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76章

1625冰封帝国-第76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尼堪占据济州岛的事情终于被皇太极、李倧侦知了。

    就像呼啸而来的北风一样,对于尼堪来说,一场剧烈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二十六章 济州风云(上)松尾智保

    都说尼堪不安分。

    这一点也不假。

    抵达济州岛后,尼堪立即安排了龟船趁着南风的尾巴去运送最后一批汉民,这批运完之后船队便全部回到济州岛过冬海参崴有三个月结冰期,船只放在那里完全是浪费。

    此时,平安道的辽东汉人已经有近六万户迁走了,两万户迁到了兴凯湖一带,两万户已经到了林口以北一直到伯力城的广大地区,也就是后世林口县以北,鸡西、佳木斯、七台河、三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还有两万户依旧在济州岛等待船只。

    如此一来,根据曲承恩等人的介绍,零散在平安道西北大山上的汉民加起来也就十万余户,今年尼堪便迁走了大半!

    按说在这样的情形下,尼堪应该安分守己,紧守济州岛的秘密,有什么进一步的大计、想法,也应该将所有的汉人迁完之后再说。

    可尼堪并没有这么做。

    一是此时济州岛的秘密已经泄露出去了。

    其二便是倭人使者的出现。

    “我是松尾智保”

    来人约莫三十多岁,留着丑陋的月代头,不过却是一副清秀的模样。

    那人看似清秀,不过跪拜的双手骨节却很粗大,腰间的长刀也显示出了他武士的身份。

    “哦?”

    尼堪隐隐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不过却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

    “来自对马国”

    这下尼堪有些印象了。

    所谓对马国,实际上就是主要以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对马岛为基地的对马藩,藩主的正式官职则是对马守与侍从。

    当前的藩主是宗义成,对马藩第二任藩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

    与松前藩一样,对马藩由于土地贫瘠,实际上是没有石高俸禄的,于是幕府便将与朝鲜的贸易交给该藩打理。

    这样一来,贫弱的对马藩实际上比许多高石高的大名还富有。

    对朝鲜的贸易引起了很多人的觊觎,这其中便包括宗义成手下的首席家臣柳川调兴,柳川调兴原本想加入到德川幕府的直属家臣里面,并给自己的家族申请两条船的贸易额度,这一切自然不为藩主宗义成所容忍。

    于是双方便在德川家光面前打起了官司,史称柳川一件事件。

    在原本的历史上,德川家光为了维护大名的权威,惩罚了柳川调兴,杀了眼前这位柳川调兴的家仆松尾智保。

    不过由于尼堪的横空出世,让柳川调兴突然抓到了一丝希望。

    “家主说,济州岛位居朝鲜正南部,与大明、日本都是咫尺之遥,若是能在此地设置商馆进行贸易必定大为兴旺”

    尼堪笑道:“日本允许对马藩独占与朝鲜的贸易,贵藩在其中肯定获利巨大,若是放到了济州岛,幕府还能将独占贸易状委任给宗义成?恐怕离济州岛更近的肥前藩更有可能吧”

    “大汗容禀”,松尾智保面带微笑,举手投足也是彬彬有礼,“肥前藩的石高接近四十万石,幕府绝对是不会让锅岛胜茂再沾染对朝贸易的,而离济州岛更近的五岛、平户与已经与大明有贸易往来,故此,幕府最终还是会让对马藩来完成与朝鲜的贸易”

    锅岛胜茂,肥前藩藩主。

    “可釜山离对马岛更近,幕府会同意将贸易地点改到济州岛吗?”

    “无妨”,松尾智保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看到这副模样,连尼堪也是隐隐有些佩服。

    “大汗,对朝贸易的联络、设馆、文书往来都是本藩藩主来进行的,幕府对细节一概不知”

    听了这话尼堪猛然想到一事,不禁又笑道:“呵呵,听说贵藩主对外使用的是日本国王使者的名义?”

    松尾智保一听大惊,这么绝密的事情除了对马藩的藩主宗义成、藩臣柳川调兴两人,以及一直在操办此事的自己,在日本人里知晓的微乎其微,朝鲜人那里知道的倒是很多,此人能霸占济州岛,前不久又将朝鲜西海岸的水师横扫一空,多半是从朝鲜人那里得知的。

    他还有些疑惑。

    松尾智保虽然是柳川调兴的家仆,不过从小在平户长大,平户以前有许多私自来日贸易的明人,就是在那里松尾智保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话,还在平户堂而皇之做起了“中人”。

    眼前此人能点出“日本国王”几字的不妥之处就相当了不起了,如今日本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天皇,实权则操在幕府将军手里,不过以“幕府将军”的名义对内倒是没有问题,对外则大有问题,对马藩一直打着日本国王的旗号与朝鲜进行贸易,此事德川家光如何能不知晓,不过还是容忍了他的做法。

    目前柳川调兴向德川家光告密的核心内容便是藩主宗义成篡改文书内容,莫说外国人了,就是寻常日本人看到了也是云里雾里,此人却一眼便看出端倪所在,这就不是朝鲜人所能告知的了。

    松尾智保赶紧收起了自己内心隐隐的轻慢之心。

    “大汗”,松尾智保跪坐在地上,此时身子也大幅伏低,“眼看北风就要正式到来,日本国对朝最大的风末季贸易几日后便要展开了,届时全日本需要对朝贸易的船只全部云集对马港,趁着最后的南风北上釜山”

    “有多少船只?”

    “二十艘大型关船”

    “去朝鲜的货物是?”

    “多为金银铜铁等物,也有一些刀具、布匹、绸缎”

    “回来呢?”

    “多为皮毛、人参、麻布”

    “一次贸易额大约有多少?”

    见尼堪突然问起这个,松尾智保还以为他在默算可能在济州岛贸易的利润,便回道:“按照大明的规制,起码有二十万两”

    尼堪点点头,“那你是代表藩主来的,还是代表柳川调兴来的?”

    松尾智保一愣,随后倒是斩钉截铁,“我是柳川君的仆从,自然代表柳川君”

    尼堪笑道:“本汗实在不知晓柳川君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日本官府的体制,本汗多少了解一些,像柳川君这样以下犯上在幕府将军那里也是犯忌讳的,无论你家藩主有何过错,最终得到灾祸的还是柳川君”

    他见松尾智保不说话,便继续说道:“总共才二十条船只前往釜山贸易,柳川君便想要两条,若是我是藩主的话肯定也不会同意,除非”

    “最终得到灾祸的还是柳川君”一言在松尾智保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可是非常理解尼堪这句话的,到时候不但是柳川君得到灾祸,作为他最得力的仆从肯定也逃不过。

    尼堪的“除非”点燃了他的希望。

    “让日本到朝鲜的贸易局限在济州岛确实是一个办法,届时本汗出面,不要说两条船了,就算是三艘、四艘也不在话下”

    “眼下的问题是”

    尼堪站了起来,在大厅里走着他现在占据了济州牧使的官衙。

    “若是朝鲜、日本都来攻打本岛,本汗能有几成胜算?”

    松尾智保赶紧说道:“大汗,您停泊在港口的大船我看过了,朝鲜我不知道,若是出兵的话,本国只有筑前、肥前、长门、平户四藩可能会出兵”

    “那对马藩呢?”

    “这”

    尼堪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只要自己胆敢挑战日本国的权威,对马藩的家臣柳川调兴必定会兴兵推翻宗义成并取而代之,不过按照日本人的传统,像这样的事只能暗中筹划,是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刚才松尾智保所说的“大船”,是今年刚刚从黑龙江驶到这里的新造大船,全部由奴儿干都司地方坚硬的柞木、水曲柳做龙骨、肋材、船帮,龙骨、肋材还是学西洋船那样一次性成型。

    建成后的船只长十丈,宽三丈,还是三层甲板,也只布置一层火炮,底层甲板还是设置了桨位,第二层甲板放置了二十二门火炮,都是首尾各两门,每侧各十门,其中八百斤、能发射十斤铁弹,千斤、能发射十二斤重铁弹的火炮各五门,首尾都是五百斤、能发射六斤铁弹的火炮。

    火炮还是参考了尼堪印象中大明的威远炮的制式,但份量大大加强了,射程不大,射程当然不如长身管的红夷炮,不过在近距离对敌,与与红夷炮的威力相差无几,无论是海战、野战、守城战皆可。

    船帆还是西洋横帆、三角帆制式,一共四根桅杆。

    船只一共造了三十艘,如今已经全部来到了济州岛,而原本停在济州岛的二十艘两层甲板杉木船只已经回到了海参崴。

    这样的大船在最近几年尼堪不会再建造了,不是木材不够、船工缺乏,而是水手实在太少了。

    为了填满这三十艘大船,尼堪又从常备军的步军里面抽掉了三千人,加上俘虏的明军水兵、朝鲜水兵,勉强凑够了每船两百人的配置。

    “可惜这些船只到济州岛后还没怎么操练”

    尼堪先是一声叹息,不过转瞬便释然了,船只主要的操帆手、炮手、战斗兵都是从黑城一路历练过来的,操控船只、施放火炮应该不成问题了,至于辅助的水兵、桨手都是用明军降兵,也就是龚正祥的那一千多人,以及朝鲜水兵,他们都是辅助的人员,应该不会影响船只参与战斗。

    操练的再好,还不如实战一次!

    “嗯,对马岛的船队什么时候出发?”

    “三日后”

    “好,就这么”

    “扑!”,只见官厅正门的厚布帘子打开了,查克丹一脸忧色地进来了。

    “大汗,不好了,朝鲜人攻过来了!”

    “哦?有多少船只?已经到了哪里?”

    “几百艘龟船、板屋船,我看其东海岸的船只估计都过来了”

    “都是朝济州城过来的吗?”

    “是的,孙将军已经出动船只上前迎敌了”

    “好!”,尼堪不惊反喜,没想到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大好的练兵机会呀。

 第二十七章 济州风云(中)济州海峡之战之一

    尼堪让松尾智保走了。

    开什么玩笑,就算没有朝鲜人来袭,他也不可能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出动水师劫了日本人前往釜山贸易的船只,届时幕府盛怒之下就像丰臣秀吉那样举倾国之力来攻打济州岛,自己几面受敌之下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倭人,他肯定是有想法的,但那还不是现在。

    他得先应付了朝鲜人的水师再说。

    说实在的,济州岛虽然冬季不封冻,不过岛上并没有一处上好的港口,最好的港口应该是南部、后世南济州郡所在了,那里是一条内河的出海口,出海口附近还有岛屿,对南面过来的涌浪及大风能稍微遮挡一些。

    济州牧使所在的地方倒是有一些临海的港口,不过却大多是直接面向济州海峡的港口,对于北面来的大浪和大风,没有半点遮挡。

    站在港口附近的制高点济州塔上,尼堪的一对细眉毛拧成了山字型。

    不远的海面上,有三队船只已经很接近港口了,中间那队最大,约莫有百艘龟船、板屋船,东西两侧各有五十艘左右。

    “沈?”

    望远镜里,只见一艘最大的龟船上有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用汉字写着一个大大的“沈”字。

    此时的朝鲜,虽然在世宗大王时期便发明了“谚文”朝鲜人自己的文字,不过汉字、汉话依然大行其道,并作为士大夫的专属文字依旧广为传播,汉字被废除那还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

    “大汗”,说话的是原光海君重臣郑仁弘的侄儿郑大勋,李倧上台后将忠心于光海君的一大帮重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像郑仁弘这样的宰相级人物自然处决了,其家属全部被流放到济州岛为奴。

    郑大勋原本是济州大静县县令,李倧政变后一下由县令变成了制作弓箭的匠奴,随着尼堪的到来他又“复起”了,如今是他阿斯兰大汗麾下济州的二把手,同知,仅次于知州、尼堪的便宜兄长孙秀林。

    “来的肯定是全罗道观察使、西南都元帅沈器远,他手下有两员大将,陆师是黄溢,水师是李元老,全罗道一道不可能有这么多龟船,多半是将江原道、庆尚道两处东海岸的水师也调过来了”

    “哦?”,尼堪想了想,“咸镜道呢?”

    “这”,郑大勋犹豫了一下,“咸镜道观察使是金尚宪,一向与沈器远不和”

    尼堪却笑道:“不可能,再是不和,在国王的严令下也会配合的,多半是为了防备本汗在海参崴的水师吧”

    郑大勋赶紧一击马屁奉上,“大汗明见万里,非下官能及”

    济州港的正对面,一艘巨大的龟船分外瞩目。

    这艘龟船至少有十五丈长,在一众约莫十丈长的船队里煞是惹眼,龟船高约两丈,此时他的炮窗也纷纷推开了,露出了里面的碗口铳、佛朗机等物。

    龟船的上层甲板里,有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年人正透过窗口望向对面,半晌,他神色有些凝重,对着身边一位约莫三十多岁、五大三粗的武将说道:“就是这些人击败了京畿道、平安道的水师?彼等船只加起来虽没我等多,不过看那制式与大明的船只殊异,明显不是中朝风格”

    那武将却笑道:“李庆徒拥虚名,顶着名将之后的名头却言过其实,败给敌人也属正常”

    “不可轻敌!”,那文官冷哼一声,“按说京畿道的水师最为强大,可一战便全军覆没,李庆就算再差也不可能如此不济”

    那武官赶紧点头称是,“大人高见,不过此次我部中营有秘密武器,就算敌方战力惊人也够他喝一壶的”

    一听“秘密武器”四字,那文官脸色稍霁,不过还是郑重地叮嘱道:“还是不可大意”

    龟船的对面,孙佳绩站在一艘新造的大船船头,迎着初起的北风衣袂飘飘,看着眼前的龟船不禁有些不屑一顾。

    “什么破烂玩意儿,上次被我军五百斤的火炮一轰便破了,此次有上千斤的重炮,我看你能支撑多长时间”

    兴许是知晓了孙佳绩船队擅长的作战方式,龟船之间靠得很近,密密匝匝地向前扑来。

    接近敌船时,龟船头部那硕大的龙头倏地打开了,露出了一根根粗大的竹管。

    这一幕自然逃不过孙佳绩的眼睛。

    “大竹管?作何用途?”

    上次对战时龟船头部也是伸出来一些管子,不过喷出来的多是硝烟、毒烟等物,主要是扰乱敌方的视线,杀伤效果微乎其微,由于孙佳绩的船队是直接钻进了敌人船只之间的缝隙,他们这一招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故技重施?”

    孙佳绩有些轻蔑地摇了摇头,在这个时代,你就是想用管子喷出一些东西扰乱敌人的视线,那也是有距离要求的,离得太远便不起作用了。

    双方船只的距离约莫三十丈的时候,孙佳绩的船队突然大幅度左转舵,此时尼堪力排众议设计的沉重下摆就大派用场了,看似船只倾斜厉害,似乎要侧翻的模样,实际却是有惊无险,在下摆的反作用力下安然无恙。

    利用三角帆、横帆的组合完成快速转向后,炮手用侧舷的十门火炮对准了敌船的首部。

    与此同时,东西两侧的各十艘大船也是如法炮制,纷纷转向北面,都用侧舷位对准了敌船的首部。

    这个战术在欧洲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