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那是什么阳朔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李衍心下揣揣只觉得像是梦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害怕的情景。
张炎不是个喜欢趋炎附势的人但对于察言观色却有种本能般的敏感。他隐隐感到晋王和身在敌后的李雪鳞之间总有些什么不容外人置喙的东西。从刚才的反应来看未必是什么好事。
帝王家的事少管为妙。
晋王没继续问张炎也不再主动说什么。他端起茶心不在焉地润润嘴唇掩饰这尴尬的沉默。
当然张炎一向是个好运气的人。往大里说从这一刻开始他会找到一个能自由挥的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开山祖师。往小里说当他希望打破眼前的僵局时就有人适时地登场了。
一个亲兵紧赶着从院门外跑来。进屋后看了看一旁的秀才凑到晋王耳边说了些什么。
李衍听了没几句神色大变急忙问道:“人在哪里?”
见亲兵用眼神瞄了瞄张炎忙道:“无妨。若此事属实张先生自然能听得。”
亲兵这才退后两步跪下:“回王爷正等在院外咱们十几个弟兄看着呢。他们让我把这东西呈上说王爷看了便知。”
张炎看着晋王接过一柄单面开刃另一侧像锯子的古怪匕心中一动猜到了几分。
“没错!这东西阳朔总共也就三把一直贴身收着。”李衍细细验看了一会儿对亲兵道“快去把他们带来!”
转头对张炎笑道:“张先生你可真是个福星!这不正说着你笔下的药叉将军就遣人来了。”
齐楚几个甩掉追兵找了口水井将满身用腐烂牲畜内脏涂上的异味洗去又派人打听了晋王所在这才换上游骑兵的迷彩军装。几个游骑都是汉奴出身不了解师长大人和这位王爷之间生过的故事。他们原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被门口的警卫拦下便暂时退回找机会将晋王绑了来。
王爷能不能绑?若是在以前当良民的时代这个念头用雷劈也钻不进他们脑袋里。但现在他们是游骑兵全军的精锐。在这支左臂上有道蓝飘带的部队诞生那一天李雪鳞就说了:
“游骑兵是什么?军队是砍刀你们就是锋刃上最锐利的那一块钢!——普天下只有你们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
别说绑个王爷就算师长说去京城把小皇帝“请”来他们也不过觉得多花些时间多赶些路。“请”不来?笑话!
谁曾想富有挑战性的计划根本没实施的机会。才报了师长的名字那些夏兵就忙不迭把他们请进门。待得将李雪鳞交付的那把“丛林之王”递上更是比武将们的鎏金腰牌还好用转眼间就有人请他们去见王爷。
为了让军队只向自己效忠尽量淡化南边那个皇帝的影响自骑兵旅成立李雪鳞从没提过自己和大夏朝的关系是以除了老麒麟队员官兵们对于他的过去基本一无所知。而那些老兵是李雪鳞亲手用鞭子教出来的没让他们说的一个字都不会吐。只是经过此事游骑兵们对于师长的神通广大又多了几分佩服。
一见几个人的迷彩军装晋王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齐楚等人没有下跪叩头只是捶击左胸就算行过了礼。
“按规定执行任务中只需行简化军礼或注目礼。”这些人的头头注意到了张炎惊讶的眼神如是解释道。
“你们是阳朔派来的?”晋王惊喜交集“他现在如何?让你们来是不是要求援?”
齐楚一怔骄傲地笑了起来:“报告长官!我们师长现在是辽东没人敢惹的黑狼王!他派我们来是委托我全权负责协调和贵军配合作战的事宜——该求援的只怕是苏合人。”
——————————————————————————
“将军您回来啦。哎左将军人呢怎么没和您在一起?”
护院亲兵毫不知情地踩了个地雷。胡四海皱了皱眉没理会这个问题:“听说王爷已经回来了?”
“小半个时辰前王爷跟着几个便装的护卫还带了秀才一起回来。现在又来了一拨客就在里边……”
胡四海松了口气正要往外走却在大门口同一个人撞了满怀。
“将军!”来人正是刘大山。他原是胡四海部下军队之中很讲出身一日为主帅终身为主帅。虽说刘大山现在不归他管礼数一样不少。
“大山?慌慌张张做什么?我记得你镇守东门无事不得擅离。”
“将军有所不知!”刘大山对老上司也不隐瞒何况此时正需说得上话的高官帮忙“今早东门出了点事只怕已混进了几个奸细!”
胡四海二话不说拉着他往里走:“王爷正在里面有什么话当面讲。若真有奸细进来也只有请王爷下令封城搜查我等不能擅调麾下兵马。对了到底是何处的奸细?如何混进城?”
刘大山苦着脸三言两语将几个背尸匠的故事说了。
“有这等事!”胡四海又惊又怒还有几分好奇。
“都怪标下一时大意!”刘大山是真正追悔莫及“那几个人一副精干的样子举手投足干脆有力绝不是寻常百姓。尤其那领头的演得好戏!烧成灰我也认……”
刘大山这句话是没机会说完了。他们正走到偏厅门口听得脚步声齐楚警觉地一回头对上了满脸惊愕的东门守备。
“我们好像见过面。”游骑兵少校笑了笑“我猜另一位三绺美髯的是胡将军吧?我们师长曾得你照顾特别吩咐我替他向将军问好。
“哦对了我是辽东方面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直属特务营营长兼师参谋部临时联络官陆军少校齐楚。
“我说的官阶听不懂?难怪我们师长总喜欢别出心裁不过听听就习惯了。
“师长是谁?胡将军你应该认识我们师长叫李雪鳞。
“啊称呼官长直言不讳?没什么问题啊军中大家都直呼姓名不称表字。这是师长定的规矩。
“师长自然管着一个师。人数?我们这个师还不满编现在只有战斗人员一万人。满员的话应当有一万八千八百人。
“我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师长出前和我说过——在这里我就是联络官师长的全权代表。我的身后站着整个师的弟兄!”
——————————————————————————
“嗯哼!”茶馆老板用眼角瞄着坐立不安的左克平。可怜一个正四品的禁军将军成了供来往行人指指点点的抵押品。更悲惨的是另一位正四品的将军说是取钱结果一去不回。再这样下去抵押品就要变死当了。
“我说你那朋友还回不回来?若他再不来可别怪我不客气了。欠债还钱咱到衙门说话去。”
左克平抬头望天半晌长叹一声幽幽地小声地问道:“那个……你们这边缺不缺洗碗碟的人?”
——————————————————————————
对不住大家这几天公司上新项目、个人要上研究生课程、同时兼顾着找工作更新耽搁了。这次多码了点上来。本书不会tj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关于张炎的身份和将来所起的作用其实本章已经提示得非常明显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猜一下在书评里。都有精华:)
………………………………
第三十三章 端午
赫林好奇地看着几个汉人手上托个粽子呆不明白他们吃错了什么药。像是约定好的全师的炊事班都煮了这种裹着杂粮的绿叶小团那些平时凶神恶煞的军官一见这在他看来像是牲畜饲料的东西居然黯然神伤了起来有几个还偷偷掉了眼泪。让壶方官兵们大开眼界。
“那叫粽子汉人们过节时吃的。”他的哥哥达汉言简意赅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此事要说到三闾大夫。话说他在汨罗江畔……”胡芝杭倒是不厌其烦地讲了一大通可惜他这个蛮夷连汉话都听不全要理解这种引经据典的掉文不知等到哪年哪月。
“你说这粽子?”李雪鳞三两口消灭了一个含糊不清地说道“那什么……古时候汉人也分很多国家。有个国王很窝囊他手下一个大官治国是把好手却不被重用。他觉得这么下去肯定亡国没希望就跳江死了。没多久这个国家果然被人灭了。”
师长的解释倒是好懂但是——
“这和粽子有什么关系?”
“据说那大官很得民心又爱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他的尸体就做了粽子扔江里。”
“那粽子不是该喂鱼?为什么你们都吃了?”
李雪鳞打了个饱嗝拍拍他的肩:“听说是为了纪念他投江提醒大家能像他一样替自己的国家着想。嗯应该是吧。这个大官虽然和他国王一样窝囊至少还不算糊涂看得见眼前的危机。后来灭他国家的那个大国统一中原这个习俗就流传到所有汉人中。五月初五吃粽子就是这么回事。你说的那些人他们看到粽子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这也没办法。”
赫林无法理解这个在他看来极为荒唐的故事:
“也就是说有个小国的人担心自己国家担心到最后就自杀了。当地的人纪念他。灭了他们国家的人反而继承了这个风俗?”
他摇了摇头:“简直莫名其妙!”
李雪鳞挠挠头觉得对一个外族人解释这种融入每个汉人血里的文化传统实在有些困难。想了想说:“赫林打个比方。如果苏合人所有军队都打过来我们赢不了结果全战死了这事应不应该让人记住?”
赫林点点头。
“如果杀了我们的苏合人也敬重勇士觉得他们的族人遇到外敌也应当这样抵抗到最后一人就把这种纪念流传下去你觉得好不好?”
赫林又点点头。
“那个大官也是一样。虽然他的国王不是好东西但大家纪念他不是因为他当了官而是他能够担心自己的国家。这是件好事。一个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你们壶方人怎么称呼这种败类我不知道照汉人的说法他就是个汉奸。天地之间一个人什么都干不了大家抱成团才能够在天灾和强敌面前活下去活得更好。就好比我们这个师既有汉人也有壶方人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你哥哥可没少为这些人操心。你能说他操心得不对?”
赫林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这么说我有些明白了。”他想了想问道“可是那个官为什么要跳江呢?自杀是可耻的。活下去打胜仗这才是勇士!”
李雪鳞什么也没说手一摊耸了耸肩。
相处日子长了赫林知道这个看似消极的动作代表了很多意思。比如师长想说的是:“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
另外也不排除:“他就是自杀了我也没办法。”
当然更可能是:“他窝囊是他的事我们别跟着学就行。”
或者是以上这些的综合。
至少赫林知道自称天可汗的师长绝非善类。坚忍、顽强、狡诈、残暴无愧于苏合人称他为黑狼王。他真要死也决不可能是自杀。和他这头狼王比起来苏合人简直是善良的牧羊犬壶方人更是人畜无害的羊羔。
赫林毫不怀疑如果这个师寡不敌众全数阵亡李雪鳞的身边将是敌人留下的尸山血海。
但他也毫不怀疑这个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都不可能惨败到全员尽墨。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无论胡汉整个师所有官兵对此都深信不疑。在这个面对强敌朝不保夕的世界里大家就像李雪鳞所说紧紧抱成一团。他们对能力出众又肯和大家并肩作战的人给予无条件的信任。这种信任和他流着哪个民族的血说着哪个民族的话无关。
正是因为某种越了民族局限的东西这些愿意听从李雪鳞命令的人团结在了一起。所谓的军队似乎只是这个难以言状的东西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国家——国家这个概念未必能置于民族之上。也不是理想——人类所谓的理想一旦进入执行环节往往是最靠不住的法国大革命如此红朝的革命也是如此。
如果勉强要给它一个名字李雪鳞觉得可以称之为“归属感”。
别过师长赫林走到炊事班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中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请给我一个粽子。”
——————————————————————————
“再来一个粽子!”
黄启忙不迭劝道:“陛下吃多了积食一个就够了。”
小皇帝李玉澄嘟起了嘴。筷子一扔伸手就往琉璃碗中抓去。
黄启忙用袖子罩住了沉下脸:“陛下凡事过犹不及。就如这吃饭有八分饱足矣过则伤身。”
李玉澄对于这个像护崽的老母鸡一般罗嗦又倔强的老头毫无办法悻悻缩回手哼了一声:
“这粽子听说寻常人家都能吃几个不重样的朕身为皇帝难道还不如平头小民?”指指碗中小巧如杏儿的胭脂米八宝粽“这东西就是吃上十个八个又顶得什么事!”
黄启低头看看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用青竹叶包的粽子想了想又拿出一个。用浸了香露的丝帕擦擦手仔细剥了放在李玉澄面前的碧玉碗里。
“这真是最后一个了。上午李侍读还要过来陛下可别让他久等。”
小皇帝含糊地应了声三下五除二将嘴巴塞得满满跳下椅子往御书房跑去。身后传来黄启一如既往的唠叨:
“慢点慢点!陛下吃完饭不能跑动!慢慢走慢慢走……”
——————————————————————————
“陛下贵为天子一举一动不能失了气度。”皇帝家的西宾到底不一样关键时刻压得住场子。黄启见李玉澄老老实实地点头认错居然有了些嫉妒。
李毅将老总管一闪而逝的神色看在眼里笑了笑合上《尚书》放到一旁。
“今日不上课了?”李玉澄到底是小孩子心性和书本的距离只是远了十几二十公分笑容立刻挂在了脸上。
李毅又笑了笑拿过另一册书翻开道:“课自然要上。陛下若不趁着亲政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打理先帝传下的大好江山。不过我们今日也应个景来讲讲《楚辞》和屈子。”
“朕知道。那屈子不就是故楚国的三闾大夫作有《离骚》。这端午节就是因他而来。”
李毅赞叹一声:“陛下果然是天纵其才。不错除了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吴楚旧地还会赛龙舟听说江面上百舸争流两岸看客数万很是热闹。但春秋战国之世多少英雄豪杰贤王名相为何天下人偏偏记住了一个屈子?陛下可曾想过这一节?”
李玉澄老实地摇摇头见李毅笑吟吟地看着他脸上一红想了一想道:“依朕看来屈子忧国而死只是其一。三闾大夫文名盛极天下记得的人自然多。”
李毅点点头又摇摇头。
小皇帝糊涂了有些被捉弄的感觉沉下脸来:“朕说得到底对不对?怎的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先生意欲何为?”
李毅忙告罪行礼完了不紧不慢地又抽出一本书摊开:
“陛下所说不能算错亦非完全。屈子之死流传千古固然因其人负有盛名比之寻常文臣武将更能为人所知。但陛下须知世上之事不能仅看正面还要看看反面。”
“反面?”
“正是。请问陛下可知屈子投江所为何事?”
“故国残破、礼仪沦丧、颠沛流离楚王无力回天群臣不务正业周遭强敌环伺……”
李玉澄和他孪生姐姐一样是个极聪明的孩子。说到此处恍然大悟不由得以手扶额:
“先生可是想说百姓纪念屈子不仅因他于民有功一代才子。更因为楚王无道强秦暴虐众生敢怒不敢言这才借着三闾大夫之名明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