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当时帝国专门从本土调来了一支海军陆战队进行清理,一整年,整整一年啊,他们才清理出一处长六百米,宽一百米的航道,到了那里水深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航行大船就无碍了”
“而在河道里,不用清理水深就达十米以上,是天然的港口,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黑海的港口”
眼下船队正停靠在新天津最好的一处深入陆地的港口里,港口北、西、南三面深入陆地,只在东边与河道相连,全长约莫一里,而在此港的对面还有一处大港,那处港口与此港正好相反,北、东、西三面是陆地,只有南面与大海相连。
“那里就是最大的货港,还是船坊所在,看到没有,装载着柞木的冰船全部开到了那里,那处港口大得多,南面有沙洲挡着,平时也是军港所在,这里主要是客船停泊的港口,不过到了冬季,无论客船还是货船都在这里停泊”
见船上的人下的差不多了,阿德里安说道:“可不能让总督大人在岸上久等了,我等赶紧上岸吧”
孙秀宁却摇摇头,“你以为他是来迎候我等的?怎么可能,人家可是安西大都护府仅次于大都护的第二号人物,怎么可能屈尊来到码头来迎候我等二人?”
阿德里安心中一动,但他说道:“此时只有这支船队来到,而这支船队也只有你我二人”
孙秀宁笑道:“也有你们灰衣卫控制不了的?我敢保证,就在这艘冰船上,还有你我都不认识的大人物,此人肯定不是大都护府的,否则你我二人肯定认识,也不会是常来安西的那几位高官”
“那会是谁呢?”
一艘冰船只能乘坐一百人,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灰衣卫,这一百人的姓名、相貌差不多全部印在他心里了,其中相貌特殊的人物他自然会留意,但并没有什么人啊。
此时,由于大多数人都上了岸,他们的身影将罗继志挡住了,如果有这个人存在的话,罗继志已经接到此人了。
两人赶紧上去了。
罗继志已经不在了,两人只得来到码头安排卸货事宜。
晚上,他们还是有幸参加了罗继志主持的欢迎宴会,二人这才发现在主位坐着一人。
皇甫端!
在大夏国拿下北京后皇甫端因为功绩担任了顺天府尹,定都北京后尼堪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奔波,不过给太子孙德威留下了官以孙秀节为首,武官以朱克图为首的一大帮武官员,其中不乏像洪承畴、范程这样的柱国重臣。
但最终孙德威还是选择更加年轻一些的皇甫端作为自己的主要助手,将他从顺天府尹的位置调到詹事府担任三品詹事,他担任监国之后干脆让皇甫端兼任吏部右侍郎,拥有参与朝政的权力。
武官方面,他提拔了叶铎担任北京卫戍司令,培养亲信的迹象还是很明显的。
皇甫端、叶铎,这一一武,虽然都不过四十左右,却已经是朝中瞩目之人,加上孙德威舅父阿克墩一系、太子妃娘家罗承志一系,孙德威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班底搭起来了。
目前叶铎是北京卫戍司令,实际上就是城防司令,不过管着山西、北京、京畿三地防卫事务的是阿克墩,他手里有好几个军团,皇甫端虽然只是吏部右侍郎,但已经是监国殿下最信任的高官。
罗承志眼下是政务院总理,另外,孙德威担任监国之后,又纳了枢密院枢密使李延庚之女为妃,实际上将枢密院系统也管了起来。
灰衣卫方面,王慧长期跟着尼堪,原来的噶里又去世了,最后孙德威将欧阳炯提拔起来了,让他接替噶里按察司副使并兼任行动负责人的职务。
只有理藩院他没有插手,身边有这么多能人,他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件事,似乎父皇并不想让他管辖安西大都护府、美洲的事务,不过已经将叶尼塞河以东、以南的事务还是交给他了。
尼堪准备在今年对克里米亚动手的事自然写信给他了,作为太子监国殿下,孙德威想来想去,还是将皇甫端派过来了,安西有老臣哈尔哈图,有众多战功卓著的大将,根本不需要枢密院插手,不过自己名义上还是整个大夏国的监国,这么大的事情,将詹事府詹事皇甫端派过来,或观摩,或协调,也是应有之意当然了,孙德威也知道,父皇就在左近,也轮不到他来指挥,但完全不理也不行。
对于这一切,罗继志自然知晓,故此,虽然他是二等候,又是级别高于省布政使镇守使的总督,还是亲自来到码头迎接了,而皇甫端这次来也是轻车简从,他是混在范家商队里一路过来的,化名黄端,竟连灰衣卫阿德里安也骗过了。
别说阿德里安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孙秀宁也不认识皇甫端。
两人赶紧上前给皇甫端行礼,对于阿德里安,皇甫端只是略微点头致意,但
对于孙秀宁,他非常热情,拉着他嘘寒问暖,拉拢的意图十分明显。
当天,除了防备俄罗斯人的第四军团司令图里琛没到,驻地在东兴城的第二军团司令姬甲杰,驻地在克里米亚地峡以北的第三军团司令赵良栋、步军军团指挥使孙德刚都在,这两人都是四十岁左右,都是军中的猛人,加入到瀚海军中后几乎没有败绩,自然养成了一股强烈的自信,不过他们在见到监国殿下的心腹皇甫端后还是恭敬有加。
除此之外,担负着整个克里米亚总督辖区政务重任的左参政冯如京也在,这位大夏国第一届科举探花本来是孙传庭幕府负责筹算军粮辎重事务的书,还曾担任过枢密院副使,眼下却主动调动遥远的安西之地担任左参政。
由于这一节关系,冯如京对孙秀宁也十分看重。
这一切都让罗继志、姬甲杰、赵良栋三人有些诧异,罗继志虽然长期担任方面总督,但终究是武将出身,官场上的弯弯绕绕还是有些迷惑。
罗继志今年也四十岁了,他从小在以汉人为主的罗佳部长大,十岁那年去他父亲担任布政使的乌兰乌德省所辖的楚库河上的县城红奇科伊学习,与他兄长罗承志相比,他更活泛一些,自然也跳脱一些。
他先后担任过叶尼塞省的灰衣卫小头目,在西西伯利亚与阿明等一战后转到军队系统,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若不是他上头还有一个担任官系统高位、还是皇帝陛下唯一妹妹布耶楚克的夫婿的亲兄长,他的仕途恐怕还会更加远大。
若不是为了平衡,眼下的他已经取代哈尔哈图担任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了。
还有一人。
黄蜚。
他现在是黑海舰队的司令,手下有两个老式分舰队,这两支分舰队是大夏国自从新天津建成之后花了五年时间建起来的,由于木材要从萨日德格山运过来,五年时间能够建成两支分舰队也算相当不错了。
历史发生了偌大的偏差,原本在清国南下后在太湖被俘后被洪承畴杀害的他阴差阳错在东江镇的时候就提前认识了瀚海军诸人,以后加入到大夏国的行列也在意料之中,当然了,他不愿意直接面对大明也是原因之一。
作为总督辖区的官之首,在宴会后还是由冯如京汇报辖区的诸务。
“禀詹事大人。眼下克里米亚总督辖区人口位居安西大都护府之冠,我国进入此地后一开始将归德府的袁时中部两万户、宫彩部一万户全部签了过来,以后又陆续迁来了两万户,眼下单单农户就有五万户,人口超过二十五万”
“牧户有从各部抽调的博格拉部两万户,一半分布在第聂伯河、顿河附近的广袤草场上,他们一早就迁徙过来了,既有以前漠北诸部,也有接手的哈萨克、准噶尔诸部,还有以前就在此地的诺盖人、阿兰人等”
“一半分布在以前土尔扈特所在的北高加索北部一带,牧户加起来也有十万人”
“目前总督辖区下辖克里米亚、波尔塔瓦、北高加索三个省,这里就是克里米亚的省府,还是总督府所在,波尔塔瓦的省府就在波尔塔瓦,北高加索的省府在阿特拉斯罕,除此之外,我国还在克里米亚省建了新鞍山、新大同、东兴城几座大城,在北高加索北部草原的中心地带建了埃利斯塔城”
“而在波尔塔瓦,波兰人原本就在这里建设了波尔塔瓦、哈尔科夫、卢甘斯克三座大城”
“这里的条件实在太好了”
汇报到这里,冯如京的脸上也是显出了微笑。
第二十四章 新克里米亚(中)
“到处都是黑黝黝的黑土地,牧场也是大块的优质草场,这里冬季的大雪天气并不多,雪层也不厚,一般情形下,马匹等牲畜不用特别准备过冬的草料,放到野外也能自己扒开雪堆啃食下面的干草”
“土地肥沃,加上我国一直以来对水利的重视,虽然此地降雨条件不错,但我省还是组织农户修建了大量的堰塘、渠道,有第聂伯河、顿河以及众多支流的浇灌,就算在干旱的天气也能保证一定的收成”
“到处都是平地,还是肥沃的平地,眼下的土地在耕耘十年后肥力依旧没有散尽,小麦、黑麦可以轮番耕种,冬季种植黑麦,一方面可以收获两季粮食,黑麦的根系还能补偿部分肥力给土壤,山丘地以及部分旱地可以大量种植土豆、麻树、葵花、玉米,这样一来当地所需的布匹、油料也够了”
“同样是黑土地,这里的收成比黑龙江的还好,每亩多半在三石以上,五万户农户就是两百五十万亩,其中至少有两百万亩粮食,还是两季的,按照五石的保守估计,这便是一千万石,抛开本省人口所需,还能供应大都护府其他省份所需”
罗继志赶紧摆摆手,“左参政有些过了啊,眼下我都护府所辖钦察省、临潢省、定方省、定远省、巴尔喀什省,除了巴尔喀什省,其余各省都能自给自足,还能储存大量的粮食,何须我省支援?”
“是是是”,冯如京干咳一声,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本总督辖区下辖三省都各有所产”
“本省的新大同大量出产埋藏很浅、几乎无烟的优质煤炭,新鞍山大量出产铁矿,扎波罗热附近出产镍矿,波尔塔瓦的家猪在整个欧洲都有些名气,我国接手后对品种进行了优化,眼下几乎每家农户都养一些这样的猪种”
“埃利斯塔附近是上好的牧场,是培育新一代战马,哦,就是用顿河马与哈萨克大马杂交,形成的新品种更适宜当做战马,比以前的战马更加高大,更适合冲阵,靠近里海的地方还能煮盐,当然了,由于主要的盐场都在阿特劳,这里的规模并不大”
“眼下总督辖区有铁矿、煤矿、镍矿、石灰石矿等多处矿场,有大型作坊六处,就在新天津,就有安西仅次于萨日德格的大型钢铁冶炼厂,眼下一共有各类工匠、矿工超过一万户,能够生产出了火车头、蒸汽机以外的任何铁器,就在去年下半年,按照帝国工部的指示,已经在这里开始试制蒸汽机了,目前也有小成”
“另外,这里还有收购希瓦汗国、哈萨克汗国的棉花、皮毛以及当地生产的麻皮进行生产的毛纺厂、棉纺厂、麻纺厂、皮革厂,另外,根据大都护府特批,本辖区每年还能拿出一成粮食酿酒,以前在波尔塔瓦波兰人就生产一种在这里欧洲人非常抢手的伏特加,还是整个乌克兰地区最大的酒厂,我国接手后先限制了两年,从第三年开始就恢复起来了,眼下已经是大都护府最大的酿酒厂”
他看了罗继志一眼,见他没有任何表情便继续说道:“我辖区每年可以收获粮食接近一千万石,辖区共有人口八万户,四十万丁口左右,加上牲畜所需以及粮种,每年最多消耗五百万石,还有五百万石的剩余,足够支应十个军团的长期需要”
“不过这是在一年两季的情况下获得的,到了十年这个当口,恐怕又要回到一年一季的水准了,那样一来,粮获就锐减一半,何况眼下对于黑麦,一般人家都用它来喂养牲畜”
“咳咳,一千万石粮食,我等的税赋就是两百万,一成就是二十万石,一百斤小麦可以酿造八十斤伏特加,这便是十六万石,我等是用定方省出产的玻璃瓶装的,一瓶可以装两斤,每年理论上可出产五百万瓶以上,不过由于玻璃瓶有限,实际上每年只出产一百万瓶,这东西大家都喜欢,实际上远不够大家需要的,每年还要向欧洲进口葡萄酒、啤酒进行补充,不过与伏特加相比,那些就差强人意了”
“这里的冶坊已经用上了高炉,每年可出产钢铁三十万吨,完全能满足大量铁器的需要,咳咳”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浮现出了自豪的笑容,“我在京城待过,查过以前明国工部的资料,在明国的全盛时期,每年的钢铁产量国营的、私人的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十万吨,而我国现在任何一处大型煤钢复合体所在的产量都超过了其一年的产量”
“眼下欧洲的钢铁冶炼水平也大明略强一些,他们也用到了高炉,不过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产量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吨,实力还是远小于我国”
“船坊在杨大路的操办下已经是黑海一带水准最高的作坊了,由于都是标准化的图纸,除了木材处理有些漫长,剩下的工序快得很,对了,这里什么都好,就是木材缺乏,幸亏有大量的煤炭,否则能不能办起这么大的煤钢联合体还是一个问题”
听到这里时,别人都隐隐有些兴奋,不过皇甫端却心底一惊。
“难怪陛下迟迟不将安西、美洲之地的管辖权交到帝国政务院手里,原来这里一个总督辖区的实力就堪比欧洲一国了,看来传说陛下要将安西单立一国的说法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啊”
而孙秀宁却想到,“在安西都护府里,临潢省的钢铁产量与克里米亚相差无几,但粮食产量远远不如,定远省粮食产量差不多,但钢铁产量远远不如,这克里米亚无论哪一宗都不差,难怪陛下让此地依旧保留总督辖区的规制,如果将来将半岛也纳入管辖范围,利用黑海的优质港口与周围诸国大作生意,实力更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
“好了”,对于这一切,罗继志自然心知肚明,为了避免更大的尴尬,他赶紧岔开了,“阿德里安,你将周边的形势说一说吧”
阿德里安站了起来。
“各位大人,先说克里米亚那里,虽然我国先后在坚昆省、定远省附近用霜狼骑兵大造声势,又让图里琛的第四军团进行化妆演练,不过孙德刚步军军团的到来却瞒不过他们的眼睛,眼下在东兴城有一个军团,在地峡北面有一个军团,新天津有一骑一步两个军团,他们只要稍微用心就能打听出来”
“虽然他们在国内也准备了五万常备军,不过他们不像我们在钢铁、粮食方面有这么大的产量,可以随时支应一场大的战事,故此,他们对我国的关注恐怕还在我国对他们的关注之上”
“这是避免不了,除非你不允许商队通行,只要有商队存在,就多少能获取一些消息,何况辖区境内还有大量以前隶属于克里米亚汗国的人员”
皇甫端问道:“可有查获这样的事情?”
阿德里安摇摇头,“我等自然布置了下去,不过按照陛下的说法,这样的事情既然不能完全杜绝,对于对方旁敲侧击获取信息的就网开一面,大肆压制也做不到,也没必要,以我国对于机密的控制程度,敌人就算获取了一些信息,也是大略的,就算他们大致获取了,也无可奈何”
“眼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