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郑成功一样,荷兰人最后还是退出了台湾岛,但硕塞拿下台湾岛后也是力有未逮,几年与荷兰人之间的战事,让他又损失了几千精锐,这对丁口日益凋敝的清国来说非常致命。
何况,就在去年,硕塞如同历史上那样去世了,年仅二十五岁。
硕塞去世后,瓦克达、满达海、马国柱等拥戴其五岁的儿子博果铎继任清王,继续向大夏称臣。
基于此,荷兰人权衡再三后决定不再惹恼自己在东亚最大的敌人,于是,在德鲁伊特商人西印度公司总督时,一并带来了一纸和平协议。
先不说荷兰人的事情,在赤塔城,也就是后世的巴尔的摩,到索伦,也就是后世的华盛顿一带,一条路上通道也在加紧修建着。
陈牧之升任美洲舰队两名分舰队司令之一后从此时起,尼堪决定将自海军的指挥官名字进行一番改动,他统辖的一艘金雕号、四艘游隼号、三艘雨燕号、三艘信天翁都驻扎在乌扎城港口。
今后,凡是能独立作战的分舰队指挥官都称为“司令”,职衔最小都是少将,像美洲舰队这样的指挥官则称为“总司令”,职衔最少是中将。
陈牧之很快发现,就在乌扎城的南面,一处英国人并没有大肆开发的地方才是上好的港口所在,于是,就在大夏人在皮萨切克大兴土木时,他也获准在那里建造港口。
他想的太对了,那里是后世是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之一诺福克海军基地。
占住了这里,便控制住了皮萨切克湾出口。
陈牧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建好了这座港口,还建好了岸上设施,并将自己的总部设置到了那里,那之后,他手下的三艘雨燕号便保持两艘在外海,一艘在海湾不断巡逻当然了,作为一个完整编制的舰队,可不能光用雨燕号这样的舰只进行巡逻。
到了此时,雨燕号下面还有加装了蒸汽机的更小的巡逻船,在绝多数地方,特别是在切萨皮克湾里,用那种小船巡逻就行了。
这几日,陈牧之又有事做了。
他接到了让自己手下的一千多海军陆战队重新担当起“水上工兵”的角色。
不是去清理从乌扎城到布拉姆的那条原先叫做詹姆斯河,后被尼堪改为因果达河的河流,那条河流,在过去的一个月在就被他的海军陆战队按照同韩子龙一样的方法清理好了。
也不是那条流经已经被尼堪内定为今后省府的索伦城华盛顿,以前叫波托马克河,后被尼堪改为石勒喀河的大河,那里沙洲并不多,以树木杂草为主的障碍物也被他们清理好了。
而是索伦与赤塔城之间的道路。
按照尼堪的规划,眼下利用皮萨切克湾以及众多汇入该海湾的河流,通过水路将各地串起来自是不成问题,不过万事没有绝对,想要深入地掌控这块土地,就必须在陆地上修建道路,何况他大夏国是一个有着庞大骑兵的国度。
赤塔与索伦之间只有一百里,海拔很低,沿途都是平地,不过都是厚厚的腐殖层,加上密林,想要修建道路依旧困难重重。
眼下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陈牧之分舰队的头上,这里要提一下,由于在以前尼堪在尼布楚大草原的时候,他乌扎部只是索伦五部之一,在大草原的最东端靠近石勒喀河河港的地方是墨尔迪勒部,陈牧之建好的海军基地今后就叫墨尔迪勒港,就是后世的诺福克海军基地。
以前说过,大夏国的每一艘战舰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里面有军人、医生、工匠,为了随时维修船只,其中的木匠、铁匠不在少数。
按照最小的雨燕号配置,木匠、铁匠加起来有五人,更大的船只自然更多,前不久尼堪带来的大型信天翁已经有一半在一支老式舰队的护卫下返回西海岸了,眼下在皮萨切克湾还停泊着一百艘,这就最少有五百木匠、铁匠!
加上海军陆战队自从成立后,少不了进行登陆夺岛的训练,那之后就要修建守卫岛礁的工事,里面自然也不乏有着土木工程背景的队员。
于是,陈牧之痛痛快快接下了这个任务此时,位于尼布楚哈里斯堡西岸的水泥厂已经开始运转了,别的不说,它出产的水泥供应整个皮萨切克省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将自己修建的道路打上海军陆战队的印记,陈牧之决定高标准地进行修建按照大夏驰道的标准来进行!
所谓大夏驰道的标准,那就是双向四车道,这个“车”自然是指载重马车了,实际上与后世的小汽车也相差无几了,不过要成为大夏驰道,中间需要保留宽约一米的绿化带,并在里面栽种树木花草,在道路的两侧还要修建排水沟。
在这样的地方修建道路别的困难没有,就是要清除沿途厚厚的腐殖层比较麻烦,不过此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分到田地了,陈牧之决定将收集起来的腐殖层堆起来让农户自己运走,或者自己让海军陆战队用载重马车运到农户的田地里。
清理掉腐殖层后,再就是确定夯土层,标高,道路的走向了,在一处平地上,这样的操作在大夏国已经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计了,何况是有着“水上工兵”的海军陆战队?
故此,这一千多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清掉了百里筹划道路上的腐殖层,还修建了一段约莫二十里、用碎石子、煤渣、黏土混合起来的驰道!
此时,被俘的盖尔等荷兰人已经被释放了,但还有包括杰克逊在内不少英国俘虏还在,他们中的部分人留在了煤矿,部分人留在了铁矿,部分人留在西岸采集石灰石,一小部分也被发配到这里协助修路。
弗吉尼亚公司的前董事杰克逊很快就注意到了那二十里的驰道!
驰道上,中间的绿化带已经种上了农民们开荒时挖出来的松树苗,中间杂以海军陆战队员从野地里弄来的花草。
驰道一侧宽六米,旁边有镶嵌了石块的排水沟,杰克逊他们是坐着载重马车过来的,当马车奔驰在这条驰道上时,粗胶轮胎、弹簧的使用,加上大夏驰道的质量,让杰克逊这位布里斯托尔小贵族、曾经在英国饱受马车之苦的人感到了一阵绝望。
那是一阵既有母国迟迟没有人前来接洽赎回他们的绝望,也有对于大夏国强大无匹实力的绝望!
第三十八章 皮萨切克之四 黑与绿(上)
达乌达成了一名“工人”,一名挖煤工人。
按照切萨皮克省工务厅下属尼布楚矿务公司的规定,凡是成为“工人”的,
头三个月只包吃住。
第四个月开始,便有半个到一个银币的酬劳,一年以后再根据表现重新制订新的酬劳。
按照时下大夏国无论在哪里粮食的价格,半个银币最少能买上一百斤玉米了,一百斤玉米,运到大夏国在各乡用蒸汽机带动的磨坊里可以出八十斤玉米粉,给磨坊留下五斤算工费,自己还可以落下七十五斤。
玉米粉可以熬制玉米糊糊,可以做玉米饼,你若是磨粉时告诉磨坊的人要一半细粉,一半粗粉,也有至少三十斤细粉自己吃,而若是养猪的农户,剩下三十斤粗粉每日均匀搅拌在野菜里还可以喂猪。
故此,就算最少的只有半个银币,也能让自己活下去了。
不不不,不只是吃饱,这半个银币是纯收入,工人们在挖矿时,一开始就有在木匠的指点下自己动手动手建造的木屋,木屋都是两层,每间屋子可以住六个人,吃穿用度全部由工务厅包圆了,一日三餐,全身的“工作服”,手套,粗胶鞋,除了住的人太多,任何一处都比达乌达这位以前在西非沿海地带小酋长的儿子曾经的生活强。
就连达乌达自己都想重回非洲,以便从那里争取更多的人过来,但这样的心思却被管事的人阻止了。
“你们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从非洲来到这里的工人,当然了,在马萨诸塞、新尼德兰、朴茨茅斯还有不少像你们一样的人,今后如是将他们解放出来,也可以加入到你们的行列,至于从非洲去引进,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达乌达一脸困惑。
那管事的人瞪着他,好像看一个稀奇古怪的动物似的在他的心里,暗忖该死的昆仑奴,也就是在大夏国,放在美洲其它任何地方都是一次性的买卖,所谓一次性买卖,是欧洲人用大价钱将他们买下后,往死里用上五到十年就算了,投入产出比大多在十倍,也就是一个黑人花费五十英镑买来后,按照十年算的话,最多能赚五百英镑。
“你知道你们的价格吗?”
达乌达摇摇头。
“五十英镑!兑换成大夏国的银币,需要一千个!不过白人把你们当成奴隶,每日只吃两顿饭,还只是七分饱,每天干十二个小时,我可是听说了,在马萨诸塞的种植园里,黑人的寿命最长的只有十年,在那里,别说银币了,能吃饱就不错了”
“一旦生病,若是轻的,会让你继续干活,若是重病,连白人也束手无策,会立即将你扔到丛林里,让你自生自灭”
达乌达立即不说话了。
他想到了自己在船上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那长达三个月的海上漂泊中,他们这些黑人被关在最下层舱室,那里只有一个出气口,空气污浊不堪,三百人挤在一起,连睡觉也只能背对背坐着,一个人生病后立即传染一片,他们的运气不错,三百人只有二十人中途病死,死了的会被白人毫不犹疑扔到海里。
每日只有一根能崩掉大牙的硬面包,爱吃不吃,若是遇到另外私掠船打劫的,为了让船只快速逃跑,首先被扔下海的也是他们这些人。
其实这管事的也在想:“为何有五十英镑这么贵?他们这些昆仑奴,都是在种植园种地,按照大夏国的水平,两个青壮男女勉强能收拾五十亩地,昆仑奴肯定达不到,按照能拾掇十亩地,这里的土地肥沃,每亩地可以出产三石小麦,小麦的价格与稻米相差无几,算上六个银币”
“十亩地就是六十个银币,加上一些棉花田、烟草田,算上一百个银币,十年功夫才能赚回来,他们花这么大价钱买来这些黑奴没什么赚头啊”
其实,这管事的算错了。
在当下的欧洲,就如同大明一样,依旧饱受小冰河期的肆虐,粮食歉收是常识,整个十七世纪,欧洲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饥饿,以英国为例,眼下一石小麦大约需要10英镑,折算成白银,就相当于100两了。
都说明末物价飞涨,不过与欧洲比较起来,就算在皇太极疯狂入关劫掠的那几次,物价也没有飞涨到一百两一石的地步!
于是,五十英镑只能买五石小麦,而一个黑奴每年至少能生产出三十石粮食!五十英镑的代价一年就赚回来了!
难怪这些欧洲人如此疯狂地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来!
达乌达走了,他要去挖煤了。
煤矿就在离他们住所不远,前面说过,离港口十里远的地方的煤层埋藏最深,约莫三丈,也就是地下十米左右,眼下,他们已经挖到二十米了,二十米,已经有大量地下水涌出来了,一台专门用来抽水的蒸汽机正在撕心裂肺地运作着,而像达乌达这样的非熟手,一开始是不能下到里面去的,他们只能在坑道外面等着。
达乌达手里推着一辆专门用来运煤的独轮车,当然了,车轮已经用上粗胶了,当他装满煤炭后,可以推着它绕着一个斜坡上到地面上,一独轮车可以装载大约一百斤煤炭,达乌达每天可以跑四十趟,也就是他一日的功夫可以运上来两吨煤炭。
像他这样的运煤工人除了一百黑人,还有两百英国俘虏,加起来一天就是六百多吨,经过初步筛选后,每日煤炭的产量在五百吨左右。
皮萨切克省目前需要用煤的地方很多,别的不说,美洲舰队二十艘大船,一艘信天翁就能装载一千五百吨煤炭,按照尼布楚煤矿眼下的产量,还远远不够,不过一艘信天翁装载的煤炭够他跑上七十五天,故此,虽然产量偏低,不过勉强够了。
一个月若是有效作业时间为二十日,则可储备煤炭一万吨,可满足装满三十艘游隼号的需要,游隼号是瀚海军的主力舰只,也就是说,尼布楚煤矿一个月的产量可以满足一整支美洲舰队一个月训练、作战、航行的需要。
按照瀚海军军舰的平均速度,时速二十公里左右,一日可以跑出接近五百公里,一个月便是一万五千公里,足够跨越大西洋了西风带,五千公里,连太平洋也跨得西风带,七千五百公里,抵达彼岸时还有余力作战!
所谓筛选,大夏国目前只能做到将煤矸石等明显的物体分辨出来,至于灰分、硫分暂时没有办法处理。
经过工务厅的最终确认,尼布楚的煤炭并不是普通褐煤,而是接近与后世次烟煤的级别,这样的煤炭正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两侧大量出产的,当然了,大夏国此时也没有能力将煤炭分成泥炭、褐煤、次烟煤、无烟煤、焦煤等级别,不过是外表上大致观看,分成几个级别罢了。
铁道修好后,将煤炭运到码头这项最难的工作便迎刃而解,虽然只有十里,若是利用马车或者人工运载的话,效率更低。
这次为了节省船只的空间以及考虑到吊装作业的难度,只运来了二十吨的小火车头,这样的火车头只能拉动六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装载二十吨,六节就是一百二十吨,一天的产量,跑四趟就够了。
不过在煤炭出产后,开采铁矿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由于铁矿还在二十里以外,新的铁轨等组件还在下一趟移民船上,等他们来到这里恐怕要等到秋收了,故此,在这之前,从铁矿到码头已经直接修建了一条长约三十里的驰道。
每日,在驰道上奔跑的载重马车络绎不绝,这些马车一部分拉着粗铁,粗铁会用船只直接运到赤塔城进行下一步精炼,一部分拉着矿渣,准备运到河对岸水泥厂与石灰石、黏土一起烧制成水泥。
等新移民船,也就是大夏国从李成栋手里弄来的另外一万户因为起义而被俘的奴仆移民到来后,船队里会有另外的火车头、铁轨等物,届时就可以将煤矿、铁矿连接起来,到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到码头。
当达乌达等人将煤炭用东罗城运到地面上后,将煤炭装上火车的却另有其人,只有两个大夏能够开动机器的熟练汉人,他们操作着固定在地上的吊装机械,将煤炭直接装到火车上,等装满一节,火车再往前走一点,一直到装满六节。
此时,一个念头在管事的人脑海里出现了。
“这样的话,火车头需要提前发动,要浪费不少煤炭,如果这吊装机械能够自己走动,就能消耗少得多的煤炭,还能到处装卸”
于是,在过了大约五年之后,一台粗糙的履带式吊装机械将会首先出现在美洲,这里面自然有尼堪的意见,不过细节却都是像这样的普通人想出来的,大夏的科技就是这样在实际需要中不声不响地往前发展着。
尼堪与有着这些想法的人之间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他后世虽是学习机械工程的学士,但并没有具体从事过相关事务,但他肯定知道机械的发展历程,而有着这些“异想天开”想法的人可以将尼堪的想法变成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人,尼堪不会主动提出来要做什么,但一旦有人提出来,肯定是有了真实的用途,甚至迫在眉睫了,此时如果任由这些人自己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