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叔,此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有大河、昆都伦河之利,大可开垦百万亩良田”
“我回去之后将孙老道派过来,他熟悉此地,让其择一要紧处筑城,我看就在这昆都伦河东岸就不错”
“按照额璘臣、杭高、古禄格三人的反馈,这几年大明的山西、陕西、宁夏几地都是大旱,加上流贼作乱,三地的百姓几乎没有活路,向蒙古地界逃亡的不在少数”
“你在偏关、杀虎口、张家口等地设置哨所,嗯,以百骑为佳,密切关注流入蒙古的汉民情形,设置木寨,储存一些粮食、衣物、药材等物,悉心接纳他们,今后凡是流入的汉民优先迁到此地”
“嗯,还是给此地取一个名字吧,就叫九原,今后城池建好了,阴山以南单独设置一省,就叫山南省,省城就在九原”
“按照当地汉民的介绍,九原附近煤铁丰富,正好设置冶坊、铁坊”
孙传宇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点头,尼堪身边的查克丹也拿着一只炭笔不停地记着,他如今既是尼堪的亲卫队长,还是贴身“秘书”,按照尼堪的规矩,凡是他吩咐过的事情,他会隔三差五询问查克丹督办的情况,若是遗忘了或没有催办,必定会遭到他的惩罚。
孙传宇一边听着一边却惊骇莫名。
“按说秀荣从小在林中长大,十余岁才接触到了老孙头和孙老道两个汉人,读过书的也就是从孙老道那里得来的,不过估计也没读多少,就算他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教给秀荣了,我看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但秀荣从在海参崴设置大港、占据济州岛、设伏乌兰哈达,似乎对当地的情形都十分熟悉似的,这没有来由啊?他打小最远也就到过乌尔赫特”
“呵呵”,似乎意识到了孙传宇的惊骇,尼堪笑道:“孙老道以前便是在山南一带传教,对这些地方非常熟悉”
孙传宇却暗自撇撇嘴,“孙老道自然熟悉,不过那四大道、九原郡等孙老道肯定不知晓,你呀,是另有渊源”
“估计明后两年还有大批汉民出塞逃亡,他们过来后你优先在九原安置一万户,剩下的酌情安置在左右两翼,对了,汉民一定要集中安置,右翼的牧地你也看了,靠近大河的地方河汊纵横、水草丰美,开辟千万亩农田也没问题”
“不过也不能做的太过,否则杭高就会起别样的心思了”
“这样,若是有多余的农户,就全部迁到大唐时丰州郡城遗址附近,也按照一万户来安置”
大唐丰州郡城遗址也就是在后世巴彦淖尔市附近,尼堪回来时曾带着孙传宇细细查看过。
“如此一来,阴山南麓东有青城,中有九原城,西有丰州城,三万户汉民,假以时日,此地便会牢牢控制在本汗手里!”
尼堪一行此时已经骑马来到了了大河边上,他下了马,站在高处眺望大河南北,不禁有些意气风发,背着手就想吟诗一首,不过腹中空空,连剽窃也不可得,只得悻悻作罢。
远处的孙传宇、查克丹、萧阿林等人却是一脸崇敬地看着他。
其实尼堪也不是吹牛,从巴彦淖尔到呼和浩特一带,后世满清放开了汉人移民后,没多久便在山南站稳了脚跟,几十年便成了当地丁口最多的族群,原本是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临时设置的驿站包头也生生被汉人发展成了偌大的水陆码头。
汉民的勤苦耐劳以及创造力都是一流的,只要给他一丁点空间他就会利用到极致。
“大汗,若是要守护这么广袤的地方,仅仅五千人马恐怕不够”
看到尼堪意气风发的样子,孙传宇原本不想打扰他,不过最后一想,此地西边有虎墩兔憨和瓦剌部,既然让自己来镇守就必须将一些个情况掰扯清楚。
“不妨”,没想到尼堪却浑不在意,他笑着看着众人,“据本汗了解到的情况,瓦剌部正在与更西的部落,一个叫哈萨克汗国的大国纠缠不休,那可是突厥人的后裔,疆域辽阔,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我想瓦剌部是没有余力来攻打山南的”
熟知历史的尼堪当然知晓,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1650年左右,瓦剌部在与哈萨克的战事中都处于下风,还被其攻占了好多地方,其根本没有余力东顾。
“虎墩兔憨、却图汗不足为虑”
到了今日,尼堪终于领教了塞外各部的真正实力。
塞外诸部,由于多是游牧、渔猎的部族,又主要以肉食为主,身体强壮程度自然远高于汉民。
游牧诸部,寻常在草原上要对付狼群,迁徙时肯定会深入到其它部落的牧地,势必会起冲突,故此,部落之间的战斗都是常事,久而久之,就算没有专门的训练,也养成了一股剽悍之气。
而林中之人,打猎时常常遇到猛虎、野猪、黑熊、狼群之类的,久而久之,在与猛兽的搏斗中也养成了一股悍勇之气。
故此,林中之人很多取名都与猛兽有关,比如努尔哈赤,他的名字意思就是:“像野猪一样凶猛的人”。
而漠北以北的林中人为了貂场、驯鹿的迁徙地也会与其它部族经常开战。
以达斡尔人的文明程度,黑龙江边此时为何有那么多木城?
还不是为了抵御其它部落的侵扰。
已经进入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的达斡尔人这里特指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因果达河流域的除外就是如此,遑论文明程度远不如他们的林中部落?
于是,一开始努尔哈赤的后金势不可挡,建立八旗制度后,旗丁还时常凑在一起操练,又有甲胄,就更不是蒙古骑兵可以抵御的了。
得到辽东的沈阳、辽阳、抚顺等地以及广大的农地后,后金军队的装备、操练、机动力就更上一层楼了,此时,他们不需要赶着羊群出战了,随身携带十日的干粮便可外出打一次中小规模的战事,加上劫掠,外出一个月也不在话下。
于是,他们在与蒙古人的战事中,期初努尔哈赤还很重视,经常集结上万骑兵出击,久而久之,在意识到自己的战力之后,就很少出动出动超过一万规模的骑兵了,在与林丹汗的战事中,只要出动五千骑,林丹汗便会“仓皇远遁”。
而尼堪如今麾下的骑兵,自从有了粮食的加成后,这战力、机动力还在满洲之上。
同时林中人出身,还是经常聚在一起的常备军模式的骑兵,便不是满洲那样战事才征召各牛录旗丁可以比拟的了,当然了,从金国到清国,满洲人肯定也设置了常备军,但肯定不多,主要是护卫各大城市。
凶狠的骑兵,还有火器加成,时时操练。
尼堪的军队在这东北亚一带,除了丁口偏少,万人的战力应该首屈一指了。
历史上岳讬征伐虎墩兔,妥妥的灭国之战,总共也才出动了万骑,其中还有不少蒙古骑兵,至于却图汗,他欺负青海的土默特、乌斯藏牧民尚可,战力还不如林丹汗。
历史上,卫拉特部的固始汗万里迢迢从新疆出征青海,以区区万骑、疲惫之师便大破却图汗的四万骑,却图汗的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久历战事、熟悉火器的卫拉特部才是尼堪今后的大敌,可如今的他们又被强大的哈萨克汗国缠上了。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至少还有十多年时间卫拉特部才会东进。
十多年,够干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第七章 直捣临潢府
波罗城。
这是一座位于西辽河支流乌尔吉木伦河与沙里河交汇处的大城,也是目前西辽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名义上最大的城池。
说是“名义上”,因为此城原本是辽国的上都临潢府,原来由南北两城组成,北城是皇城,周长约十里,南城是汉城,周长约十七里。
当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让契丹人住在北城,汉人住在南城,所谓“南院北院”一开始便是指的是这两处。
后来经历金、元两朝,北边的皇城早就焚毁了,南面的汉城也曾经毁于战火,不过中途却恢复起来了,如今却是科尔沁蒙古的一支阿鲁科尔沁的老巢。
所谓波罗城,实际上是博洛城的讹传而已,重建此城的是一个叫博洛的女真化的汉人修建的。
在粗粗恢复的“南院大王”府的二层阁楼上,一位老头正站在二楼向远处眺望。
达赍,阿鲁科尔沁的台吉,最近又被皇太极封为多罗贝勒,已经五十岁了,手里正拎着一个酒壶,一边向远处眺望,一边不时喝上一口。
在原本的历史上,达赍这一部不大受满清的重视,他儿子死后才追封多罗贝勒,不过眼下紧靠着他的牧地西侧的巴林两部由于先后在青山老河之役、呼伦城之役中损伤惨重,如今部落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皇太极为了拉拢他,也封他为多罗贝勒。
这里原本是巴林左翼的驻地,不过在巴林部大受损伤之后,在皇太极的调解下,让左翼的牧民全部迁到了右翼驻地,而让兵强马壮的阿鲁科尔沁部占据了左翼,目的自然是为了对付一山之隔的索伦人。
知道他嗜酒如命,还让他每年去辽阳领取上等烧酒一车,这不,他刚刚让自己的儿子穆章拉回来一车,没几日便消耗的差不多了。
不过他完全不在乎,在他的北边,同样损失惨重的科尔沁右翼的奥巴也在大力拉拢他,而他西侧的两部巴林在其台吉色特尔死后,色特尔的两个儿子塞布腾、满珠习礼分领左右翼,同样在巴结并没有参加呼伦城战役的达赍。
奥巴、塞布腾、满珠习礼都给他送了大量的烧酒。
上次随着皇太极入关攻打明国,他倒是让穆章带了三千骑去了,不过由于穆章在后阵,在战事中并没有损伤多少,故此,他阿鲁科尔沁部依旧有接近五千帐的牧户。
何况他还有坚固的波罗城可以倚仗,城里还有一千多汉人,几十户工匠、几百户农户,有了这一切,他阿鲁科尔沁部在西辽河北岸依旧是一个强大的部落。
他今日之所有冒着严寒站在阁楼上张望,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为了观看东南方向他儿子穆章的动静。
前几日,紧靠着阿鲁科尔沁部落的扎鲁特部台吉、在呼伦城之役战死的色本台吉之子桑嘎尔也邀请穆章去他那里作客。
色本也在上次呼伦城之役战死,部落也是元气大伤,不过与翁牛特、巴林两部相比还是好一些,至少麾下还凑得出三千骑兵,但桑嘎尔还是找上了穆章,殷勤联络之意不言而喻。
原来达赍冒着严寒是在等他的美酒呢。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达赍不免有些失望,正准备返回暖阁里,“嘶”,城外的东南方向传来一阵马叫声。
达赍大喜,不顾严寒抓着冰冷的由松木打成的护栏向前眺望着。
一骑、两骑、三骑
大量的骑兵从东南方向、乌尔吉木伦河东岸冒了出来,那是从扎鲁特、原本的阿鲁科尔沁本部所在的地方到波罗城必经之处。
三百骑,正是穆章他们出去时带的人马!
原本阿鲁科尔沁的驻地是没有城池的,皇太极为了分化该部,让年老嗜酒的达赍带领两千户搬到了波罗城,另外三千户由穆章统领继续呆在原来的驻地,名义上达赍的牧地面积增加了,不过却分割在相距一百多里的两地,明面上是“优渥”,暗藏的心思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达赍的独子穆章却很孝顺,经常到波罗城来看望达赍。
当然了,这表面上的“孝顺”也是饱含深意。
自从辽东以西的蒙古诸部大受损伤后,皇太极立即对尚有较大实力的科尔沁左翼、朵颜余部、敖汉、奈曼、阿鲁科尔沁等部进行了大力拉拢,除了让爱新觉罗家族的诸人与诸部台吉加强联姻外,还对诸部管事的台吉进行了犒赏。
阿敏从永平返回辽东后,俘获的丁口、财货却是一个不拉的全部带了回来,其中就有大量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皇太极将这些女子赏赐给了满洲贵族以及与他们联姻的蒙古贵族,其中达赍身边就有两个,都不到二十岁,个个如花似玉。
皇太极赏给年老的达赍,而不是年轻力壮的穆章,其中未必没有三国时王允使用的“貂蝉之计”爱新觉罗家族几乎都熟知三国演义。
一方面要倚仗达赍,又要提防他,这便是皇太极的心思,若是在几十年以后,满清已经得到整个天下,他自然不会耍这样的心思,但在大清初创之时,使用这样的手段也是像他这样的枭雄应有之意。
穆章殷勤地伺候达赍的心思此时便昭然若揭了他看重的不是自己的老爹,而是那两个貌美如花的汉人女子,他如此殷勤的给他老爹弄来一大堆美酒,不是他的“孝心”大发,而是为了将老爹灌醉后与他的两个小妾厮混。
当然了,如果达赍在烂饮之下提前离世那也是他求之不得的。
什么?孝心?看什么玩笑?这可是蒙古!
骑兵队伍里有一辆大车,大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达赍不想而知,达赍再也忍不住了,很快就跑了下去。
耶律阿保机修建此城时还将沙里河、乌尔吉木伦河的河水引到城池四周形成了护城河,不过到了此时只要朝着东南面的护城河还在,上面也还有一座吊桥。
“砰!”
吊桥重重地放下了,激起了一大片雪花。
令达赍如此重视这批酒水,自然是有原因的。
桑嘎尔手里有一批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酿造的烧酒,按说此时酿酒技术最好的的还是汉人,不过达赍却偏偏最喜欢达斡尔人的烧酒。
刚才在城楼上达赍也没有细看便命令守城军士将城门打开了也是,在东南这个方向,不可能有敌人出现,若是科尔沁人想要攻打此城,皇太极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关键是,他在城上看到了他儿子穆章的身影,穆章身材高大,经常披着一件金黄色的斗篷那是皇太极赐给达赍的,达赍转手送给了穆章。
似乎是为了让老爹早日见到美酒,那辆马车处在最前面,达赍见了大喜,搓着手便扑了上去。
马车上确实有几十个酒坛子,那粗糙的陶器、封泥也是达斡尔人常见的形制。
“哈哈哈”,达赍心花怒放,正要拍碎封泥先饮为快,突然感到自己的后颈上一阵冰凉。
“谁?!”
达赍大怒,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转身一看,他差点跌坐在地上。
那披着金色斗篷、身材高大的人并不是他的儿子穆章!
“我叫乌赫恩都里,瀚海国上都镇守使”
那厮嘴角带着一缕嘲讽的微笑,戏谑地看着达赍,与此同时,萧阿林的手下已经扑过去占据了吊桥和城门!
达赍面色如土,再看时,只见人群中有一人双手被捆着,嘴里也塞了一块破布,不是他儿子穆章是谁?
“原本还想利用穆章来诈开城门,没想到你真是嗜酒如命,根本没有辨别真伪便直接扑到了酒上”
达赍嗜酒清史有记载
看着达赍目瞪口呆的模样,萧阿林继续说道:“还是将所有事情都告诉你吧”
“听说你部与阿拉克卓特部是世仇,该部前次跟着虎墩兔憨西迁时其后部遭到贵部屠杀,如今阿拉克卓特部的巴图尔台吉已经归附了阿斯兰大汗,大汗便答应了阿巴图尔复仇的计划”
“我军沿着西拉木伦河东进,横扫了巴林部,如今巴林部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牧民已经被并到了阿拉克卓特部,大汗亲自率领三千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