稳住心神,开始张弓去射杀城下跑动的敌军。

    利箭如雨般落下,收割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那城上,城下的哀嚎,惨叫,咆哮声久经不绝,渐渐让人习以为常。可习以为常的同时,那一滩滩鲜血开始汇聚。

    甚至到后来,正面城墙都染成了血红,空气中的血腥味甚至在战后月余内,都难以消除,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第246章 迎帝入荆皇后伏寿

    数日后,许昌。

    豫州虽残破,可许昌建立新都后,也是引来无数人墨客,大大增加了此地的发展,看上去也是欣欣向荣。

    城内,董府。

    董承因女儿董妃嫁给当今天子,其也算是个皇亲国戚,更是拜为上将军,地位斐然,当然没有实权。

    而他,自然也是护刘派。

    后世,衣带血诏就是这逼伙同吴子兰他们搞出来的,险些把曹操给干了,而这一世其与曹操恩怨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化解。

    “家主,家主,府外有一人自称伊籍,说是荆州牧张绣麾下,特前来有要事拜会。”老管家一脸警惕说着。

    “荆州牧张绣?”董承略微皱眉,神情有些紧张,因为这几天他已经和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诉说此事准备趁着曹操归许昌前谋反。

    当然,这事毕竟没人知晓,他们也更加警惕,一旦发现那就是满门抄斩的死罪,谁都救不了他们。

    张绣远在荆州,应该不知此事,只是他无缘无故派人前来拜会自己是何用意?难道他这是想暗通自己?

    不过,当下为一切事物小心为上,董承当即皱眉道:“去,让他进来吧。”

    “诺!”老管家应下。

    少顷,偏厅处。

    伊籍望着首位上那年近半百的董承,其虽年岁不小,可却精神矍铄,看上去一脸的正气。

    “在下荆州牧张绣麾下,门下功曹,见过董国舅。”伊籍谦逊有礼,遥遥拜喊道。

    董承面无喜色,略带不悦道:“荆州牧张绣,若是我记得不错,我和张绣应该不熟吧?”

    “我主久仰国舅大名,生处曹营,却一心为汉,宛如当今当天一轮皎皎明月,让天下忠于汉室者尊崇,又何来不熟一说?”

    伊籍一脸仰慕,高举双手道。

    “哼,废话少说,都是聪明人,直接开诚布公吧,说说此番所为何事。”董承见惯了这些阿谀奉承,摆手说道。

    “呵呵,”伊籍尴尬笑了笑,旋即道:“既如此,那在下就不拐弯抹角了。”说着,他眼角余光向左右看了眼。

    董承略微皱眉,还是摆手道:“都下去吧,没我的吩咐,都不准过来。”

    “诺!”老管家带着两个侍女退去。

    “可以说了吧?”董承颇为不悦。

    伊籍温和笑着,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董承,旋即道:“不出意外,曹操要不了多久就会归许昌,不知国舅准备何时谋反?”

    轰!

    董承脑海瞬间一颤,

    他双目难以控制的一凝,双目紧紧盯着伊籍,因为那个词,更是让他双手都紧紧扣着座椅,他在想要不要杀了伊籍。

    这句话代表的意思太多了,

    若是传出去,他董家是要被灭门的。

    就算只是谣言,可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也断然不会放过自己,恐怕自己女儿都将受到牵连。

    看着董承的表情,伊籍心中骇然。

    显然,董承是真想要谋反,当然这谋反的对象是曹操,他是要助天子谋反,一旦成功他必然名留青史。

    而这一切,竟然全都被张绣预料。

    “神,神人呐,主公真乃神人吶。”伊籍心中感慨,原本他对张绣就很尊崇,可此事过后,他已经变成了狂热。

    偏厅内,足足沉寂十数息。

    良久,董承才是僵硬的挤出一丝笑意,“伊功曹,汝此话何意?曹公归许昌乃中兴汉室的好消息,与我何干?”

    “呵呵,当真无关?”伊籍挑眉轻笑。

    “自然无关,造反乃株连九族的死罪,吾岂会做这等蠢事,至于汝,若再敢造谣此事,吾必深究。”

    董承冷哼,眼中露出杀意。

    “呵呵,既然无关,那在下且去拜会昭信将军了。”伊籍笑着说完,旋即转身就欲离去。

    “昭信将军?”董承又是一愣,整个人都有些慌了,昭信将军不就是吴子兰么?伊籍哦不,张绣是如何知道的。

    难道他们中间有间谍?

    不过不管如何,今日他都不能放伊籍离开,当即喝道:“慢着!”

    “伊功曹,既然你都把话说这么明白了,那我也没什么好辩解的。没错,天子受困深宫,吾欲联合忠义之士救之,仅此而已。”

    董承神情凝重,说道。

    “只是让我想不明白的是,你是从何得知此事的?难道是子服泄密?可这也不能啊。”

    “呵呵,国舅无需多想,这些都是我主告诉我的,其神机妙算,猜到了国舅想要解救天子,故派我前来相助一二。”

    伊籍温和一笑,解释道。

    “张绣?”董承一脸怪异的看着伊籍,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张绣那逼算出来的,这种事是外人能算到的?

    太鸡儿扯淡了吧?

    糊弄自己寻开心呢?

    “如何相助?”董承挑眉道。

    他虽然不愿让张绣参合进来,可张绣已经知道,而且张绣实力不俗,若是有此人相助他应该可以简单一些。

    “简单,我主在许昌安插了不少眼线,原先是不打算这么早动用的,不过若国舅信得过,到是可以助力一二。”

    “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许昌虽然空虚,可满宠的许昌卫依旧不容小觑,国舅是准备占据许昌招人勤王,还是说”

    伊籍眼中闪着精芒神色。

    “自然是招人勤王,”董承都没有迟疑,接着又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其得知消息后必然勤王。”

    “关中刘备,其一心为汉,得知消息后,必然出关中,救援天子,与曹操决一死战。”

    “呵呵,刚出狼穴,又入虎窝么?”伊籍冷讽,旋即道:“且不说此二者能不能来及救援,关键二人不会过来援助天子。”

    “另外,单凭你们这些兵马,就算占据了许昌,可一旦曹操回军,那你等还是难逃一败。”

    伊籍神情轻蔑,冷笑说道。

    “哼,大汉志士数不胜数,一旦我高举勤王义旗,天下有志之士必然云集而来,如此何惧曹贼?”

    董承皱眉,冷哼说着。

    “呵,聚集过来帮助曹操打你们么?更何况大汉若真有如此气节,又岂会让曹操幽囚天子而无人敢问?”

    “董国舅你也无需自欺欺人,就算你能反叛成功,可等不到援军你们依旧会败,而你董家将被满门抄斩。”

    伊籍紧紧看着董承道。

    “那你说当如何?”董承皱眉道。

    “领天子,投奔荆州。”伊籍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张绣虽然没提这事,可想来若是他把天子忽悠到荆州,也是大功一件。

    “我主以才德治理天下,对天子更是尊崇备至。而如今我主已经拿下扬州,荆、扬二州有精甲百万,民何止千万。”

    “若是天子归荆州,那天下何人敢不从?若不从,那我主将领王旗,为大汉平定各处宵小。”

    伊籍越说越激动,隐隐描绘出一种董承掌内,张绣掌外,为大汉建功立业的场景,这也是让董承有些向往。

    “可是,这”董承隐隐意动,“此举荆州尚有数百里之遥,就算车马不停,也需数日,如此曹军必然截杀,到时岂不”

    “呵呵,董国舅无需多虑,想来你和其他忠义之士多有联系,应该能护送天子出许昌城吧?”

    “许昌城西南五十里,有一沙林,两侧有土丘,国舅你只需带天子到那里,我自会安排人接应,如何?”

    伊籍沉声说道。

    他目前手上能调动的也就三五百人,这些还是各地安插的细作或者商铺伙计等等,可以说动用损失很大。

    不过若是能把天子迎回来,那一切都赚了啊。

    他清楚,曹操一旦退居徐州,袁绍本就四世三公,在携天子大义,恐怕将无人能挡,必须想办法才是。

    董承沉思,良久,其郑重道:“此事事关重大,吾不可一人决断,这样,伊功曹且下去休息,我这就去会见其他几人,商讨最终对策。”

    “应该的,那在下就不叨扰了,国舅若考虑清楚,派人书信城内糜氏布匹旁的杂货铺。”

    伊籍温和一笑,他清楚董承动心了,接下来就该等了,想来用不了多久,而且即将秋收,荀彧忙于政务,也无暇他顾。

    送别伊籍,董承当即道:“吴伯,你且去密信送与他们,切记,你亲自过去,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诺!”老管家点头。

    而当天夜间,

    众人为密谋之事谈论良久。

    最后,几人还是敲定,决定投靠张绣,毕竟当下能护天子安全的只有张绣,袁绍更是居心不良。

    决定后,董承则派人由董妃这条线,将消息传到了天子那边,他自己则是开始秘密联系伊籍,商讨时日,准备这两日把事情给办了。

    皇宫,深院内。

    许昌的皇宫虽然远不如洛阳那般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