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老朱装模作样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起身,来回的溜达了几圈。
最后站在郑长生跟前,停下了脚步。
“好吧,咱就应太子和四皇子所请,放过你舅舅一家。不过,财产充公,这你没有异议吧?”
日了,这爷俩一个个都钻到钱眼里了。
郑长生此刻真的有点相信北京那边的民间流传了,说是皇上看中了李家的财富。
人们说,小富即安就行,家里不能太富裕,就算是富裕,也要财不露白。
你看看,前有沈万三,后有李家,可见太富裕了未必是福啊。
郑长生面色微微一滞,随即又释然。
别人不了解老朱,自己还算是了解的。
他是很喜欢钱,钱越多越好,可是也没有到如此卑鄙下流的境地。
归根结底还是舅父一家,钻了朝廷的空子,让老朱吃了亏。
让老朱吃亏的事情,他不知道还好说,他要是知道了,必定是铁血还之。
能够把舅父一家的命给保下来,就不错了。
还能要求老朱把钱财也归还不成?想也是白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了人,就有财富,说白了,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保命为要啊。
“谢皇上的不杀之恩,臣铭感五内,诚心谢之。”说着跪下磕头谢恩。
老朱嘴角露出一丝胜利者的微笑,他想起来刘伯温说的一句话了,郑长生这孩子浑身都是宝啊。
岂能用鹰犬名头束缚他呢?
郑长生要大用的,不能只是成为自己的爪牙。
放置于朝堂现在有点早,毕竟年纪太小,二十尚且不足。可是放之于地方,他又不忍心,离别那么远。
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地方合适。
“都起来吧,雨浓,咱有心让你执掌太医院你看可行?你脑子中的这医理药理,如果能够在太医院流传下来,那将是我大明之福啊。”
郑长生郁闷死了,考,太医院,你可拉倒吧,就自己的这点水平,要不是有后世的一些常识和经验支撑的话,根本是入不了人家的法眼的。
就秦明那老家伙面前那一关自己都过不了。
可是看老朱像是已经决定了似的,这可咋搞?头大啊,神呐,救救我吧。
就在郑长生心中焦虑,着急的一批的时候。
“放屁,放屁了,母后放屁了!”
朱小四恰逢其时的惊叫起来。。。。。。
第361章 一张大饼
屁乃五脏六腑之气,呼吸进入腹中之空气,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在大肠内来回盘旋,最终排放出体外。
马皇后腹胀痛之感觉好了许多,这一嘟噜废气排放出来,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尤其是郑长生这个外人在。
两个儿子和自己的丈夫这都好接受,郑长生的在场,使得马皇后羞红了脸。
尤其是朱小四这货还大声的嚷嚷出来,马皇后都有点无地自容了。
郑长生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一众太医闻讯赶来,七手八脚的诊治一番,合议后一致认为天佑皇后娘娘,无碍矣,只需假以时日即可完全恢复。
啊,这个消息,让老朱眉开眼笑。
相濡以沫的妻子死里逃生,他差点以为自己就要失去老婆了。
现在的老朱已经跟之前那副哭丧脸,完全不同了。
心清气爽,喜上眉梢。
当即下旨释放李秀峰一家。
王德用去传旨自不必提,老朱又拉住郑长生不放了,还是太医院任职一事。
日了,老朱这家伙咋是个缠巴头呢,硬是让郑长生任太医院监事,兼讲授伤科医典。
被老朱缠上,可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纠缠的。
看来自己的锦衣卫差事要暂告一段落了,不过他也想明白了。
锦衣卫的确不是个好差事,自从上任以来血腥的事情实在是让他内心煎熬的很。
要是一直在锦衣卫任职,以后血腥的事情或许会更多,洪武后期,老朱发起的那些株连九族的大案子哪一个不是和锦衣卫有关?
哎,自己这算不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
杀孽做的多了,人的内心是会寻求安慰的,他甚至都有种跟随母亲信佛的冲动了。
“皇上既然让臣担任教授伤科的职务,臣不敢推搪。
不过,臣有一个想法,与其单独的培训太医院,不若开设一所学校,专门讲授此法,培养大量的人才,以应用于军伍。
另外学校还以开设更多的学科,臣身负我郑家先人智慧,不敢独专,愿一并传授之。”
古人敝帚自珍的毛病是深入骨髓的,尤其是那些身负大能者,一个个的都藏着掖着的,谁能有郑长生这般大公无私的。
哎呀,老朱激动的差点没蹦起来。
这是在为国培育英才啊,为了为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的传承,培养造就人才之伟业,怎么能够等闲视之?
当即老朱就拍板决定,一切都按照郑长生的意思去办。
本来老朱是准备在国子监开设各种学科的,让郑长生去任教。
可是被郑长生一口否决。
“皇上,臣的学科设置或许会跟国子监大有不同,甚至大大的冲突,恐怕同在一个屋檐下,时日长了,或许会不妥啊。”
对啊,虽然不知道郑长生要讲授什么内容,但是这一定是前所未有的大智慧。
国子监目前是个什么熊样子,老朱心里是在清楚不过了。
真正的靠才华考上来的学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是功勋之后,权贵之弟。
国子监这个大明官员的孵化基地,目前很明显并没有达到老朱的期待。
“雨浓所虑甚是,关于这个学校的设想,有何章程,说来听听。”
“皇上,臣要办的这所学院,并不想招收权贵子弟,只从平民子弟中选拔。
臣要讲授的内容跟科举无关,只是应用之道,所以那些皓首穷经的士子,臣也是不接收的。
希望皇上能够明白臣的苦心。”
“你郑家先人之巨著莫非将的就是应用之术,就像那滑轮组和压水泵还有那能迅速赚钱的商贾之经济术?”
“对,皇上所言极是,应用之道,乃利国利民之大道也。
皇上,您难道就没发现那些选拔上来的皓首穷经的官员,除了会吟诗作赋之外对于治国安邦基本上都是白痴吗?
恐怕有些士子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吧?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说的就是这些人。
而真正的身负才华者,或许道德文章不及他们,而得不到真正的应用。
是以,臣所即将开设的学校,就是要教授他们经济之术,只有懂得经济的人,才能使一地的商业繁荣,才能盘活市场,才能为利国利民啊。”
郑长生的经济之术,他是见识过的,大明朝的第七部商务部,就是郑长生的提议下建立的。
这么些年,光是这一个部的税收,都抵得上刚开国之时的一年的赋税了。
大明能够有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完全是放开了商路的原因。
现在能够有更多的人学习经国济世之道,这对于未来的大明来说将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啊。
说到底郑长生还不是为了给他们老朱家培育人才。
这些人从学校里出来后,步入官场的话,可是有无数个郑长生啊。
每一个府县都有一个像郑长生这样头脑灵活,能够为国效力的人,那大明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
老朱都不敢想象了。
郑长生给老朱画的这个饼太大了。
大到,老朱要三思而后行。
“雨浓,此事一定要保密,容咱好好的思量一番,到底该如何运作这个学校,你先回去等信而。
另外你舅父一家估计现在也应该送到你们京郊的庄园了,你也赶紧回去跟他们团聚一番。
亲人重逢,应该有说不完的话,不要让他们等待的太久了。”
郑长生早就心急如焚了,告辞了老朱,一路上是快马加鞭赶赴庄园。
小七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着,怎么少爷还不回来。
难不成皇后娘娘的病情有反复吗?
不应该的啊,要是有了反复,恐怕早就有消息传来了。
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是让人等的心焦呢。
郑府跟皇城就隔着一条街,皇上上次甚至在宫墙上开了一道门,供少爷进宫方便。
可是就这么近的距离,马上都日上三竿了,还不见少爷回来。
就连夫人也不见踪影,说好的夫人今天上午就会回来的啊。
这到底是怎么了啊?
老管家李大年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跑了进来:“七姑娘,快,快回庄园,家里出大事了。”
第362章 是个旺夫像
小七是比郑长生早一步赶到京郊的郑家庄园的。
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怎么一下子家里多了这么多的人啊。
一两百号人,院子里哭声一片。
夫人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怀里,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嗓子都有点哑了,还有一个很有威严的中年男人,在一旁陪着流眼泪。
这是啥情况啊?
小七都蒙圈了。
李老夫人和李秀英母女俩抱头痛哭,她们没有主意小七的到来。
李秀峰听到动静,扭头一看。
额,吓了他一大跳。
一个年轻漂亮的宫装丽人,脚步匆匆的从大门迈步走来。
这个年代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是有成例的。
假如你是一个七品官员,你穿了三品官员的服饰,那就是逾越,是要治罪的。
假如你是个贱籍之人,你穿了绸缎丝衣,那也是要治罪的。
阶级等级森严的很,不容丝毫的马虎。
小七进宫的时候穿的可是公主的装束,回府之后,也没有换下来。
李秀峰的生意能够做这么大,不会连这点眼力价都么有的。
傻了眼的李秀峰,眼看着“公主”殿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来到妹妹身边口称夫人。
啊?
啥情况,“公主”殿下,叫妹妹夫人,这是从何论起?
李秀英真的是很开心,这么多年了,她都没敢想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自己的亲人。
母亲白发苍苍,比之前更显老态龙钟。
可是精神依旧矍铄,就是眼神没那么好了。
哥哥嫂子侄子都还安在,唯一遗憾的是父亲早在十几年前病逝了。
也就是跟自己失散后的第二年就撒手人寰。
离世前,仍不忘记嘴里嚷嚷着要找秀儿。
这让李秀英本来平静的心情,更增添一丝的伤感。
趴在母亲怀里是泣不成声。
哎,真的是很让人感慨的。
没有想到跟亲人的重逢会是这么的巧合。
如果不是儿子派人抓他们进京受审,也不会有今天的见面。
这冥冥中好像自有天意。
李秀英把这一切,毫无疑问的归结为佛祖保佑,苍天开眼。
小七十震惊的,夫人苦苦找寻十多年的亲人,竟然在这一刻大团圆了。
少爷,恐怕少爷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得赶紧通知他才好啊。
人还是真的禁不起念叨,她刚想到郑长生,下一刻郑长生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
李秀峰是真的没有想到抓他和救他的人,正是他的亲外甥。
这就是妹妹的儿子,还别说,仔细观看的话,眉眼间到还真的有妹妹的七分相似。
怎么之前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呢。
现在越看越像,尤其是郑长生跟着母亲在李老夫人面前跪下的时候,两张面孔放在一起比较,细看之下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李老夫人可欢喜坏了,拉着外孙的手是老泪纵横啊。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女儿是不会活下来的。
当年的情况有多危急,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大批溃散的元兵过境,就像是土匪似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在他们一家人失散之后,这么多年来虽然没有放弃过找寻,李家的商道上早就流传着一幅画像,所有李家的人都知道这是自己家的大小姐。
随着商道越开越大,直到开辟到了海外,可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李老夫人内心里其实早就已经不抱希望了,以为此生此世再也见不到女儿了。
可是老天爷就是这么让人意想不到,偏偏的这么巧的重逢了。
而且,现在女儿都有儿子了。
都说隔辈儿亲,这一点都不假。
李老夫人此刻颤颤巍巍的把郑长生娘俩从地上扶起来后,就一直拉着郑长生的手不松开了。
或许是处于对女儿的亏欠和愧疚,一家人唯独女儿被丢弃了,这么多年来她内心的煎熬何其之深。
现在见到外孙子,满腔的爱都扑到郑长生的身上了。
上一眼下一眼做一眼有一眼的看个不停,越看越喜欢。
老太太眼角的褶子都能夹死蚊子了,所谓喜笑颜开或许说的就是她现在这个状态吧。
两百多口子人,现在北京那边是回不去了。
那边的房产和田地全部查封归公了,钱财也都进入国库抵账了。
安排这一两百号人可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还好,包括老朱给他的那一片皇装,加上他们家自己的庄园,暂时安置一下还是不成问题的。
说是九族之人,可是哪里有九族。
也就三族罢了,从李老夫人往上数,李家早就没人了。
正儿八经的李家嫡系族人也就十几个。
李秀峰夫妻两人,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在加上李老太太,还有两个叔叔李致远、李致信,两家人总共二十个人不到。
其他的大多数丫鬟婆子佣人之类的家奴院公,以及一些旁支的李氏族人。
郑家庄园足够安排嫡亲之人住下的了,皇装那边的大宅子也足够安排旁支族人了。
这一分散开来后,家里只有李氏近亲的这十几人了。
庄园里有现成的肉蔬和酒水,小七挽挽袖子亲自下厨,一桌丰盛的宴席很快准备就绪。
当李老夫人他们知道小七的身份之后,不禁咂舌不已啊。
尤其是李秀峰,心里都震撼的不要不要的了。
天老爷啊,皇上家的干女儿,琪公主殿下竟然是郑家的仆人出身。
现在虽然贵为公主,可是却依旧是以仆人身伺候郑家母子。
这天下的奇闻怪事多了去了,可是如小七者实在是让人不敢想象。
另外看意思是,这个皇上的干女儿貌似跟妹妹的儿子生哥儿,好像两个人是好事将成的样子。
作为过来人,年轻人间的眉目传情,添酒布菜的小动作,岂能瞒的过他的眼睛。
李秀峰心中大喜过望啊,妹妹一家竟然跟皇上的关系如此之亲密,也难怪自己这次能够逃过一劫不死。
本来都不报希望了,一死是难免的了。
可是谁曾想到,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刻啊。
当天牢狱吏放他们一家出去的时候,他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大批的车队,还有官兵押送,他本以为是送他们上断头台的。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把他们拉倒京郊的郑家庄园里。
他都有点搞不清楚,这到底是咋回事了。
可是当他们下车后,准备引颈就戮的时候,却在庄园里看到了母亲,和失散了多年的妹妹。
这可让他惊讶坏了,他都以为这是在做梦,当那些官兵和车队离开之后,妹妹上前相认,他这才算是如梦初醒。
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有成人之美,这一切都是老天爷开眼啊。
他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开了锅。
李老太太心里也在翻腾着,左边看一眼外孙子,右边看一眼小七,咋看都是璧人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