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363章

1625冰封帝国-第363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朱克图部在东肥水东岸扎下大营,黄得功一颗心也与那雨水一样,瞬间便凉透了。

    黄得功大营。

    四十岁的黄得功端坐在大帐中间,只见他身材中等,却异常雄壮,阔面长须,紫堂面皮,此时一对粗大的眉毛已经拧成了一个醒目的“山”字,第一场大雨结束之后,时下的气候稍稍凉快了一些,不过他面上的汗珠依然清晰可见。

    他的左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骨节粗大的右手紧紧握着他的随身武器一根重达十五斤的铁鞭,与寻常铁鞭不同的是,棱角突出的铁鞭首部却是一个枪锥,显见得这根铁鞭可砸可刺,是多用途的武器。

    大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还是淮上老酒的味道,仔细看时,原来黄得功身边一张矮几上正放着一个硕大的酒坛子,酒坛子的封泥早就拍掉,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坛子旁边放着一个大碗。

    这就是身为靖南候黄得功的独特之处了,他目不识丁,在思考问题以及对敌时常常以酒来刺激自己,喝得越醉,想问题越清楚,战力越强。

    在与张献忠在桐城大战时,当时号称在张贼老营号称八大义子之一、战力还在艾能奇、李定国之上的张爱国先是一箭射中黄得功的左手,黄得功眼看就要被他生擒,没想到他当场喝下一皮囊老酒后一鞭隔开了张爱国势在必得的一击,还顺利逃走,然后又设伏擒获了张爱国,大败张献忠最后的精锐,将其彻底逐出南直隶。

    张献忠的八大义子中,战力最强的黑沙死于左良玉之手,张爱国又被黄得功所擒,如今便只剩下四个了,这四个倒是一直活到最后。

    在大帐的左右,分别坐着他的儿子,实际上是他夫人的侄子黄维明,一个二十岁的少年,另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就是常进功了。

    大帐里一片寂静,只剩下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

    见黄得功依旧犹豫不决,黄维明说道:“父亲,不能犹豫了,刘良佐、高杰一败,牟绶不用说也独木难支,多半跑回徐州了,如今雨季来临,蛮贼的火器便没有大用处了,何况,北方的马匹毕竟不如我等在江淮之地养了许久的,这战力肯定会大打折扣,不趁着这当口赶紧突围,恐怕会悔之晚矣!”

    “突围?”,黄得功此时已经单手将那坛平时能装二十斤老酒的坛子拎了起来,正想往大碗倒,估计是感到老酒已经不多了,便直接向嘴里灌,灌完之后,将坛子往地上重重一顿,用衣袖稍稍抹了抹嘴巴说道。

    “向何处突围?”

    黄维明顿时愣住了。

    朱克图军团南下后,以两个骑兵旅守住东肥水东岸,又派出两个骑兵旅南下,越过东肥水之后,就在寿州城以南三十里那处沼泽地里唯一的官道上扎下大营,将彼等难逃庐州的道路也封住了,眼下,彼等东、南、西三面都有敌人,只有北面没有,不过那里却是水势越来越大的淮河。

    喝完最后这点老酒后,黄得功的紫堂面皮显出了殷红之色,或许是这碗酒下肚之后将他身体里一些多余的水分挤出来了,只见他脸上布满了汗珠,他随手抹了一把站了起来。

    “突围,自然是要的,不过全部突围肯定是不行的”

    “末将愿意断后!”

    常进功站了起来,黄得功却笑道:“老常,你打的什么主意我也知晓,前几日这一仗将你打怕了吧”

    常进功赶紧单膝跪下,并大声说道:“职部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

    黄得功没有理会他,自言自语的说道:“差不多十年前,我在天津附近与那尼堪见过面,那一次,我并没有见识到彼等的战力,最后我与周遇吉都是大败,尼堪那厮也是全军覆没”

    “没想到这没过几年,彼等就灭了建奴,又入关取了河北三地,这一节,我老黄也没什么可说的,人家是从流贼手里夺过来的,不过彼等先灭建奴,再败流贼,这战力肯定不可小觑,放心,这一点,我很清楚”

    “彼等夺取河北三地之后,干的事情倒是与那流贼差不多,不同的的是,尼堪那厮明显注重小民,轻视官员,这一节倒是与流贼不同,自然也与大明完全不同,倒是让本侯想起了我大明刚刚立国、太祖在位之时的事”

    “彼等在境内轻徭薄赋,恢复民生,已历三年,三年后,其治下不用跟我大明比了,就是与闯贼比也好得多,你现在北上收服三地,恐怕头一个不答应的便是境内的小民、商户了”

    “这样的国度,我老黄也深向往之”

    “父亲!”

    黄维明大声喊道。

    黄得功却摆摆手,“你想到哪里去了?我黄闯子本是辽东的农户,贫苦无依,若不是皇上厚恩,怎能坐到眼下这个位置?大明再是不堪,我黄得功也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以报国恩!”

    “刘良佐、高杰、牟绶三部一败,江北四镇中就剩下为父一部也是独木难支,眼下,最明智的选择是全部退到江南,将江北的土地留给彼等,按照彼等以往的做法,多半要花上一些年份稳固境内,比照河北三地的话,至少要三年,江淮之地,远比河北三地复杂,还有左近的河南、陕西、湖北之地,三年恐怕还不止,这样的话,留给我大明的至少有五年时间”

    “五年时间,大明运筹得当的话,若是能将江南的流贼肃清,以半壁江山与蛮贼周旋,胜败尚未可知”

    “何况”,黄得功冷冷地看了一下常进功和黄维明,心里暗忖:“你等以为本侯是一个只懂厮杀的勇将,错了,以军略来看,十个高杰也比不上我黄闯子!”

    “牟绶等败北之后,残部多半都退向五河了,史部堂若是清醒的话,迅速与蛮贼达成和议,将残存的明军顺利撤到江南才是上策,否则若是被彼等的水师突入长江,恐怕江北四镇的兵马都死无葬身之地!”

    “那如今”

    黄得功说道:“我与尼堪有一面之缘,等等吧,粮草还有三日,省着点用,按照六日来用,再等三日,若是没有史部堂的消息,我等再突围不迟”

 第四十二章 雨季来临,尾声开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计

    与尼堪等料想的不错,史可法的大本营就是在浍河汇入淮河的五河县城。

    同样的烟雨朦胧,同样的愁容满面。

    不出瀚海军所料,刘良佐、刘泽涵父子带着约莫一千骑、牟绶的五千骑、李成栋收容的高杰部约莫两千骑都跑到了五河县。

    原本在史可法面前都跋扈不堪的几人,眼下却老实得多,特别是那“花马刘”刘良佐,眼下他在龙亢集大败,精锐尽失,手下大将秦大鹏又投降了蛮贼,不用说寿州城、凤阳城已经落到了蛮贼手里凤阳城是秦大鹏的驻地。

    胡守金的颍州目前倒是安然无虞,不过那地方紧邻河南,不用说也是险象环生了,刘良佐如今只能跑到原本由曹虎镇守的泗州再做打算了,于是他让刘泽涵拿着自己的兵符、令牌、令旗去接手泗州,自己却在五河县留了下来。

    自己的偌大的凤阳府丢了,朝廷总得给自己一个说法吧。

    牟绶的想法却不同,龙亢集大败之后,自己的精锐步军丢了,虽然五千骑兵成功带了出来,不过随着这场战役的失败,淮河以北之地就剩下自己这一支孤军,肯定不是蛮贼的对手,朝廷也得赶紧定下方略才行。

    而李成栋带着高杰的残兵败将却打着另外的主意,高杰战死了,他的儿子高元爵只是一个十岁的孩童,这兴平候的爵位自然可以落到他的头上,不过扬州总兵的大位朝廷就得掂量掂量了,若是胡茂桢、李本深没有战死,这扬州总兵的位子自然轮不到他李成栋,不过如今这两人却都战死了,这样一来他李成栋就有机会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成栋眼下是高杰部下的“左协总兵”,并不是镇守一方的总兵。

    所有的压力都到了当今的江北四镇总督、挂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的史可法身上。

    五河县城县衙后院,原本意气风发,在皇帝那里拍下胸脯的史可法陡然老了许多。

    原本乌黑油亮的长须竟然夹杂了不少雪花。

    说实在的,论起忠君爱国,牟绶他们几个加起来也没有史可法强,但论起大的军略,史可法并不比牟绶他们强多少。

    不过他也是有谋士的。

    阎尔梅,一位来自徐州的举人,复社巨子,仅比史可法小一岁,白面长须,史可法最为倚重的人物。

    宿迁猛将单长庚,他义子孙德威,这便是他江北总督身边的亲信。

    前院,牟绶、刘良佐、李成栋正在焦急地等待史可法的讯息,不过史可法自己却还没有定计。

    若是放到正常的历史上,作为江北总督,江北职位上最高的官员,在龙亢集大败之后,继续以徐州、淮安府为中心,利用众多的城池,与蛮贼纠缠,自然是史可法不二的选择。

    不过牟绶的说法也不错,“放弃江北,收缩兵力于江南”,若是继续在江北与蛮贼大战,恐怕四镇的精锐会全部丧失,到时候江南之地就只有左梦庚、方国安两支精锐了,紧靠这两支人马,莫说对抗蛮贼大军了,能不能抵得过闯贼大军就是一个问题。

    不过就这么放弃江北之地,不用说会面临朝堂上下千夫所指了,作为东林巨擘,这一点,史可法不会不清楚。

    到底是杀身成仁,还是忍让为上?

    史可法异常纠结。

    与历史上不同,多铎大军南下时,高杰已死,徐州不战而下,刘良佐、刘泽清也望风而降,扬州的史可法兵微将寡,死守扬州倒是也能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虽然那时的史可法举措失当,种种行为实为可叹、可笑。

    “可若是退到江南,将如何安置刘良佐、李成栋?”

    眼下,牟绶虽然损失了一万步军,但主力尚在,黄得功部依旧在寿州城下与蛮贼对峙,依旧没有失败,何况雨季来临之后,蛮贼虽然占优,不过想要一举战胜黄得功部也不是易事,于是,黄得功、牟绶无论退到江南何处,必定有专门的地方供彼等栖身,但刘良佐、李成栋就不行了。

    按照史可法的想法,将刘良佐安置到黄得功身边,将李成栋划到牟绶麾下,将四镇变为两镇,减少朝廷的负担才是上策。

    “宪公!”

    阎尔梅忍不住了,他再一次大声提醒史可法要尽快下定决心,这也不能怪他,若不能尽早下定决心的话,若是黄得功大军不保,就算能与蛮贼达成和议,将江北之地让给彼等,全军退到江南也没有意义了,阎尔梅明白,在高杰战败之后,明军全部的希望都在黄得功身上。

    黄得功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史可法字“宪之”,他的幕僚寻常都称呼他为宪公。

    史可法的脾气倒是好得很,听到阎尔梅的大声呼叫也没有着恼,反而笑了笑,“用卿,兹事体大,非我一人能够决定,若是忤了朝廷的意思,我身死族灭事小,坏了朝廷的大事事情就大了”

    “宪公!您是江北总督,自可一言而决!”

    史可法摇摇头,“还是将牟绶他们都叫进来吧,先前本督只听过牟绶的建议,并没有聆听刘良佐、李成栋的意见,还是听一听吧,集思广益”

    阎尔梅心想,“几个大头兵有什么真知灼见,您是东林翘楚,大可一言而决”

    不过面上却说:“宪公,让他们进来分说自然可以,不过若是彼等的意见相左之时您可得尽快下定决心”

    不多时,牟绶、刘良佐、李成栋三人都进来了。

    经过龙亢集之战后,这三人面上都很凝重,那李成栋身材瘦高,原本是高杰麾下仅次于胡茂桢、李本深的勇将,高杰、李本深、胡茂桢先后战死后,他倒成了兴平候麾下首屈一指的大将,眼下他的神色是沉闷中带着一丝希望。

    最落魄的便是刘良佐了。

    这也难怪,这寿州一丢,这几年自己费尽心思搜刮的钱粮全没了,这还不算,自己的精锐人马几乎全部丢失,刘泽涵虽然控制了泗州,那里还有曹虎的一万步军,不过与以前自己手下有十万大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也清楚,在自己逃走后,步军统领曹虎、沈豹肯定会投降,那样的话,霍邱就会落到蛮贼手里,霍邱一丢,北边颍州的胡守金独木难支,多半也会投降。

    刚才史可法让他们进来时,刘良佐还在这样安慰自己,“十年前自己与黄闯子在大别山与流贼大战时还是牟绶手下的一个副将,身边只有五千精锐,如今虽然落魄了,可依旧有万余人马,以自己的能耐,依旧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故此,当史可法向他们询问战守之计时,牟绶早就向史可法建议过,在他再一次陈述彻底撤到江南的意见后,不出意外,被刘良佐大声否决了,在他心目中,如今雨季来了,牟绶、高杰、黄得功麾下还有众多人马,只要在寿州附近与蛮贼大战一场,胜败尚未可知,如何能轻言退却?

    实际上他打的主意是,在寿州大战之时,自己还能将凤阳府各处的兵马召集一些,届时就算战败了,自己还能带着更多的兵马南下。

    于是他大声说道:“阁部!我等作为大明军将,皆有守土之责,黄得功尚有万余精骑在寿州城下就轻言退却,朝廷、民间得知了,会如何看待我等?届时,我等自然是败军之将,阁部也会成为千夫所指!”

    接着生怕史可法不听他的,他慷慨激昂道:“末将麾下虽然只有一万步军,千余精骑,不过愿意直驱寿州,与蛮贼决一死战!”

    “不然!”,此时李成栋说话了,原本他是没有资格与刘良佐这样的封侯大将说话的,不过他眼下却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却要着落在史可法身上,他必须紧紧抓住。

    那就是,若还是在江北,还在扬州府,他李成栋就算是高杰硕果仅存的大将,不过想要其他将领拥戴他却并不容易,因为在扬州府三年后,高杰麾下的将领多半在当地成家立业了,扬州富庶,这些军将也捞了不少,人家自然对高杰感恩戴德,高杰一死,自然会拥戴他唯一的儿子高元爵上位,而不是他李成栋!

    不过若是迁到江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生地不熟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届时,李成栋就可以上下其手,好好运作一番了,若是能让朝廷封一个爵位,哪怕是伯爵,也会大大镇住那些骄兵悍将。

    故此,他一定是要劝说史可法放弃江北南下的。

    二比一,史可法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了,本督决定了”

    众人都站了起来。

    “长庚,你作为本督的使者,带上我的书信,尽快去怀远,去见那贼酋,表明议和之意,德威,你去黄得功那里,让他稍安勿躁”

    “用卿,你辛苦一趟,赶紧坐船去南京,向朝廷禀明此事”

    “阁部!”

    刘良佐大叫起来,其颌下的胡须根根直竖,颇有些“怒发冲冠”的意思,史可法赶紧劝慰道:“广昌候,在阎先生带着的书信里,本督自然会为你说话,我的初步意思是”

    几人赶紧将目光都投向他。

    “我的建议是,南下过江后,黄得功镇守芜湖池州一带,东平侯镇守常州、苏州一带,李总镇,你带着兴平候余部退入松江府”

    “广昌候,你去宁国府吧”

    刘良佐还想说什么,一旁的李成栋说道:“咳咳,听说宁国府是徽州商人的老巢之一”

    刘良佐一听便不说什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