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422章

1625冰封帝国-第422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用了三年时间,先修建了中间那座圆堡,最后是北面、南面,事至如今,三座漂亮、结实的城堡巍然矗立在萨日德格河两岸,已经成了以阿特劳为中心,方圆约三十万平方公里荒凉土地上独特的风景线。

    修建三座城堡也是有讲究的,由于萨日德格河河水普遍只有一百到两百米宽,敌人攻击任何一处城堡,都会受到两座城堡的反击,若是攻击中间那座城堡,则会受到三座城堡的还击。

    三座圆堡中,中间那座城墙、建筑最高,城墙高达四丈,城中又有内城,内城正中,是一座典型中原风格的佛塔,砖木结构,高达三十米,它既是佛教信徒的圣地,又可作为军事瞭望用途。

    自从拿下阿特劳后,大夏国完全疏浚了从阿特劳通往里海的航道,眼下萨日德格山的优质木材可以通过河水、船只运到此地,国家自然在此地设置了船场,眼下,在阿特劳已经有了一支如今里海海面最强大的舰队萨日德格河流到阿特劳时,河水深度普遍在十米以上,可以建造大型战船。

    由于里海海面长年盛行北风,风帆混合蒸汽机的战舰、运输船只自然成了上上之选,眼下这里的战舰与帝国在长江跑的船只一个类型,都是以前萨哈连战舰的制式:

    长十丈,宽三丈,设置两层直通火炮甲板,当然了,在如今的里海海面,大夏国几乎没有对手,首层甲板只是布置了一些方便移动的小炮,主要防备敌人接舷肉搏时用,最重要的火力还是在中层甲板,那里两侧各有八门十二斤尼布楚青铜炮,首尾还各有一门,一共有十八门,在里海海面够用了。

    在这欧洲西部,大夏国在水上最重要的敌人还是奥斯曼,他们在黑海上可是有强大的舰队,船只形制此时也与欧洲人相差不了多少,不过眼下的奥斯曼人还在与以热那亚人为主的基督世界对峙,博斯普鲁斯海峡还被人家封锁着,此时还没有余力前来与大夏人一争雄长。

    这样的船只,瀚海军统一称为长江1型,到了里海,便成了里海1型,当然了,作为战舰,就算是脱胎于萨哈连级,船首、船腹、船舵等关键部位的设置都是大夏国最新的制式,也就是战列舰制式,不过作为运输舰的船只更大一些,长约十五丈,宽约四丈,由于要装运更多的货物,船腹也比军舰浑圆一些。

    除了里海1型,还有脱胎于因果达、石勒喀级的船只,分别作为通报船、护卫舰使用。

    这支舰队一共有三十艘船只,其中里海1型有十二艘,编成了三个分队,每个分队有四艘里海1型主力舰,石勒喀、因果达若干,分别位于阿特劳、阿特拉斯罕、拉甘三地。

    春天来了,北边西伯利亚丛林里的鸟儿成群结队来到了里海上,萨日德格河入海口是大面积的沼泽地,眼下正是春意盎然、万物萌动之时,车轴草、黄茅、梯牧草正在转绿,野菊含苞欲放,红莓则刚刚露出了花骨朵,貂儿、狐狸、鼬獾、雪鸟、杜鹃穿梭其里,加上河里的鲑鱼、鲟鱼,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声响和烟尘,里海北岸,在十七世纪中期的春日正在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迹象。

    船坊,是阿特劳城的一大产业,与沥青有关的产业则是第二大产业,在阿特劳东岸,也就是中间圆堡从南面五到三十里范围里,随处可见涌出地面的黑黑的沥青,正是这些东西,成了拔都西征时攻城用的利器。

    眼下,大夏国除了将它用到船底,最大的用途则是与鱼胶、树脂混合使用后再提炼,形成的粗胶是用在车轮、鞋业以及工业用密封圈、垫圈的重要物资,用量如此之大,而阿特劳附近的资源又如此之丰富,是定远府附近的沥青所不可比拟的。

    故此,此地便成了大夏国最大的沥青加工基地,也是最大的鞋底厂、轮胎厂所在。

    同时,萨日德格河的鱼类、里海的鱼类也很丰富,大夏国在此地设置了渔业基地,除了鲜鱼、腌鱼,鱼胶更是粗胶生产基地不可或缺的东西,加上萨日德格山的树脂,这才是阿特劳成为国内最大制胶基地的原由。

    船业、渔业、沥青,便是阿特劳三大支柱产业,如此重要的地方,修建三座加起来方圆九里的圆堡又算得了什么?

    “哗”

    微风吹拂下,花草扰动,天上飞来了一大片萨日德格黄鹂,那是从萨日德格山飞来的,飞过时发出一大阵哨声。

    看到黄鹂,便看到了春天。

    中间圆堡里,高塔上,尼堪站立许久,终于放下了望远镜,似乎也感知到

    了浓浓的春意,他的脸上泛着愉悦的光彩。

    “陛下”,身边的张文俊说道,“他们都到了”

    尼堪点点头,面无表情,其实心里还很是有些兴奋。

    土尔扈特大酋,六十岁的尔岱青、契丹联盟大酋五十岁的耶律兴辽、哲德乌尔联盟大酋米扎尔、希瓦汗国大汗阿布勒哈孜、博格拉部大酋四十五岁的额腾翼等都在高台下等他。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

    在尔岱青的倡议下,土尔扈特汗国、小玉兹诸部、希瓦汗国,加上本就是自己人的额腾翼,准备在城中广场上杀青牛白马祭天,同时折箭为誓,共推尼堪为里海之王,还为他奉上了尊号。

    尼堪今日穿了一身金色的丝质棉袍,外绣五爪金龙,外面是一身白色的呢绒大氅,玄色修边,戴着珠翠黑纱金梁通天冠,脚蹬黑绸缎面皂靴。

    今日巧了,贵为一国之君的他竟然背上了他那副许久没有用过的黑云弓、穿云箭,加上一柄古朴苍拙的双手横刀,他缓缓走了下来。

    当他走出佛塔时,正好面对着清晨的阳光,在春日旭阳的照射下,他那通天冠、金龙服反射着摄人的光芒,正在外面等着的诸人赶紧弯下了腰。

    “走吧”

    尼堪用突厥语简单说了一句,便带着诸人向广场迈去。

    广场上,两个光膀子大汗正在跃跃欲试,一个是叶赫勇士穆占,另一个却是阿克墩之子,索伦骁将阿楚珲,他们两人附近,系着一头青牛,一匹白马。

    “时辰到!”

    司仪哈尔哈图大声喊道,他说的是蒙古语,此时,耶律兴辽、米扎尔、阿布勒哈孜心中都是一凛,作为贵族,他们的出身有所不同,不过都是出身于拔都的金帐汗国,对于蒙古语他们并不陌生。

    高台上响起了隆隆的大鼓声,长长的铜号也吹响了,正中的超大火盆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位我们久未谋面的索伦大萨满罗秀出现了,他带着十八个分别来自索伦、女真、蒙古、乞尔吉斯等部的大萨满,穿着一动就浑身作响的衣服开始表演了。

    “哟”

    一阵子后,六十岁的罗秀突然对着天空长啸起来。

    此时,穆占、阿楚珲一人搂着青牛,一人搂着白马,用手中的匕首刺向了它们的心口!

    心口下,放着两个大木盆。

    没多久,几碗热腾腾、混合着马血、牛血的歃血端到了诸人手里。

    “大汗”

    此时尔岱青上前说道,“几百年前,拔都英雄一时,时下大汗也不遑多让,拔都人称赛音汗,大汗已经贵为博格达汗,我等不自量力,为您加上赛音称号,连起来就是博格达赛音汗,请大汗接受!”

    “好!”,尼堪也没客气,眼下的他坐拥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领地横跨太平洋两岸,治下民众五千多万,已经是宇内妥妥的第一强国,再客气就是虚伪了。

    尔岱青接着说道:“我等共尊博格达赛音汗为主,长生天在上,无论强盛或衰微,都不离不弃,若违此誓,天厌之、神憎之,必定死于万箭穿心之下!”

    捏着鼻子喝了一口新鲜血液之后,每人手里又多了一根箭枝,尼堪率先折断了这根箭,余人效之,尼堪再抽出一支轻箭,拿出黑云弓,对着了五十步之外的一颗大树。

    “咻”

    轻箭离开了两石的黑云弓,正中大树下挂着的一个萨满恶神。

    “好!”

    接着诸人都纷纷试箭,场中叫好声不断。

    在其他人试箭时,尼堪偷偷抹了一把冷汗,幸好今日一箭便中的,否则堂堂博格达赛音汗若是不能一箭射中,岂不贻笑大方,而他看着笃信天方教的米扎尔、阿布勒哈孜,以及笃信喇嘛教的尔岱青,暗忖:“但愿这个活动能够唤起他们祖辈的荣光”

    这一日,尼堪接受了小玉兹、希瓦汗国的效忠,以及土尔扈特汗国的正式效忠,虽然只是一个松散的架构,终究打破了里海附近的平静,特别是小玉兹两部联盟,对外宣称的是同盟,实际上是效忠,尼堪也没有理会江格尔的想法,大大方方接受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时代开始了。

 第四十九章 川藏风云(1)余孽

    春天来了,青海东南广袤山地草场的花儿也开放了。

    青藏、青藏,最好的草原还是在青海,眼下,青海湖以南的广袤牧场被新

    上任的达延汗固始汗长子一分为二。

    此地原本是白利土司顿月多吉的领地全盛时,笃信红教的顿月多吉的领地涵盖昌都、玉树以及整个海南、康巴地区,约莫半个青海,由于信众多受顿月多吉的影响,笃信传统苯教,也就是红教,当固始汗歼灭顿月多吉,开始在雪区划分牧地时,其子多半不愿去毗邻明国的康巴雪区。

    最后,却有两人自告奋勇去了这两地。

    一个是固始汗的侄子,除了其长子达延汗以外唯一获封浑台吉的玛齐克,眼下玛齐克占据着后世玛曲、若尔盖、红原、松潘四个县的广袤牧场,临近四川以及甘肃。

    另一个则是固始汗的第五子伊勒都齐,他已经去世了,不过他的儿子罕都却继承了他的牧场,占据着后世玉树到阿坝、甘孜一带的广袤牧场。

    罕都,是固始汗几个儿子里唯一笃信红教的人物,眼下他才二十三岁,将自己的大本营安置在后世色达县附近,遥控玉树、阿坝、甘孜。

    与以前的虎墩兔一样,罕都的父亲信奉红教是受了红教喇嘛戏法的影响,何况还有密宗带来的神秘感,在固始汗在世的时候,他父子两人自然不敢将自己的信仰公之于众,不过在大夏国的打击下,原本威武雄壮的固始汗比历史上早几年去世后,其长子达延只能仓促就位。

    达延的影响力远不如固始汗,不但兄弟们不服,连五世、四世班禅都有些敬而远之,幸亏此时实际掌控西藏、喇嘛的侍从官索南群培,号称雪区摄政第巴者对固始汗家族始终不离不弃,故此,达延接任后还是勉强保持了平稳。

    但兄弟们就不同了。

    前面说过,整个青藏地区是后世中国最大的牧场所在,西藏有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牧场,青海有四十万平方公里,远高于内蒙古和新疆,其中青海的牧场又好于西藏。

    故此,达延除了将固始汗留给他的蒙、藏精锐骑兵安放在当雄,号称“当雄八旗”蒙古人也有八旗,可不是从满洲那里学来的外,还将一向与自己亲近的两个幼弟中的老八桑格尔扎安置在日喀则,九弟衮布又是一个衮布安置在阿里地区防备叶尔羌汗国外,其它诸弟全部安置在青海。

    到了东兴元年五月份时候,达延已经管不住青海的诸弟了,不过他并不是像他父亲那样强悍之人,干脆将心思放在打理雪区上,至于青海诸弟,就各凭天命了。

    如此一来,掌握着大半个康巴雪区的罕都便堂而皇之信奉起红教,并开始修炼起密宗来。

    后来,罕都干脆将大帐迁到了原本顿月多吉的老巢之一,后世塔公镇所在,那里周围遍布草场,又靠近四川,有些胆大的汉商不时有一些稀奇古怪玩意儿贩卖过来,让罕都十分称心如意。

    塔公镇,此时有一座土石结构的营寨,方圆约莫两里,罕都与他的亲卫全部住在里面。

    春暖花开,人类也春心萌动。

    营寨最大的宅邸里,一阵漫长的响动过后,一男一女不着寸缕躺在床上休息,半晌,那男的才说道:“终究不得要领”,女的说道:“不妨,我们都年轻,慢慢来吧”

    原来这男的就是固始汗的孙子,第五子伊勒都齐的独子罕都,而那女的身世却是如今青藏一个最大的秘密。

    固始汗在康巴地区击败顿月多吉后,将其装在一个麻袋里扔进了黄河,而顿月多吉的子女却一个也没见着,传说他们逃到了昌都,不过最终并未寻见,而那一场战斗,作为前锋的正是第五子伊勒都齐。

    没错,这女子正是顿月多吉的大女儿拉托玉,如今成了罕都的侧福晋,顿月多吉还有一个女儿珲桑玉,也与拉托玉住在一起,不过她并没有一起嫁给罕都。

    顿月多吉还有两个儿子,顿珠罗布、雍仲多杰,如今都暗自替罕都掌管着藏人骑兵,虽然人数不多,才两千多骑,不过在这高寒地带已经不错了。

    这件事若是被达延知晓了,女的还好一些,顿月多吉的两个儿子是绝对不能活在世上的。

    说完信奉红教的罕都,我们再将视线投向东边,那个唯一不是固始汗儿子,而是他的侄子的领地。

    若尔盖的春天来了,不过若尔盖草原的领主、和硕特汗国大济农、浑台吉玛齐克却有些心不在焉。

    在若尔盖土寨子最上面的平顶上,看着远处怒放的格桑花,三十岁,长得完全与固始汗几个儿子不像的玛齐克正在闭目享受着难得的午后暖阳。

    玛齐克是固始汗幼弟的儿子,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位吐鲁番人,故此他并不是一幅典型的蒙古人长相,反倒有些英俊潇洒的模样。

    眼下青海的情形是,原本是固始汗的次子车臣在海南坐镇,掌管整个青海地的,不过当达延汗上任后,青海的诸兄弟似乎不大卖车臣的帐,按照汗国的规矩,车臣是固始汗任命的,不过达延汗上任后他有权利重新任命一位弟弟摄政青海,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这其中就值得玩味了。

    不出意料的话,达延这样做,多半是因为他若是继续任命车臣抑或重新任命一位弟弟,都会为那人提高在青海的威信,这样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干,于是,现在的青海朕处于权力真空,诸弟各自一摊,谁也不服谁,倒是对他最有利。

    而唯一的外姓玛齐克,虽然地位尊贵,又是浑台吉,又是大济农的,达延的诸弟除了车臣有汗位他原名叫俄木布,由于俄木布太多,被固始汗封为车臣汗,此处仍叫他车臣,其余的只有台吉的名分,但实际上,诸弟的影响力和实权还是要远大于玛齐克,别的不说,若是要重新任命青海摄政,就没玛齐克的份。

    但话又说回来,由于这样的地位,玛齐克反而地位超越,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达延诸弟都要大力拉拢玛齐克。

    跟着固始汗来到青藏的侄子辈还有几个,达延诸叔健在的也有,作者这里将玛齐克单拎出来是因为岳镇邦。

    在原本的历史上,岳镇邦娶了永登鲁土司鲁允昌的女儿,这一世自然没有娶成,他的女儿鲁莲儿最后嫁给了玛齐克为侧福晋作为黄教子弟,自然要取雪区同样信奉黄教的贵族女子为嫡福晋。

    历史上的岳镇邦娶了鲁莲儿之后,岳家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清国大放异彩,其中鲁家的关系非同小可。

    说起这鲁土司,原本是一个汉化的蒙古土司,到了鲁允昌这一世,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同时信仰儒教和藏传佛教的汉人,而他的儿子鲁宏还考取了明国的举人。

    鲁土司是大明在甘肃的最大土司,在青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