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墨客 >

第178章

大明墨客-第178章

小说: 大明墨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那样。
    宫廷夜宴到场的可不全部都是文武百官,还有勋戚贵妇们,当然这是由皇后娘娘主持的。
    这个习俗还是当年老朱还在奋斗中的时候延续下来的传统。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很显然老朱背后的女人就是马皇后。
    男人沙场驰骋,卫戍边关,抛家舍业的为老朱奉献着。
    家里的妻子儿女这个时候最是需要关怀的时候,于是马皇后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替老朱抚慰孤寡,照料将士家小。
    做的很是到位,为此没少拉拢人心。
    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将士们回家探亲之时,听说马皇后如此关照他们的妻儿老小,感激莫名。
    于是只有在疆场上厮杀来报答皇上两口子的大恩大德。
    自老朱登基称帝以来,这个光荣的传统很好的被保留了下来。
    每逢年节,皇后都要在宫中夜话,当然跟老朱在前朝大宴群臣不同的了。
    毕竟是女人们,宴席酒水虽然少不了,但是还是以话家常为主,而且档次还提高了不少,跟之前是大不同了。
    只有身上有诰命的女眷方可进宫,于是皇后娘娘主持的宫廷夜话成了一个身份的象征。
    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这个进宫和皇后娘娘夜话的资格的。
    郑长生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还早,就又躺了下来。
    婉儿却无法安稳下来,两三个月的身子,虽然还没有显怀,行动什么的都不受影响,而且还过了妊娠不适期,连呕吐都不常见了。
    但是她的身边群芳环伺,丫鬟婆子动不动就是一大群照护着。
    无奈,这是夫人李秀莹的吩咐,无人可以更改这个命令,就连少爷郑长生都不可以。
    为此婉儿很是苦恼,新婚燕尔的,跟夫君你侬我侬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可是乍然之间就被无形的隔离起来了。
    这种内心的煎熬和思念是极为难受的。
    她倒是有点羡慕起能吃能喝,没有一点负担的小七来。
    能够天天和夫君在一起耳鬓厮磨,大被同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她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什么争宠斗艳之心。
    她就是想相夫教子,就是如同大多数普通妇人一样,能够和夫君朝夕相处,终生厮守。
    作为府中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她处处都受到限制,处处感觉不方便。
    就连跟夫君腻歪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她知道说到底这还是婆婆李秀英爱护她心切,所以她心中还是很感动的。
    今天宫里传下旨意,说是皇后娘娘要召见她们一家入宫参加夜宴。
    这可让她心中欢喜异常。
    一门两诰命,在加之小七的琪公主的封号,三个女人都有资格入宫陪侍皇后娘娘的。
    另外夫君郑长生也是要入宫参加皇上的前朝宴会的。
    这份殊荣,可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比拟的啊。
    就算是那几个国公身份的人,也未必有她们家这般荣耀啊。
    所以她早早的就换上了诰命服,在房间里焦急不安的走来走去。
    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要召见她们,这是她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一时间根本无从下手,根本就不知道见了皇后娘娘要怎么说话,甚至先迈哪条腿都是蒙的。
    还好,有宫中的女官来讲授礼节。
    尽管她都记了下来烂熟于心了,可还是忐忑不安。
    以至于中午饭都没怎么吃。
    郑长生看着眼前的三个女人,一身的荣装互相的提问着宫中女官讲述的礼仪问题,生恐怕出了岔子,他就不禁好笑。
    也太当回事了,无奈啊,自己虽然心中把皇权看的没有那么重,毕竟是受后世教育的大好青年。
    可是母亲和婉儿以及小七,可是这个时代典型的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啊。
    由得她们吧,或许啊,她们三个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到皇后的面前。
    那么多命妇,那么多勋戚,哪一个不是在皇后面前都是老熟人了啊。
    你们啊,就是一个陪衬,进了宫里就照顾好自己个,吃好喝好就行,想那么多也是无用的。
    

第416章 宫廷夜宴(二)
    众所周知古人宴会正式的场合大多是分餐而食,也就是老朱圣寿日之时,为了节省经费被郑长生搞出了一个四不像的聚餐火锅出来。
    不过这次的宫廷夜宴可没有让郑长生主持。
    而是礼部主办,光禄寺协办的一次大明国之盛会。
    新年到来的时候,古人认为天地元始,万物都有这一天开始逐渐复苏而越来越欣欣向荣,是为辞旧迎新之吉时。
    是以,极为的看重。
    这一日凡是六品以上京官,皆会受到邀请,入宫参加这一盛会。
    皇宫,郑长生并不是第一次来了。
    作为大明权利的中枢和心脏,无数人都为之奋斗和向往的地方。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登堂入室的机会,在郑长生这里显然不存在。
    他进宫就跟赶集似的频繁,老朱只要一想起他就会召见他。
    门对门的邻居,跨一步的事情。
    今日之皇宫跟以往明显不太一样,大红的宫灯吊满了廊檐。
    昭示着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明宫廷夜宴是礼部主持的国宴,对于礼部这一个衙门,恐怕大多数人的印象并不如兵、刑、工、户、吏这些部门的深刻。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个部门好像大多数都是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的一个机构,可是要是说这个部门还掌管着于邦外各国打交道的差事,那就好理解了。
    也就是说礼部可是一个集教育、仪制、外交于一体的大衙门。
    作为洪武朝的礼部尚书周宗伯今日可是主角大拿,一应事务都要经过其手,忙得说他是忙的焦头烂额,一点都不过分。
    大明建国之初,皇上厉行节俭,所有的仪制都是流于形式,除了登基大典办的还算是像模像样外,别的就有点略显寒酸了。
    可是大明建国十余年,目前朝廷的府库已经日渐充盈。
    这次的宫廷夜宴,可是皇后娘娘提议皇上点头同意的要大肆操办的国之盛典。
    这可来不得丝毫的马虎。
    都说仓禀足而知礼仪,一点都不假。
    穷的都要当裤子了,谁还会在乎吃像雅观不雅观?
    话糙理不糙。
    现在的大明户部里的钱粮可是前所未有之丰富,说是小暴发户一点都不假。
    为了这次的盛典,他规划安排了许多,当然这得是在有足够的钱财支撑下才可以的。
    当他报上去之后,皇上连犹豫都没有,直接批复一概照准,另着户部拨款。
    是以礼部尚书周宗伯可是乐的花白的胡须都要飘洒起来了,这是他担任礼部尚书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皇恩浩荡,第一次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是以办起事儿来也是格外的利索。
    像古代的这种国宴可是非常之讲究的,可不是一桌子围坐一起七八个人,掂起筷子就吃,端起酒杯就喝的。
    那这样的话闹哄哄的跟街头行市有什么分别?
    礼仪,最重要的就是礼仪。
    在明初大量古制被恢复,尤其是养生和分餐更是被发挥到极致。
    这次国宴的举办地点在奉天殿这是老朱钦定的地方,更改不得。
    当郑长生在宫人的带引下进入奉天殿外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哇靠,一向抠门的老朱,这是不打算过了是吗?
    怎么如此的舍得下本钱?
    就不说大殿内外布置的富丽堂皇了,就光是这宫女、太监一水儿的新服饰都不少花钱吧?
    听老师方克勤讲,他接手户部的时候,看着满库的银子他都惊讶的慌。
    看来老朱还真成了暴发户了啊,好吧,今天就让咱好好的吃暴发户一顿。
    “哟!小郑大人,您可来了,圣上召见,跟咱家走吧!”
    王德用恰逢其时的出现在郑长生的面前。
    郑长生愣了一下,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召见自己所为何来?
    他看了王德用一眼,不过王德用只是微笑了一下就头前引路。
    好吧,郑长生随后跟上。
    御书房里,他见到了老朱。
    额,老朱跟个饿死鬼托生一般的,一手端着盘子,一手不断的拿起糕点往嘴里送。
    糕点貌似很干,不时地还端起茶杯喝上一口。
    看到郑长生进来,老朱并未停下手里的动作,嘴里含糊不清的嘟囔了一句什么。
    郑长生并未听清。
    老朱看了一眼郑长生,随手指了一下桌子上的糕点。
    额,这是要自己品尝?
    看老朱甚为不雅的吃相,郑长生想笑可是却没敢。
    好吧,盛情难却,吃就吃。
    可是他没好意思多吃,饿了一下午了,得留着肚子等着品尝国宴的菜品呢,糕点吃多了,美食就吃不下去了。
    在家里,除了婉儿吃了点东西垫吧了一下,毕竟身上可是两个人呢。
    母亲和小七都是留着肚子呢。
    小七说,她听宫中的女官讲,这次的国宴菜码很硬,比之以前有天壤之别。
    既然皇家准备了这么多的好吃的,怎么能辜负之?
    另外她已经做好了偷师的打算,这么多年对于美食的研究,小七可是很熟谙烹调之道的。
    美食之物,经过她的眼,入了她的口,她都能尝出来是用何种香料烹调出来的。
    由此可见啊,任何事物,只要做的多了,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成为个中翘楚这个道理是成立的。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或许就是小七。
    郑长生很是遵循宫中礼仪,优雅的拿起一块糕点,用大袖遮掩,方进口中大嚼起来。
    嗯,这糕点做的不错,比之前宫中的糕点可是强太多了。
    这种香酥糕,是朱允炆最爱吃的。
    或许是老朱心疼孙子,专门让人制作的吧。
    他一边吃,一边心里由是想到。
    老朱终于狼吞虎咽的把一盘糕点给消灭掉了,这才放下手中的盘子。
    端起茶盏一口喝干,打了个饱嗝:“额,忙了一天,这会儿才算是感觉又重回人间了。
    饥饿真乃人之大敌也!如果我大明百姓人人都能不在为饥饿而发愁,那该有多好啊。”
    郑长生赶忙猛地咀嚼几口,把糕点咽下去。
    腾出嘴来:“皇上圣明,忧国忧民真乃一代圣君也!我大明百姓有如此圣明之君王眷顾,实乃福泽深厚也!”
    老朱对于郑长生的这个马屁,感觉很是受用。
    虽然,他要郑长生不要在他面前拍马屁,可是话说回来。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吉祥的话谁不爱听啊。
    “呵呵,你这小子,以后少拍马屁!”
    说着,他从自己的桌子上端起一盘点心,推了过去:“吃吧!允炆这孩子哭着闹着要吃糕点,这是咱让人特别制作的。
    你还别说,这糕点吃起来还真不孬。”
    额,郑长生纳闷了,老朱你也太抠门了吧。
    你想用这一盘点心,换来咱少吃你的大餐还是咋滴?
    

第417章 宫廷夜宴(三)
    老朱看郑长生眼光闪烁,只是口中称谢,并未对糕点下手。
    哈哈一笑,随即递过来一个折子:“看看吧!”
    郑长生不解其意,这是要搞么子?
    奏折的封面是礼部尚书周宗伯所写,礼部的折子,皇上让自己看是何意?
    不过看老朱笑呵呵的似有深意的样子,郑长生狐疑的打开了折子。
    哇靠!郑长生纳闷了,这老家伙周宗伯还真不愧是礼部老人啊。
    这复古礼仪做的是滴水不漏,一系列的流程都他娘的都精确的制定出来,并且还有专人司掌沙漏计时,以便随时提醒。
    不得不说,这套复杂的礼仪执行下来,还真是对得起国宴这两个字,也对得起老爷子周宗伯的礼仪大家的名头。
    可是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老子的肚子啊!
    奏折上周宗伯小楷写的是苍劲有力,布局谋篇相得益彰,可是郑长生看在眼里,却如鲠在喉,哭笑不得。
    这份流程太过于精细了,精细到郑长生都想要一头撞死,在也不来参加这顶级国宴了。
    首先就是关于座位的设定。
    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
    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
    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东西侧。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其他皇子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
    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开宴时,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
    皇帝走出,大乐立即奏响,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
    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其他皇子王爷等依次上殿。
    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
    百官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
    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
    皇帝举杯饮毕,乐止。
    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
    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
    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
    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
    这时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
    接下来舞蹈登场,第一个一般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
    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
    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
    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
    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
    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
    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皇帝乃九五之尊,是以到九这里的时候就为大圆满。
    每一论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依样画瓢作一遍。
    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
    到这个时候,估计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胃口大开,终于轮到了进大膳,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远送到京。
    有的时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
    经由光禄寺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宴罢乐止。撤膳,最后来个舞蹈《百花队舞》。
    轻歌曼舞之中,光禄寺撤御案,序班撤群臣案。
    舞罢,群臣分东西北向而立。
    最后一次行赞拜大礼谢恩,仪礼司向皇帝奏告大宴仪结束,圣驾请回,群臣匍匐恭送,待皇帝起身离去后,乐止,大宴仪正式结束。
    擦了个擦的,郑长生冷汗都冒出来了。
    这不是折腾人吗?也亏的老家伙周宗伯想的出来。光是这些礼仪都把人折腾够呛了,估计也没什么时间去吃美味佳肴了。
    怪不得老朱都先把自己的肚子先填饱了,也怪不得老朱把自己先叫过来垫吧一点了。
    好吧,老朱还是心疼咱的。郑长生看罢了礼部尚书周宗伯的奏折后,再也不在对国宴报幻想了。
    这他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