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殖民海外-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力回天的陈应选择了撤退,五万大军在冲出黄盖、曹真二部的包围圈时,只剩下了两万最忠于陈郭二人的部曲。
余等全部落入了曹军手中。
江陵城内,从痴『迷』权力、富贵、享受中的赵慈清醒了过来,可是已经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城中人心『骚』动,每日里都有逃兵,哪怕赵慈命人封闭城门亦是如此,因为,很多时候,守城的叛军都直接放下吊篮,出城逃跑了。
陈应回到江陵时,留守的十万叛军,非战斗减员了两万余。
赵慈看着依旧追随自己的陈郭二人,那叫一个后悔,拉着陈应的手就是哭泣道:“悔不该当初,悔不该轻视先生!”
陈应好言相劝:“上将军,如今战事失利,江陵也不可守,我等南下渡江吧!所幸我等俘获了一批江陵码头的船只,只要夜里在曹军水师大意之时,趁此南下,我等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慈面对陈应还有此“良策”,感动的一塌糊涂。
夜里,赵慈放弃江陵,领着十万大军前往码头,一时间火把连天,看似气势如虹。
可江陵城到内河码头的十余里路程,走着走着,先是火把海洋长度越来越短,接着两边也开始变薄,有时还成片的出现熄灭的现象,数量开始越来越少,并不是为了节约柴火,而是举火把的人少了。
山越将士多集中在中军保护赵慈,前后两侧的多是普通汉人将领自行监督,对于这种现象,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干脆跟着一起灭了火把逃了。
等到了码头,赵慈站在船头高处一看,顿时有些傻眼,根据火把面积一预估,最少了三万人。
赵慈心中无奈,只能含着泪认了。
船只有限,剩下的七万大军不得已分成了三队,谁为前队、谁为后队,却是一点注意都没有。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o_m
自己是想第一个过江,但怕遇到曹军,到时悬孤江中,无处可逃,而且,自己先走了,后面的两两队还会不会追随自己,过江而来都是个问题,刚刚不过几刻钟,不就有三万大军背叛了他,后军也容易被曹军发现,更不能选。
赵慈再次陷入两难,他那饥渴的大脑,哪里有此经验和才干。
这次陈才来到了赵慈面前:
“上将军,不如由我来打头阵,试试能不能『摸』过江去,您再居中军,与陈先生,郭先生一起带着他们的部曲过江,再留下五千忠诚的山越将士监视着后军过江,这样可以避免逃兵!”
剩下七万人,有两万是陈郭二人部曲,有五千是陈才部曲,且陈才身为山越人,出手又大方,在诸山越将士中,人员极好。
如此有实力的新人,让赵慈也不得不重视,思索再三,感觉只能如此。
从享受中醒悟过来的赵慈,毫不吝啬的赞赏:“好!陈才,想不到我山越中还有你这种智将,以前你被埋没,这次过江以后,某必重用你!”
“多谢上将军!”陈才拱手回礼。
但面上赵慈怎么看也不觉得有多欣喜,无奈的叹息一声。
陈才领着两万余人顺利了偷渡了大江,处于观望的赵慈在船只返回之后,兴奋的跨上了船只,陈应、郭石及大部分将领与他同乘一船。
从大江北岸江陵码头,行船到大江南岸的渡口,不过十余里水路,吓得赵慈整个人提心吊胆,在船头上跑上跑下,不时跪地求神灵保佑,而这个神灵,正是山越人的信仰水神共工,及他的麾下神将九头蛇相柳。
诸位将领对他的懦弱表现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产生了失望,以至于很多人心中将起事的失败,怪在了赵慈的头上。
波澜不惊的陈应,以及四处帮助他人,这时候依然忙着为大家加油打气的郭石,与赵慈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靠近南岸渡口时,曹军水师船队铺天盖地的杀了出来,远远传来大喊声:“抓住赵慈!赏金一百!”
………………………………
第135章 荆州八县
赵慈心中又气又怕,刚刚恢复的理智扔到了天边。
自己怎么就只值百金了?
气的是自己可是叱咤荆州,麾下大军三十万的上将军!怎么也得赏千金封万户侯。
怕的是落入曹军手里,曹『性』与荆州士族豪强关系暧昧,荆州有几个士族没有子弟落入自己手里,又有多少士族豪强被自己铲平全族,忙于享受士族豪强的钱财美女之时,无意间将自己推到了士族豪强的死敌的角『色』。
气终究被怕战胜,胆战心惊的赵慈看着还有半里河岸,一把撕烂碍事的蜀锦长袍,光着膀子,一个猛子,扎进了江中,用过人的游泳水平,向河岸游去。
被抛下的众将看的咬牙切齿,不少人就要张弓『射』杀了他,被陈应、郭石二人阻止。
曹军水师离叛军船队还远,等到追上的时候,叛军中军已经都逃到了岸上,看着岸上集结的五万叛军,不得已,曹军水师调转船头,带上叛军放弃的船只,杀上了北岸。
可怜五千忠于赵慈的山越叛军,与协裹的两万百姓,在水师、以及赶来的黄盖、曹真两路大军的围攻下,成了阶下囚。
湿漉漉冻得瑟瑟发抖的赵慈回到军中,五万叛军偷袭江南孱陵县,还没来得及组织民壮防御的孱陵,只有数十位衙役,哪里守得住。
曹军赶到时,县城已经生灵涂炭,除了老者幼儿,连个高过车轮的少年都没留下,锅碗瓢盆、厨具农具,能搬的,全搬走了。
再次协裹了数千的赵慈叛军逃进了、荆州与益州交汇处,属于五溪蛮势力的大山中。
成了弃子的诸县全部选择了投降。
荆州赵慈叛『乱』,一场参战人数近六十万的战役,自此告一段落,荆州再次恢复太平,左丰、蹇硕带兵踏上了回京的归途。
胜利的消息,事先由加急信使先一步送了回去,但这时候的朝廷已经没有时间欢笑了,不过胜利的消息,还是传播到了各处,以鼓舞人心。
只比一役,曹『性』有叛军俘虏二十余万,加上招募了数万难民,共获得了三十万屯兵。
且都是南方的人,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曹军先后有二十万屯兵参加了实战,使他们的不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卒,战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起没有什么训练、更没经历过实战、体质又差的郡国兵,强的多。
不过离常年征战的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三河骑兵、西凉兵等,这样真正的精锐,还有一大段距离,离丹阳兵都有些距离,真正的精锐之师,只有经历过硬战,才能诞生。
赵慈先后在荆州攻占了三十九个县城,如今全被曹军占领,并进行权力分配。
由曹军将领出任县尉、游徼等官吏职位把持军权,地方士族交换户籍城市任代理县长、县丞、主簿、佐史等官吏职位把持政权,豪强出任军政吏员。
汉朝县令长、县丞、县尉三职都是朝廷命官,但进入到东汉末年,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度越来越薄弱,除了县令长,余等县丞、县尉及主簿、功曹等吏员的职位,多落到了地方手里。
县以下的乡、亭、里,三级官吏都是由主官县令长任命。
各地职位空缺,消息传到洛阳朝廷,再派天使下诏书任命,就需要一段时间,党人、外戚、阉党,三方势力再一扯皮,没有三四个月,很难有朝廷命官上任。
这三四个月的时间,足够将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换上自己的人了。
到时新官上任,会发现,整个县城及城外的乡亭里都连成一气,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除了领时常拖欠的俸禄,什么也干不了,整个县,有他没他都没关系。
荆北南郡的襄阳、樊城及大江以南的孱陵,大江以南的江夏郡沙羡、平春、鄂县、下雉,共七县,由曹军代理县长之职,把持政权的县丞、主簿也都由亲近曹『性』的家族人员出任,下级乡亭里长官,全是曹军势力人员担任。
加上浈阳,此八县,是曹『性』视为未来以点破面的根据所在。
利用这战后几个月的休整缓冲的时间。
曹『性』先拜访了一直没有参战的黄忠,最终得知,原来是其老来得子的独苗黄叙染上了重疾,很可能就要夭折,爱子心切的他留在家中照顾儿子,并托付好友,四处寻找名医前来救治,但病情并未好转。
黄忠近战、弓箭顶级,斩杀夏侯渊,英雄一世的他,最后落得绝后的结果,实在是曹『性』心中的一大遗憾,如今机会摆在面前,曹『性』哪肯放过,连忙叫来了已经加入曹军,随军担任医匠统领,军司马衔的张仲景为其救治。
在众人陪伴下,由张仲景精心照顾了几天,黄叙病情总算开始好转,为了更好的后续治疗,黄忠举家随张仲景南下,搬到了浈阳。
拐来了黄忠之后,曹『性』收到了蔡瑁的来信,黄承彦夫『妇』同意了他的做媒,兴高采烈的曹『性』举大礼向黄家下聘。
中平三年五月,浈阳举行了盛大的订婚宴与纳妾宴,曹『性』与荆州七大家之一、名士黄承彦之女月英正式订婚,并纳鲍家三娘为妾。
宴席之上,娉礼的名单无意间流了出去。
黄月英订婚娉礼:良田十万亩,金一千,钱千万枚,还有数百各类珍贵的财物。
鲍三娘纳妾娉礼:良田万亩,金一百,钱百万枚,及数百各类珍贵财物。
气大财粗的曹『性』,娶名门望族黄月英的消息,一下在荆州疯传,并四处蔓延。
关于黄月英、鲍三娘两位“丑陋”的容貌,这类小道消息也开始传开。
九头蛇八旗将士在战场上立功众多,到达浈阳之后,一通奖赏下去,染红了其余诸山寨的双眼。
七位旗主每人赏田地万亩,军候赏一千,屯长三百,都伯一百,什长三十,伍长一十,旗兵三亩。
这可是旗田之外的奖赏,属于私人财产,可以转卖的。
鲍家山寨族人,一下子获得了近三万亩田地,其中嫁妆的一万亩还是熟地良田。
………………………………
第136章 曹性马均问对
荆州战后区,一片火热朝天的恢复生产,浈阳城内,更是每日里张灯结彩,曹军参战的人数二十余万,就代表着二十余万受到封赏的人员,这近半或出自浈阳,或迁来了浈阳。
又是赏地,又是赏钱粮战利品,让二十余万参战将士的家庭富裕了起来,参战将士成了各地的香馍馍,每一位单身者,都是各地媒婆的重要对象,每日里娶妻纳妾者无数。
没有相中的成婚也不要紧,有曹『性』这位什么都包的主公在。
六十万人交战,叛军又无节制的劫掠,大量的男人死去,造就的寡『妇』无数,俘虏之中就有很多,为了曹军的下一辈繁衍,这些寡『妇』俘虏,曹『性』出面全部牵线许配给了曹军将士。
还好这时候寡『妇』再嫁,受世俗认可,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鲍家山寨的榜样在前,加上同样发达的衡山山越正红旗旗主周朝,交了狗屎运的江夏山越镶蓝旗旗主牛力。
浈阳及周边的山越无比踊跃,一个个主动联系曹『性』,协商着加入八旗的事情。
举族加入八旗的就有三个山寨,共两千户,还有其他各地的五千青壮加入八旗旗兵。
加上一万赵慈军的俘虏,三千编入正白旗的山下汉人囚兵,八旗新扩充两万旗兵。
八旗增到了三万六千。
按尊贵排第一的正红旗扩编到五千,为人数依旧是第二的一个旗。
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与镶黄旗同属于曹『性』的亲信部队,扩编到五千,为人数并列第二。
号称敢死旗的正白旗,人数依旧最多,共一万四,其中六千东胡奴兵。
余等镶红、镶黄、镶白、两蓝旗,旗兵扩编到两千四。
曹『性』还从辅兵、屯兵中挑选出了两万一千正兵,以示鼓励。
这样以来,曹军共有正兵达十五万。
其中丹阳兵:五千
八旗军:三万六
海师:三万
屯兵加上沧海沿岸、东部海岸、荆州,总数量达到二百九十万。
正兵、屯兵加起来三百万,与只算人数,已经和常年叛『乱』的西凉羌胡相差无几,野战战力依旧有很大的距离。
每日里,曹『性』及曹军势力忙着巩固建设荆州,并且为南下南海郡做着准备。
三个月很快过去,时间进入到了中平三年八月,秋风徐徐而来,整个浈阳遍地都长满了饱满的庄稼、形形『色』『色』的杂粮。
马上就要丰收,浈阳境内,喜庆弥漫。
浈阳南郊,太阳挂于上空,却不再炎热,还给人一种温暖舒适感,秋风吹的小河边的垂柳随风摇摆。
顶盔贯甲,外套官袍的曹『性』蹲在田边,手抚『摸』着地里还有些发青的黄豆:“这是快成熟的黄豆?没得长了吗?”
“回回主公,正……是!”说话结巴的马均侍立一旁。
曹『性』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话说这比珍珠米大不了多少的东西就是黄豆,那黄豆大小的东西怎么算?
“会不会有其它什么品种?比这大上几倍的黄豆有吗?”
这句话把马均问倒了,肯定的摇着头,费了老大的劲说道:“不,可能,比这大大三……成的,就是是黄豆之王,了,怎么会……有大大,数倍的。”
看马均如此激动,差点没因为结巴而缓不过气与世长辞,曹『性』信了几分,再次自言自语道:
“黄豆也有杂交?这杂交黄豆之父又是谁?哪个朝代的?”
“杂……杂交?”马均对这新鲜词,起了兴趣。
这不是大汉最大的发明家吗?而且对木工及农业无比擅长,试试看他能不能搞出杂交来,哪怕是改良一下种子。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曹『性』站起身子,手舞足蹈的讲解起了脑海中,所有关于杂交的知识:“马大匠,这杂交,就是用良种种子发芽长的幼苗嫁接到野生的幼苗上,让这颗幼苗上半截结穗部分是良种幼苗,下半截扎根部分是野生幼苗……”
马均开始听的云里雾里,之后曹『性』又是解释又是比划,反复了好几遍。
马均只觉眼前一亮,往后不停挥手,一旁跟着他学徒默契的将竹简书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马均蹲在一个树墩上,拿出书刀,写写画画,不时抓耳捞腮,忘记了周围还有他人,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没想到对方真有启发,曹『性』心中激动异常,前世杂交水稻之父,利用野生水稻与良种水稻杂交,解决了困『惑』了华夏几千年的粮食产量问题。
让人口倍增、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突破十五亿人口、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华夏,得已吃上饱饭。
堪称一大奇迹,解了世界『性』的难题,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之后又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产量越来越高的良种杂交水稻,乃至亩产三千斤的超级水稻。
时下主要种粟,也就是小米,亩产粟三石,但汉代的亩比前世的市亩小的多,约等于0。228市亩。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汉代一斤大约有克,一石大概为六十二市斤。
亩产三石,折合成前世的重量单位,就是亩产粟一百八十六市斤。
一个亩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