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的大权都紧紧的握在手里,谁也不敢呲牙。
可是在高丽就不同了,本来朝堂之上就分作不同的派系。
现在一个内阁,把各方力量的大佬组织了起来,大家有事共同商议,争取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没有了朝堂的扯皮,这是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就连郑长生都没有想到,自己当时为了老朱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提出的内阁制度,却在高丽开花结果。
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第817章 韩吉入阁
高丽朝堂四大阁臣:崔恒、金元应、李道宪,还有一个叫韩吉的。
前面三个人中崔恒手握兵权,这是必须要安抚的;
金元应被郑长生捏的死死的,再加上金淑贤的那层关系,也是属于要照顾的关系户;
另外金元应这货还是有点根基,处理起国事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道宪那不用说了,这是李宁儿安排的。
在怎么着,他也是李宁儿的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啊!
女儿发达了,怎么着也得把娘家人拉扯一把不是?
李道宪现在是春风得意,太后的兄长,皇上的舅舅,这两重身份在这摆着,那就是个金子招牌啊。
李宁儿的母族,一瞬间就崛起了。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叫韩吉的。
韩吉是王禑当政期间的第一次恩科的状元郎。
这人有大才,可是屡屡被排挤,不得重用。
说实话,这也是郑长生挑选他入阁的主要原因。
也可以这么说,在这内阁的四个人中,只有韩吉是他的人。
韩吉深深的为高丽朝堂的纷乱感到苦恼,时常的一个人借酒浇愁。
发现他,还是锦衣卫秘谍司的功劳。
有一次,这货因为平生志不得,酒醉后跟人口角,被人打的个七荤八素的,扔了出去。
秘谍司奉命监控高丽朝堂三品以上的大员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家伙虽然不是三品,只是一个六品的不入流的科道言官,可是因为这货不畏权贵的性格,上奏弹劾了很多权贵的不法事,而声名大噪。
所以,他也被列入监控名单。
当锦衣卫看到他被人扔在街头,就把他救了回去。
韩吉心里真的是很苦闷的。
十八岁中状元,本应该是春风得意的,可是就因为他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
看不惯那些两班贵族们在百姓们头上作威作福,本来他也是苦出身,是以,对老百姓所受到的压迫是感同身受。
是以,他只要见到就要管,就要上奏疏弹劾。
可是,这高丽的朝堂哪里是他以为的那样啊。
不但没有弹劾掉人家,反而他有原来的四品慢慢的落到了六品,成了一个不入流的官员了。
他在高丽朝堂之上都已经混的是“臭名昭著”了,可是依然是我行我素,直言敢谏。
这家伙颇有大唐名臣魏征的死谏之心。
虽然高丽朝堂上的大佬们看不惯他,可是他们也要爱惜羽毛啊。
最起码要给人一个纳谏如流的形象啊,所以,这货倒也弹劾掉一些人。
但是都跟他一样,都是不入流的“小瘪三”罢了。
他能不知道这是大佬们搞的扰乱视听的小把戏吗?
肯定知道,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啊。
心有余而力不足,那种痛苦的滋味,可想而知有多难受了。
一个真心为了百姓的人,一个一心为了国家的人,处处收打压,受排挤;而那些权贵大佬们占据高位,却一个个的尸位素餐,整日里花天酒地,哪管百姓们的死活?
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啊,所以,他下定决心,只要还有一息尚存,他就直言不讳到底。
这也是郑长生看中他的原因。
。。。。。。
说起来两个人的相遇,还真值得一提。
那日,他被锦衣卫救了回去。
酒醒之后,发现眼睛都睁不开了。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狗日的,这帮畜生真是不地道,专打老子的脸。
他心里大骂不止。
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的韩吉发现自己置身在一处陌生的环境里。
他都被打的蒙圈了,加上酒醉,现在脑子还乱哄哄的。
颇有一种,我是谁,我在哪的感触。
朦胧中,他看到书桌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本书看的入神。
莫不是在梦境中不成?
他使劲的掐了一下大腿,哦豁!好痛。
吃痛之下,痛出声来。
郑长生听到动静,放下手中的书,微微的笑道:“韩大人,既然醒了,就起来谈谈吧!”
韩吉有点纳闷,这人是谁啊?
他没有印象,也不认识啊。
为什么他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呢?还要给自己谈谈,跟一个陌生人,而且是一个年轻的小书生有什么好谈的。
“阁下是谁?我又不认识你,我们之间能有什么好谈的?难不成你还能帮我实现心中所愿不成吗?”
他本来是随口一说。
可是哪里想到,那年轻书生呵呵一笑:“韩大人的遭遇,在下略有耳闻。
如果,你真的如传闻中的那样,忠心体国,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话,我或许还真的能如你所愿。”
啊?韩吉诧异不已的看着郑长生。
他使劲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试图想起来是否跟这个年轻人在哪里见过。
可是,感觉有点眼熟,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
“你。。。。。。你是何人?”他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我乃大明永和伯爵郑长生是也!怎么韩大人想不起来本伯了吗?”
韩吉的脑袋嗡了一声,整个人都石化了。
大明?永和伯爵?郑长生?
他突然间想起来了,那日,大明特使进京之初,他跟在一帮高丽官员的身后迎接来着。
不过那个时候的郑长生,一袭大红的官服,英姿勃发,他都感觉有点耀眼,不敢直视了。
现在的郑长生,脱下官服,只着一身平常的月白色的长袍,跟普通的学子无疑,他才一时之间没有敢往他的身上去想。
他慌忙起身,躬身施礼:“下国言官韩吉见过天朝上使永和伯爵大人。”
“免礼吧,韩大人。本伯爵听闻你身怀报国之志,可是处处受到挤压打击,心生敬仰。手下之人偶然发现你被横卧街头,故此就带了回来。
贸然见面,希望没有惊扰到你。”
韩吉心里这个感动啊。
没有想到,能懂他的人竟然是一个外国人,自己国家朝堂上至皇上,下至百官没有一个能如此礼贤下士的对待他的。
向来真是心寒啊!
于是,两人对坐长谈。。。。。。
两人从国情,聊到经国治世,聊到涉及民生,聊到理想宏图,总之,无话不说。
是夜,永和伯爵书房里的灯,彻夜未熄。。。。。。
第818章 高丽的变化(求票票)
一个胸怀大志,可是却抑郁不得志了二十来年的人。
遇到了平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有人说,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有七分的努力,两份的天赋,一分的贵人扶持。
这前面的两条,他都具备,而且身在基层多年,见惯了尔虞我诈,见惯了时间疾苦,可是就是因为没有人扶持,他一直是被打压。
现在好了,有了郑长生的大力扶持。
所以,韩吉就像是坐了火箭似的一般,直接蹿升至内阁的首辅之位。
别看崔恒手握兵权,并且挂大将军的职衔,可是他也不敢跟韩吉硬顶。
要知道韩吉可是郑长生举荐的哦。
要说现在的郑长生是高丽的朝堂上的太上皇,那没人敢抬杠。
当初郑长生找到他的时候,可是跟他挑明了说的,他就是要支持皇后娘娘李宁儿,并且给了一个崔恒无法拒绝的诱惑。
大将军的职位,是他老爹挖空心思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啊。
现在郑长生许诺他,立刻就可以让他当上高丽过的大将军。
并且拿出一分实现填写好的圣旨,还盖的有高丽的国之玉玺。
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啊。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郑长生要这么一门心思的帮助皇后娘娘,但是这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因为大将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这才有了他手握圣旨,肆无忌惮的,当堂砍了大宗正王决的事情。
郑长生果然是说话算话的,皇后娘娘垂帘听政之后,他被任命为内阁四辅臣之一。
而且大将军的金印都拿到手了。
为此,他在他老爹崔莹的灵位前面,狠狠的哭了一鼻子。
他可不是伤心的哭,而是自豪、炫耀的流泪。
他对着老爹崔莹的灵牌,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拿出大将军的金印,摆放在供桌上。
“父亲,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一直看不上我,可是,就是你最看不上的儿子,现在的成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你。
你睁开眼睛好好的看看,这可是高丽过的大将军的金印。
这是你想了一辈子而不可得的,如今儿子得到了。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是不是很后悔当初看轻了我?
我们崔家一族,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的成就都已经是你可望不可及了。
虽然,是我亲手送你上路的,不过我奉劝你还是早日投胎转世吧,你也不要妄想找我索命。
我是不怕你的。
假如你还想崔氏一直长盛不衰下去,最好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否则,我死之后,你以为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弟能扛起崔氏的大旗吗?”
这家伙,在老爹的灵位前面,把他老爹很是一顿数落。
志得意满之下,当晚宿在了他老爹四姨太的房间里。。。。。。
而金元应更是不敢跟韩吉顶牛,韩吉之所以能这么快速的崛起,就因为他的背后站着郑长生。
本来郑长生是应该站在他的身后的,可是谁能想到,他的闺女金淑贤对他的怨恨这么的大。
现在他都按照郑长生说的把朴氏一族全部搞定了,但是郑长生似乎对他的态度依旧是不冷不热的。
这可要了他的命了。
什么是最可怕的?那就是头上悬着一把随时落下来的铡刀,悬而不落,这才是最要命的。
时刻都提心吊胆的金元应,现在变得是老老实实的,俯首听命。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勤勉做事,争取获得郑长生的青睐。
解除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才是他要做的。
否则,随时都有灭顶之灾啊。
至于李道宪完全就是个样子货,只不过是为了给太后娘娘李宁儿母族一分尊容罢了。
他虽然身在内阁,可是李宁儿明确的告诉过他,国之大事不可参合,否则就别怪不念一母同胞之情。
李宁儿深知他的这个哥哥,除了吃喝玩乐能够花样百出之外,对于治国理政是一窍不通。
他可不想让哥哥李道宪扰乱了,她的宏图大志。
所以,现在的高丽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有韩吉为首,金元应和崔恒为辅。
国家的事情,他们三个人一商量,票拟以后,呈给太后李宁儿做最后的决断。
也不得不佩服李宁儿,别看是个女人,但是深谙权谋之术,尤其是经过郑长生在床头榻尾,有意无意的点播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所以,在很短短的数月之内。
高丽京畿数道,以及除了李成桂控制的以外的地方。
全部完全的有高丽中央王朝实控。
政令通达是一个国家大治的首要的先决的条件。
如果还跟当初王禑执政的时候一样,令不出宫门,那要想大治,根本就是在扯淡。
高丽的局势已经逐渐的平稳下来,之前因为缺乏粮食而带来的恐慌,也在郑长生的大力协助之下,得到很好的解决。
百姓肚子里有粮食,那就心不慌。
也或许是幼帝真的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吧,之前高丽是连年受灾。
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的,娘年都没有个太平的年景。
现在竟然是风调雨顺。
百姓们图的就是这个啊,只要风调雨顺,他们就能安守土地耕种。
在农业为主导的小农经济社会里,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是头等要事。
高丽的朝堂上实行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赋的政策,为农民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做完这些,那就要开始精兵简政了。
这是郑长生给李宁儿出的主意。
有两点意义,其一,借着这次的变革,精简掉崔恒的不少人马,但是同时高丽王直属的部队增加了不少。
给了崔恒一个空头的大将军的职务,这家伙有点摸不着北了。
反正全国的兵权都在自己的手里,就算是剪掉一些老弱病残的也无所谓。
是以,他是大力的支持。
其二,是为了征讨不听话的李成桂而做准备。
李成桂的不臣之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新皇登基,他竟然不但不来朝贺,反而全军带孝,大哭高丽王王禑,还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帜。
说崔氏、金氏误国,把持朝政害死了高丽王,还拥立一个刚出生的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李成桂深受先皇的器重和信任,现在他要站出来为先皇讨要一个说法,为死去的皇室大宗正讨还一个清白。。。。。。
操,正长生,差点鼻子都气歪了,狗日的,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既然你要战,那便战,是时候展示老子的绝技了。。。。。。。
老贼李成桂,等着迎接老子的狂风骤雨吧。。。。。。
第819章 兵戈将起
高丽朝堂换了幼帝新君,李宁儿垂帘听政,在郑长生的大力协助之下,新政是一项接着一项的推行。
先是内阁负责制,实行的有模有样。
政令畅通之下,上通下达,迅速的形成合力。
精兵简政几个月下来也是颇有成效,从全国各地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归于小皇上直接领导。
当然说白了,小皇上才几个月,正在吃奶的时候。
他懂得个屁啊,都是他老爹郑长生在操控。
这些人摒弃高丽陈旧的练兵方式,有武云照统一训练。
武云昭那是沙场之上舔过血,刀尖上跳过舞的猛将,他练兵很有一套的。
要不然,老朱也不会让他统带皇明之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了。
八万大军的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需要有言明的纪律,要做到令行禁止,上下一体,如臂使指的地步,才算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说起来很容易,真正的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武云昭光是前期训练口令、队列都用了一个多月。
一开始可把武云昭气坏了,这些高丽棒子,他娘的,笨的像头猪。
连左右都分不清楚,日了个日。
气的武云昭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他训练的可都是军官啊,这是按照郑长生的意思来的。
先训练军官,军官训练好了,让这些人在训练兵卒。
他本来以为着,在大明的军中很简单的队列,可是在这些高丽棒子面前,就是做不对了。
一怒之下,只有揍。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那练兵也一样。
不给点教训,还真不行了,一个个都是记吃不记打的夯货。
只要是他教过去的动作要领,凡是记不住的,执法官就在旁边站着,上去就开始一顿暴揍。
不过,发令虽然严格,但是训练结束之后,他们也是秉承了郑长生的怀柔政策。
又是擦药,又是嘘寒问暖的,这倒也是收服了人心。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皇属军的伙食,他们是跟大明锦衣卫的伙食一样的。
清一色的大肉片子,外加香喷喷的白米饭。
乖乖来!
顿顿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