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墨客 >

第180章

大明墨客-第180章

小说: 大明墨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作为小七的婆母娘亲,那跟亲家母坐一起吃饭,那还客气啥,不是咋随意就咋来嘛!
    她是随意所为了,可是殊不知的是,她的这个举动把满殿的贵妇人们吓得半死。
    亲娘嘞!这永和伯的娘到底是个啥材料做的啊?
    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皇后娘娘并肩而坐呢,这不是不想要脑袋了吗?
    皇后和皇上,那是举肩平齐,堪比日月之存在。
    母仪天下,贵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你一介寻常妇人,尽管你是有诰命在身,可也只不过是一个三品伯的母亲,那也不能和皇后娘娘齐肩啊。
    永昌侯蓝玉的夫人黄氏,嘴角泛起一丝不为人知的笑意。
    她不禁感叹起来,人呐,要是作死,那就是一个死,而且连咋死的都不知道。
    土了吧唧的民间妇人,老娘真是佩服你的胆量。
    就这和皇后哦娘娘比肩的事情,可着整个大明,估计还找不出来一个人吧。
    你偏偏就敢这么做,这不是死催的的吗?
    她都有点期待,等会皇后娘娘发怒,呼喝左右拿下这个所谓永和伯娘的场面了。
    褫夺封号,下大狱,弄不好还要掉脑袋,这想想都觉得痛快的慌。
    敢和老娘竞争,敢把老娘的位置给抢了,这就是报应啊!
    小七和婉儿的脸色都变了,我滴个娘哎,你咋恁大的心呢。
    怎么敢和皇后娘娘并肩而坐呢,这不是招祸吗?
    可是为时已晚,李秀英就这么大大咧咧的席地而坐了,已经成了事实,已经成了定局了。
    婉儿的眼痛苦的闭上了,她所有受过的教育都明白无误的告诉她,这下郑家完了,彻底的完蛋了。
    李秀英记不住宫中女官教授的礼仪可是小七记得住啊。
    她此刻跟婉儿的心情是一样的,这下夫人可是闯了大祸了。
    这在家的时候还好好的,问什么答什么,关于礼仪的问题没有一样是不对的。
    可是真的到了实战了,这又没有一样是对的。
    我滴个亲娘啊,你到底是要做什么哟!
    知不知道,你这一坐,会给郑家带来灭顶之灾的哦。
    可是说什么也都晚了。。。。。。
    陪坐在旁边席位上的太子妃常氏脸都绿了,母后这是要作何?
    放着自己的舅母不召,偏偏去召一个三品伯的母亲来首席陪侍。
    这不合常理啊!
    论功劳,论关系,论亲疏远近,舅母黄氏怎么着也比一个小小的三品伯爵来的要硬实吧?
    况且她今天在去给舅母化妆容的时候,也分析和保证过,今天这个首席的位置非她莫属。
    可是现在是实实在在的打脸了。
    自己的分析竟然不对。
    额,神呐,这到底是肿么了嘛!
    为何会这个样子?
    她搞不懂了皇后娘娘的意图了。
    她本来还想着替皇后娘娘发话,呼叫左右拿下这个不识礼数、以下犯上的妇人的。
    可是她的话都到了嘴边了,硬是生生的咽下去了。
    无他,母后竟然没有生气。
    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笑呵呵的一把拉住了三品诰命妇人李氏的手,那亲切的样子比见了自己都要热乎。
    “妹妹呀,你这段时间可是清减了不少,怎么鬓边都有了白发了呢?哀家上次见你的时候,还是满头青丝的。”
    李秀英此刻反应过来了,额,亲家母还真是个热情的人儿。
    “嗨!亲家母,你可不知道。
    这段时间啊,我是乍喜还悲的,忧思太多了。
    倒是你,比妹妹我还年长,反倒是精气神儿好的很,一看呀你就是个享福的命。
    啥事都不用操心,俗话说心宽神气足,忧思催人老。
    老话儿说的一点都不假。”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话锋一转:“我说亲家母,家里的孩子都还好吧?”
    啊?所有人都惊的下巴掉了一地。
    这哪里还有一点的山下尊卑?这哪里还有一点的君臣有别?
    这不就是农家妇人盘腿上炕唠大嗑吗?
    神呐,要是皇后娘娘有如此的好应付,那这个位置谁都可以来啊。
    太子妃常氏都要哭了,额滴神呐!
    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这都是哪跟哪儿啊,这都是啥玩意儿啊,负责教导的宫中女官是谁啊,都该乱棍打死。
    可是,但是,可但是,但可是,让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的是,皇后娘娘竟然一直是笑呵呵的,哪里有半分的愠怒之态?
    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成?
    皇后娘娘这是为何啊?不但不生气,还把三品诰命李氏的手往怀里拉了拉。
    似乎是嫌弃距离太远,要靠近一些似的。
    额,该死的李氏,真是要遭天打五雷轰的哦。
    她竟然不紧不慢的把屁股下的坐垫拉了拉,直接就跟皇后娘娘挨着坐了。
    所有人的眼珠子这会儿都瞪的跟牛蛋一样大,嘴巴长的大大的,都能一下子塞进去三颗鸡子了。
    皇后娘娘一欢愉的笑着:“妹妹啊,姐姐哪有你的福气好哦。你可是生养了一个好儿子啊。雨浓这孩子,真是个讨喜的,哀家见了他都感觉到亲切。
    现在琪丫头跟了他,倒是个有福气的命呢。”
    皇后娘娘大庭广众之下,抛却满殿堂的贵人命妇们不管不顾,跟一个乡下来的土的掉渣的,一点规矩都不懂的婆娘唠起家常来了。
    如果上天能够多给她们一双眼睛的话,她们都要把目前的这双眼睛抠下来了。
    这难道是看错了,出现幻觉了不成?
    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就包括小七和婉儿她们两个。
    她们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不靠谱的婆母娘咋就这么心大,咋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拉着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唠扯起家常来了。
    两人还以姐妹相称,这要是传出去,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皇后娘娘在尊贵,她也是一个人不是?
    马皇后自从跟老朱并肩御极以来,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她是宫里的定海神针,不,准确的来说是大明的定海神针。
    老朱要是离开了他啊,那就五脊六兽的。
    无他,都说患难夫妻老来伴儿。
    这一点都不假,自从当年马皇后和老朱喜结连理以来,夫妻两人的感情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
    尽管老朱现在也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可是论起来真正的感情,还是非马皇后莫属。
    有时候,朝堂的事情,不管是大事小情的他都会给马皇后讲明。
    虽然老朱在皇明祖训里言明,后宫不得干政。
    但是马皇后是除外的。
    他们早就是形同一人,血脉早就联通在一起了。
    马皇后这些年在后宫中也可谓是操碎了心,别以为贵为一国之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很轻松。
    她可不是这样的人,她和老朱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人。
    马皇后在宫中,如同寻常农家妇人一样布衣织锦都是常态。
    老朱那么多子女,在建国之初,除了正儿八经的礼服之外,寻常的衣服,都是她一梭子一梭子在织布机上面织出来布后,又一针一线的做成的。
    当年,她赐给郑长生一套本该属于朱小四的衣服,可把朱小四给气坏了,由此跟郑长生不对付了好长时间。
    如果不是郑长生机灵,用美食搞定了朱小四,那还不一定是什么后果呢。
    她也是在深宫内院中寂寞的久了,最近老朱整天的忙于朝堂事情,朝廷的大军在外启了战端。
    老朱忙的东一头西一头的,连后宫都很少进。
    就算是进了后宫,在他那里也是倒头就睡。
    通常也睡不了多少时辰,就又被叫起来,无奈啊,军情战事紧急,耽搁不得。
    马皇后久违了的家庭氛围,久违了的儿女亲情,被李秀英一下子给唤醒了。
    她感觉到这会儿,内心之中欢愉无比,对李秀英这个朴素的妇人顿时倍感亲切起来。
    

第421章 高丽使节
    后宫中李秀英万众瞩目的跟皇后娘娘唠扯家常亲如姐妹,羡煞了所有人,更震撼了所有人。
    这些贵妇所代表的的可不是她们自己,那一个身后不是有一个家族,哪一个后面没有势力的支撑?
    否则你以为寻常百姓能进的来皇后的坤宁宫?
    永和伯这三个字,成了贵妇们心头萦绕,挥之不去的疑问。
    回到家中,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动力量,要第一时间知道谁是永和伯。
    一个小小的三品伯的母亲竟然跟皇后娘娘有着如此的亲密的关系,要是还不关注的话,那真就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巴结相与的这是后话,先暂且不说,但是总得知道永和伯是何身份吧?
    京师说大很大,可是说小也很小。
    权贵圈子就那么大,谁又敢保证以后没有个见面的机会呢?
    不知道永和伯,要是得罪了人家可就不好了。
    权贵家的女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灯的。
    她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心中神秘无比,高山仰止的永和伯,此刻正郁闷的一批。
    郑长生是很郁闷,幸好是他得老朱的提点,先吃了糕点点罢了一下,否则啊,那真是要遭罪了。
    满桌子的酒肉美食,可是真正敢下筷子放开了吃的,还真没有。
    唯一的一个吃的满嘴流油不亦乐乎的是,坐在老朱旁边的皇太孙朱允炆。
    小家伙今天很是胃口大开,吧嗒一口菜,呼噜一口果子酿,吃的头都不抬。
    四岁的小孩子,没人会在意他是否失礼,也没人在意他合不合规矩。
    有老朱的疼爱,这个大明未来的皇三代,都被宠溺上天了。
    郑长生看左右朝堂勋贵们,都是只象征性的动筷子,他严重的怀疑,这些人都在家里酒足饭饱后过来的。
    只有自己傻不拉几的还空着肚子,准备大吃老朱一顿。
    真是太傻了。
    都是老油条啊,恐怕他们之前也是经历过自己今日这般情况的。
    老朱的饭没那么好吃,酒也没那么好喝的。
    说是国宴,其实也就跟大朝会差不了多少的。
    只不过比大朝会所不同的是,国宴上有酒有肉有人伺候着,还有座位而已。
    大朝会的话只能老老实实的站着听讲,议事。
    汉唐士大夫阶层是跪坐议政,宋是坐而论政,而明,老朱撤去坐垫、座椅,统统在他的御阶下站立听政、议政。
    老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真正意义上把皇权一步步推向巅峰,把大臣沦为打工的奴才的奠基人。
    歌舞虽华,酒宴虽精,可还是要议政的。
    好多西方人都不理解,为何华夏人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甚至是几十亿、几百亿的大生意,往往一杯酒,一餐饭,看似很轻率的就搞定了。
    这跟几千年来的饮食文化是脱不开的。
    古之朝堂上就这样了,后世想要不受其影响,那也是不可能的。
    说是议政,其实也算是一种年终总结吧。
    各部大佬,以贺表贺章的形式呈献给老朱。
    有各项工作做的比较好的,贡献比较突出的,老朱则是会当堂奖励,封赏自是不在话下。
    而做的不够好的,申斥一番,在勉励来年努力,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
    而今天貌似跟往年的国宴朝会不同的是,加入了高丽使节。
    郑长生感觉老朱不会这么草率的,因为他看的流程表上面并没有这么一项的。
    可是这朝鲜的使节,又确实是出现在了大殿之上的。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突发事件,临时给安排上的。
    好吧,反正也不关自己的事情,朝堂有那么多的大佬,还有老朱这个铁腕皇权的老大坐镇,自己只需看热闹就好。
    不过他倒是对高丽的这个年轻的使节感上兴趣了。
    这家伙眉眼之间像极了大明的皇太子朱标,我擦了个擦的。
    要不是知道老朱从来没有去过高丽,跟高丽国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话,郑长生都要怀疑这家伙是老朱的私生子了。
    这人的相貌说起来真的是很神奇的,估计就是放到后世,科学道理也是无法解释的吧。
    明明是两个根本就没有交集的人,却长相神似。
    就在郑长生心里纳闷不已的时候,他发现这个高丽国使节,冲着皇太子朱标的方向笑了笑,然后举起了酒杯,遥遥相邀而饮。
    而且这高丽使节,面带感激之意。
    靠,找到爆发点了。
    估计高丽国的使节,能够出现在大明的“年终总结会”上,恐怕少不了太子朱标的助力。
    这两人如果换上同样的衣服,站在一起的话,肯定有人会以为他们是双胞胎兄弟的。
    高丽使节叫李芳雨,说起他来估计没多少人知道。
    但是要说起他的老爹李成桂来,那就一下子都明白了。
    李成桂可是灭掉高丽政权,建立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
    后世那么多的棒子国的古装剧,大多数是讲述李成桂后代子孙的故事。
    不过现在还没有发动政变罢了,现在高丽王朝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掌控在庄宗王禑(xú)的手里。
    说来这高丽王朝自从其先祖王建合并新罗,灭掉百济实现了了三韩一统,传到庄宗王禑手里,历经几百年。
    现在的高丽王朝可没表面上看的那么风平浪静,下面是暗流涌动。
    而最为蠢蠢欲动的就是李成桂一系。
    现在李成桂把他嫡长子派过来出使大明这个宗主国,肯定是意义深远的。
    郑长生惊讶的看着李芳雨,奶奶的,这家伙就是李成桂的崽?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李成桂快要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了,恐怕灭掉摇摇欲坠的高丽王朝,也是在旦夕之间吧?
    就是不知道这个节骨眼上派儿子出使大明,千方百计的,不惜走太子门路来见老朱,到底是何用意?
    难不成老家伙李成桂等不及了?可是据史书所载,离灭掉高丽王朝,还有些年头的啊。
    不过这还真是说不准,随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多事情已经是无法用真实的历史眼光去看待了。
    不说别的,就光是大明国内的情况都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好多。
    

第422章 一波三折面君路(上)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掌印者,也就是一地的都官,执掌军政民政)李子春的嫡长子。
    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现在的李成桂可是手握高丽王朝军权的护国大将军。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李成桂手握数万雄师,在高丽王朝那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前几次高丽来使,均未得到大明皇帝陛下的单独接见。
    这可把高丽王给吓尿了,他们原来可是北元的附属国。
    吃的是北元的粮饷,做的是北元的官职。
    自从老朱饮马长江,占据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登基称帝后,高丽王朝就第一时间派人前来俯首称臣。
    中原王朝无论是谁在主宰,高丽都脱离不了宗主国的恩封的。
    否则的话,那就会遭到灭顶的打击。
    大明伟大的皇帝陛下是接受了他们高丽国的效忠,也赏赐了封号。
    可是也不知道最近几年,每年派出的朝贡使节都无一例外的不被大明皇帝陛下接见。
    到底是驴不走啊还是磨不转啊,高丽国上下无不心惊胆战。
    老朱的兵峰正盛,在跟北元的历次战争中,无不是占据上风,把北元打的是节节败退,远遁草原之中,不敢露头。
    曾经北元的使节来高丽商谈过,要他们高丽国出兵大明辽东,北元兵出草原,两面夹击大明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