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613章

1625冰封帝国-第613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桥后,一座青灰色的中式城堡便出现众人面前,这座城堡并没有使用条石,全部是大青砖加水泥垒成的,中间城门楼上了黑色的瓦片、挑檐突然出现在这处已经属于欧洲腹地的地方倒是让人有些如梦似幻。

    “嘎吱”

    城门打开了。

    城堡一看至少有五丈高,若是加上城门楼,四丈高也是有的,城门楼靠近外侧的地方挂着一座大钟,这大钟的直径至少有两米,按照大夏国的惯例,四处城门楼的大钟除了报时以外,还有在关键时刻发出巨大、宏远的钟声让四周的农户赶紧避入城堡的用途。

    尼堪看了看时间,眼下正是下午四点左右,他叫停了马匹,“耶律楚,这里附近的农户有多少?开垦了多少农田?”

    耶律楚回道:“陛下,这里是边境,不过以前这里就是广袤的农田,前不久由于人口衰减得厉害,大多数农田没有用上来,眼下奥尔萨县有人口一万户左右,汉人、明斯克各半,都在城堡三十里范围内,每户五十亩上田,一共五十万亩,实际上,周围三十里以内抛荒的田地有还有至少五十万亩”

    “当敌人入侵时,若是人数并不多,我们会在钟鼓楼敲响三下钟声,连续三下,让周围的农户迅速避入庄园并做好御敌的准备,若是有大敌来侵,则会钟鼓齐鸣,敲响六下,连续六遍,让他们迅速避入城堡”

    尼堪点点头,“若敌人的前锋正好碰到避难的农户该怎么办?”

    “不妨,陛下,这一节我等早就想到了,城堡里一直有三千民兵,他们每一年轮一次,每一次轮守四个月,而末将这支骑兵起的作用便是迎击敌人的前锋,让我方的农户安然避入城堡,平时,这里距离真正的边界线还有一百里,我等在那里设置有侦骑,若是遇警,侦骑可以在一个小时抵达城堡报讯”

    “一个小时,足够我军做出应对了”

    “那好”

    尼堪心里一动,“你等平时演练过没有?”

    “有的,不过只演练过一次,还是在三年前”

    “立即敲响钟鼓,按照大敌来袭准备!”

    ……

    没多时,尼堪已经来到城墙上。

    “咣……”

    “咚……”

    巨大的钟鼓声在东欧的暮色里不断响着,将已归的倦鸟全部从附近树林里惊起,并在上空闹成一片。

    耶律楚的骑兵有两千人已经全部出城了,他们按照连队的形式在城堡的东北、西北前出五十里警戒,而大量扶老携幼、拖儿带母,套着大车装着粮食,赶着牲畜的农户急急忙忙奔向城堡。

    “陛下”

    耶律楚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此时离敲响钟鼓声已经过去两个小时,眼下却还是第一拨农户抵达城堡。

    “城里都准备好了吗?”

    尼堪却并没有苛责的意思。

    “陛下,早就准备好了,城堡是一个完全的军堡,可容纳一个骑兵军团,周围所有的一万户农户以及牲畜都进来也没问题,由于敌人主要在东边,东北、西北方向的半个城堡一直被军队占着,而另外半个城堡则是为百姓准备的”

    等所有的农户全部迁到城堡里后,时间已经来到子夜时分,以斯摩棱斯克与奥尔萨城之间一百公里的距离,俄罗斯人若是大举进攻的话,一日功夫也就到了,他们的骑兵有限,农户们在这个时候进入城堡倒也没什么问题,不过那需要城里的骑兵旅付出巨大代价才行。

    到了半夜时分,在得到并没有敌人来到而是一次演练后那些农户们便闹开了,汉人农户倒是没什么,那些以前就在这里的明斯克农户非常不满,最后半个城堡都沸腾了。

    半夜里,尼堪也被闹醒了,他不顾勒恩、耶律楚等人的劝阻,披上一件红色的披风来到了另外半个城堡,在城堡的广场处,他走到了一群最激动的人群前面。

    “你叫什么名字?”

    他看着一位鼻头红红的中年汉子,那人有着红色的、稀稀拉拉的头发,在火把的映照下,其白色的皮肤上的红斑十分醒目。

    “你是谁?”

    “大胆!”

    那人没有理他,反而用明斯克语大声呵斥着他。

    尼堪阻住了耶律楚、勒恩,微笑着说道:“没关系,你说吧,你叫什么?来自哪里?家里有几口人,十年前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十年前有多少?产量多少?”

    在耶律楚的翻译下,尼堪终于明白了。

    “陛下,此人叫阿廖沙,今年四十岁,在十年前那场瑞典人、俄罗斯人、波兰人杀成一团的大战里,这里成为了主战场,阿廖沙本是拉齐维乌家族下面的一个农奴,为老爷种着三十亩田地,里面有粮食、苜蓿还有蔬菜,苜蓿和蔬菜基本上都是为老爷种的,粮食的一半也要交给老爷”

    “他们的产量很低,不到一石,他们家有六口人,一天最少需要五斤粮食,一年就是十八石,抛去种子,他们实际只能食用其中的十三石,这额外的粮食需要为老爷养马、养猪,家里的女人轮流为老爷干家务得来,就是这样,一年上头也不容易吃饱”

    “那场大战发生后,阿廖沙一家全部直接或间接战死,除了他与小儿子去森林里打猎侥幸躲过一劫,我国接手此地后安排他与另外一家寡妇成了家,分了五十亩土地,在农技师的帮助下,产量也达到了一石半,眼下我国只收取两成赋税,他们一家子的人口早就恢复到八口人,就是这样,不仅能吃饱,还能卖出多余的粮食”

    “陛下,欧洲各国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价奇高,大公国收取赋税后,除了让常备仓、战备仓装满,多余的全部卖了,于是这里的农户手里头也很是有一些闲钱,于是他们能购买用于耕地的驮马,养更多猪、鸡鸭,还能置办更好的衣服和农具,这日子与以前相比不用说好上太多了”

    耶律楚说的时候是先后使用了明斯克语、汉语,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阿廖沙以及尼堪,说着说着,阿廖沙面色大变,尼堪却是神色如常。

    半晌,耶律楚说完了,尼堪看着阿廖沙:“你家有急事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如此不满?”

    “……”

    “如果此时俄罗斯人已经打进来了,你一家没准又会回到十年前的境况,你很想回到那种境况是吧……”

    尼堪说说这话的时候用的是俄语,虽然与明斯克语有些差距,但这两种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无非是两种方言罢了,尼堪说到最后看向耶律楚:“既然他们不满我国的规制,干脆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全部划给我国贵族,你等重新成为农奴!”

    阿廖沙等一听大惊,此时他们看见尼堪站在耶律楚的前面,而耶律楚明显对他十分恭敬,知晓此人是一个大人物,赶紧跪了下来苦苦哀求。

    “罢了”

    耶律楚此时才说道:“你等知晓他是谁?他是我国博格达汗、皇帝陛下!陛下仁慈,饶恕了你等这一次,下一次如还是这样拖拖拉拉,又喧嚷闹事,所有田地全部收回来,你等只能租种!”

    阿廖沙一听大惊失色,一个个全部匍匐在地上瑟瑟发抖。

    等他们抬起头来时,尼堪早就回去了。

 第六十五章 明斯克大公国(7)

    尼堪彻夜未眠。

    “老子对这些人不可谓不好,为何他们对我们还是不满?”

    凌晨时分,他想通了,“自己老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待这一世的人,这些人啊,多半怀威而不怀德,先有威,然后略微给一些甜头也就是了,之后将威固定下来,甜头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也要固定下来,不能无限制扩展”

    次日,他将耶律楚叫过来。

    “昨日参与闹事的有多少户?”

    “陛下,昨日末将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以陛下、殿下的宽容,亘古未见,这些人居然还不满足,末将一时也气恼得不得了’,但最后一想便释然了”

    “哦?”

    “陛下,昨日参与闹事的也就是一百多户,跟着看热闹的有几百户,剩下的并没有跟着出来,而是在房屋里睡觉,这里的明斯克农户有接近五千户,这样一看,这些人还是少数”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陛下,我等不能太过宽容了,以往为了边境的安全,对于这些人的闹事多半以忍让为上,现在看来不行了,必须要杀鸡给猴看”

    “具体说说”

    “是,微臣建议,将挑头的一百多户的赋税增加到五成,跟着来到广场的增加到三成,以儆效尤”

    “可如果一旦有战事发生,这些人要做俄罗斯人的内该如何办?”

    “陛下,微臣了解过,在斯摩棱斯克,农奴一年上头能够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就算作为自由民,每年下来的存粮也微乎其微,俄罗斯帝国穷兵黩武,帝国人口只有我国两成,哦,我国拿下江南之地后,恐怕只有一成了,但他们常备军的规模几乎与我国相当,如此一来他们的粮食消耗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也幸亏在东欧诸国中,最会种地的还是俄罗斯农夫,他们的产量颇高,在欧洲也能达到两石左右,在农奴制下,勉强能供应这庞大的军粮,但这些明斯克人如果投到那边去,肯定会叫苦连天,奥尔萨与斯摩棱斯克紧紧挨着,好多农户都是亲戚,双方虽然是敌国,但在上次两国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在边界处每年还是有两次集市的,并不妨碍他们往来,双方的情形如何这心里都有数”

    “不,还是要妥善考虑,这样的人切不能安置到边境了,这样,现在马上告诉他们你刚才所说的办法,然后秋收后立即迁到明斯克附近,那里大多数是汉人农户,他们就是想闹也翻不起大浪,假若再闹,就贬为农奴,成为官府的奴隶,绝不姑息!”

    “先说赋税的事,等秋收之后再谈迁徙的事,就这么定了”

    虽然一夜未睡,不过终于想清楚了事情,尼堪的心情还是十分舒畅的,在耶律楚、勒恩的陪同下,他带着几百骑沿着边境线跑了几日,从莫吉廖夫开始,沿着边境线一路向北、向西蜿蜒巡视,最后抵达了靠近立陶宛的格罗德诺,这里也是大公国从明斯克通往柯尼斯堡的重要城堡,此时,尼堪收到了一个消息。

    那位如今声名鹊起的普鲁士大公,三十九岁的腓特烈威廉竟然亲自到了柯尼斯堡!

    尼堪心头一喜,暗忖:“他能够亲自来,不是将整个立陶宛让出来有了眉目,便是又有大事与我国商议,但眼下自从瑞典人战败后,拉脱维亚落入普鲁士的手里,爱沙尼亚落入俄罗斯手里,如果柯尼斯堡还是在他们手里,加上整个波兰海岸线都在他们手里,大半个波罗的海都是他们的,这情形该有多好”

    “现在倒好,我大夏横插一杠子,将他们大好的形式深深切断,他们难道不记恨吗?若是他提出来用其它地方置换,比如全部都是波兰人所在的格但斯克到什切青一带,我国该如何处之?”

    “眼下由于柯尼斯堡大部分德意志民众全部迁往西德意志地区,柯尼斯堡一带大部分是汉人移民,帝国管辖起来就容易得多,若是换成格但斯克或者立陶宛地区,肯定没有眼下这么容易”

    “不行,柯尼斯堡死活不能让出去,对了,普鲁士人已经占据了汉萨同盟大部分城堡,现在威廉有空跑到柯尼斯堡来,肯定在某方面又有了成绩,眼下的他们与瑞典人是盟友,难道与他们又有了姻亲关系?抑或与丹麦人谈和了?或者与荷兰人关系好转了?”

    “眼下的普鲁士大公领有从不莱梅…汉诺威到勃兰登堡…柏林的整个德国北部领土,还占据着波兰的所有海岸线,并领有整个拉脱维亚、立陶宛,实力恐怕比哈布斯堡家族直接管辖的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慕尼黑、斯图加特、纽伦堡相差无几了,奥地利人肯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形存在”

    尼堪在脑海里转了许久,也没有收集到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此时发生的影子。

    ……

    就在尼堪在格罗德诺等候神武军时,柯尼斯堡,一改近几年的平静,这几日突然热闹起来。

    柯尼斯堡,德语“国王之山”的意思,这里有天主教有名的大教堂柯尼斯堡大教堂,该教堂有六十米高,在此时的欧洲算得上一座宏伟的建筑了,当然了,它一半是由上好的橡木连接制成的,用到条石的只有一半。

    站在教堂顶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堡。

    城堡位于普列戈利亚河北岸,方圆约莫十里,条顿骑士团在这里经营了几百年,城堡异常高大结实,后世在二战中该城被夷为平地,所有的古迹荡然无存,划给苏联后重新进行了城市建设,柯尼斯堡更是无从寻觅了。

    与欧洲其它城堡一样,整个城堡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那是因为一开始城堡并没有建多大,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扩建的。

    普列戈利亚河汇入一处大的潟湖,而潟湖普遍只有三到五米,对于以前的欧洲船只自然够了,对于大夏国的战舰也勉强够用,不过大夏国拿下此地后,大公孙德安亲自来到此地督办疏浚港口事宜。

    以前,普列戈利亚河下游本身就比潟湖深得多,故此并不需要疏浚,大夏国需要疏浚的是潟湖里的航道以及通往波罗的海的海峡。

    当时大夏国派了一个分舰队的海军陆战队(一个营)前来协助疏浚,前前后后花了大约半年时间,才清理出了一条长约一百里,宽约三百米,深度达到七米左右的航道,在这条航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些航标,在战时可以将这些航标撤去,敌人若是贸然进入,分分钟都有可能进入三米深的浅水区,依着欧洲人此时战列舰的吃水深度,若是满载的话肯定会搁浅的。

    眼下,已经有一支老式分舰队停泊在柯尼斯堡港口里,指挥官正是以前我等提到过的大夏国眼下枢密院的枢密使李延庚的长子李承嗣,一位三十出头的优秀海军将领。

    眼下正值日暮时分,教堂顶部四面大钟同时敲响了——柯尼斯堡大教堂顶部的钟楼每一面都有一座大钟,都是大夏国设在临潢府的钟表厂制作的,但他们敲响时,声响可传出三十里以外的地方。

    “嗡……”

    四面大钟同时敲响后,语音久久未能停歇,大夏国驻欧洲副大使兼柯尼斯堡地区大主教汤若望捂着耳朵好一会儿才放开双手。

    汤若望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他皈依东正教那年才五十七岁,立即娶了一位柯尼斯堡当地的德意志女人为妻,这十年功夫,他膝下已经有一儿一女了,作为整个柯尼斯堡地区的大主教,又是有家室的人,他是不需要守在大教堂里的。

    但这几日柯尼斯堡颇不宁静,明斯克大公国大公孙德安这几日都是在大教堂渡过的,对了,孙德安皈依东正教后取了一个教名,“阿德里安”,但我们依旧用孙德安称呼他。

    在教堂的建筑群里,后面有专门供教堂教士的起居处,其中有一栋小楼原本是专门为东正教准备的,眼下自然成了孙德安的居所。

    “咚咚……”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大教堂的旋转楼梯上响起了有人踏着行走的声音,慢慢地,若是仔细听的话,你就会发现那是好几个人的声音,有两个人走在最前面,后面还有一些人,一开始所有人的步履都很轻松,不过随着楼梯的上升,这步履也变得参差不齐了。

    最先的两个人中,一人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