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 >

第112章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第112章

小说: 我打造了盛世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面前一个年轻人,更像是在和同辈交谈。

    这份感觉很是古怪,却也让人无比欣慰。

    北王殿下,果然不负盛名啊。

    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欣慰含笑间,罗老头很快就恢复了曾经的无赖本色,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秘密全都烂在了三人的笑声中。

    “老头子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值一坛塞北红。。。。。。。?”

    “咦。。。。。。鬼医老爷你可真是会找机会啊!”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得辣呢!”

    “哈哈哈哈哈。。。。。。”

    。。。。。。

    欢笑声回响小院,王府仆人听闻也是一脸欣喜,好像整个王府都被平和围绕,让人心情舒爽,新的一天令人振奋无比。

    于此同时。

    邺城门外的北河道长队如龙,锦衣龙骑正策马而来!

 第249章 钦差再临

    邺城北河道。

    数百人的长队威严前行,以锦衣龙骑为首,长龙蜿蜒在官道之上,惊得路旁百姓商贾不敢出声,就算有华贵的马车,也是万分忌惮远远地让开一旁,眼里满是震撼。

    那惊人的仪仗不需多言,前列的锦衣龙骑尤其引人注目。

    淡金色的铠甲,在晨光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耀眼得几乎胜过了朝阳,在律法严明的大玄国土,金色唯有皇家才能使用,仅是看到这种光芒,就已经吓得不少人颔首回避,惊异的神色从未断绝。

    恭立道路一侧。

    众多百姓静候着长队而过,不敢发出丝毫声音,敬畏和激动布满了面容,听闻着那整齐无比的马蹄声,连心都快要跳出嗓子眼。

    “哒哒。。。。。哒哒。。。。。。”

    马蹄声渐渐远去,胆大的青年才敢抬头,遥望着不断向邺城方向靠近的惊人仪仗,军马兵将数百人的威严画面还在脑海回荡,激动的呢喃却是已经在耳畔响起。

    “我的天,这是什么大人物啊!”

    “你问我?”

    “也别看我啊。。。。。。”

    “好家伙,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了不得啊,就刚才过去的那高头骏马,估计也得值好几十两银子,一定是大官来了!”

    “几十两?!你没看见前面的将军都穿着金甲?依我看,至少也得几百两!”

    “我的个乖乖。。。。。。”

    “他们好像是也去邺城。。。。。。?”

    “快快快!咱们赶紧赶路去看看,邺城一定有大事!”

    。。。。。。

    远远遥望着惊人的长队,前来邺城的各地人士惊得面色涨红。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

    那惊人的长队已经来到了东城门前,即便还有几里的距离,已经看得出入百姓震动不已,连守城的军士都双眼发直,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大压迫力!

    一色的锦衣龙骑前列开道,沐浴着金色晨光而来。

    其后龙旗飘荡,紧随的军士皆着精甲威武不凡,整齐的步伐一看就是军中好手,肃穆的神色给人以莫大的肃穆之感,好似历经血海而来。

    那稳稳前行的数百人队列,威势空前,甚至远胜当日凶悍无比的吐蕃千骑,威严和肃杀之气中,逸散着让人难以直视的贵气,惊得城门前噤若寒蝉!

    即便还未近前,城门已然静止。

    包括守城军士在内,所有人都石化在了原地,惊异的眼眸不断地放大,无比震撼地远望着不断靠近的华贵长龙。

    在那惊人的队列中,身骑鬃狮黑马的凉州都督张之栋格外醒目,即便有锦衣龙骑开道,那位独自骑马的戎装猛将陪行马车,仍然让人感到惊艳。

    美髯犷面,手执寒刀。

    远远一望,就让人心中敬畏不已,尤其是那双威势逼人的豹眼,与传闻中的朝堂猛将一般无二!

    在数百军民的敬畏注目下。

    长队缓缓前行,场面中充满了威压肃穆的气氛,没有丝毫的声响,激动的神色布满了百姓的面容。

    张之栋早已习惯百姓的目光,丝毫不为所动。

    唯有再临邺城,那醉人的塞北红让他心动,眼看就要进入城门,不由得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却是没有太过放松,想到那位北王殿下,眼里有了几分期待。

    似乎是感到四周太过平静。

    身旁的马车素帘被缓缓掀起,身着紫服的钦差大人姜太渊悄声注目,打量着四周的环境,沧桑的面容里略有期待。

    “哒哒哒。。。。。。”

    马蹄声还在继续响起。

    姜太渊悄声打量着四周的百姓,眼里带着几分平和,眼见往来静候的各色人群多了不少,比起曾经的所见,邺城似乎变得兴盛,脸上露出一丝不出所料的淡淡笑意。

    那位殿下在此,的确是一方百姓的福泽啊。

    目光掠过眼前百姓,姜太渊期待地望向城门,竟是见到曾经破败的邺城大门也焕然一新,连城墙都加固翻新了,有几分改头换面的意味,不由得眼里一愣。

    以他所想,邺城应该会有所变化,经由胡维宣之口,姜太渊也得知了新盐和新酒的火爆,邺城因此而有所改变,都在预料之中。

    却是没曾想,竟变化如此之大。

    不由得,姜太渊注目而去的眼眸认真了几分,望着那挺立城门前的军士,似乎有些眼熟,又好像脱胎换骨一般,就如同邺城的缩影,彻底改变了样貌,让他心中愈发震荡。

    短短数日不见,邺城竟有如此变化,倒是真的出乎意料。

    此行定要好好细看一番,北王殿下的封地,究竟还有何奇异之处。

    含笑点头。

    太傅姜太渊缓缓放下素帘,眼里的期待愈发浓郁,即便还未见到北王殿下,却是忍不住地好奇不已,甚至连城门都没进去,就已经有些心头微热。

    也不知有多少年,这位文道大宗师没有这般激动了。。。。。。

    那短短的一眼,已经让姜太渊心中期待不已,对于此行充满了无限的希望,还未开始,就已经有些庆幸和好奇。

    而在他方才悄声打量邺城东门的时候,也有人在紧张不已地注意而来。

    孙二原本被这突然而来的阵仗惊得不轻,不敢有任何的声音发出,也不敢有所异动,生怕在这种大场面下,闹出什么笑话。

    他倒是无关紧要,却是不能丢了殿下的面子,哪怕来人看起来牛皮哄哄,硬扛也要站起笔直,邺城绝不能被看轻!

    抱着这种决心,孙二可谓是打足了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就好像打了鸡血一般挺直了身板,面对锦衣龙骑的目光都不闪躲,几乎让不少龙骑心生诧异。。。。。。

    也正是因为这份激昂,孙二不经意地直面瞥见了那个马车里的老翁。

    只是一眼,他就惊得心中一颤。

    那个老翁,他再熟悉不过了。

    正是数日前来过的钦差大人!

    当日,就是因为他和人家多嘴,差点儿害得殿下背上了杀人罪名,这个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他后来也参军赎罪心中坦然了不少,再次见到还是心里一个激灵!

    这老头前来,一定有大事发生,甚至八成还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

    孙二鼓足了勇气,几乎僵住的腿都猛地一抽,悄声向着身旁的兄弟附耳出言,而后他自己就从兄弟们中间退了出去,不露声色地向着城中而去。

    待到悄声走进城门,孙二直接撒丫子狂奔,一口气就奔到了北王府!

    钦差长队还没进城,王府就响起了家丁的通报。

    “启禀王爷,有守城军士来报,钦差大人前来!”

    秦风和罗季正在闲聊,听闻这话心里一愣。

    钦差又来了?

 第250章 不可怠慢

    “启禀王爷,有守城军士来报,钦差大人前来!”

    听闻着王府家丁的通报,正在闲聊的秦风等人眼里一愣,这才过去了多久,怎么就又有钦差前来。

    经由秦风问询确认过后,孙二被带入府里,即刻严正地禀报着所见所闻。

    “启禀殿下,小人亲眼所见,之前来过的钦差大人又到了咱们邺城,小人绝不会看错那位大人,方才就在东城门外,足足有几百人之多,领头的铁骑穿着金甲和锦绣长衣,看起来很是了得的模样!”

    紧张严肃的话语响起,小院都沉寂了几分。

    姜太渊。。。。。。

    还有锦衣龙骑!

    秦风听完一语,神色严肃了几分,心里有了大概的底细,对于姜太渊的此行,有了些许的推断,锦衣龙骑是只听命于当今皇帝的亲卫,特权比起普通官员还要大的多,能让锦衣龙骑护送而来,姜太渊必定有着极大的权利,不是先前那般的暗查能比。

    能让姜太渊带着如此的阵势而来,绝不会是为了什么小事,而邺城能值得这样兴师动众的,能被皇帝看在眼里的,只有可能是盐和铁两样东西。

    无论是哪一样,都是根基般的存在,价值难以估量,此次面对姜太渊,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容不得丝毫的懈怠。

    他能带着皇帝的意图前来邺城,自己也能通过他向皇帝沟通,从而取得那传说中的宝物五色龙涎香,这里面的博弈,就看谁的底气更足了。

    缓缓起身。

    秦风随口赏赐了忠心报信的孙二一笔银钱,以做嘉奖和鼓励,在孙二的激动做礼下,同时向着目露震动的王勋沉声下令。

    “即刻传唤邺城所有官员,包括许统领、方王傅、薛县令在内,都在王府门前恭候姜太傅。”

    王勋闻声严肃做礼,应声之际眼里却是有了几分犹豫和不解。

    “属下遵命!”

    “殿下。。。。。。就算姜太傅前来,您也不必这般重视吧,你可是王爷,除了接圣旨,哪怕见到了太傅,也不用这么。。。。。。”

    话语虽是忠心耿耿,认知却是极为有限。

    钦差卫队想必已经入城,秦风也没有功夫多做解释,只得无语地瞪了一眼。

    “姜太傅是当代大儒,又身兼皇命而来,岂能失礼?你忘了上次差点出糗的丑事?此次前来比非寻常,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是再有那般失礼之举,本王就罚没你一年的俸银!”

    惊闻此言,王勋立刻收敛了不少,无比严正地做礼应命大步离去。

    鬼医罗季身在山野,已然懒散惯了,又身份特殊,既没有兴致琢磨这种事,也没有恭迎钦差的必要,懒洋洋地抱着酒坛子离去,好像对于大名鼎鼎的姜太渊,还有着几分嫌隙的意思。。。。。。

    仅仅数息之后。

    王府门前满是邺城官员,以北王秦风为首,治下文武官员皆静候相随,早已得知消息的许朝元也已经赶来,次身而立,神色极为肃穆。

    方诚和薛松涛也是神色严正,面容里带有明显的期待,同时又不失文官的儒雅礼节之气,挺身而立。

    那场面,惊呆了不少路过的百姓。

    他们无法想象,到底有什么大人物,竟然让北王殿下都这般严阵以待,只是偶尔瞥见这一幕,就惊得挪不动步子,立在北街两庞,目露惊异地悄声观望。

    顺着北王殿下和众官员的目光望去,北街以南并无人影,也好像比起往日宁静了不少,。

    唯有阵阵的马蹄声远远传来。

    “哒哒哒。。。。。。哒哒哒。。。。。。”

    那整齐的马蹄声,就好像战场的号角,给人以莫大的压力,随着愈发清晰地传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神。

    尤其是在今日的寂静长街外传来,格外地引人注目,就连不知情的妇孺路过,都被这种不同寻常的声音惊动,神色紧张地远远眺望。

    在千百人的注目下。

    沐浴着金色晨光的锦衣龙骑绕过了街口,突然出现在了视线当中,那满载着朝阳的荣耀和尊贵,一眼就死死地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足足近千人,只是望见开道的金甲骑士,就已然惊得不敢出声,眼里唯有敬畏,悄声观望着长队铺面而来,不敢发出丝毫声音。

    唯有悄声望见殿下和众官员神色如常,百姓们才有了几分底气,知礼地立于长街两侧,心中任有敬畏,却是没有先前那般慌乱。

    面对着不知身份的非凡阵仗,即便是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也仍然挺立着发抖的身形,随着父母静立在北王府附近,好像不愿挪动脚步,要为殿下助威。

    无比肃穆的注视下,如龙般的长队迎面而过,直直向着北王府而去,眼看已经不足数尺!

    锦衣龙骑中的领头一员翻身下马,神色淡漠地朗声通报。

    “钦差大人姜太傅到!”

    那语气很是冷漠,没有任何情绪,只让人感到一阵凉意和肃杀之气,却是响彻了长街,没有一个人能置若罔闻,好像语气里的高高在上来自神魂,贵气得理所应当。

    这一幕,自然激起了许朝元等人的不满,神色沉下了几分。

    王勋甚至气得握紧了拳头!

    一个骑士,竟然无视北王殿下,这般高傲地通报出声,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奈何大局当前,他们不敢失礼,又见殿下淡然而立,丝毫不为所动,众官员只得将这份不满压下,等候着钦差姜太渊的露面,把眼前的一切记在了心头。

    在静候之下。

    长队中的张之栋神色里闪过了笑意,矫健地翻身下马,与缓步走下马车的姜太渊一同前行,感受着诸多官员和百姓们投来的严正目光,心里不禁感到了震动。

    军民齐心。。。。。。

    不过数日不见,邺城确实已经脱胎换骨啊。

    两人悄声对视,将那份传来的淡淡敌意全然不放在心头,眼里只有一丝诧异,带着期待的目光稳步前行,一前一后走出长队,径直从挺身而立的锦衣龙骑旁走过。

    望见亲率众官立于门前的年轻殿下,依然如初见那般淡然微笑,沉稳的姜太渊也不由得面带慈笑,上前拱手做礼。

    “北王殿下,久违了。”

 第251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身着紫服的姜太渊稳步走出卫队,在张之栋的陪同下立于王府门前,目露慈光含笑做礼,全然不失大宗师风范,更多了几分威严。

    “北王殿下,久违了。”

    今日的姜太渊与印象略有不同,多了几分身在高位的威势,却没有掩去那份大儒应有的礼数和气度,让人崇敬非常。

    平和的言辞和满布皱纹的慈笑,一眼就让人心生尊敬,从以身居高位的气势来压迫他人,德行和风度当得起大宗师的名号。

    不经意间,也与方才的锦衣龙骑对比鲜明,愈发让人敬佩。

    文道的素养和德行,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的那股平常淡然气度,才是一种极其高明的风度和境界。

    眼望着姜太渊先行做礼,恪守人臣之本,许朝元等人的眼里也不由得露出敬佩,对这位只闻其声未近其人的传奇太傅很是尊敬。

    秦风自然也不会失礼,同样微笑做礼回应,气度丝毫不输。

    “姜太傅,久违了。”

    “本王听闻太傅前来,深感欣喜,与一众官员再此静候,多日不见,太傅风采依旧,还请进府叙谈!”

    这番话语响起,众官员目露平和。

    感受着拳拳盛意,就连向来看重礼节的姜太渊,也在此刻挑不出任何毛病,上到北王下到众官,只让他心中欣慰,即刻就道谢应允。

    经由北王相迎,姜太傅和自称“初次”陪同而来的凉州都督张之栋先后随同而入,气氛很是融洽,好像有种说不出的默契,连众官员也是看得眼中欢喜,百姓都惊叹于大人物的气度,为殿下得到这种人物的尊崇而自豪欣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