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有何面目,面见他们?”
说完,袁绍又摇了摇头,露出叹息之色,他疲了,他真的没有脸面。或许,此番他病在了心里。
“主公,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冀州官民虽痛,可亦不恨主公,可若是主公自暴自弃,那我冀州将沦为中原那般炼狱……”
“主公,为了冀州,你当振作起来啊!”审配也是痛心疾首说着。
虽败,可不能自甘颓废才是。
“不,不了。”袁绍摆手,他心早已经死了,他再也不是那个天下霸主,呼风唤雨的袁绍了。
“尚儿,送他们回去吧!”袁绍又躺平在哪,有气无力吩咐道。
“主,主公,你可是河北霸主,袁绍袁本初,岂能如此颓然?如此不顾全大局?你让我等追随者如何安身?”
沮授也是有些恼怒,顿时冲道。
“愣着干嘛,送客!”袁绍眉头微皱,虽然很气,却已经不足以让他动怒了。
“二位大人,父亲需要休息,请回吧!”袁尚恭敬客气道。
“主公,你当真要不管不顾了么?如今张绣已经遣诸葛亮为主帅,征讨曹操,曹操派人书信,希望与主公结盟,共抗张绣,”
“如今,曹操已经联合了刘璋,刘备,主公,只要我们和他们联合,定能击溃张绣,还望主公主持大局。”
沮授不愿就这样放弃。
“孟德?”袁绍眉头一挑,好似勾起了他一些好奇,接着却还是摇头叹息道:“罢了,罢了!”
“尚儿,为父已时日无多,明日,我会颁布文书,宣布由你继承大业。”袁绍神情暗淡无光,吃力说着。
听道这话,沮授审配一愣。
心中轻叹,有些无奈,却并没有多说什么,袁绍这个状态,还不如把家业交给袁尚,说不定还能康复。
倒是袁尚,心中狂喜。
自己父亲终于愿意放权了?
“父亲,孩儿才疏学浅,万不能担此大任,还望父亲收回此话。”袁尚郑重,抱拳铿锵说着,该装还得装。
“尚儿,你当真这么想的?”
袁尚心里咯噔一声,自己老爹这是啥意思?
不过说都说了,亦不好变。
“父亲,孩儿年幼,就算继承家业,也应当由二哥继承。”袁尚绷着神色说着,推脱免不了的。
“也好,熙儿虽不受我待见,可亦是吾亲子,如今谭儿已经离世,理应如此。”说到这袁绍看向审配,
“正南啊,借这机会,让人去唤熙儿过来!”
袁尚:“???”
他人傻了?这尼玛是亲爹么?
自己客气客气啊,不是真让你把家业给袁熙那吊东西啊!
自己老爹啥时候这么耿直了?
审配,沮授却是皱眉。
眼下冀州情形,根本不能立袁熙为世子,内忧外患,更何况,袁熙既不是长子,亦不是嫡子,尚且无才无德。
“爹,二哥他……出去狩猎了!”
“不如,有什么你大可告知我和二位军师,我们定代为转达。”袁尚皱眉说着,心中却带着冷意,
袁绍竟然想让袁熙继位?
不可能,他绝不饶恕。
袁绍若真想这么做,那,那也不能怪他这个当儿子的心狠手辣了。
“尚儿,你天生聪慧,为父甚是喜爱。待文书下来后,你便继位执掌冀州,兼领平原一郡。”
“至于熙儿,让他去幽州吧!为父只希望你兄弟二人能齐心协力,能大破张绣。”袁绍叮嘱说着,他并不是想袁熙继位。
“父亲你放心,吾与二哥定然齐心协力,共抗张绣。”袁尚松了口气,心中狂喜,说到底他父亲还是疼爱他的。
他还真以为自己父亲要逼自己做不该做的呢。只要自己执掌冀州,那自己二哥还不得言听计从?
“好了,至于曹操那边,一切皆听公与的,不可忤逆。”袁绍说完,又摆手道:“都退下吧!”
“父亲好生休息。”
说完,袁尚领着二人退走。
出了房门,沮授审配对视一眼,然而齐齐作揖拱手道:“吾等见过少主,愿为少主殚精竭力。”
“呵呵,两位无需多礼。你们皆是父亲心腹大臣,还望日后多加指导与我,切莫让吾走上不归路。”袁尚抱拳说着。
“少主言重了,吾等老臣只求少主念在往日功绩的份上,莫要……”沮授没有说开,可心中却是无奈的。
新老交替,同样会有一大波心腹交替,本是袁绍的心腹,想在成为袁尚的心腹,恐怕有些难啊!
袁尚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
“对了,方才你们说曹操的事,你们以为如何?”袁尚眼珠子一转,温笑问道。不过内心却想的是,抓紧兵权。
如此乱世,兵权为王道。
而曹操这个事件,就是他握牢兵权的关键所在。
“少主,曹操以与张绣麾下诸葛亮交战与豫州小沛,交战期间,曹操多以守势,胜少败多,不过他却多迁民与北,恐是想坚壁清野,屯兵郯城了。”
“而如今,他不光光想要结盟,还向我冀州求取百万斛粮草用于急救。”沮授详细的解释了下。
“什么?这厮还想借粮?”袁尚有些发火,百万斛粮草这可不是小数目,按照现在中原的粮价,百万斛粮可值数亿,
甚至十数亿。
关键还不一定有这么多钱就能买到。
“主公,话虽如此,可如今我们和曹操已是属于唇亡齿寒,不可能独善其身。若任由张绣覆灭曹操,那我们迟早会步其后尘。”
“所以,授以为,当资助粮草,甚至是战马,唯有吾等齐心协力,方才能和张绣决一死战。”沮授紧绷着神色道。
袁尚皱眉沉思良久,终是挥手道:“此事容后再议,待明日父亲宣布退位后,吾自会处理此事。”
“另外,派人去乌桓,告知他们来意,我袁家想要东山再起,少不得他们帮忙。去之前带上金钱美婢,绢布锦衣。”
“这……”沮授迟疑,却没多言。
若是袁绍,他不会擅自动用乌桓的力量,因为在袁绍看来,这是内部的事,最多用他们一些战马。
可袁尚却不以为然。
估计……要变天了!
乌桓各部擅射者恐怕有数十万之多,若是真联络乌桓,中原大地将再度被荼毒,这些蛮荒游牧,只会更加嗜血。
唉!具体是喜是悲,
他们又岂能清楚?
随着沮授审配离去,袁尚看着天边,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他……终于继位了,
张绣,吾倒想看看,你如何应对那十数万的游牧散骑。
到时,你应该会输的很难看吧!
…………
荆州,襄阳城外。
此时,一小队商队用马车托着些东西,速度不算慢,像这北面而去。
车队一共二三十人,皆配快马。
而马车里面,托运的是食物水,和战马需要吃的精粮。
至于这二三十人,虽然穿着布衣,悬着佩剑,和寻常护卫没有区别,可他们那深邃且犀利的眼神,那是常杀人的。
这些人,各个以一敌十。
精锐中的精锐,随张绣而走。
同行的,还有胡车儿和赵凡。
“主公,你若真想去豫州,兖州,大可让我们去跑一趟,又何苦自己亲自过去?”胡车儿看着最前面那男人说着。
男人带着毡帽,留有大胡子,看上去很粗犷,和张绣的儒雅不沾边。
“或许,王朝衰败起因就在于此。”张绣莫名说了这么一句,因为就像胡车儿说的,自己想看,完全可以让他们代为出行。
可,所见所闻真的一样么?
所见所闻当文书写出来,他又真能看出本质么?
不,没人能看出来。
他看只能看出,百姓疾苦,仅此而已,可他想知道的不仅仅是这些。开始连他都是忽略此事的,可渐渐他明白,书面终归是书面。
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
表面工作真的合适么?
他不愿成为只是看表面的那个人。
因为看久了,他恐怕也会说出后世某皇帝说的一句话:“何不食肉糜?”
世人皆笑着这晋朝皇帝白痴,愚昧,殊不知,他能说出这番话,主要是他的认知,他的认知停留在王公大臣输送的东西里面。
简而言之,蒙蔽圣听。
他已经没了自己得判断!
仅有的,只是他当皇帝的阅历,及所见所闻。与其说是这晋朝皇帝愚蠢,倒不如说这是古代王朝的悲哀。
有几个天子能知道市井小明关心的东西?没有,一个都没有。他们能听到的,只有笼统的赞叹。
不管日后如何,他务必保持初心。不光光是他,他的子孙后代,历届皇帝,皆不能被表象蒙蔽。
活在安排的剧情里面,永远的是假的。
“正好闲来无事,多走走,没有坏事。”张绣又补充了句。
赵凡从头到尾没有说话。
他只知道,张绣的所有做法,不可能是错的,而他,此行只有一个任务,护卫张绣周身安全。
纵使他死,亦不能让张绣受伤。
第336章 何为汉殇
豫州,颍川郡北。
阳城县地界,荒芜龟裂的田野间,一群饥民如同行尸走肉般游荡,他们想要去得地方是阳城县。
据说,阳城县有粥铺派粥。
而兖州,豫州,因久旱无甘霖,禾苗早已经枯败,野草亦不能活,沿途的树皮都被扒个干净,想吃些土块,还需辛苦寻水下咽。
而他们,只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活着,早已经成为最大的奢望!
李决带着全家老小,混在逃荒的队伍间,步履蹒跚,茫然的走着,谁也不知道走到最后会怎么样。
估计,他们也会化成路边的枯骨吧。
这一路上,他母亲饿死了!
他长子参军,如今音讯不知。
次子李存,没能顶住病饿,也与前段时间走了,曝尸荒野,恐终归沦落野兽口粮,却又无可奈何。
而他,和他妻子,以及三子小女,在前几天获得上天眷顾,竟在干涸得河床边上,寻得一片狗尾草。
狗尾草,据说小米就是它演变而来。一家人欣喜,取狗尾草草籽煮粥,续命了两天。可草籽不同粟麦。
三子李舟吃的最多,以至于那草籽在肚里接板,好几日没拉出来了。若是在这么下去等死罢了。
“舟儿,再用些力!”说话的是李舟母亲,她拿着一截树棍,在儿子那里使劲的戳着,甚至都戳出了血。
“娘,疼,孩儿拉不出来。”李舟脸上露出痛苦。
“舟儿,用些力气,快了。”李舟母亲眼角含着泪,声音都有些哽咽,因为那鲜血已经染红了棍棒。
好一会,李舟一声痛叫,直接趴在了地上。而他身后,却传出她母亲欣喜的声音,高兴喊着:“当家的,屙出来了,屙出来了。”
李决在旁边生火,因为天色已经暗淡,听着自己婆娘的话,他露出笑意。至于面前,是一个陶罐,
陶罐内没有粟麦,而是一些半枯的草根,就算是这些草根,也不是这么好挖的,一家四口,就着热水生硬咽下充饥。
他们家还算好的,只是营养不良而浑身浮肿,有些难民,因为饿的太久,仅有的脂肪早已经耗尽,甚至肌肉都在萎缩。
看上去,活脱脱就是干尸。
夜色降临,不知多少人醒不过来。
“娘,我饿!”李舟摸着肚子,实在忍不住看着娘亲喊道。
“舟儿,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母亲挤出一丝笑容,她又何尝不饿呢?不过这里距离阳县不远了,还有半天的脚程。
李舟没答话,而是看着天上群星。
渐渐地,狼嚎声回荡这片大地上,这些难民本应惶恐,可他们却习以为常了。因为这群豺狼虎豹,黑熊野狗,很少来抓他们吃。
因为,沿途有足够多倒下的难民。
它们没必要费力来抓一些还没死透的,跟在后面就能吃饱。
转眼,天色放亮。
李决带着一家老小,步履蹒跚再度向阳城走去,那里有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必须坚持到那里。
顺着难民潮流,涌动过去。
或许是因为体力不济,原本半日的脚程竟然等到日落方才赶到。
远远望去,阳城虽不算高大,可在李决一家人眼中,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尤其看着远处排着的队伍。
队伍尽头,李决隐约看见了粥棚。
“有救了,婆娘我们有救了。”李决颤颤巍巍,带着她们去挖了些草根,就这他们刨翻了不知多少土地。
生火,依旧是草根充饥。
一人喝上两大碗,身体浮肿更甚,不过这一次他们脸上露出笑容,因为终于到了,这里有官府施粥,他们不会被饿死了。
好,好久没尝过粥的味道了。
应,应该很美味吧!
“婆娘,你们在这候着,我去那边排队,明天,明天我们就能喝上热粥了!”李决一个大男人,眼睛却是红的。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活着,他只想让家人活着而已。
他不奢求有一口饱饭,只希望能有两碗薄粥续命。
“嗯嗯,”妻子点头。
他们清楚,这晚上都是在排队的,至于刚才几个想要插队的难民下场他们看见了,这样也好。
天明时分,大多数人睁开了眼。
他们都是被饿醒的,李决更是一夜都没怎么休息,只希望能在天明时分给妻子孩子端上一碗热粥。
只不过,他前面队伍很长。
此时,在无数人期待的目光下,阳城那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开路的县兵维持秩序,而城中官吏则带人运来米粥。
米粥寡淡如水,若非木勺搅了搅,都不能看见那些粟米,可就是这种粥,天下亦没有几处赈济。
“排好队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官吏倒是显得油头满面,压手道。
随着官府赈灾人就位,城外这近万人的难民目光变得火热起来。
小吏开始派粥,一勺入碗。
碗中薄粥清澈入水,上面还漂了一层米糠,至于粟米,仅仅有那么十几二十粒。可就算如此,这群难民却一个劲道谢。
接过,有的小心翼翼端去给家人,有的则是囫囵般把这些米粥吞咽腹中,甚至还用舌头在陶碗上刮了又刮。
米糠喇嗓子,但仍是奢求。
而喝完,他们能感受到沙石,可却吃的口齿生津,这对他们而言,或许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没有之一。
李决眺望,不停咽着唾沫。
他太饿了,他看东西都有些重影。
然而此时,仅仅派了数百人,那县丞的一句话,却是让他一个激灵,回过劲来。
“今日粥尽,明日再来。”
说完,县丞懒得过问这些难民死活,扭头带人离去,却留下粥棚附近震天的喊声,一些饥民红着眼上前纠缠,
然而,却被县兵给痛打了一顿。
“哼,一群该死的屁民,”县丞撇了一眼,冷哼,若非郡守那边强烈要求赈灾,他才懒的管这些屁民。
赈灾的粮食,还不够他们吃呢。
能施舍出去这数百人,都是在他们剜肉。毕竟对他们而言,赈灾的粮食就是送给他们的罢了。
没办法,这乱世,谁有本事谁活着,更何况天高皇帝远,各个地方都一样,谁又能管的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