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墨客 >

第381章

大明墨客-第381章

小说: 大明墨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吉纳闷了,刚才两人来的路上还好好的呢,怎么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就咳出血来了呢?
    就连郑长生都有点吃惊了,崔恒这狗日的得的是什么急病啊,怎么如此的严重,都咳血了。。。。。。
    不过,当他看着金元应和韩吉两人扶着崔恒坐下的时候,这厮脸上的肌肉都在跳动。。。。。。
    而且凝眉竖目似乎在忍受某种巨大的疼痛一般。
    突然之间,郑长生就明白了,这狗日的为了不出征,对自己也是够狠的了。
    竟然咬破舌头,疼死你个狗日的吧。
    本来,他就没有打算让高丽的这些人统兵的。
    这么多大军掌握在高丽人手里,那不是开玩笑嘛?
    万一有了纰漏,这将是灭顶之灾啊。
    高丽朝堂几个大佬,也就他一手撑起来的韩吉还算是有点人样子,其他全他娘的是一帮废物点心。
    这更增加了郑长生对他们的厌恶,一定要先除之而后快。
    奶奶的,自己领兵出去了,让这帮人留守京师,李宁儿孤儿寡母的怎么能应对的了?
    高丽的小皇上可是他的儿子,当爹的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欺负自己的儿子呢。。。。。。
    你不是快病入膏肓了吗?你不是都咳血要死了吗?那好,老子助力你一程,现在可是当着所有人的面,你这么表现出来一副将死的样子,可就怪不得老子心狠手辣了。
    郑长生的手在袖子里一翻,一枚银针出现在他的手掌心上。
    这手袖里乾坤的绝活还是小七交给她的。。。。。。
    郑长生装作一副关切的样子,快步走上前去,一手扶着崔恒,另一只拿银针的手悄然的抚上了崔恒的头顶。。。。。。
    “啊呀呀,崔恒大人这是怎么了?既然病的这么严重,那就应该在家告假休息啊!
    没想到崔大人,竟然如此的精神可嘉,为国操劳之心皇天可鉴也!”
    他这顿夸崔恒,搞的崔恒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崔恒刚想大肆的吹嘘自己一番,可是感觉头顶的百会穴一阵酸麻之感,他愣了一下。
    可是就是这一瞬间的功夫,整个半边身子都麻木的动弹不得。
    于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咱们的崔恒大人,直挺挺的从椅子上摔倒在地。。。。。。
    

第822章 介入的理由(求票票)
    韩吉可傻眼了,刚才他还有点怀疑是崔恒,为了不想出兵而装病来着。
    可是现在一看,这哪里是装病啊?
    这就是真的病了嘛!
    崔恒倒在地上,手脚抽搐,口吐白沫,就跟羊癫疯发作是一个症状的。
    “不好了,崔大将军癫痫发作,御医呢,快叫御医。。。。。。”
    金元应心里美的跟吃了蜜糖似的,可是嘴上却大呼小叫的,看起来他比对亲爹还要关心的样子。
    癫痫发作,全身痉挛,最怕的是咬断舌头而亡。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拿一个东西撬开崔恒的嘴,塞进去一个毛巾之类的东西阻挡一下,他或许还有救的。
    当然,这是说的是,真正的癫痫病发作的应对措施。
    可是,他这可不是癫痫病发作,而是郑长生给他使的小手段。
    直接银针刺顶,所导致的。
    就算是拿来毛巾塞到嘴里也不一定管用,顶多是阻止咬断舌头罢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这么做。
    郑长生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韩吉和金元应不懂医术,自然也不会这么做。
    那崔大将军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咬断舌头,痛苦的死去。
    按说,断了舌头是不会死的,古代那么多的残酷的刑罚,就有割舌头、剜眼睛之类的,也没见人死啊。
    这就不得不说,郑长生的这一招的厉害之处了。
    不要忘了,他的这一手银针刺穴的招数,可是学自老神医鲁青山。
    扎的就是死穴,还要让你看不出来破绽,就以为是正常的癫痫发作咬断舌头死的。
    血沫子咕嘟咕嘟的从崔恒的嘴里涌出来,吓的李宁儿脸色苍白,差点没吐了。
    她的贴身宫女一看:“快放下垂幕,吓到太后娘娘了。。。。。。”
    整个景福宫又是一阵大乱。。。。。。
    御医终于姗姗来迟,两名须发皆白的高丽御医,在徒弟的搀扶下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
    大将军突发疾病,都吐血了,这能是小事?
    谁敢怠慢?
    当他们赶到之后,看到倒在地上的崔恒,已经是进气少出气多了,而且地上还掉着半块舌头血淋淋的吓人至极。
    郑长生看的真真切切,崔恒这狗日的瞳孔已经放大,恐怕依靠着高丽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无力回天了。
    这种一旦瞳孔放大的情况,就算是发生在后世医疗条件比较发达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了吧?
    哼!狗日的,死有余辜。
    想要祸害咱儿子的江山,你还没那个命?
    撞到老子的手里,算你倒霉,到了阴曹地府也不要埋怨咱,谁让你心存祸心呢?
    韩吉此刻,一副急切的样子:“御医,快抢救崔大将军,他不知道怎么了,先是突然咳血,再就是倒在地上,浑身抽搐,还有,他竟然自己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了。。。。。。”
    在加上金元应从旁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御医上前搭脉了一下,然后摇摇头:“很不幸啊,崔大将军突发癫痫,请恕老朽无能,不能拯救大将军于危难啊!
    准备后事吧!”
    老御医的一席话,直接就宣布了崔恒的死亡。
    郑长生在这一刻,很清晰的看到金元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哪怕只是一瞬之间,可是也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金元应这家伙不愧是老狐狸,尽管他心里已经乐出声来了,可是却装作一副痛苦的样子,捶胸顿足的失声痛哭:“呜呼哀哉!国之危难之际,痛失良将,天道不公也!”
    此情此景,要是不了解他和崔氏之间恩怨的人,绝对会被这狗日的所迷惑。
    郑长生心里对金元应的厌恶又上了一层。
    这厮也不能留了,一副虚假的伪君子嘴脸。
    没事的时候上串下跳,都是他的事情了,一副为国尽忠的样子,可是一旦有事儿了,屁忙都帮不上,还老是往后躲。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奸臣啊。
    大奸大恶之人,留之何用?
    在这一刻,郑长生彻彻底底的对他起了杀心了。
    可是,思虑了好一会儿,最终没有动手。
    此刻不能动手啊,刚死了一个大将军,在死一个相国,虽然他们于国于民没有什么建树,但是毕竟也是影响人心啊。
    靠,先放你狗日的老匹夫一马,等老子搞定李成桂回来在收拾你。。。。。。
    本来是商讨如何出兵应对李成桂的,没想到经过这一个小插曲,时间可耽误了不少啊。
    等崔恒身边跟随的亲兵侍卫叫来同伴,把崔大将军抬下去后,景福宫才算是重新平静了下来。
    这些亲兵一个个哭丧着脸,尤其是那个领头的,他们的主子崔大将军,可是当着他的面发病的。
    从头到尾,他是看了个一清二楚,一点都没落下。
    这倒是帮了郑长生的大忙了,有了这个人证在此,恐怕谁也不会怀疑到他的头上去吧?
    这个时候,垂幕的后面,李宁儿总算是从刚才的惊慌失措之中清醒过来了。
    刚才可真把她吓坏了,那血淋淋的场面,她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啊!
    简直是太可怕了,她手捂着砰砰剧烈跳动的胸口,此刻她真的想要扑入郑长生的怀抱里求安慰。
    可是,当着金元应和韩吉的面,她生生的忍住了冲动。
    这个时候可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崔恒的事情都是小插曲,李成桂的几十万大军才是心腹之患。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李成桂啊。
    “永和伯爵大人,作为天朝上国的特使,能够在第一时间向我们高丽预警,真是要多谢您了。
    本来不想劳烦您的,可是,您也看到了,我高丽国的大将军突发疾病死亡。
    而李成桂厉兵秣马多年,现在突然发难必是准备充足了的。
    我朝少了大将军,恐怕无有与之匹敌者。
    还往伯爵大人看在两国一衣带水,父子宗藩的份上,帮一帮哀家吧!”
    她这是代表高丽国正式的向大明求援了啊。
    她知道目前的这个局面非大明不可解决,非郑长生出面不可平定。
    她要给情郎,要给孩他爹一个冠冕堂皇的介入的理由啊。
    金元应偷偷的瞄了一眼郑长生,心中暗道:“李宁儿这个骚婆娘还真会为自己的奸夫考虑,说的多好啊,一衣带水,父子宗藩?
    说的没错,他们还真的是父子?。。。。。。”
    

第823章 誓师出兵
    李宁儿都已经把话递到这个份儿上了,在不接话表态就有点不解风情了。
    郑长生拱手道:“太后娘娘,高丽和大明缔结盟约,宗藩名分早定。
    现在高丽国内既然有乱臣贼子,作为宗主国岂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理的道理?
    请太后尽管放宽心,本伯爵自当一往无前,替高丽剿灭叛贼,以正朝纲。”
    两个人一唱一和之下,大明出兵之事已成定局。
    韩吉心里暗暗的佩服郑长生,一个大明人不远万里来到高丽,一心为了高丽人民的福祉,一心为了高丽朝纲的安稳,一心为了盟约国的利益着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啊?
    他当初跟郑长生彻夜长谈,对郑长生的心思算是了解的。
    而且郑长生就是按照那日跟他夜谈的思路去做的。
    组建内阁,让他这个敢为天下先的人担任首辅,一扫高丽朝堂昏暗的局面。
    上肃朝纲,下安黎民,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悄然无声中实现。
    要说郑长生有私心的话,打死他都不相信的。
    你见过哪有这样的私心的?
    现在又为了平灭高丽叛贼,不顾惜自身的安危,提兵助力高丽评判。
    他对郑长生的崇敬之意,就好像是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颇有小迷弟一般的神态,看着郑长生。
    额,郑长生偷眼一看,我考,这家伙眼睛迷离,满脸潮红,莫不是对老子起了异样的情思。。。。。。。
    不觉间菊花一紧,一股寒意起在心田,老子去你大爷的个脚趾头吧。。。。。。
    他一股恶狠狠的眼光射向了韩吉。
    韩吉心头一阵慌乱,郑伯爷神威盖世啊,就连眼神都是如此的犀利。。。。。。
    金元应此刻忙上前道:“太后娘娘,有了大明永和伯爵大人的助力,何愁天下不太平,又何惧李成桂之流匪类。
    依老臣愚见,当加封永和伯爵大人为我高丽护国大将军之职,方便调用全国力量尽快剿灭叛匪李成桂。”
    这一个马屁拍的还算是可以,算是拍到李宁儿的心坎里去了。
    给自己的小情郎,给孩子他爹一个光明正大统领高丽全国的权利,正是她所期望的。
    她只不过是不好直接说出口罢了,现在有高丽国的宰相大人金元应提出,这可是在合适不过了。
    当即,李宁儿点头应允:“就依照金卿家所言,即刻加封永和伯爵大人。”
    作为郑长生的铁杆小迷弟,韩吉自然也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
    “金大人所言极是,应当给永和伯爵大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现在崔将军突发疾病死亡,国内兵力无人统领,这是一大憾事。
    不过,有了永和伯爵大人的照拂,定当能够稳定军心,民心。
    高丽举国上下一体,同心协力,剿灭叛匪李成桂指日可待矣!”
    太后李宁儿在帘幕之后,嘴角微微的上扬,内心之中极为欢愉。
    遂轻启朱唇,声似黄莺的道:“着太史记入国史,这当可是宗藩亲近友善的典范矣!”
    靠,还带这么玩的啊!郑长生郁闷了,载入史册,奶奶的,这历史可是要彻底的改变了。。。。。。
    ~~
    郑长生回到成均馆,立即手书一封,写明事件的原委始末,装入密封匣子,让人发往京师。
    他要给老朱报备啊,之前他跟李宁儿的风流韵事没有给老朱报备,把老朱气的可是够呛。
    直接派了毛骧过来当面代替斥责,这可不是小事儿啊,要知道。
    一个大明的臣子,却受封了他国的官职,这虽然是情况所迫,逼不得已的事情,但是也得给自己的扛把子一个交代啊。
    别忘了,他身边可是有一颗定时炸弹呢。
    老廖这家伙简直是无孔不入,他几乎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
    送走秘奏,郑长生的心里才算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
    相信老朱会审时度势的,这种情况之下,除了他担纲平叛李成桂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
    随着太后的旨意下达,高丽京畿数道的兵马调动了起来。
    而郑长生则当即启动了海岛之上的一万锦衣卫。
    他直接让杜翔亲自带着他的手令前往海岛,面见王大龙他们。
    让他们见到手令的那一刻起,即可启程从海路直扑李成桂的老巢。
    你李成桂不是信誓旦旦的要清君侧,要直捣黄龙杀进开京城吗?
    那老子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杀到你的城下,把你的老巢端了,看你前线的部队能撑到几时。
    要知道,无论古今,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要是后勤的粮草供应没有了,那前线再多的兵也是必将大乱。
    郑长生的兵书战策也不是白读的,指挥大规模的战役没有经验,但是指挥一支偏军奇袭还是能够找准目标点的。
    安排好了这一切,郑长生带着护国大将军印信,直奔校军场。
    八万高丽虎贲早已经整装待发了。
    武云昭率领着五千火枪手,列于阵前。
    看到郑长生赶到:“末将武云昭见过郑伯爷,请伯爷校阅三军。”
    郑长生翻身下马,手按金光闪闪的黄金绣春刀,很是拉风的走上校阅台。
    冷冷的扫视了一下全场将士,右手高高举起那枚‘高丽护国大将军’的印信。
    高声道:“本人大明永和伯爵郑长生,今日受高丽国皇太后所请,暂摄高丽国护国大将军之职务。
    时值国殇期间,高丽先皇殡天,新皇年幼,又天公不作美,大将军崔恒突发疾病暴亡。
    而叛贼李成桂假清君侧之借口,不顾先皇国丧期间,悍然骑兵某逆,实乃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逆贼也。
    其恶行昭昭,人神共愤之,实不能忍也。
    今本将军誓师发兵,望三军儿郎,奋勇杀敌,为国尽忠。
    将士凡用命者皆赏,凡临阵胆怯退缩者皆斩。”
    接着他又宣读了七大斩首令:
    不听号令者斩;贻误军机者斩;作战不利者斩;奸**女者斩;哄抢商户者斩;私藏战利品者斩;临阵退缩者斩;
    武云昭在校阅台下听的热血沸腾,终于又要轮到老子真枪实弹的上阵杀敌了。
    嘿嘿,这一次,要是不打出彩来,还真是对不起皇上和永和伯爵的信任。。。。。。
    

第824章 白石城守将 (求票票)
    大军出征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场面是蔚为壮观。
    百姓们在街道两旁,招手相送。
    他们都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李成桂数十万大军来伐,如果一旦打入京师,恐怕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老百姓们。
    现在不缺吃喝,小日子过的油渍麻花的多惬意啊。
    谁愿意被兵祸裹乱?
    他们的希望都寄托到王师早日平定乱匪,凯旋而归了。
    郑长生率领着五千锦衣卫走在中军位置。
    大军呼呼啦啦的出了开京的城门后,就开始一路急行军。
    毛骧在前面的情报一日三至,有时候是一日四至。
    郑长生也是纳了个比闷了,李成桂的前锋营三万大军,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拔寨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