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个子只知道少爷让他去请齐掌柜,但是具体是为什么,他不了解,他只知道按少爷说的做就可以了。
这小老头一路上问个不停,真是聒噪的很。
如果不是少爷让礼遇齐掌柜的话,大个子都想一巴掌把他从马车上呼下去。
说实话齐元义很担心酱菜生意,现在正是供应旺季的时候,各种腌制的菜蔬源源不断的从自己手里,流向全国各地,甚至在帝都里面都开了一家店铺,专卖酱菜。
这要是出了篓子,郑家不给他供货的话,那他就笑大发了。
怀着不安的心情,他下马迈步走进了郑家大院。
这是他第二次来郑家村了,说实话一路上,郑家村给他的印象真的是太深刻了。
这么多新建好的以及正在建的红砖白墙的瓦房,看着就那么的整齐,看着就那么的气派。
干净整洁的街道,欢声笑语的村民,这里哪哪都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
这种气息他能感受到,但是具体哪里不同,他讲不出来。
还有这里的人们身上透着一股子劲头,这种劲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劲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劲头。
更直观的表现是人们脸上的笑容,不要小看了笑这一个人们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表情。
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伪装出来的,以他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这种分辨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里人们脸上的笑,是他这么多年来从未见到过的,这是打心底里开心才会有的。
总之一切都震撼着他的心灵,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在书房里见到了郑家的小子,他可不敢欺这孩子年幼无知,他的生意能有今天这个局面也可以说,完全依赖酱菜的畅销。
而正是眼前的这个孩子,才促成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小七奉茶后垂手站在旁边,她是奉了夫人的命令来旁听的,要把少爷跟齐掌柜的商谈结果第一时间传过去。
“郑家小郎不知使人请老夫前来,有何要事商量?”
郑长生并未直入主题,“齐掌柜生意的事情先不忙谈,您看看我的这间书房怎么样?”
“。。。。。。”
齐元义有点摸不着头脑,大老远的请我跑一趟,到你家难道就是让老夫看你的书房啊,这不扯呢吗?
不过他还是狠狠的夸了一下:“小公子的这间书房淡雅别致,书墨之香浓厚,不愧是饱读圣贤书之人啊。”
对于齐掌柜的万金油客套话,郑长生并不意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备的素质。
“齐掌柜您好好看看我书房里的陈设如何?”
额,齐元义哭笑不得,真是小孩子心性啊,有一点什么好东西就想要炫耀一番。
不就是一套竹子做的家具吗?
可是,当他收回心神,把目光转向书房里的陈设留意观察之时,脸上的笑容凝滞了。
竹制的书桌上面,笔墨纸砚摆放有序。
桌子后面放着一把竹制靠背椅。
椅子后面是一道屏风,上面挂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图。
再看旁边的书架,上面满满的堆放着各类书籍。
他身后靠墙的位置是一张矮榻,榻上四脚小矮桌一张,一炉熏香袅袅沁人心脾。
郑长生此刻紧走几步,躺在一个摇椅上晃着小短腿,悠然自得笑呵呵的看着他。
额,这摇摇椅也是竹子做的。
他此刻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郑长生要他看的正是这些竹子制品。
齐元义一拍大腿:“生哥儿今日邀请老夫前来,莫非是谈这竹制家具的生意?”
还算是有些眼光,不愧是有生意头脑之人,如果他进来就发现这些商机的话,会让郑长生更佩服。
这些竹制家具,是郑长生让人花费了三天时间制作出来的样品。
本来他想制作一些寻常家具用品,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寻常百姓的购买力有限,未必是一门好生意。
但是如果制作书房用品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年头谁有钱?士大夫阶层有钱,读书人有钱。
不从他们身上想办法赚钱,光靠老百姓购买,那是卖不上什么价格的。
就以读书人不弱人后的那股劲头,如果发现别人有的他没有,那该是一种什么心情?
估计回家立马就得打发人上街去买,凭什么压老子一头,你有的,老子也得有,又不是手里没钱。
甚至营销方案郑长生也为齐元义做好了,专门销售给个书院的学子,尤其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这些人说白了家里非富则贵,就是富二代、官二代,相互攀比之心你就想吧。
合作的问题郑长生也想好了,这次不卖给齐元义,而是以入股的方式合作。
齐元义有货船,有门路,郑长生有货有方案,双方合作,五五分账。
这套书房用具运到京城卖给太学生要是卖不上十两银子一套的天价,那就见了鬼了。
另外还有一个赠品,是一把漂亮的桐油纸伞。
以国子监里的那些太学生的德行,见到这把芳香四溢的制作精美的油纸伞估计得疯了。
就光是这把伞郑长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竹制的伞骨,上覆颜色各异的桐油纸,而且上面作了画题了字。
如果是单独买这把伞的话,要价一两银子,绝对供不应求。
虽然这价格是有点贵,都可以堪称古代的奢侈品了。
但是永远也不要低估了帝都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
也不要低估了他们的攀比之心。
在偏远的山村里卖不上价格,但是不代表在帝都还卖不上价格啊。
只要够新奇,只要够潮流,就不乏这些富贵之家的人购买。
齐元义听的如痴如醉,心中美的如饮琼浆,钱,大量的钱,如山的钱就在他眼前不断的浮现。
他嘴都要乐歪了,不过他也暗暗的庆幸。
得亏这孩子是读圣贤书的人,不醉心于涉足商道,不然的话以如此头脑经商,那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富可敌国啊。
可得跟这孩子打好交道,这小脑袋瓜,随便一个主意就足以点石成金啊。
这寻常的竹子经他的手一过,就能攥出油来,简直就是一个招财童子啊。
第63章 母亲的烦恼
李秀英紧紧的拉着小七的手,一直不停的在追问着儿子跟齐元义商谈的细节。
小七有点慌张,是不是少爷做错了啊,如果不是的话,为何夫人这般作态?
看来是错了,坏了,少爷不要钱把货物供给齐老头,要是收不回来钱那可咋办呀。
她急的都要哭了,“夫人,您赶紧去制止少爷吧,哪有不给钱就把货拉走的道理啊。”
李秀英抬手在小七的脑门上点了一下:“瞧你这小家子气样的,活脱一个守财奴。”
小七很委屈,我是守财奴还不是跟你学来的?
眼里噙着泪水的小七忽然恍惚过来,貌似少爷这么做,夫人并不反对,那这样说的话,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咯。
那自己还瞎操哪门子心,她随即收回泪水笑了。
李秀英一把拉过小七坐在竹椅上,
“小七啊,你给我算算,一套家具卖十两银子,路上的耗费就算一百钱,不,按五百钱算吧,齐掌柜操持一大家子生意也不容易。
那么五五分账的话,咱家提供一千套能赚多少钱?”
啊?这咋算啊?小七恨不得连脚指头都要用上,扣弄了好半天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小七真的很后悔,之前少爷教村里孩子们算学的时候,自己在旁边听了几耳朵,简单的加减法还可以。
可是这是一千套呀,没有学乘法的小七可作了难。
她老想着跟自己没关系,也用不到,可是哪里会想到今天却用上了。
急的小七是抓耳挠腮,满面通红,汗珠子都冒出来了。
最后实在没招了,怯怯懦懦的道:“夫人,小七愚笨,没少爷那么聪慧,您还是找少爷去算吧。”
然后起身,一溜烟的逃走了,真是太丢脸了,夫人那么相信自己,可是就这点账目就算不对。
大个子扛着一个摇摇椅走了进来:“夫人,这是少爷让人给您做的,说是让您躺在上面纳凉用。
我试了试,摇着很舒服呢,差点都要睡着了。”
李秀英尽管心里甜如蜜,可是嘴上仍旧是不饶人,故作嗔怒道:“这孩子,这么好的摇摇椅能卖上一两银子呢,却拿来给我用,这不是作孽吗?”
大个子愣住了,少爷的一番心意,貌似夫人不喜呢。
这可咋办?要不扛回去给少爷?
他一边想着,一边脚下就往外走。
李秀英大喝一声:“哪里去,你这夯货,给老娘放下来,那是我儿送给我的,你还想拿去卖钱咋滴?”
啊?夫人这到底是闹哪样嘛?大个子表示很迷茫。
接过摇摇椅,李秀英躺在上面试了试,果然很舒服。脚尖只需轻轻一点,就摇个不停真的是很容易入梦呢。
她美的都乐出声儿来了,老娘生的儿子就是行,不光赚钱是一把好手,而且还很孝顺。
大个子刚要走,被李秀英给叫住了:“根硕贤侄啊,你整天跟随少爷,恐怕也学了不少能耐了吧?
那你给婶儿算算一套家具卖十两银子,除去五百运输费用,五五分账,一千套的话咱家能赚多少钱?”
大个子嘿嘿的笑着,挠着脑袋:“您可饶了我吧,这等细密的事情是小七和少爷的事儿,我哪算的出来啊。”
说着,脚下抹油,哧溜一下跑没影儿了。
李秀英长叹一声:“哎,看你们一个个笨拙的样儿,连这等简单的题都算不出来,还是等我儿来算吧。”
齐元义走了,他现在的心情,可跟来的时候满腹忧心截然不同。
他满面春风,他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他走的很快,都有点想尥蹶子的样子。
他一出门就打马如飞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他要赶回去安排接货和运输的事宜。
这下要发了,要发大财了,这条财路来的也太容易了。。。。。。
郑长生看着开心的跟个孩子似的母亲,摇摇头,四千多两银子而已,又不是没见过,家里的炕洞子里藏起来的银钱恐怕也不止这个数。
可是母亲仍旧是手舞足蹈,就跟没见过钱的地主婆似的。
好吧,李秀英是高兴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她高兴的原因是,这么赚钱的门路是儿子的小脑袋瓜想出来的。
而这么能赚钱,这么聪明的小脑袋瓜是自己生出来的。
她很想找二婶唠扯唠扯,可是当她走了两步又回来了。
二婶太不解人意了,她根本就不能体会自己内心的疯狂喜悦之情。
只会溜须拍马,太无趣了。
之前二婶遇到事情,还跟自己争辩争辩,可是现在只会随声附和。
她此刻有点高处不胜寒之意,太孤单了,无人理解她,这让她很苦恼。
憋到心里的话太多了,根本就没处倾泻,连个聆听的人都没有,谁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要是儿子快点长大就好了,那么就可以娶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回来。
到那时候,也算是有个说体己话的人了,自己就可以跟儿媳妇好好的唠扯唠扯。
哎!可惜的是铁山哥走的太早了,以前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也没有现而今的烦恼,这人到底是怎么了嘛。
怎么生活越好烦恼反而却越多了呢?
看着稚嫩的儿子,李秀英一脸慈爱之色:“儿子,给你爹上柱香去。”
额,母亲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啊,刚才还欢喜的跟吃了蜜蜂屎似的,怎么一转眼间眼泪恨不得都要掉出来了。
素未谋面的父亲牌位前,郑长生恭恭敬敬的跪下去,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头。
结果小七点燃的香火,拜了三拜插入香炉里。
母亲这个时候在旁边,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动情处泪水横流,泣不成声。
搞的郑长生都忍不住要落泪了。
良久,李秀英才停止了啜泣,擦干了眼泪,神情凝重的又望了一眼父亲的牌位,
转身对小七道:“小七,准备饭,我都饿了。”
这会儿郑长生才感觉母亲又活过来了,又恢复了那个刚强坚毅的女子形象。
刚才真的是着实吓他一大跳,他从来没见过母亲哭的如此伤心,哪怕之前过穷苦日子的时候也没有见过。。。。。。
第64章 金金相克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粮食满仓,瓜果飘香。
山风虽微凉,却吹不散人们心中的滚烫。
郑家砖窑场终于迎来了盈利的一天,前来拉砖的骡车络绎不绝。
能够使红砖大行于道,离不开方、郑两村的带头作用。
远远看去,一片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村中树木掩映间,恍若人间仙境。
人郑家小郎说了,红砖盖房寓意红红火火。
可不咋地,你看人家现在的日子过的有多红火?
郑家还发明一个猫冬的好玩意儿,名字叫火炕,跟灶台连在一起,烧饭取暖两不误。
自己家往年可是没少挨冻,得赶紧砌一个使使。
还有人家的红砖价格便宜啊,买一块青砖的钱,都能买两块红砖了,这好事上哪里找去?
如果不趁着还便宜买些盖房,等哪一天价格涨了,后悔就晚了。
其实郑家红砖最畅销的地方并不是乡村里间,而是金宁县城。
这得益于夫子陆繁的一次偶然推介,那日他受邀前往老友家中品茶诗画。
很明显老友家中并没有火炕,想想自己家去年郑家娘子帮忙砌的那火炕,烧起来屋里暖和的很。
于是就说了火炕的妙用,老友大喜遂遣人前来求购。
文人雅士有一家用之,其他皆效仿成风,继而富商大贾在到寻常县民。
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钱财大多聚集在金宁县城,他们一旦开动起来,那就可想而知郑家砖窑场有多忙了。
老族长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招手叫过狗蛋,
“今天的账都记下了吗?”
狗蛋使劲的点点头,“嗯,族长爷爷,您放心,生哥儿教我如何记账和计算。
您看,这是最后的数据,今天总共卖了一百多两银子呢。”
郑狗蛋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七岁身就能为家里赚钱了。
这真的感谢生哥儿,教会了自己写字和算术,一个月妥妥的五十铜钱的工钱。
把他老爹老娘还有爷爷奶奶嘴都乐歪了,尤其是二婶儿,在郑家酱菜作坊里好一通的夸自家的孙子。
“二婶儿你家狗蛋真行,都能顶一个大劳力使了。”
“俺家狗蛋那是生哥儿的小跟班,生哥儿是神童,那经常在一起耍子,就是熏也熏出书香气了。”
额,活脱脱一个李秀英重现。
怎么又赚钱了啊,刚数清楚齐掌柜送来的货款,这砖窑场的钱也得清点。
我滴个亲娘啊,这是要累死个人啊。
李秀英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儿子,还是你来吧,这可真不是一个轻省的活儿。”
郑长生笑了笑:“娘,早就说了,让您不要管,交给我和小七就行,您偏不听。
这下知道银钱多的烦恼了吧?”
“这熊孩子倒嫌弃娘的不是来了,银钱再多也不嫌多,数钱就是累死,娘都愿意。”
李秀英虽然嘴上很硬,可是她却一屁股坐到躺椅上不管了。
儿子说的没错,是很烦恼呢,李秀英摇摇晃晃的进入了梦乡。
全部身价一万多两银子,这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小七和自己的炕洞子都塞满了,母亲的就更不用提了。
其中铜钱是占了大部分的,可是这总是藏炕洞子里也不是个事儿啊。
等天冷起来火炕还用不用啊?
银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