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墨客 >

第238章

大明墨客-第238章

小说: 大明墨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并不打算把这件事情给他们讲。
    毕竟现在周智杰可是大明的官,不管他之前怎么样,现在都不能随意动的,除非是犯了大明律。
    不过就算是违法乱纪了,那也有朝廷管着呢,跟自己的锦衣卫是没有关系的。
    锦衣卫只办老朱交代的事情,是为皇家服务的,跟朝堂不搭嘎的。
    周智杰先给你记上一笔账,如果你要是个清官忠心不二的给大明效力倒也罢了,可是一旦让老子得知你是个腌臜货,那到时候老账新账一块算。
    弄明白了小泥巴母子的底细,郑长生心里更有底了。
    怪不得小泥巴这家伙,天生的水性好呢。
    感情是有先天遗传基因在这呢?
    他老爹是张士诚麾下龙虎营的水师提督。
    不过他还是佩服小泥巴的瞎眼老娘的,不,现在应该叫小泥巴汤二虎了。
    自己男人是和当今皇上的水师交战中死亡的,现在还要把儿子送进“仇人”的军队中效力。
    这份坦荡的胸怀,这份朴实、朴素的爱国情操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虽然她并不一定理解什么是爱国情怀,但是她是知道报效国家,报效皇上的。
    一介瞎眼老妪尚且如此,那些只知道钻营,只知道给自己谋私利的官员们,真应该羞愧致死才对啊。
    郑长生现在心里有一个无比大胆的想法。
    他要打破目前的这种藩篱,凭什么权贵之家就应该高高在上,丝毫不顾及普通百姓的死活,说起来忠君爱国一个比一个大义凛然。
    可是真的是牵扯到自己的利益后,一个个的都是自私自利的。
    而普通百姓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最多,可是最苦的还是他们。
    这不合理,这不公平,得要做点什么了。
    

第507章 大朝会
    老朱的案头放着一份折子,他从头到尾已经看了无数遍了。
    可是还是忍不住拿起来又从头看了一边。
    看的他热血澎湃,心花荡漾的。
    如果大明在自己的治下,真的能够达到如同折子上说讲述的地步的话,那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治啊。
    无论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不曾达到的地步。
    郑家先人的智慧果然是举世无双,这份折子中的见地已经远超老朱的认知了。
    对于郑长生的折子,老朱是向来比较喜欢的。
    无他,就是他的折子以白话居多,没有那么多的之乎者也卖弄文采。
    一般人写奏折,一句话能够说明白的,非得要骈四俪六,咬文嚼字的对仗工整不可。
    可是郑长生的折子没有那么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点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老朱为此曾经有意无意的在超会上提过这种上奏的方式。
    可是很郁闷,所有的大臣皆反对之。
    文人之所以是文人,之所以他们是士大夫阶层,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是孔孟门徒。
    跟普通庶民是有区别的,却别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写的是道德文章,习的是圣人之道。
    如果连这最基本的孔孟文章之道都给取消了,那他们跟普通庶民有何区别?
    反弹很是激烈,幸亏老朱没有强加施行,不然非出乱子不可。
    这也在老朱的心里蒙上了阴影。
    妈的,到底是老子统治的大明王朝,还是孔孟统治?
    这也是他看到郑长生这份奏折所欣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按照郑长生的这份奏折施行新政的话,孔孟的影响力绝对能够消除。
    一帮自诩为饱读诗书的酸腐文人,把持朝政,这是老朱所不能容忍的了现在。
    动不动孔孟之道,动不动圣人子曰诗云的卖弄其为饱学之士的身份。
    老朱是苦出身,可是为了统一天下之大业,他招揽天下文人为其所用。
    这些文人现在高居庙堂之上,有了话语权后,肯定是倾向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啊。
    都说官官相护,这四个字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他也有御史台言官监督天下百官,可是御史台也是文人集团中的一员。
    他们的弹劾,也只不过是为了政治利益的倾轧而已。
    一些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君前奏对,侃侃而谈。
    之前老朱对于治国之道还真是不咋会,全靠着文人们的帮衬,当然也都是借鉴古人治国之经验。
    他感觉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可是看了郑长生的这份惊天之言后,他沉思了。
    古人治国的经验真的就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方法治国,使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不是更好吗?
    很显然,郑长生所描绘所架构的理想社会让老朱彻底的动心了。
    他能够用儒学治国,当然也能够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
    郑长生的折子的大意是这样的:臣以为天下四民,士农工商,虽位份不等身份有别,可终究都是陛下之子民。
    既为同胞,那就不应区别对待,厚此薄彼。
    现而今,士代替天子牧民,身份超然,可缺失监管,以至于腐败横生,臣认为当设立监管百官之机构。
    而锦衣卫目前日益壮大,可为陛下解忧代劳之。
    农虽贵,可活的最苦。
    工商虽贱,但真实生活水平远超农民。
    律法条条,阶级森然。可却无一实用,尽皆苦农害农也。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去除束缚他们的枳楛,才能解放生产力,只有让他们切切实实的得到实惠,生活过的好起来,方能更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
    只有产出的多了,才会更进一步的刺激工商之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是以,首要的就是解放农民。
    可施行划分永久耕田,以律法载明,一旦确立耕田之主,无论是谁,都不的剥夺侵占之。
    否则严惩不贷。
    另,朝廷可在户部下成立农业司,此司主要负责农业耕作事宜。
    地无分南北,农不分老少,按人丁分田,打破地主的垄断和压榨。
    每年收成,直接交于国库,余者农民自留。。。。。。
    这份折子洋洋洒洒四五千字,总结后可归纳为,限制官员的权利,把权利放进笼子里;
    然后就是要把不切实际的阶级地位加以解放。封建社会里,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士大夫阶层,工商两个群体虽然地位不如农民,但是生活的滋润却远超农民。
    这已经和事实脱钩了,你还用律法去加以限制干什么?
    还不如全部放开,这样刺激经济的发展更好。
    就像后世改革开放之前,农民被困守土地,百业不兴。
    你要是偷偷的外出务工,就是盲流。现在大明的制度更是严格。
    百姓到哪里都得有官方的路引,这就是一个很束缚百姓的枷锁。
    解放生产力,第一就是要先解放农民。
    农民除了耕作根本就没有别的事情做,就算是有趁着农闲之余做别的的,那也是极少数的。
    庄家一旦种下,农民基本上就算是闲置下来了。
    一个个闲的五脊六兽的,天天围拢在村口、地头侃大山,晒太阳,挤虱子。
    这大好的劳动力就这么白白的浪费掉了。
    朝廷一旦解除枳楛,让他们除了耕作之外做别的谋生户口,那也增加了手工业从业者,更能刺激商业的繁荣。
    其实归根到底,说一千道一万,郑长生的意思就是要把农民放开。
    就像是改革开放那样,允许百姓自主创业,不在困守土地。
    到时候,百业兴旺,国富民强,大明想要不崛起都难。
    现在老朱唯一担心的是,政策虽好,就怕执行不到位。
    尤其是基层的府县,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官吏才是这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力量。
    整个皇极殿的灯火彻夜长明,直到天色渐亮,已经到了大朝会的时候了,老朱才让人撤去灯盏。
    洗漱之际,凉水的刺激下,老朱精神抖擞起来。
    草草的吃了几口糕点,垫吧了一下,老朱才吩咐一声:“起驾!”
    今日之大朝会是前所未有的,皇上早已经吩咐凡在京三品以上(包含三品)无论文武,就连清闲的勋贵,必须到场。
    否则的话,严惩不贷。
    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将有大事发生的信号。
    可是谁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这不免有点让人,心里没底。
    三五相熟的人,聚拢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
    朝房里嗡嗡之声不断。
    郑长生肚子一人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刘伯温拖着沉重的身子,也硬是来上朝了。
    他的地位可以说是文官中的翘楚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死掉,他目前成了大明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他一直是称病不朝,很明显他不想卷入这纷乱的朝堂势力之中。
    王大龙是他的贴身侍卫,搀扶着他来到朝房的椅子上坐下,才退出去。
    刘伯温不住的咳嗽着,使得乱糟糟的等待上朝的朝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啊呀呀,刘老大人您也来了,多日未见您老可是清减了不少啊!”
    一众的御史台官员把刘伯温围在中间是嘘寒问暖。
    良久,刘伯温止住了咳嗽:“诸位同僚,今日乃大朝会,皇上有明旨,老朽不得不来啊。不过老朽病体沉重,恐不能久持,为皇上分忧就有劳诸位了。”
    一个开场白,简单明了,道明自己的观点。
    他这是要躲清闲啊,不想过多的参合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说完这些,他就开始闭目养神,跟郑长生一样,如庙里的泥胎一般,一动不动。
    徐达和汤和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也都闭口不言。
    刘伯温老狐狸一个,他都不开口,那谁还敢开口啊。
    朝房里静的有点吓人。
    郑长生慢慢的张开了眼睛,刚才还乱糟糟的呢,可是一瞬间就冷场了,似乎他已经习惯了在喧闹中的氛围,猛然间安静下来,有些不习惯似的。
    忽然钟鼓齐鸣,额,上朝了。
    文武分列两班,鱼贯走出朝房,来到金殿之上,分列站定,等候老朱的到来。
    老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主持今天的朝会,等待着他宣布重大的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因为今天的大朝会除了老朱登基以及圣寿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山呼万岁,君臣礼毕。
    照例,老朱先处理了一下六部尚书报上来的事情。
    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事件。
    这是前奏,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他们期盼,等待的是接下来老朱的议题。
    老朱喝口茶,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今日咱跟你们宣布一件朝廷的改革章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重头戏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这次的改革是什么样的。
    前几年陆陆续续有新政的推出,以周明通为首的商务部的出现都已经够让大家惊讶的了。
    中书省的裁撤,六部的崛起,包括第七部商务部的横空出世,再有就是出现了一个喉舌机构,新闻周刊。
    这都是旷古烁今,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不过貌似效果都还不错。
    这也就是文人集团的弱势,老朱强势。
    如果是换做别的君主不强硬的话,恐怕就一个裁撤中书省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自古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何时真正的止歇过?
    “诸位爱卿听仔细了,咱决定成立农业司,专管农业事宜!另外还有两项重要的改革。
    其一,锦衣卫督查百官;
    其二,放开国民的束缚,全体国民皆我大明之子民,上下一体,自由平等,自由劳作,自由通行全国。”
    话音未落,有人出班上奏:“皇上,万万不可!”
    徐达看的真真切切,刘伯温的眉头顿时就锁紧了。
    出言者御史台言官胡图也。
    徐达偷眼观瞧老朱的脸色阴沉的一批,似乎在极力的忍耐。
    “胡御史认为有何不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你的想,大家也都议一议。”
    刘伯温手捂着嘴,咳嗽的声音不断的传出。
    大殿上的气氛有些诡异。
    不过御史胡图似乎没有意思到刘老大人在提醒他,要他慎言。
    胡图也算是御史台自刘伯温以下的资历最老的老人了,自从刘伯温称病卧床以来,他是主持御史台的第一人。
    文官清流之领袖人物。
    他的话还是在文人士子中间极有分量的。
    而且老朱也很看重他。
    不过今天老朱宣布改革,这是经过反复考量后的结果。他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这个愣头青的家伙。
    老朱打算采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逐渐的一步步的削弱酸腐文人的力量。
    一个个的都是空谈误国之辈,论起来实干的人,还真是找不出几个。
    对于文人的势力,老朱也是早有防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之罢了。
    郑长生的建议一出,正好给了他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他这是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按照郑长生的思路走了。
    准确的说他是相信郑家先人的智慧,郑长生只不过是继承了其先人的遗著罢了。
    老子给了你们这帮文人十几年的治国机会了,可是到现在还是贪腐成风,百姓依旧是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下。
    可是看看京师的秦淮河上,纸醉金迷的都是些什么人?
    苦出身的老朱心头在滴血。
    他夙夜忧思,苦于治国无方,你们这些人大鱼大肉,吃喝享乐。
    拿着老子给你们的俸禄,还握着老子赋予你们的权利,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你么奉行的儒家治国的结果。
    老朱生气啊,气的肚子都要炸了。
    现在老子要换一套治国方略试一试,可是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就沉不住气了,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胡图在老家的地都已经超过一千亩了,还有老家的大宅子是怎么来的。
    你那两房刚十八的小妾刚娶进门,就又娶了一个十六的小妾。
    额,老朱心里火都要安奈不住了。
    可是胡图犹自不醒,侃侃而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旁征博引起来。。。。。。
    

第508章 《洪武大典》和内阁
    有种人是非常没有自知之明的,在不自知的同时还非常的自恋。
    很明显御史胡图就属于这号人。
    这家伙自以为是清流领袖,自以为是文人雅士的标杆,不是说这家伙喜好女色吗?
    还特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怎么能做文人的标杆呢?
    不,不要忘记封建时代的文人的臭德行。
    女人是他们的调剂品,是他们互相攀比互相吹捧的一个话题。
    小妾、歌姬这类的女子地位之底下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根本就不算人。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这类女子只不过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附属品,就跟一个商品没什么区别。
    大家或许知道一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可是具体的来历想必未见的知道。
    写悯农的大诗人李绅,官至司空之位(相当于尚书官职)。
    被贬到苏州做刺史的刘禹锡,有一日被李绅邀请府中参加酒宴,并叫了几个歌姬作陪。
    刘禹锡只不过是多看了歌姬几眼,结果司空李绅大手一挥:“喜欢,就送你了。”
    一个写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
    你能想象的到他竟然是如此的不拿女人当回事,竟然当做礼物赠送嘉宾,也可见士大夫阶层的荒诞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干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